书籍详情
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
作者:张杰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8-01
ISBN:9787505814752
定价:¥7.30
内容简介
暂缺《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杰,1965年生,1980年9目进入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学习,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3目入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作课题研究。现任陕西财经学院金融财政学院院长、教授。张杰近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广泛涉猎过渡经济学、新经济史学和中国货币金融发展史诸领域。在《经济研究》、《改革》、《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与经济短论近百篇出版《保险史简论》(1989,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天圆地方的困惑——中国货币历史文化之总考察》(1993,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1995,中国经济出版社)等个人学术专著。另一部力作《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即将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论:认识中国的国有金融体制及其变迁过程
1.1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结构及其变迁过程:简要描述
1.2金融体制变迁的经济学
1.3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4一些说明
第2章 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与金融交易
2.1货币化区间与货币化收益
2.1.1中国之谜:低通胀与高金融增长
2.1.2初始条件与货币化区间
2.1.3货币发行收益与金融剩余
2.2关于“强金融”问题
2.2.1一种制度替代
2.2.2弱财政与强金融
2.3金融控制与金融改革困境
2.3.1国家的金融控制:一种描述
2.3.2两种控制:以1988年为界
2.3.3两种成本与金融改革困境
2.4金融交易与金融改革逻辑
2.4.1两种金融交易
2.4.2两种改革方式比较
2.4.3局部均衡与改革逻辑
第3章 政府作用结构与金融体制变异
3.1引言
3.2金融体制变革中政府作用结构的变化及效应
3.2.1金融体制:一般性说明
3.2.2地方政府扩张金融组织规模的冲动
3.2.3政府的内部替代与地区间金融组织结构趋同
3.2.4金融寻租竞争:进一步考察
3.3地方政府进入与金融改革的特殊路径
3.3.1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特殊性
3.3.2分权条件下的金融改革模型
3.4金融体制的内部变异与变革逻辑
3.4.1“体制内”金融机构的趋利冲动
3.4.2金融灰市交易与金融体制的内部变异
3.4.3社会信任结构与金融体制的变革逻辑
3.5结论
第4章 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及其演进
4.1背景:着眼于金融组织而进行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4.2金融组织的科层结构:一种博奕论解释
4.3经济活动规模 金融物品与金融组织结构的地区差异
4.3.1金融组织规模是经济活动规模的函数
4.3.2金融组织的空间分布:经济算法与自然算法
4.3.3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双重失效与金融功能分解
4.3.4两种金融物品与金融组织结构的地区差异
4.4重建中国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矛盾与策略
4.4.1在地区间均齐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效应
4.4.2金融组织规模过大与国有金融组织比重偏高的空间表现
4.4.3向外疏导与向内收缩: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金融组织结构的调整策略
4.4.4底层改革的意义
第5章 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
5.1引言
5.2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性质
5.2.1呆帐比率 呆帐界限以及可分性问题
5.2.2商业性不良债权与政策性不良债权
5.2.3双重债务融资与外部性
5.2.4退出问题、僵持与行为均衡
5.3国有银行不良债权形成中的利益关系
5.3.1国有银行的行为函数
5.3.2一种合成选择
5.3.3国有企业的借贷倾向与资本结构
5.3.4担保替代注资
5.3.5信贷资金蜕变为租金
5.4国有银行不良债权清理中的社会博奕
5.4.1清债的性质与清理困境
5.4.2国家的清债界限与策略选择
5.4.3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还债策略
5.4.4国有银行的清债策略与合作均衡
5.5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6章 结语: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的逻辑
6.1是否存在“公共选择解”
6.2非得国家退出不可吗
6.3从权力博弈到产权竞争
参考文献
后记
第1章 导论:认识中国的国有金融体制及其变迁过程
1.1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结构及其变迁过程:简要描述
1.2金融体制变迁的经济学
1.3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4一些说明
第2章 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与金融交易
2.1货币化区间与货币化收益
2.1.1中国之谜:低通胀与高金融增长
2.1.2初始条件与货币化区间
2.1.3货币发行收益与金融剩余
2.2关于“强金融”问题
2.2.1一种制度替代
2.2.2弱财政与强金融
2.3金融控制与金融改革困境
2.3.1国家的金融控制:一种描述
2.3.2两种控制:以1988年为界
2.3.3两种成本与金融改革困境
2.4金融交易与金融改革逻辑
2.4.1两种金融交易
2.4.2两种改革方式比较
2.4.3局部均衡与改革逻辑
第3章 政府作用结构与金融体制变异
3.1引言
3.2金融体制变革中政府作用结构的变化及效应
3.2.1金融体制:一般性说明
3.2.2地方政府扩张金融组织规模的冲动
3.2.3政府的内部替代与地区间金融组织结构趋同
3.2.4金融寻租竞争:进一步考察
3.3地方政府进入与金融改革的特殊路径
3.3.1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特殊性
3.3.2分权条件下的金融改革模型
3.4金融体制的内部变异与变革逻辑
3.4.1“体制内”金融机构的趋利冲动
3.4.2金融灰市交易与金融体制的内部变异
3.4.3社会信任结构与金融体制的变革逻辑
3.5结论
第4章 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及其演进
4.1背景:着眼于金融组织而进行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4.2金融组织的科层结构:一种博奕论解释
4.3经济活动规模 金融物品与金融组织结构的地区差异
4.3.1金融组织规模是经济活动规模的函数
4.3.2金融组织的空间分布:经济算法与自然算法
4.3.3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双重失效与金融功能分解
4.3.4两种金融物品与金融组织结构的地区差异
4.4重建中国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矛盾与策略
4.4.1在地区间均齐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效应
4.4.2金融组织规模过大与国有金融组织比重偏高的空间表现
4.4.3向外疏导与向内收缩: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金融组织结构的调整策略
4.4.4底层改革的意义
第5章 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
5.1引言
5.2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性质
5.2.1呆帐比率 呆帐界限以及可分性问题
5.2.2商业性不良债权与政策性不良债权
5.2.3双重债务融资与外部性
5.2.4退出问题、僵持与行为均衡
5.3国有银行不良债权形成中的利益关系
5.3.1国有银行的行为函数
5.3.2一种合成选择
5.3.3国有企业的借贷倾向与资本结构
5.3.4担保替代注资
5.3.5信贷资金蜕变为租金
5.4国有银行不良债权清理中的社会博奕
5.4.1清债的性质与清理困境
5.4.2国家的清债界限与策略选择
5.4.3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还债策略
5.4.4国有银行的清债策略与合作均衡
5.5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6章 结语: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的逻辑
6.1是否存在“公共选择解”
6.2非得国家退出不可吗
6.3从权力博弈到产权竞争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