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宽带IP技术进展
作者:侯自强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ISBN:9787115094292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宽带IP技术的新进展,内容涉及高性能路由器、DWDM技术和QoS技术进展,宽带IP城域网和广域网的技术进展的演化,三网融合形成的统一的信息网和新业务等方面;最后讨论由此导致的网络经济的形成、发展及我国面临的机会和对策。为使读者建立整体概念,本书一方面从发展战略高度进行全局性讨论,另一方面对新概念和新技术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适合电信、广播、网络等IT领域的专业科技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性的大专院校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宽带IP技术进展》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引发通信体制革命
第二节 IP网成为基础网
第三节 宽带IP技术进展
第四节 新一代统一的信息网
第五节 电信业的未来
第六节 我国的历史机遇
第二章 因特网和NII建设
第一节 NII概念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兴起
第二节 ODN概念的产生
第三节 NII服务模型
第四节 因特网符合ODN模型
第五节 发展新一代因特网的计划
第三章 高性能路由器--IP路由技术演化及发展
第一节 传统路由器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ATM网上运行IP
第三节 吉比特线速路由交换机
第四节 太比特交换路由器
第五节 光电混合路由器
第六节 新一代开放式分组处理器
第四章 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新一代基础传输网
第一节 光纤传输基础
第二节 光通信系统
第三节 从WDM到DWDM
第四节 DWDM技术的进展
第五章 IP网的QoS协议结构和策略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QoS协议
第三节 资源预约协议(RSVP)
第四节 区分服务DiffServ划分优先级
第五节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第六节 子网带宽管理(SBM)
第七节 QoS结构
第八节 QoS支持多点广播(多播)
第九节 策略--实现QoS
第十节 策略框架和结构
第十一节 结论
第六章 宽带IP骨干网
第一节 电信骨干网的演化
第二节 宽带IP骨干网--IP优化光网络
第三节 向全光网演化
第四节 宽带IP城域网
第七章 宽带IP接入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定电话网ADSL接入
第三节 有线电视HFC网宽带接入
第四节 以太网接入网
第五节 卫星宽带IP接入网
第六节 地面无线宽带IP接入网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统一的IP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P电话和传统电话
第三节 IP网上的视频业务
第四节 传统数据通信业务正在转移到IP网上
第五节 基于Web的新数据通信业务
第九章 新一代信息网--基于IP的多业务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竞争的市内电话运营商(CLEC)的战略和要求
第三节 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和应用服务商(ASP)的战略和要求
第四节 XML是提供基于Web业务的有力工具
第五节 宽带交换式新媒体
第六节 固定网和无线移动网的融合
第十章 电信业面临因特网冲击的对策和新的竞争格局
第一节 ITU的对策--将标准制定工作重点和方向转向IP
第二节 宽带IP新体制对传统通信体制的冲击
第三节 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对策
第四节 新的竞争的运营商
第五节 未来的竞争格局
第六节 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形势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第二节 网络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网络经济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第四节 网络经济为我国实现迎头赶上战略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五节 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问题
第六节 我国的历史责任
第一节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引发通信体制革命
第二节 IP网成为基础网
第三节 宽带IP技术进展
第四节 新一代统一的信息网
第五节 电信业的未来
第六节 我国的历史机遇
第二章 因特网和NII建设
第一节 NII概念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兴起
第二节 ODN概念的产生
第三节 NII服务模型
第四节 因特网符合ODN模型
第五节 发展新一代因特网的计划
第三章 高性能路由器--IP路由技术演化及发展
第一节 传统路由器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ATM网上运行IP
第三节 吉比特线速路由交换机
第四节 太比特交换路由器
第五节 光电混合路由器
第六节 新一代开放式分组处理器
第四章 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新一代基础传输网
第一节 光纤传输基础
第二节 光通信系统
第三节 从WDM到DWDM
第四节 DWDM技术的进展
第五章 IP网的QoS协议结构和策略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QoS协议
第三节 资源预约协议(RSVP)
第四节 区分服务DiffServ划分优先级
第五节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第六节 子网带宽管理(SBM)
第七节 QoS结构
第八节 QoS支持多点广播(多播)
第九节 策略--实现QoS
第十节 策略框架和结构
第十一节 结论
第六章 宽带IP骨干网
第一节 电信骨干网的演化
第二节 宽带IP骨干网--IP优化光网络
第三节 向全光网演化
第四节 宽带IP城域网
第七章 宽带IP接入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定电话网ADSL接入
第三节 有线电视HFC网宽带接入
第四节 以太网接入网
第五节 卫星宽带IP接入网
第六节 地面无线宽带IP接入网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统一的IP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P电话和传统电话
第三节 IP网上的视频业务
第四节 传统数据通信业务正在转移到IP网上
第五节 基于Web的新数据通信业务
第九章 新一代信息网--基于IP的多业务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竞争的市内电话运营商(CLEC)的战略和要求
第三节 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和应用服务商(ASP)的战略和要求
第四节 XML是提供基于Web业务的有力工具
第五节 宽带交换式新媒体
第六节 固定网和无线移动网的融合
第十章 电信业面临因特网冲击的对策和新的竞争格局
第一节 ITU的对策--将标准制定工作重点和方向转向IP
第二节 宽带IP新体制对传统通信体制的冲击
第三节 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对策
第四节 新的竞争的运营商
第五节 未来的竞争格局
第六节 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形势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第二节 网络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网络经济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第四节 网络经济为我国实现迎头赶上战略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五节 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问题
第六节 我国的历史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