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善的智慧: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
作者:王正平,朱敏彦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0-01
ISBN:9787309017489
定价:¥10.00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从道德是人类追求善的生存智慧的角度立论,简明扼要地解析了历史上众多思想家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提炼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精华,阐述了我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价值。可供广大青年读者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朱敏彦,1951年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长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人生修养学步》、《优良传统纵横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荟萃》、《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纪事本末》、《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政治卷》等。近年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史学月刊》、《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论著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社联优秀学术成果奖、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等。王正平,1951年生。哲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伦理室主任,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环境伦理学会(ISEE)会员。主要著作有《教育伦理学》、《高校教师伦理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哲学与教育》、《科学人生观》等,译著有《中国人的性格》、《快乐哲学》、《信念的魔力》、《罗素文集》等。近年在《哲学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研究成果曾多次获上海市级“优秀著作奖”、“优秀论文奖”。
目录
目 录
序
引 论 汲取中国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道德传统
一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一)道德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
1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本主义倾向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与“道德”概念
(二)人格的“至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
宗旨
1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
道德人格
2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首要
地位
二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
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 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
制度 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
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 具有“重义轻利”
“贵义贱利”的倾向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德教’与“修身’合一
2“知道”与“躬行’合一
3“言教’与“身教’合一
三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
1仁者“爱人”
2“智、仁 勇”统一
3见利思义
4中庸
(二)“导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
1德教为主
2寓德教于教学
3为仁由己
4以身作则
四 墨子的“兼爱”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墨子以“兼爱”说为中心的道德观
1兼爱
2节俭
3义利合一
(二)墨子“有道者劝以教人”的道德教育思想
1人性如素丝
2有道者劝以教人
3志功合一
五 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
1无为
2不争
3贵柔
4知足
(二)老子“使民无知无欲”的道德教育思想
1使民无知无欲
2复归于婴儿
六 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
思想
(一)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
1仁义
2四心
3人性善
4去利怀义
(二)孟子“存心养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存心养性
2培养“大丈夫”人格
七 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
(一)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
1隆礼
2人性恶
3以义制利
(二)荀子“化性起伪”的道德教育思想
1化性起伪
2疆学而求
3积善成德
4师贤师
5知不若行
八 董仲舒“天人合类”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董仲舒以“天人合类”为特征的道德观
1道之大原出于天
2三纲
3五常
4正其谊不谋其利
(二)董仲舒“以教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1“性三品”说
2“成性”“防欲”论
九 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
1理一分殊
2仁包五常
3性同气异
4明天理,灭人欲
(二)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
1居敬穷理
2知先行后
3循序渐进
十 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
1人必有私
2迩言为善
3致一之理
(二)李贽“任物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2“任物性”的个性教育说
3“自立”的人格教育说
十一 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
1习与性成
2导欲于理
3循天下之公
4以身任天下
(二)王夫之“继善成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继善成性
2因人而进
3施之有序
4明人者先自明
十二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
1天下为公,替众人服务
2爱国心重,其国必强
3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二)孙中山的民族道德教育思想
1恢复和改造民族固有的道德
2改良国民人格来救国
十三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
1“公民道德纲领”——“自由、平等、博爱”
2“劳工神圣”说
(二)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1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2以美育助德育
余 论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启示
参考书目
后 记
序
引 论 汲取中国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道德传统
一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一)道德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
1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本主义倾向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与“道德”概念
(二)人格的“至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
宗旨
1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
道德人格
2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首要
地位
二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
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 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
制度 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
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 具有“重义轻利”
“贵义贱利”的倾向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德教’与“修身’合一
2“知道”与“躬行’合一
3“言教’与“身教’合一
三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
1仁者“爱人”
2“智、仁 勇”统一
3见利思义
4中庸
(二)“导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
1德教为主
2寓德教于教学
3为仁由己
4以身作则
四 墨子的“兼爱”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墨子以“兼爱”说为中心的道德观
1兼爱
2节俭
3义利合一
(二)墨子“有道者劝以教人”的道德教育思想
1人性如素丝
2有道者劝以教人
3志功合一
五 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
1无为
2不争
3贵柔
4知足
(二)老子“使民无知无欲”的道德教育思想
1使民无知无欲
2复归于婴儿
六 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
思想
(一)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
1仁义
2四心
3人性善
4去利怀义
(二)孟子“存心养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存心养性
2培养“大丈夫”人格
七 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
(一)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
1隆礼
2人性恶
3以义制利
(二)荀子“化性起伪”的道德教育思想
1化性起伪
2疆学而求
3积善成德
4师贤师
5知不若行
八 董仲舒“天人合类”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董仲舒以“天人合类”为特征的道德观
1道之大原出于天
2三纲
3五常
4正其谊不谋其利
(二)董仲舒“以教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1“性三品”说
2“成性”“防欲”论
九 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
1理一分殊
2仁包五常
3性同气异
4明天理,灭人欲
(二)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
1居敬穷理
2知先行后
3循序渐进
十 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
1人必有私
2迩言为善
3致一之理
(二)李贽“任物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2“任物性”的个性教育说
3“自立”的人格教育说
十一 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
1习与性成
2导欲于理
3循天下之公
4以身任天下
(二)王夫之“继善成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1继善成性
2因人而进
3施之有序
4明人者先自明
十二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
1天下为公,替众人服务
2爱国心重,其国必强
3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二)孙中山的民族道德教育思想
1恢复和改造民族固有的道德
2改良国民人格来救国
十三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
1“公民道德纲领”——“自由、平等、博爱”
2“劳工神圣”说
(二)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1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2以美育助德育
余 论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启示
参考书目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