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网络测试深入解析
作者:赵庆斌,马素霞,赵庆玉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01
ISBN:9787302074311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说明了测试的意义,详尽讨论了测试理论,并剖析了网络系统找出最应进行测试的部分,即发现“测试内容”,给出测试内容选取的规则;通过真实典型测试案例讲述测试方法,展现测试过程;详细说明怎样分析、解释测试结果。本书分为三部分:网络测试基础知识、网络系统层测试 试和网络设备层测试。基础知识部分详细介绍了网络测试领域中重要的概念、最应该进行的测试内容和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测试方法,为让读者认识到测试价值,用大量真实测试案例讲述了测试的意义。网络系统层测试主要是针对子网和全局网络进行的测试,使用第一部分讲述的测试方法和过程对网络系统层重要测试任务逐一地进行测试讲解。第三部分网络设备层测试验证重要网络设备,如网络服务提供设备、网络边缘路由设备和网络核心路由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同样应用了测试方法和测试概念。三部分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间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测试内容选取是进行测试的第一步;测试方法是保证测试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测试结果分析是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书适用于网络测试工作者及网络支持人员。
作者简介
暂缺《网络测试深入解析》作者简介
目录
第1部分 网络测试基础知识
第1章 网络测试价值
1.1 网络运行现状
1.2 网络测试意义
1.2.1 被动测试与主动测试
1.2.2 主动测试效益
1.3 网络测试商业化
1.4 网络测试标准
第2章 网络管理
2.1 认识网络
2.2 网络管理工具集
2.2.1 网络管理站
2.2.2 资源管理和软件发布应用程序
2.2.3 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2.2.4 监控软件
2.2.5 数据库系统
2.3 网络测试工具集
2.3.1 物理电缆分析仪
2.3.2 网络运行模拟工具
2.3.3 网络协议分析仪
2.3.4 网络测试仪
2.4 网络测试管理
2.5 优化网络性能
第3章 网络生命周期
3.1 网络周期阶段性划分的意义
3.2 网络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
3.2.1 规划设计阶段
3.2.2 开发阶段
3.2.3 组建阶段
3.2.4 运行阶段
3.2.5 升级阶段
3.3 各阶段进行的网络测试
第4章 测试任务
4.1 透析网络
4.2 测试任务
4.2.1 可靠性测试
4.2.2 功盲/特性测试
4.2.3 吞吐量测试
4.2.4 衰减测试
4.2.5 容量规划测试
4.2.6 配置规模测试
4.2.7 设备评估
4.2.8 响应时间测试
4.2.9 接受性测试
4.2.10 网络瓶颈测试
4.3 选取测试任务
第5章 可接受性测试
5.1 可接受性协议
5.2 可接受性测试标准
5.3 进行可接受性测试
5.4 如果测试没有通过
5.5 可接受性测试过程
第6章 测试内容
6.1 测试内容选取
6.2 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6.3 网络设备与子网
6.4 子网测试
第7章 测试方法
7.1 测试方法概述
7.2 测试计划
7.2.1 测试蓝图
7.2.2 工作日志
7.2.3 配置文档
7.2.4 测试脚本
7.2.5 问题档案
7.2.6 测试数据
7.3 负载模式
7.4 测试配置
7.5 数据收集
7.6 分析数据
7.6.1 精简数据
7.6.2 预测
7.6.3 结果校验
7.7 测试报告
第8章 测试环境
8.1 专用术语
8.2 真实与模拟环境
8.3 网络负载模式
8.3.1 模拟负载
8.3.2 真实负载
8.3.3 混合负载
8.3.4 加速负载
8.4 网络配置
8.4.1 基于运行网络测试
8.4.2 基于模拟网络测试
8.4.3 网络测试实验室搭建
8.5 测试环境实例
第9章 小结
9.1 网络测试价值
9.2 网络测试精简指南
第2部分 网络系统层测试
第10章 网络系统层测试基础
10.1 概述
10.2 技术术语
10.3 系统层测试负载模式
10.3.1 子网测试负载模式
10.3.2 全局网测试负载模式
10.4 网络配置
第11章 网络系统层测试工具
11.1 概述
11.2 报文发生器
11.2.1 建立数据报文
11.2.2 数据报文产生的各种方式
11.3 文件输入及输出的产生
11.3.1 DOS的批处理文件
11.3.2 C及其他面向对象语言
11.3.3 ZID的ServerBench
第12章 网络系统层吞吐量测试
12.1 测试方式
12.2 子网吞吐量测试
12.2.1 测试意义
12.2.2 负载模式
12.2.3 测试配置
12.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2.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2.2.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12.3 全局网吞吐量测试
12.3.1 测试意义
12.3.2 测试配置
12.3.3 负载模式
12.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2.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2.3.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第13章 网络系统层稳定性测试
13.1 测试方式
13.2 子网稳定性测试
13.2.1 测试意义
13.2.2 负载模式
13.2.3 测试配置
13.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3.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3.2.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13.3 全局网稳定性测试
13.3.1 测试意义
13.3.2 测试配置
13.3.3 负载模式
13.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3.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3.3.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第14章 网络系统层的功能测试
14.1 测试方式
14.2 子网功能测试
14.2.1 测试意义
14.2.2 负载模式
14.2.3 测试配置
14.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4.2.5 测试数据整理及分析
14.2.6 异常结果分析
第15章 网络系统层衰减测试
15.1 测试方式
15.2 子网衰减测试
15.2.1 测试意义
15.2.2 负载模式
15.2.3 测试配置
15.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5.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5.3 全局网衰减测试
15.3.1 测试意义
15.3.2 负载模式
15.3.3 测试配置
15.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5.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6章 网络系统层接受性测试
16.1 测试方式
16.2 全局网验收测试
16.2.1 测试意义
16.2.2 负载模式
16.2.3 测试配置
16.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6.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7章 网络系统层评估
17.1 测试方式
17.2 设备评估测试
17.2.1 测试意义
17.2.2 负载模式
17.2.3 测试配置
17.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7.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8章 网络系统层故障解决
18.1 概述
18.2 故障测试,
18.2.1 负载模式
18.2.2 测试配置
18.2.3 测试并收集数据
第3部分 网络设备层测试
第19章 网络设备测试
19.1 概述
19.2 技术术语
19.3 网络设备层测试负载模式
19.4 网络设备层测试配置
19.5 网络设备层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20章 转发性能
20.1 概述
20.2 吞吐量和延迟
20.3 传输延迟和抖动
20.4 混合报文吞吐量
20.5 报文丢失率
20.6 报文扫描
20.7 最大突发报文数
20.8 最长前缀匹配测试
第21章 服务质量报文处理测试
21.1 概述
21.2 队列优先测试
21.3 多级队列优先测试
第22章 网络设备安全特性
22.1 概述
22.2 访问列表容量
22.3 访问列表性能测试
22.4 虚假源地址攻击
22.5 LAND攻击检查
22.6 SYN风暴检查
22.7 Smurf攻击检查
22.8 Ping风暴检查
22.9 Teardrop攻击检查
22.10 Ping of Death检查
第23章 访问服务
23.1 概述
23.2 PPPoX会话规模
23.3 PPPoX会话建立速率
23.4 PPPoX会话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23.5 PPPoX会话抖动对性能的影响
第24章 IP组播测试
24.1 概述
24.2 单播组播混合吞吐量
24.3 组播规模
24.4 多播组容量
24.5 组播加入延迟
24.6 组播离开延迟
24.7 PIM单播组播混合吞吐量
24.8 PIM组播规模
24.9 PIM组容量
24.10 PIM组加入延迟
24.11 PIM组剪枝延迟
24.12 共享树最短路径树交换延迟
第25章 路由规模
25.1 概述
25.2 BGP-4对等会话连接规模
25.3 BGP-4路由学习深度
25.4 BGP-4路由学习时间
25.5 FIB最大容量
25.6 FIB大小对性能的影响
25.7 FIB内容对性能的影响
25.8 ARP请求风暴
25.9 OSPF邻居规模
25.10 OSPF LSA学习容量
25.11 OSPF初始收敛
第26章 路由稳定性
26.1 概述
26.2 路由收敛时间
26.3 设备抵抗不稳定路由能力
26.4 设备抵抗路由抖动能力
第27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
27.1 概述
27.2 添加标签
27.3 剪除标签
27.4 LSR转发测试
27.5 LSR设置时间
27.6 MPLS规模
第28章 MPLS流量工程
28.1 概述
28.2 LSP路径转换时间
28.3 LSP路径优化时间
28.4 LSP通道优先控制
第29章 虚拟专用网络
29.1 概述
29.2 BGP/MPLS VPN建立
29.3 BGP/MPLS VPN地址重叠
29.4 BGP/MPLS VPN规模
29.5 IPsec通道规模
29.6 建立和删除IPsec通道速率
29.7 L2TP LAC通道规模
29.8 建立删除L2TP LAC通道速率
29.9 L2TP LNS通道规模
29.10 建立删除L2TP LNS通道速率
第30章 IPv6传输
30.1 概述
30.2 IPv4/IPv6报文转发功能
30.3 IPv6报文转发性能
30.4 IPv4/IPv6报文转发性能
30.5 FIB表对IPv6路由设备性能影响
30.6 手动配置IPv6通道
30.7 自动配置IPv6通道
第31章 协议一致性测试
31.1 概述
31.2 BGP-4一致性测试
31.3 OSPF一致性测试
附录 术语表
第1章 网络测试价值
1.1 网络运行现状
1.2 网络测试意义
1.2.1 被动测试与主动测试
1.2.2 主动测试效益
1.3 网络测试商业化
1.4 网络测试标准
第2章 网络管理
2.1 认识网络
2.2 网络管理工具集
2.2.1 网络管理站
2.2.2 资源管理和软件发布应用程序
2.2.3 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2.2.4 监控软件
2.2.5 数据库系统
2.3 网络测试工具集
2.3.1 物理电缆分析仪
2.3.2 网络运行模拟工具
2.3.3 网络协议分析仪
2.3.4 网络测试仪
2.4 网络测试管理
2.5 优化网络性能
第3章 网络生命周期
3.1 网络周期阶段性划分的意义
3.2 网络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
3.2.1 规划设计阶段
3.2.2 开发阶段
3.2.3 组建阶段
3.2.4 运行阶段
3.2.5 升级阶段
3.3 各阶段进行的网络测试
第4章 测试任务
4.1 透析网络
4.2 测试任务
4.2.1 可靠性测试
4.2.2 功盲/特性测试
4.2.3 吞吐量测试
4.2.4 衰减测试
4.2.5 容量规划测试
4.2.6 配置规模测试
4.2.7 设备评估
4.2.8 响应时间测试
4.2.9 接受性测试
4.2.10 网络瓶颈测试
4.3 选取测试任务
第5章 可接受性测试
5.1 可接受性协议
5.2 可接受性测试标准
5.3 进行可接受性测试
5.4 如果测试没有通过
5.5 可接受性测试过程
第6章 测试内容
6.1 测试内容选取
6.2 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6.3 网络设备与子网
6.4 子网测试
第7章 测试方法
7.1 测试方法概述
7.2 测试计划
7.2.1 测试蓝图
7.2.2 工作日志
7.2.3 配置文档
7.2.4 测试脚本
7.2.5 问题档案
7.2.6 测试数据
7.3 负载模式
7.4 测试配置
7.5 数据收集
7.6 分析数据
7.6.1 精简数据
7.6.2 预测
7.6.3 结果校验
7.7 测试报告
第8章 测试环境
8.1 专用术语
8.2 真实与模拟环境
8.3 网络负载模式
8.3.1 模拟负载
8.3.2 真实负载
8.3.3 混合负载
8.3.4 加速负载
8.4 网络配置
8.4.1 基于运行网络测试
8.4.2 基于模拟网络测试
8.4.3 网络测试实验室搭建
8.5 测试环境实例
第9章 小结
9.1 网络测试价值
9.2 网络测试精简指南
第2部分 网络系统层测试
第10章 网络系统层测试基础
10.1 概述
10.2 技术术语
10.3 系统层测试负载模式
10.3.1 子网测试负载模式
10.3.2 全局网测试负载模式
10.4 网络配置
第11章 网络系统层测试工具
11.1 概述
11.2 报文发生器
11.2.1 建立数据报文
11.2.2 数据报文产生的各种方式
11.3 文件输入及输出的产生
11.3.1 DOS的批处理文件
11.3.2 C及其他面向对象语言
11.3.3 ZID的ServerBench
第12章 网络系统层吞吐量测试
12.1 测试方式
12.2 子网吞吐量测试
12.2.1 测试意义
12.2.2 负载模式
12.2.3 测试配置
12.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2.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2.2.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12.3 全局网吞吐量测试
12.3.1 测试意义
12.3.2 测试配置
12.3.3 负载模式
12.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2.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2.3.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第13章 网络系统层稳定性测试
13.1 测试方式
13.2 子网稳定性测试
13.2.1 测试意义
13.2.2 负载模式
13.2.3 测试配置
13.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3.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3.2.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13.3 全局网稳定性测试
13.3.1 测试意义
13.3.2 测试配置
13.3.3 负载模式
13.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3.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3.3.6 不同特性下的测试
第14章 网络系统层的功能测试
14.1 测试方式
14.2 子网功能测试
14.2.1 测试意义
14.2.2 负载模式
14.2.3 测试配置
14.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4.2.5 测试数据整理及分析
14.2.6 异常结果分析
第15章 网络系统层衰减测试
15.1 测试方式
15.2 子网衰减测试
15.2.1 测试意义
15.2.2 负载模式
15.2.3 测试配置
15.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5.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15.3 全局网衰减测试
15.3.1 测试意义
15.3.2 负载模式
15.3.3 测试配置
15.3.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5.3.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6章 网络系统层接受性测试
16.1 测试方式
16.2 全局网验收测试
16.2.1 测试意义
16.2.2 负载模式
16.2.3 测试配置
16.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6.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7章 网络系统层评估
17.1 测试方式
17.2 设备评估测试
17.2.1 测试意义
17.2.2 负载模式
17.2.3 测试配置
17.2.4 测试并收集数据
17.2.5 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18章 网络系统层故障解决
18.1 概述
18.2 故障测试,
18.2.1 负载模式
18.2.2 测试配置
18.2.3 测试并收集数据
第3部分 网络设备层测试
第19章 网络设备测试
19.1 概述
19.2 技术术语
19.3 网络设备层测试负载模式
19.4 网络设备层测试配置
19.5 网络设备层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20章 转发性能
20.1 概述
20.2 吞吐量和延迟
20.3 传输延迟和抖动
20.4 混合报文吞吐量
20.5 报文丢失率
20.6 报文扫描
20.7 最大突发报文数
20.8 最长前缀匹配测试
第21章 服务质量报文处理测试
21.1 概述
21.2 队列优先测试
21.3 多级队列优先测试
第22章 网络设备安全特性
22.1 概述
22.2 访问列表容量
22.3 访问列表性能测试
22.4 虚假源地址攻击
22.5 LAND攻击检查
22.6 SYN风暴检查
22.7 Smurf攻击检查
22.8 Ping风暴检查
22.9 Teardrop攻击检查
22.10 Ping of Death检查
第23章 访问服务
23.1 概述
23.2 PPPoX会话规模
23.3 PPPoX会话建立速率
23.4 PPPoX会话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23.5 PPPoX会话抖动对性能的影响
第24章 IP组播测试
24.1 概述
24.2 单播组播混合吞吐量
24.3 组播规模
24.4 多播组容量
24.5 组播加入延迟
24.6 组播离开延迟
24.7 PIM单播组播混合吞吐量
24.8 PIM组播规模
24.9 PIM组容量
24.10 PIM组加入延迟
24.11 PIM组剪枝延迟
24.12 共享树最短路径树交换延迟
第25章 路由规模
25.1 概述
25.2 BGP-4对等会话连接规模
25.3 BGP-4路由学习深度
25.4 BGP-4路由学习时间
25.5 FIB最大容量
25.6 FIB大小对性能的影响
25.7 FIB内容对性能的影响
25.8 ARP请求风暴
25.9 OSPF邻居规模
25.10 OSPF LSA学习容量
25.11 OSPF初始收敛
第26章 路由稳定性
26.1 概述
26.2 路由收敛时间
26.3 设备抵抗不稳定路由能力
26.4 设备抵抗路由抖动能力
第27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
27.1 概述
27.2 添加标签
27.3 剪除标签
27.4 LSR转发测试
27.5 LSR设置时间
27.6 MPLS规模
第28章 MPLS流量工程
28.1 概述
28.2 LSP路径转换时间
28.3 LSP路径优化时间
28.4 LSP通道优先控制
第29章 虚拟专用网络
29.1 概述
29.2 BGP/MPLS VPN建立
29.3 BGP/MPLS VPN地址重叠
29.4 BGP/MPLS VPN规模
29.5 IPsec通道规模
29.6 建立和删除IPsec通道速率
29.7 L2TP LAC通道规模
29.8 建立删除L2TP LAC通道速率
29.9 L2TP LNS通道规模
29.10 建立删除L2TP LNS通道速率
第30章 IPv6传输
30.1 概述
30.2 IPv4/IPv6报文转发功能
30.3 IPv6报文转发性能
30.4 IPv4/IPv6报文转发性能
30.5 FIB表对IPv6路由设备性能影响
30.6 手动配置IPv6通道
30.7 自动配置IPv6通道
第31章 协议一致性测试
31.1 概述
31.2 BGP-4一致性测试
31.3 OSPF一致性测试
附录 术语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