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是的哲学研究
作者:萧诗美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01
ISBN:9787307038547
定价:¥1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纯属探索性研究,在没有路地方找路走。种种学术观点、不求赞同,但求理解。既为探索,京难保万全。本书从酝酿到的出版,前后花去我整10年时间。其间自然要放弃许多唾手可得的东西。之所以还能沉得住气,因为有一种自我对比。当我只能在押屈里偷偷自学哲学的时候,曾有一个心愿:倘有机会专门搞哲学,我将别无他求。我相信许多抱怨“文革”年代学术环境和研究条件不好的人,都会有过类似的想法。如今环境和条件差不多都有了,京看我们是否愿意竞现自己的心愿。因为如今的时代不同于以往,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太多的诱惑。可是真理本身毕竟也是一种诱惑。我的选择不是过是出于对哲学这份职业的敬重。
作者简介
暂缺《是的哲学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Being 汉译困难与西哲学之根本差异
第一节 Being 在汉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章 Being 应当译之为“是”基本依据
第三节 是与是者、名词之是与动词之是
第四节 “是”的译法事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理解
第五节 从“是”的角回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异
第二章 系词“是”的诸种哲学和形而上学意义
第一节
中文“是”也有西文to be的那些哲学意义
第二节
“有”与“是”差异
第三节 “存在”=“X”是“X存在“
第四节 实体”=“S是”,“第一实体”=“这是”
第五节 “本质”=“是什么”或“是其所是”
第六节 “本体”非“是”莫属
第三章 中国哲学接受和理解西方是论的方式
第一节 “是”与金岳霖道论中的“道”
第二节 “是”与冯友兰新理学之“理”
第三节 “是”与心性学家的“心”
第四节 “是”与唯物论者的“物”
第五节 教西方哲这说汉语,让西方哲中国化
第四章 “是”的二重性含义与哲学与科学的区分
第一节 “是”的行为贯穿在人一切活动中
第二节
凡物莫不为是者,不是者等于元
第三节
是者之是:人同世界的对象性关系
第四节
是和是者区分:“是本身”和“是什么”
第五节
哲学问题:是者为什么是?
第六节
哲学一与般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分
第五章 是的问题:从“是什么”到“如何是”
第六章 是的哲学用法和哲学命题结构
第七章 从“它是”到“我是”主体性转向
第八章 黑格尔的思辨是学——辩证本人本论
第九章 对马克思感性存在论的几点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Being 在汉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章 Being 应当译之为“是”基本依据
第三节 是与是者、名词之是与动词之是
第四节 “是”的译法事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理解
第五节 从“是”的角回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异
第二章 系词“是”的诸种哲学和形而上学意义
第一节
中文“是”也有西文to be的那些哲学意义
第二节
“有”与“是”差异
第三节 “存在”=“X”是“X存在“
第四节 实体”=“S是”,“第一实体”=“这是”
第五节 “本质”=“是什么”或“是其所是”
第六节 “本体”非“是”莫属
第三章 中国哲学接受和理解西方是论的方式
第一节 “是”与金岳霖道论中的“道”
第二节 “是”与冯友兰新理学之“理”
第三节 “是”与心性学家的“心”
第四节 “是”与唯物论者的“物”
第五节 教西方哲这说汉语,让西方哲中国化
第四章 “是”的二重性含义与哲学与科学的区分
第一节 “是”的行为贯穿在人一切活动中
第二节
凡物莫不为是者,不是者等于元
第三节
是者之是:人同世界的对象性关系
第四节
是和是者区分:“是本身”和“是什么”
第五节
哲学问题:是者为什么是?
第六节
哲学一与般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分
第五章 是的问题:从“是什么”到“如何是”
第六章 是的哲学用法和哲学命题结构
第七章 从“它是”到“我是”主体性转向
第八章 黑格尔的思辨是学——辩证本人本论
第九章 对马克思感性存在论的几点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