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语言学纲要
作者:申小龙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7-01
ISBN:9787309036169
定价:¥29.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是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字学科的基础课教材,也是复旦大学“九五”重点建设课程的教材之一。《语言学纲要》吸收了国内外最新而又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语言学各主要分支的内容。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教材对长期沿用的“语言学概论”的框架作了适当的调整。书中增加了对语言人文属性的阐述,而不仅仅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书中注意从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中国语言学特征来论述语言现象,丰富了一般语言学理论;此外,考虑到语言与文字合为一系的具体情况,《语言学纲要》专设“语言与文字”一章,拓宽了语言研究的新视界。
作者简介
暂缺《语言学纲要》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语言与人
第一节 人的语言性的生物学考察
一、 儿童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
二、 人脑机制的语言功能
三、 人与动物语言能力的本质差异
第二节 人的语言性的社会学考察
一、 人的社会本质高于生物学范畴
二、 人与动物交际系统的本质差异
三、 语言水平的交往:人与动物的分水岭
第三节 人的语言性的符号学考察
一、 儿童成长的符号化历程
二、 人的符号定义
第二章 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 语言与思维:一个老而弥新的论题
一、 语言是不是思维的惟一载体?
二、 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还是先后产生的?
第二节 语言与人类思维的必然联系
一、 语言是人脑先天设置的功能
二、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普遍性
三、 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人类思维活动的非语言表现
一、 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
二、 儿童语龄前的思维的发展
三、 人类的形象思维
四、 人类思维的本质依然是其语言性
第三章 语音学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 语音的性质及语音研究的分类
二、语音研究的最小单位以及语音的标记
第二节 发音语音学
一、 发音器官
二、 发音部位
三、 发音方法
四、元音的分类及元音表
第三节 音位及音位学
一、 音段音位
二、 音位系统
三、 萨丕尔的音位理论
第三节 音节和超音段音位
一、 音节结构类型、复元音和复辅音
二、 超音段音位
三、 汉语的音节构造
第四节 音系学
一、 对象及理论发展
二、 语音系统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 语音的人文性与汉语音韵的文化内涵
一、 语音的自然感知与汉语音韵的传统研究方法
二、 汉语音韵的文化功能
第四章 语义学
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
一、 意义与语义
二、 语义三角
三、 语义的性质
第二节 语义系统
一、 语义单位
二、 语义类型
第三节 语义分析
一、 传统语义分析法
二、 义素分析法
三、 语义场分析
第四节 语义的组合类型
一、 语义格系统
二、 共现与语义指向
第五章 语法学
第一节 语法概述
一、 语法是什么?
二、 语法和语法理论
三、 语法单位
四、 语法的内容
第二节 构词法:词的组合系统
一、 语素的确认
二、 词的确认
三、 语素的分类
四、 构词法
五、 词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词类:词的聚合系统
一、 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 词类的层次系统
三、 词性和兼类
第四节 句法结构
一、 短语和句法结构
二、 句法结构的意义类型
三、 句法结构的结构层次和直接成分
四、 句法歧义
五、 句法结构的构造手段
六、 短语的功能类型
第五节 句子结构
一、 词、词组与句子的区别
二、 句子的结构类型
三、 句子的功能类型
第六章 语用学
第一节 言语行为
一、 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三、 言语行为与句类的关系
第二节 会话含义和会话合作原则
一、 会话含义
二、 语境
三、 会话合作原则
四、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推导
第三节 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一、 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二、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三、 礼貌原则的特征
第四节 指示语
一、 指示和指示语
二、 指示语的用法
三、 指示语的分类
第五节 预设
一、 预设和蕴含
二、 预设的种类
三、 预设和信息获取
第六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一、 新格赖斯语用学
二、 关联理论
三、 语用学的扩张
第七章 修辞学
第一节 修辞与交际
一、 修辞观
二、 交际和交际效果
三、 交际中的信息传输
第二节 修辞的综合性
一、 修辞的语言性
二、 修辞的社会性
三、 修辞的文化性
四、 修辞的心理性
第三节 修辞的基本规律
一、 语境适应律
二、 语辞调整律
第八章 文字学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
一、 文字是相对独立于语言的符号系统
二、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 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
二、 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内部原因
第三节 文字的结构
一、 文字的形体结构
二、 文字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 文字的功能
一、 文字的信息处理功能
二、 文字的美学功能
三、 文字的结构功能
四、 文字的文化功能
第九章 语言与认知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 构思阶段
二、 转换阶段
三、 执行阶段
第二节 语言的认知
一、 语音认知
二、 词语认知
三、 句子理解与认知
第三节 语言理解的认知策略
一、 语义策略
二、 词序策略
三、 句法策略
第十章 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 语言的凸现
一、 从“认识论转向”到“语言论转向”
二、 人的符号化与隐喻
三、 现代语言学从“语言透明性”走向“语言人文性”
第二节 语言的人文特质:隐喻性
一、 隐喻的浮现
二、 什么是隐喻
三、 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四、 诗,语言中的语言
五、 诗意的汉字
六、 汉语词汇的隐喻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特点:陌生化
一、 文学与惊奇感
二、 陌生化与文体演变
三、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中国文学的语言天赋
一、 格律诗,古汉语文学的典型样式
二、 中西语言的句法特征和小说结构
三、 诗意的散文化小说
第十一章 世界的语言及其类型
第一节 世界语言简介
一、 世界语言概况
二、 几种主要语言简介
第二节 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结构分类
一、 孤立语
二、 屈折语
三、 粘着语
四、 多式综合语
第四节 世界主要语系
一、 印欧语系
二、 汉藏语系
三、 乌拉尔语系
四、 阿尔泰语系
五、 亚非语系
六、 高加索语系
七、 达罗毗荼语系
八、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九、 南亚语系
第一章 语言与人
第一节 人的语言性的生物学考察
一、 儿童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
二、 人脑机制的语言功能
三、 人与动物语言能力的本质差异
第二节 人的语言性的社会学考察
一、 人的社会本质高于生物学范畴
二、 人与动物交际系统的本质差异
三、 语言水平的交往:人与动物的分水岭
第三节 人的语言性的符号学考察
一、 儿童成长的符号化历程
二、 人的符号定义
第二章 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 语言与思维:一个老而弥新的论题
一、 语言是不是思维的惟一载体?
二、 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还是先后产生的?
第二节 语言与人类思维的必然联系
一、 语言是人脑先天设置的功能
二、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普遍性
三、 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人类思维活动的非语言表现
一、 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
二、 儿童语龄前的思维的发展
三、 人类的形象思维
四、 人类思维的本质依然是其语言性
第三章 语音学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 语音的性质及语音研究的分类
二、语音研究的最小单位以及语音的标记
第二节 发音语音学
一、 发音器官
二、 发音部位
三、 发音方法
四、元音的分类及元音表
第三节 音位及音位学
一、 音段音位
二、 音位系统
三、 萨丕尔的音位理论
第三节 音节和超音段音位
一、 音节结构类型、复元音和复辅音
二、 超音段音位
三、 汉语的音节构造
第四节 音系学
一、 对象及理论发展
二、 语音系统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 语音的人文性与汉语音韵的文化内涵
一、 语音的自然感知与汉语音韵的传统研究方法
二、 汉语音韵的文化功能
第四章 语义学
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
一、 意义与语义
二、 语义三角
三、 语义的性质
第二节 语义系统
一、 语义单位
二、 语义类型
第三节 语义分析
一、 传统语义分析法
二、 义素分析法
三、 语义场分析
第四节 语义的组合类型
一、 语义格系统
二、 共现与语义指向
第五章 语法学
第一节 语法概述
一、 语法是什么?
二、 语法和语法理论
三、 语法单位
四、 语法的内容
第二节 构词法:词的组合系统
一、 语素的确认
二、 词的确认
三、 语素的分类
四、 构词法
五、 词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词类:词的聚合系统
一、 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 词类的层次系统
三、 词性和兼类
第四节 句法结构
一、 短语和句法结构
二、 句法结构的意义类型
三、 句法结构的结构层次和直接成分
四、 句法歧义
五、 句法结构的构造手段
六、 短语的功能类型
第五节 句子结构
一、 词、词组与句子的区别
二、 句子的结构类型
三、 句子的功能类型
第六章 语用学
第一节 言语行为
一、 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三、 言语行为与句类的关系
第二节 会话含义和会话合作原则
一、 会话含义
二、 语境
三、 会话合作原则
四、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推导
第三节 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一、 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二、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三、 礼貌原则的特征
第四节 指示语
一、 指示和指示语
二、 指示语的用法
三、 指示语的分类
第五节 预设
一、 预设和蕴含
二、 预设的种类
三、 预设和信息获取
第六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一、 新格赖斯语用学
二、 关联理论
三、 语用学的扩张
第七章 修辞学
第一节 修辞与交际
一、 修辞观
二、 交际和交际效果
三、 交际中的信息传输
第二节 修辞的综合性
一、 修辞的语言性
二、 修辞的社会性
三、 修辞的文化性
四、 修辞的心理性
第三节 修辞的基本规律
一、 语境适应律
二、 语辞调整律
第八章 文字学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
一、 文字是相对独立于语言的符号系统
二、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 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
二、 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内部原因
第三节 文字的结构
一、 文字的形体结构
二、 文字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 文字的功能
一、 文字的信息处理功能
二、 文字的美学功能
三、 文字的结构功能
四、 文字的文化功能
第九章 语言与认知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 构思阶段
二、 转换阶段
三、 执行阶段
第二节 语言的认知
一、 语音认知
二、 词语认知
三、 句子理解与认知
第三节 语言理解的认知策略
一、 语义策略
二、 词序策略
三、 句法策略
第十章 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 语言的凸现
一、 从“认识论转向”到“语言论转向”
二、 人的符号化与隐喻
三、 现代语言学从“语言透明性”走向“语言人文性”
第二节 语言的人文特质:隐喻性
一、 隐喻的浮现
二、 什么是隐喻
三、 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四、 诗,语言中的语言
五、 诗意的汉字
六、 汉语词汇的隐喻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特点:陌生化
一、 文学与惊奇感
二、 陌生化与文体演变
三、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中国文学的语言天赋
一、 格律诗,古汉语文学的典型样式
二、 中西语言的句法特征和小说结构
三、 诗意的散文化小说
第十一章 世界的语言及其类型
第一节 世界语言简介
一、 世界语言概况
二、 几种主要语言简介
第二节 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结构分类
一、 孤立语
二、 屈折语
三、 粘着语
四、 多式综合语
第四节 世界主要语系
一、 印欧语系
二、 汉藏语系
三、 乌拉尔语系
四、 阿尔泰语系
五、 亚非语系
六、 高加索语系
七、 达罗毗荼语系
八、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九、 南亚语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