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 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
作者:郑杭生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3-01
ISBN:9787300045306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讲话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学校决定组织编写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包括三个相对独立成编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每年一期。《报告》的编写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力求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组织有序、出版及时。我们希望通过《报告》的编写出版,发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门类相对齐全、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为数众多的优势,整合全校的科研力量,吸收校外的合作力量,对党和政府的社会、经济、文化决策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为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我们努力使《报告》具有权威性、针对性、预见性和连续性。我们深深认识到,研究报告的生命在于高水平的研究。为了提高《报告》的权威性,我们遴选全校相关学科知名学者,并聘请校外有关领域的专家,组成高水平的研究和写作队伍。《报告》作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发现重大问题、研究重大问题,力求提出有根有据、深入全面又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报告》不求全,而力求精;不求面面俱到,而力求有所突破,拒绝平庸。《报告》力求洞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把准中长期社会、经济和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便增强发展的有序性,避免发展的盲目性。《报告》每年不问断地定期出版。这种连续性是《报告》被社会承认、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必要条件。《报告》由编委会负责审定各分报告的选题、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审核各分报告的写作提纲。各分报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确定,学校聘任;主编聘请副主编和执行副主编。各分报告实行顾问聘请制度。根据年度报告的主题,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学者分别担任顾问。需要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均出现了重大变化或重大变化的趋势,情况极其复杂。社会上各个方面对待同一问题存在多种看法,有些观点还截然相反。我们的主编和执笔者尽管大多是著名学者,但毕竟受到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局限。在这样的条件下编写本《报告》,而且涉及的都是重大而尖锐的问题,无疑是有风险的,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我们希望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广大读者,都把它们看做是中国人民大学各领域学者的真诚探索和值得认真对待的观点,看做是他们参加学术争鸣的有益尝试。欢迎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中国人民大学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2003年2月15日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 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作者简介
目录
1 社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
1.1 导言
1.2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范围及其成因
1.4 我国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
1.5 当前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价值基础、基本目标与政策选择
1.6 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推进 〖HTH〗〖STHZ〗
2 基本人权保障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
2.1 人权保障的基本理论
2.2 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社会支持
3 社会保障与弱势群体保护
3.1 引言
3.2 新时期的弱势群体及其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3 政府的努力:社会保障改革及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3.4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取得的成效
3.5 当前面临的问题
3.6 值得考虑的政策取向
3.7 结束语
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扶贫
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发展
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扶贫工作的转变
4.3 现行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
4.4 完善城市扶贫政策的未来方向
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新进展
5.1 2002年城市低保的突破性进展
5.2 城市低保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过程分析
5.3 城市低保突破性进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5.4 简要的评述
6 医疗服务与弱势群体支持
6.1 弱势群体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6.2 国外(境外)对弱势群体进行医疗救助的经验
6.3 国内对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探索
6.4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造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
7 促进弱势群体享受
7.1 教育与发展
7.2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弱势群体
7.3 大城市中流动儿童就学的状况与问题
7.4 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的支持
8 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管理与政策
8.1 住房弱势群体与住房消费
8.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
8.3 我国廉租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8.4 目前我国廉租屋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8.5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体系的
8.6 结论
9 劳动保护与弱势群体工作安全
9.1 职业风险与职业劳动者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9.2 弱势群体的工作安全问题
9.3 劳动保护与相关保障制度及缺漏
9.4 若干政策建议
10 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就业群体及其就业支持
10.1 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界定
10.2 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构成
10.3 中国劳动力的组织情况
10.4 就业优惠政策回顾
10.5 现阶段就业政策建议
11 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及其社会支持
11.1 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
11.2 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11.3 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
11.4 老年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5 改善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12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适应问题
12.1 流动劳动力的就业
12.2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方式
12.3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13 社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
13.1 导言
13.2 社区对弱势群体社会援助的理论分析
13.3 社区对弱势群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援助
13.4 社区对弱势群体就业的援助
13.5 社区养老与对弱势群体的援助
13.7 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社区经济,援助弱势群体
14 社会工作与服务弱势群体
14.1 改革开放前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
14.2 改革开放后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
14.3 当前救助弱势群体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4 结语
15 法律援助制度与弱势群体增权
15.1 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15.2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5.3 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弱势群体”
15.4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弱势群体权利的缺失
15.5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16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与保护弱势群体
16.1 基本政治制度
16.2 立法和决策的民主程序
16.3 具体行为过程中的权利救济
16.4 对国家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利救济
16.5 未来发展预测
17 全球化视野中的社会政策
17.1 全球化:研究状况、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17.2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7.3 结构转型与共生发展: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
1.1 导言
1.2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范围及其成因
1.4 我国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
1.5 当前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价值基础、基本目标与政策选择
1.6 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推进 〖HTH〗〖STHZ〗
2 基本人权保障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
2.1 人权保障的基本理论
2.2 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社会支持
3 社会保障与弱势群体保护
3.1 引言
3.2 新时期的弱势群体及其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3 政府的努力:社会保障改革及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3.4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取得的成效
3.5 当前面临的问题
3.6 值得考虑的政策取向
3.7 结束语
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扶贫
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发展
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扶贫工作的转变
4.3 现行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
4.4 完善城市扶贫政策的未来方向
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新进展
5.1 2002年城市低保的突破性进展
5.2 城市低保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过程分析
5.3 城市低保突破性进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5.4 简要的评述
6 医疗服务与弱势群体支持
6.1 弱势群体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6.2 国外(境外)对弱势群体进行医疗救助的经验
6.3 国内对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探索
6.4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造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
7 促进弱势群体享受
7.1 教育与发展
7.2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弱势群体
7.3 大城市中流动儿童就学的状况与问题
7.4 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的支持
8 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管理与政策
8.1 住房弱势群体与住房消费
8.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
8.3 我国廉租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8.4 目前我国廉租屋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8.5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体系的
8.6 结论
9 劳动保护与弱势群体工作安全
9.1 职业风险与职业劳动者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9.2 弱势群体的工作安全问题
9.3 劳动保护与相关保障制度及缺漏
9.4 若干政策建议
10 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就业群体及其就业支持
10.1 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界定
10.2 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构成
10.3 中国劳动力的组织情况
10.4 就业优惠政策回顾
10.5 现阶段就业政策建议
11 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及其社会支持
11.1 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
11.2 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11.3 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
11.4 老年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5 改善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12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适应问题
12.1 流动劳动力的就业
12.2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方式
12.3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13 社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
13.1 导言
13.2 社区对弱势群体社会援助的理论分析
13.3 社区对弱势群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援助
13.4 社区对弱势群体就业的援助
13.5 社区养老与对弱势群体的援助
13.7 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社区经济,援助弱势群体
14 社会工作与服务弱势群体
14.1 改革开放前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
14.2 改革开放后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
14.3 当前救助弱势群体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4 结语
15 法律援助制度与弱势群体增权
15.1 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15.2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5.3 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弱势群体”
15.4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弱势群体权利的缺失
15.5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16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与保护弱势群体
16.1 基本政治制度
16.2 立法和决策的民主程序
16.3 具体行为过程中的权利救济
16.4 对国家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利救济
16.5 未来发展预测
17 全球化视野中的社会政策
17.1 全球化:研究状况、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17.2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7.3 结构转型与共生发展: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