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作者:胡经之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ISBN:9787301061732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胡经之,男,祖籍苏州,1933年出生于无锡。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放后任无锡学联主席、苏南人民代表。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留校攻读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晦学习文艺学,又从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美学,融西方文艺学,美学于一炉。1958年始,不时发表文艺评论,著有《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被《文艺报》聘为特约评论员,后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研究生毕业留北大任教,讲授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比较文学等课程。开发改革后,在国内率先开拓文艺美学新学科,在北大设立文艺美学硕士专业方向,为国家先后培育文艺美学硕士10余人,成为这一学科的重要力量。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文艺学博士导师,获国务院颁发之国家突出贡献证书。1984年受张维校长之邀,来深圳大学参与创建中文系,历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顾问等职。积极参与特区的文化建设和国内外文化交流,被选为中国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聘为《文艺理论研究》、《四海-世界华文文学》等全国性刊物编委。主要论著有:《文艺美学》、《文艺美学方法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与张首映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所颁"全国首届外国文学优秀著作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分上、下编,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0年修订再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等,其中三种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现正在撰写新著《审美人生》。
作者简介
胡经之,男,祖籍苏州,1933年出生于无锡。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放后任无锡学联主席、苏南人民代表。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留校攻读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晦学习文艺学,又从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美学,融西方文艺学,美学于一炉。1958年始,不时发表文艺评论,著有《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被《文艺报》聘为特约评论员,后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研究生毕业留北大任教,讲授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比较文学等课程。开发改革后,在国内率先开拓文艺美学新学科,在北大设立文艺美学硕士专业方向,为国家先后培育文艺美学硕士10余人,成为这一学科的重要力量。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文艺学博士导师,获国务院颁发之国家突出贡献证书。1984年受张维校长之邀,来深圳大学参与创建中文系,历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顾问等职。积极参与特区的文化建设和国内外文化交流,被选为中国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聘为《文艺理论研究》、《四海-世界华文文学》等全国性刊物编委。主要论著有:《文艺美学》、《文艺美学方法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与张首映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所颁“全国首届外国文学优秀著作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分上、下编,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0年修订再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等,其中三种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现正在撰写新著《审美人生》。
目录
导论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主潮
第一章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美学
第二章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第三章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文艺观
第四章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及其文艺思想
第五章 拉康的无意识理论与诗学结构
第六章 什克洛夫斯基及其《关于散文理论》
第七章 瑞恰兹与英美新批评
第八章 巴赫金的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
第九章 洛特曼的文艺符号学思想
第十章 马利坦的文艺思想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
第十二章 萨特的《什么是文学》
第十三章 杜夫海纳与其《审美经验现象学》
第十四章 梅洛宠蒂的知觉现象学文论
第十五章 伽达默尔的《美的现实性》
第十六章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第十七章 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
第十八章 马尔库塞的文艺观
第十九章 阿多尔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二十章 女权主义文艺理论话语
第二十一章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与批评观
第二十二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论
第二十三章 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
第二十四章 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与诗学理论
第二十五章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与《东方学》
第二十六章 博德里亚《消费社会》与文化理论
第二版后记
第一章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美学
第二章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第三章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文艺观
第四章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及其文艺思想
第五章 拉康的无意识理论与诗学结构
第六章 什克洛夫斯基及其《关于散文理论》
第七章 瑞恰兹与英美新批评
第八章 巴赫金的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
第九章 洛特曼的文艺符号学思想
第十章 马利坦的文艺思想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
第十二章 萨特的《什么是文学》
第十三章 杜夫海纳与其《审美经验现象学》
第十四章 梅洛宠蒂的知觉现象学文论
第十五章 伽达默尔的《美的现实性》
第十六章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第十七章 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
第十八章 马尔库塞的文艺观
第十九章 阿多尔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二十章 女权主义文艺理论话语
第二十一章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与批评观
第二十二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论
第二十三章 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
第二十四章 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与诗学理论
第二十五章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与《东方学》
第二十六章 博德里亚《消费社会》与文化理论
第二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