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佛教与宋明理学:一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成功例证
作者:陈运宁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2
ISBN:9787543820623
定价:¥11.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性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貌,也无法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而由于与道家思想相比,佛教思想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更精致的思辨结构,对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更大,所以,对佛教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佛儒两家思想既相互吸取又相互排斥关系的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了。从中国古代思想吏发展的主流脉络来看,由孔孟奠基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倡导封建三纲五常为绝对真理的孔孟儒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始初阶段,其特点是偏重统一于伦理哲学;在本体论上,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即使是儒家内部也还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儒家本体论哲学。西汉中期,为了适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完善和巩固新生封建秩序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把“天”看作是上帝神,从天人合一角度论证孔孟伦理哲学本体论体系。以后,无论是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或者是谶纬神学,大体上都是沿着董仲舒的思路对神学本体论的发挥
作者简介
陈远宁(1931-),男,湖南桂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曾任《求索》杂志主编、《企业家天地》杂志总编辑,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船山学社副社长。著有《王夫之哲学著作选注》《王船山政治观研究》《当代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与宋明理学》《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新思考》《关于哲学对象和功能的思考七则》等共九部著作和四十余篇论文,总计约140余万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佛学的起源和分派
第一节 “四谛”说:佛学的开端
第二节 佛学的分派:从上座部与大众部谈起
第二章 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分派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形成:佛学玄学化到佛学与儒道进一步融合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分派
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第一节 理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第四章 理学体系的形成和分派
第一节 理学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理学的发展与分派
第五章 本体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之一)
第一节 本体论上佛教与理学的联系
第二节 本体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区别
第六章 人性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之二)
第一节 人性论上佛教与理学的联系
第二节 人性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区别
第七章 认识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区别(之三)
第一节 认识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基本联系和主要区别
第二节 对佛教与理学认识论的评析
附录:《心经》解析
后主
第一章 佛学的起源和分派
第一节 “四谛”说:佛学的开端
第二节 佛学的分派:从上座部与大众部谈起
第二章 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分派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形成:佛学玄学化到佛学与儒道进一步融合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分派
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第一节 理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第四章 理学体系的形成和分派
第一节 理学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理学的发展与分派
第五章 本体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之一)
第一节 本体论上佛教与理学的联系
第二节 本体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区别
第六章 人性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之二)
第一节 人性论上佛教与理学的联系
第二节 人性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区别
第七章 认识论:佛教与理学的联系区别(之三)
第一节 认识论上佛教与理学的基本联系和主要区别
第二节 对佛教与理学认识论的评析
附录:《心经》解析
后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