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人体机能学

人体机能学

作者:樊小力主编;于小瑞[等]编

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9-01

ISBN:9787810710756

定价:¥41.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是以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育系列教材,以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为依据,展示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0年的改革成果。本套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出版。本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添加了“内容提要”、“复习思考题”、“病案讨论”,力求基础与临床、理论与时间的密切结合,因而这套教材十分利于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实施教学,不失为当前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适用的一套教科书。《人体机能学》由樊小力主编。本教材分12章,它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实用。
作者简介
暂缺《人体机能学》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1)
二、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1)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2)
一、新陈代谢(2)
二、兴奋性(2)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2)
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2)
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4)
第二章 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6)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7)
一、蛋白质化学(7)
二、核酸化学(15)
三、酶(24)
第二节 维生素(31)
一、维生素的概念(31)
二、维生素缺乏病(31)
三、维生素的命名、分类和生理功能(32)
第三节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35)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35)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36)
第四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38)
一、由特异性膜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39)
二、由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系统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40)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40)
第五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40)
一、细胞的兴奋性(40)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1)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43)
第六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46)
一、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信息传递(46)
二、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原理(47)
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49)
第三章 人体的物质代谢(54)
第一节 糖代谢(55)
一、糖原合成和分解(56)
二、糖的分解代谢(59)
三、糖异生作用(67)
四、血糖(69)
第二节 脂类代谢(70)
一、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71)
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71)
三、三脂酰甘油的中间代谢(74)
四、磷脂的代谢(80)
五、胆固醇的代谢(81)
第三节 生物氧化(83)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及酶类(83)
二、生物氧化中C02的生成(84)
三、线粒体氧化体系——呼吸链(84)
四、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转换(88)
五、非线粒体氧化体系(90)
第四节 氨基酸代谢(91)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91)
二、蛋白质的腐败作用(92)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93)
四、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99)
第五节 肝脏代谢和肝功能衰竭(102)
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03)
二、肝脏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104)
三、胆汁酸代谢(107)
四、胆色素代谢(110)
五、肝功能衰竭(115)
第六节 体温(122)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122)
二、产热和散热过程(123)
三、体温调节(125)
第七节 发热(127)
一、发热的概念及分类(127)
二、发热的机制(128)
三、发热的时相经过(130)
四、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131)
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132)
第四章 血液(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135)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理意义(136)
三、血液的功能(137)
第二节 血细胞(138)
一、红细胞(138)
二、白细胞(139)
三、血小板(140)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41)
一、血液凝固(141)
二、纤维蛋白溶解(142)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4)
一、DIC的发生机制(144)
二、影响DIC发生和发展的因素(146)
三、DIC的临床发展过程(147)
四、DIC的主要临床表现(148)
第五节 血型(151)
一、ABO血型系统(151)
二、ABO血型与输血(152)
三、Rh血型系统(152)
四、交叉配血试验(152)
第五章 血液循环(154)
第一节 心肌生理(155)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55)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60)
第二节 血管生理(168)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68)
二、血流动力学(168)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169)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171)
五、微循环(172)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收(173)
七、水肿(174)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79)
一、神经调节(179)
二、体液调节(182)
三、自身调节(183)
第四节 器官循环(184)
一、冠脉循环(184)
二、脑循环(185)
第五节 心力衰竭(186)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分类(186)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与诱因(187)
三、对心脏泵血功能损害的适应和代偿机制(188)
四、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降低的机制(192)
五、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影响(195)
六、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97)
第六节 休克(198)
一、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198)
二、休克的发生机制(199)
三、休克中的细胞损伤(206)
四、休克时的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207)
第七节 高血压(211)
一、血压的调控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主要影响(211)
二、高血压的原因(212)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214)
第六章 呼吸(220)
第一节 肺通气(221)
一、呼吸道与肺泡(221)
二、肺通气原理(222)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226)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228)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228)
二、肺换气(229)
三、组织换气(230)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30)
一、02的运输(230)
二、c02的运输(231)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232)
一、呼吸中枢(232)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32)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33)
第五节 缺氧(234)
一、缺氧的概念及血氧指标(234)
二、缺氧的原因、类型和血氧变化特点(234)
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36)
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239)
五、氧疗与氧中毒(239)
第六节 呼吸衰竭(240)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理(240)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的代谢和功能变化(244)
三、防治原则(245)
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248)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248)
三、消化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48)
四、胃肠激素(249)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250)
一、唾液分泌(250)
二、咀嚼与吞咽(251)
第三节 胃内消化(251)
一、胃液的分泌(252)
二、胃的运动(254)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255)
一、胰液的分泌(256)
二、胆汁的分泌和与排出(257)
三、小肠液的分泌(257)
四、小肠的运动(257)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258)
一、大肠液的分泌(258)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259)
第六节 吸收(259)
一、吸收的部位(259)
二、吸收的机制(260)
三、各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60)
四、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的吸收(261)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262)
第一节 概述(262)
一、肾的结构特点(263)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征(264)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266)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66)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68)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270)
四、尿的浓缩与稀释(271)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273)
一、抗利尿激素(273)
二、醛固酮(274)
第四节 血浆清除率(275)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75)
二、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275)
第五节 尿的排放(276)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276)
二、排尿反射(276)
第六节 水、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278)
一、体液和内环境(278)
二、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278)
三、水、钠代谢紊乱(280)
四、钾代谢紊乱(285)
五、镁代谢紊乱(288)
第七节 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90)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290)
二、评估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意义(295)
三、酸碱平衡紊乱(297)
第八节 肾功能衰竭(302)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302)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306)
三、尿毒症(310)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314)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314)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31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31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316)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316)
二、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318)
三、几种视觉现象(320)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321)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321)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322)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324)
第四节 平衡感觉(324)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324)
二、前庭反应(325)
第五节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326)
一、嗅觉(326)
二、味觉(326)
三、皮肤感觉(327)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29)
第一节 神经纤维(329)
一、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330)
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330)
三、神经纤维的分类(330)
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331)
五、神经纤维的营养效应(331)
第二节 突触传递(331)
一、突触的结构及其分类(331)
二、突触传递的过程(332)
三、突触传递的特征(334)
四、神经递质(334)
第三节 甲状腺(364)
第四节 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366)
第五节 肾上腺(367)
第六节 胰岛(368)
第七节 生殖(369)
第八节 应激(372)
第十二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381)
第一节 核苷酸代谢(382)
第二节 DNA生物合成(384)
第三节 RNA生物合成(392)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97)
第五节 DNA重组与基因工程(405)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