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作者:郭纪金,高楠,赵有声主编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01
ISBN:9787810640770
定价:¥29.6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的人文素质教材,编写时依照人文视角,吸取文史哲各科研究最新成果,既简要回顾了我国的文学发展,又对著名作家及经典作品加以重点剖析,并多方阐发了编者的创见。全书力图突破文学史、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作品研究的界限,强调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法和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引导新一代大学生有效的阅读和赏析,以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艺术创造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是理想的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作者简介
\t\t
目录
绪论 辉丽万有 东方意境
一、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
二、东方诗文化:意境高远
三、文学鉴赏:心理结构与心理活动
第一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中国古代文学的历程
第一节 诗言志 歌永言:诗歌传统
第二节 酌乎质文之间 隐乎雅俗之际:文赋演变
第三节 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诗余”“琴趣”
第四节 歌舞演故事 俗调慨世情:散曲与戏剧
第五节 志怪志人 载实载虚:小说的发展
第六节 天高地迥:古代文学的宏观把握
第二章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自然生长期(古代诗文化·上)
第一节 风雅兴寄 弦歌鼓舞:中国诗歌之祖——《诗经》
第二节 屈原辞赋悬日月:“楚辞”名篇——《离骚》与《九歌》
第三节 魏晋人物 旷达同流:诗的自觉与开新
作品选读
第三章 黄钟大吕 万千气象:诗艺成熟绚烂期(古代诗文化·中)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戊边:“王孟”与“岑高”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第三节 成一代诗史 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
第四节 诗怀袒裼 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
第五节 冷艳深幽 忧奇诡谲:“诗鬼”李贺
第六节 绮丽婉曲 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
作文选读
第四章 抉刻入里 意新语工:诗格求新变异期(古代诗文化·下)
第一节 气骨偏胜 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
第二节 明清流韵 雅俗浑融:古代诗歌的似绮余霞
作品选读
第五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古代文赋
第一节 百家争鸣 群星璀璨: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节 散体简洁流畅 辞赋铺采摛文:汉魏六朝的文赋
第三节 千载雄风 一脉伟姑:唐宋八大家古文
第四节 不拘格套 独抒性灵:明清文章写手
第六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词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 歌舞淹通 本色当行:古代戏曲文学
第八章 无地妙章 摹写世态小说:古代小说
第九章 质文代变,激荡的时代大潮:中国文学的历史性转折
第十章 爱的大纛 憎的丰碑:现当代诗歌
第十一章 百态人间世 群像艺术廊:现当代小说
第十二章 一花一世界 一戏一乾坤:现当代戏剧
第十三章 火点燃火 心走向心:现当代散文
第十四章 中西叠璧 交融会通:中国文学与世界
后记
一、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
二、东方诗文化:意境高远
三、文学鉴赏:心理结构与心理活动
第一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中国古代文学的历程
第一节 诗言志 歌永言:诗歌传统
第二节 酌乎质文之间 隐乎雅俗之际:文赋演变
第三节 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诗余”“琴趣”
第四节 歌舞演故事 俗调慨世情:散曲与戏剧
第五节 志怪志人 载实载虚:小说的发展
第六节 天高地迥:古代文学的宏观把握
第二章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自然生长期(古代诗文化·上)
第一节 风雅兴寄 弦歌鼓舞:中国诗歌之祖——《诗经》
第二节 屈原辞赋悬日月:“楚辞”名篇——《离骚》与《九歌》
第三节 魏晋人物 旷达同流:诗的自觉与开新
作品选读
第三章 黄钟大吕 万千气象:诗艺成熟绚烂期(古代诗文化·中)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戊边:“王孟”与“岑高”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第三节 成一代诗史 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
第四节 诗怀袒裼 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
第五节 冷艳深幽 忧奇诡谲:“诗鬼”李贺
第六节 绮丽婉曲 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
作文选读
第四章 抉刻入里 意新语工:诗格求新变异期(古代诗文化·下)
第一节 气骨偏胜 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
第二节 明清流韵 雅俗浑融:古代诗歌的似绮余霞
作品选读
第五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古代文赋
第一节 百家争鸣 群星璀璨: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节 散体简洁流畅 辞赋铺采摛文:汉魏六朝的文赋
第三节 千载雄风 一脉伟姑:唐宋八大家古文
第四节 不拘格套 独抒性灵:明清文章写手
第六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词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 歌舞淹通 本色当行:古代戏曲文学
第八章 无地妙章 摹写世态小说:古代小说
第九章 质文代变,激荡的时代大潮:中国文学的历史性转折
第十章 爱的大纛 憎的丰碑:现当代诗歌
第十一章 百态人间世 群像艺术廊:现当代小说
第十二章 一花一世界 一戏一乾坤:现当代戏剧
第十三章 火点燃火 心走向心:现当代散文
第十四章 中西叠璧 交融会通:中国文学与世界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