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犯罪学教程

犯罪学教程

作者:魏平雄,赵宝成,王顺安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7-01

ISBN:9787562016533

定价:¥2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犯罪学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仅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创建。我校于1982年开始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于1989年编撰与出版了《犯罪学》本科教材。随着犯罪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犯罪学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的成果,犯罪现象也呈出新的变化。为此,我们在原有《犯罪学》教材的基础之上,编写了这本新的《犯罪学教程》教材。本书分为五编,即:绪论、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预防论、犯罪类型论。共33章。分别对犯罪学中的各方面问题予以阐述。TOP目录 第一篇 绪论第一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体系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三章 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第二节 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第三节 当代犯罪社会学第四节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第四章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犯罪学的学科发展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第五章 犯罪现象概述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性……第六章 新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第七章 犯罪行为第八章 犯罪人第九章 被害人第三篇 犯罪原因论第十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十一章 犯罪根源 第十二章 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第十一章 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四篇 犯罪预防论第十四章 犯罪预防概述第十五章 预防犯罪的方针与原则第十六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第十七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第十八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第十九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第二十章 被害预防第五篇 类型犯罪论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 暴力犯罪 第二十三章 性犯罪 第二十四章 财产犯罪 第二十五章 经济犯罪第二十六章 有组织犯罪第二十七章 末成年人犯罪 第二十八章 女性犯罪第二十九章 毒品犯罪第三十章 环境犯罪第三十一章 职务犯罪第三十二章 科技犯罪第三十三章 重新犯罪 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721版次:1
作者简介
暂缺《犯罪学教程》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体系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第二节 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第三节 当代犯罪社会学
    第四节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犯罪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
    第五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和分类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时空分布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科学评估
    第六章 新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
    第一节 建国初期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 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第四节 中外犯罪现象比较研究
    第七章 犯罪行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
    第八章 犯罪人
    第一节 犯罪人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
    第四节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 被害人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被害人的类型
   第三篇 犯罪原因论
    第十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一节 研究犯罪原因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特性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认识与研究的历史演进
    第四节 犯罪原因的分类
    第五节 犯罪原因体系及其结构层次
    第十一章 犯罪根源
    第一节 犯罪根源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犯罪根源
    第三节 犯罪根源与犯罪的联系
    第四节 犯罪根源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第十二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因素
    第一节 犯罪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概述
    第二节 犯罪的政治因素
    第三节 犯罪的经济因素
    第四节 犯罪的文化因素
    第五节 犯罪的教育因素
    第六节 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
    第七节 犯罪的法制因素
    第八节 犯罪的人口因素
    第九节 犯罪的环境因素
    第十三章 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一节 犯罪主体因素概述
    第二节 犯罪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犯罪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人格异常与犯罪
    第五节 犯罪主观因素与犯罪客观因素的关系
   第四篇 犯罪预防论
    第十四章 犯罪预防概述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依据与困惑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手段与方法
    第四节 犯罪预防的体系
    第十五章 预防犯罪的方针与原则
    第一节 预防犯罪的方针
    第二节 预防犯罪的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第一节 社会预防概述
    第二节 社会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宏观社会预防
    第四节 微观社会预防
    第十七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变态人格的矫治
    第十八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
    第一节 治安预防概述
    第二节 治安管理的功能及其原则
    第三节 治安管理
    第四节 劳动教养
    第五节 技术预防
    第十九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第一节 刑罚预防的概述
    第二节 刑罚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监狱——刑罚预防的重要环节
    第四节 刑罚预防的效益
    第五节 刑罚预防的效能原则
    第二十章 被害预防
    第一节 被害预防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第二节 被害预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
    第三节 被害预防的关键
    第四节 被害预防中的刑事损害赔偿与补偿
    第五节 人身与财产被害预防
   第五篇 类型犯罪论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原因
    第三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二章 暴力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暴力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三章 性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性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性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四章 财产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财产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财产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五章 经济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经济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六章 有组织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七章 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八章 女性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二十九章 毒品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品犯罪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三十章 环境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三十一章 职务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三十二章 科技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科技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科技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三十三章 重新犯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新犯罪的原因
    第三节 重新犯罪的防治对策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