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
名家集注道德经(春秋)老 著,(汉)河上公,(三国魏)王弼,(宋)范应元 等注《名家集注道德经》一书以汉代河上公的《老子章句》、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宋代范应元的的《老子集注》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家注释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融合不同学派,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道德经》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个名家的注释,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道德经》的精髓。
-
抱朴子内篇张松辉 译注《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
登真隐诀辑校(梁)陶弘景 撰,王家葵 辑校《登真隐诀》是一部关于修仙法诀的著名道书。本辑校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道藏三卷本《登真隐诀》的校点本;第二部分为“佚文汇综”,共得佚文一百七十三则,根据内容大致归类编排;第三部分为“疑似道经”,共收入九篇文献,因为没有一篇能够确定无疑地指认为《登真隐诀》遗篇,故名为“疑似道经”。
-
庄子新义朱文熊 著朱文熊,字叔子,江苏太仓人。光绪间中乡试举人,为副贡生。早年与唐文治同师里中大儒王祖畲,王是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讲宿迁、海门、崇明等书院,著有《读孟随笔》,考释《春秋》经传,校证《史》《漠》,编撰《太仓州志》,又长于古诗,学有根底。曾在太仓中学为主任,后任南洋公学后改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又改交通大学国文教师,继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又称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授。据弟子辈追忆,其教学,古文主于《古文辞类纂》,诗主于《唐宋诗醇》,诸子主于《庄子》,而理学主于张履祥、陆陇其,其渊深与谨守可见一斑,大抵上与无锡国专一代师友具有相同的特质与趋向。《庄子新义》出版于一九三四年,为《无钖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十四种之七,而书首唐文治所作序文署款却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自序的年月也与此相同,可知距刊行时成书已有七年。唐序中说当时文能以《庄子》教授弟子已经有二十年,并且说自己读《庄》始于二十二岁,而文能比他早,则至此书出版。
-
庄子雪(清)陸樹芝 著清代学者陆树芝的《庄子雪》是重要的《庄子》注释,影响很大。此次整理,据《中华续道藏》影印嘉庆文选楼刊本为底本,刻本印制不清处参考千顷堂石印本,为其第一次点校出版
-
庄子(战国)庄周《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
-
老子庄子(春秋)老子著暂缺简介...
-
老子(春秋)李聃著 崔仲平编注《老子》全书为警句格言形式。目前流传的通行本分为上下篇,有八十一章,共五千余言。全书文句整齐,错落有致,自然成韵,气势磅礴,具有浓郁的读意和美感,被一些人看作先秦诗歌中的诗意和美感,被一些人看作先秦诗歌中的鸿篇巨制。老子说理时寓抽象的哲理于具体的物象之中,因而既能说理深刻,又能深入浅出。老子是世界文明史上早期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比如那句总是挂在人们嘴边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虽然语句极为简单,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它警戒着我们在生活中不必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过度烦恼,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乐观地面对生活。“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的另一个版本。读老子,似乎就能减少几分对功利的追逐之心,沉酣在诗意盎然的澄明境界中,感受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当今纷乱嘈杂的社会所缺少的。你可以选择让生命忙碌,但你同样可以让自己在某个时刻安静下来,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智者的教诲。
-
庄子(战国)庄周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共同财富。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将无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故此,本套“中国古典文化精华”丛书从历代帙牒盈积的著作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战国哲学家庄周著,继承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安常处顺,逍遥自得。
-
亢仓子庚桑楚撰;(宋)谢希深注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