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作者:(美)斯蒂文·贝斯特(Steven Best),(美)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著;张志斌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01
ISBN:9787801093011
定价:¥26.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后现代理论》一书,是我所读过的研究、评介后现代理论的著作中立场比较客观的优秀之作,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甚至再读的学术专著。该书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有两个,其一是严谨的态度,其二是信息量大。所谓严谨的态度,一如书的副标题“批判性的质疑”所昭示的那样,就是一种“分析批判的态度”。这一点说起来平淡无奇,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众所周知,对待后现代主义这一20世纪末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盲目地全身心拥护,不加分析;一种是专断地嗤之以鼻,拿起来就骂。这两种貌似截然对立的态度实则为一,都是一种思想懒汉的态度。《后现代理论》一书的作者则舍弃了这条便利异常的路,而踏上了一条远为艰难的路,一条思想之路。在书的第一章结尾处,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去阐述和理解后现代理论,把它看作是对现代理论与现代政治的一种挑战,既包含着很有希望的新观点,同时也有值得怀疑的向度。”又说:“我们既不当后现代话语的辩护士和颂扬者,也不会对之仅抱以轻蔑和鄙夷,相反地,我们将敞开胸怀,既接受它的挑战与批判,同时对它的某些夸大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后现代理论的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阐释了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德勒兹.加塔利、博德里拉、杰姆逊、拉克劳以及墨菲等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特别是对他们的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理论、社会理论、文化理论与政治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作者还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无论对想一般了解后现代理论大致内容的读者,还是对致力于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学术力作。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凯尔纳,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哲学教授。1943年5月31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切尔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5年毕业于多恩大学。1960-1972年曾先后到德国和法国学习,197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凯尔纳一直致力于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解释。主要著作有《卡尔·柯尔施:革命性的理论》(1977)、《激惰与反叛:表现主义的遗产》(1983)、《反战之战》(1987)、《让-博德里拉:从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甚至更远》(1989)、《批判理论与社会教程》(1989)、《电视与民主的危机》(1990)、《博德里拉:批判教程》(1994)、《媒体文化》(1995)等。斯蒂文·贝斯特,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哲学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马克思、后现代理论、博德里拉、杰姆逊以及电影、电视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章,著有《后现代理论》、《后现代转变》等著作。
目录
《后现代理论》导读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后现人理论探源
1.对后现代概念的考古
2.法国景况: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理论
(1)后结构主义批判
(2)后现代转向
3.批判理论与后现代挑战
第二章福柯及其对现代性的批判
1.后现代观点及对现代性的批判
(1)考古学与非连续性
(2)尼采与系谱学
2.权力/知识/主体性:福柯的后现代分析
3.统治与抵抗:福柯的政治片断
(1)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的策略:系谱学政治
(2)伦理学与自我技术
4.福柯的观点:一些批判性评论
第三章德勒兹与加塔利:分裂,游牧者,块茎
1.德勒兹眼中的尼采
2.反俄狄甫斯:精神分析、资本主义和规范化
(1)欲望,现代性与分裂分析
(2)微观欲望政治
3后现代的《千高原》!
4.对无政治躯体的几点批评性意见
第四章走向后现代性的博德里拉
1.探索现代性
(1)从符号社会到生产主义社会
(2)符号交换、微观政治及文化革命
2.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1)神圣的三位一体:类象、内爆及超现实
(2)博德里拉与福柯之比较
3.后现代性、形而上学及后政治
(1)形而上学转向:80年代的博德里拉
(2)历史的终结
(3)困境与盲点
第五章利奥塔与后现代游戏
1.追随马克思、弗洛伊德和尼采漂流:早期著作
(1)《话语,图像》
(2)利奥塔的尼采式漂流:《力比多经济学》和欲望政治
(3)多神教、公正游戏及后现代转向
2.《后现代状况》
3.徘徊于康德和后现代之间:《歧异》
4.后现代困境
(1)语言游戏、共识和差异拜物教
(2)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不足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政治后现代主义
1.杰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1)作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
(2)认知图绘和文化政治
2.拉克劳与墨菲: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1)霸权与马克思主义传统
(2)社会主义、激进民主及话语斗争
(3)超越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的局限
3.后现代女性主义及认同与差异政治
第七章批判理论与后现代理论
1.批判理论与现代性
2.阿多尔诺的原始形态的后现代理论
3.哈贝马斯与现代性
(1)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2)哈贝马斯与后现代理论
4.兄弟之争:哈贝马斯与利奥塔之争
第八章重建批判社会理论
1.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
2.后现代性、后工业社会及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辩证
3.后现代政治:主体性、话语及唯美主义
4.理论、文化及政治:冲突模型
英文参考文献
英文索引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后现人理论探源
1.对后现代概念的考古
2.法国景况: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理论
(1)后结构主义批判
(2)后现代转向
3.批判理论与后现代挑战
第二章福柯及其对现代性的批判
1.后现代观点及对现代性的批判
(1)考古学与非连续性
(2)尼采与系谱学
2.权力/知识/主体性:福柯的后现代分析
3.统治与抵抗:福柯的政治片断
(1)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的策略:系谱学政治
(2)伦理学与自我技术
4.福柯的观点:一些批判性评论
第三章德勒兹与加塔利:分裂,游牧者,块茎
1.德勒兹眼中的尼采
2.反俄狄甫斯:精神分析、资本主义和规范化
(1)欲望,现代性与分裂分析
(2)微观欲望政治
3后现代的《千高原》!
4.对无政治躯体的几点批评性意见
第四章走向后现代性的博德里拉
1.探索现代性
(1)从符号社会到生产主义社会
(2)符号交换、微观政治及文化革命
2.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1)神圣的三位一体:类象、内爆及超现实
(2)博德里拉与福柯之比较
3.后现代性、形而上学及后政治
(1)形而上学转向:80年代的博德里拉
(2)历史的终结
(3)困境与盲点
第五章利奥塔与后现代游戏
1.追随马克思、弗洛伊德和尼采漂流:早期著作
(1)《话语,图像》
(2)利奥塔的尼采式漂流:《力比多经济学》和欲望政治
(3)多神教、公正游戏及后现代转向
2.《后现代状况》
3.徘徊于康德和后现代之间:《歧异》
4.后现代困境
(1)语言游戏、共识和差异拜物教
(2)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不足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政治后现代主义
1.杰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1)作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
(2)认知图绘和文化政治
2.拉克劳与墨菲: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1)霸权与马克思主义传统
(2)社会主义、激进民主及话语斗争
(3)超越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的局限
3.后现代女性主义及认同与差异政治
第七章批判理论与后现代理论
1.批判理论与现代性
2.阿多尔诺的原始形态的后现代理论
3.哈贝马斯与现代性
(1)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2)哈贝马斯与后现代理论
4.兄弟之争:哈贝马斯与利奥塔之争
第八章重建批判社会理论
1.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
2.后现代性、后工业社会及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辩证
3.后现代政治:主体性、话语及唯美主义
4.理论、文化及政治:冲突模型
英文参考文献
英文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