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铁路桥梁史
作者:中国铁路桥梁史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10-01
ISBN:9787113000844
定价:¥35.0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是记述一百年来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的专业史书。书中,按照编年断代和纪事体相结合的体例,全面介绍了我国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各类结构铁路桥梁的建设历程和技术特征,记述了有代表性的数十座铁路桥梁的桥址勘测、桥式选择、上部与下部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及其特点、通车后概况等,其中包括著名的铁路大桥和若干新型结构铁路桥梁。全书共分七章,其中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和第七章我国铁路建桥技术的发展是本书的重点。这两章总结了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建国后三十多年来许多具有创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桥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读者对象: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史学、经济及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铁路桥梁史》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序言
前 言
编写说明
编辑委员会成员合影
部分桥梁图片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铁路桥梁(1876~1949)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铁路桥梁(1876~1911)
一、京山线 滦县滦河桥
——我国最先采用气压沉箱建筑基础的铁路桥
二、台湾纵贯线 淡水河桥和曾文溪桥
——台湾早期的开启桥和特大桥
三、滨洲线 哈尔滨松花江桥
——松花江上的第一座铁路桥
四、京汉线 郑州黄河桥(老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长的铁路桥
五、昆河线 倮姑人字桥
——构思精巧,横跨深谷的钢拱桥
六、陇海线 黑石关伊洛河桥(老桥)
——我国唯一采用双悬臂梁的铁路桥
七、京张铁路桥梁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桥梁
八、津浦线 泺口黄河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大跨度的铁路桥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铁路桥梁(1912~1949)
九、津浦线 南京铁路轮渡
——我国第一座铁路轮渡
十、滨北线 三棵树松花江桥
——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十一、粤汉线 株韶段五大拱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大跨度的40米钢筋
混凝土拱桥
十二、浙赣线 杭州钱塘江桥
——我国自行设计监造的公铁两用桥
十三、湘桂线 柳州柳江桥
——结构别致的钢轨桥
十四、沈丹线 丹东鸭绿江桥
——连接中朝两国的铁路桥梁
十五、台湾铁路桥梁
——海岸、枋寮、宜兰和竹东线桥梁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铁路桥梁抢修
第一节 桥梁抢修概述
一、东北各线桥梁
二、北方各线桥梁
三、长江以南各线桥梁
四、解放战争时期桥梁抢修数量统计表
第二节 桥梁抢修选例
一、90米跨度桥梁抢修三例
(一)绥佳线 佳木斯松花江桥
(二)陇海线 黑石关伊洛河桥
(三)沪杭线 甪钓湾桥
二、一般大桥抢修五例
(四)哈长线 陶赖昭第二松花江下行线桥
(五)长图线 吉林松花江桥抢修
(六)京山线 滦县滦河桥
(七)向九线 山下渡桥
(八)京广线 曲江桥
三、高桥抢修二例
(九)陇海线 洛陕段八号桥
(十)京广线 樟河桥
四、拱桥抢修一例
(十一)京广线 新岩下拱桥
五、抢建便桥三例
(十二)沈山线 锦县大凌河便桥
(十三)津浦线 蚌埠淮河深水渡洪便桥
(十四)湘桂线 衡阳湘江便桥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第一节 五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一、湘桂线 红水河I线桥
——跨度90米斜腿式桥跨结构
二、成渝线 王二溪桥
——多孔联拱曲线桥
三、沈山线 锦县大凌河桥(下行线)
——建国后新建的第一座特大桥
四、黎湛线 贵县郁江桥
——建国后第一座采用气压沉箱基础的桥梁
五、兰新线 河口黄河桥
——建国后在黄河上建成的第一桥
六、宝成线 松树坡桥
——五十年代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七、包兰线 东岗镇黄河桥
——三孔53米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八、京广线 武汉长江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
九、湘桂线 衡阳湘江桥
——利用旧基础改建的公、铁两用桥
十、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便桥
——采用高桩承台基础、半年建成的特大便桥
十一、京广线 正定滹沱河桥(下行线)
——首次采用斜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二、包兰线 三盛公黄河桥
——流冰严重地段的桥梁
十三、内昆线 宜宾氓江桥
——在大卵石层首先采用管柱钻孔基础的桥梁
十四、肖穿线 余姚江桥
——首次采用吊箱围堰施工的桥梁
十五、太焦线 丹河桥
——五十年代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十六、川黔线 白沙沱长江桥
——管柱穿过大孤石,快速建成的长江桥
十七、京广线 郑州黄河新桥
——在游荡河段采用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八、广三线 广州珠江桥
——利用潮差浮运架设钢梁
十九、川黔线 乌江桥
——44米结合梁及石砌高墩桥
第二节 六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二十、贵昆线 天生桥北盘江桥
——我国当前最高的钢塔架轻型桥墩
二十一、向九线 南昌赣江桥
——采用直径5.8米管柱基础修建的公铁两用桥
二十二、兰新线 昌吉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刚性梁柔性拱桥
二十三、刘家峡专用线 黄河溢洪桥
——公路、铁路共用一个桥面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十四、丰沙线 永定河七号桥(下行线)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铁路拱桥
二十五、京沪线 子牙新河滩地桥(下行线)
——采用拼装式桥墩的特大桥
二十六、成昆线 迎水河桥
——刚性梁柔性拱铁路钢桥
二十七、成昆线 一线天石拱桥
——我国当前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二十八、成昆线 金口河一号桥
——采用柔性墩的车站桥
二十九、成昆线 旧庄河一号桥
——我国第一座悬拼法预应力混凝土铰接
悬臂梁铁路桥
三十 通让线 大赉嫩江桥
——在平原蜿蜒性河流上压缩桥长建成的一河一桥
三十一、京沪线 南京长江桥
——我国桥梁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三十二、宜珙支线 宜宾金沙江桥
——我国第一座伸臂架设跨中合拢的钢桥
三十三、成昆线 牛日河四号桥
——拼装式预应力薄壁箱形桥墩
三十四、成昆线 三堆子金沙江桥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简支铆接钢桁梁
三十五、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桥
——采用拆装式钢桁梁的永久性桥梁
三十六、成昆线 铁马桥
——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的特大桥
三十七、沈山线 巨流河辽河新桥
——最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铁路特大桥
三十八、焦柳线 连地黄河桥
——七个月建成的黄河特大桥
三十九、成昆线 孙水河五号桥
——采用悬臂灌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悬臂梁桥
四十 焦柳线 枝城长江桥
——采用高低刃脚沉井及斜拉索伸臂架梁的特大桥
第三节 七十年代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四十一、襄渝线 紫阳汉江桥
——国内高桥墩桥梁之一
四十二、京沪线 蚌埠淮河新桥
——最早试用跨度39.6米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桥
四十三、京沪线 济南黄河新桥
——黄河滞洪展宽区长大桥梁之一
四十四、金山线 上海黄浦江桥
——直径1.2米钢管桩吊箱围堰高承台基础
公铁两用桥
四十五、沙通线 白河桥
——首次试用15锰钒氮桥梁钢的栓焊桁梁桥
四十六、太西线 狄家河桥
——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桥
四十七、京山线 永定新河新桥
——跨度144米的铁路栓焊桁梁桥
四十八、京包线 呼和浩特市呼伦路立交桥
——采用顶拉法施工的框架式箱形立交桥
四十九、邯长线 浊漳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铁路桥
五十、湘桂线 红水河Ⅱ线桥
——我国第一座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五十一、安康专用线 安康汉江桥
——我国第一座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梁的技术改造
第一节 铁路桥梁检定
一、对旧中国铁路桥梁的检定情况和成果
二、对建国后新建桥梁的检定情况和成果
第二节 铁路桥梁技术改造
一、建国初期桥梁修复和加固
二、上部结构技术改造
三、下部结构技术改造
四、近期的进一步技术改造工作
五、桥梁技术改造中有特点的施工经验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梁重大灾害
第一节 重大水害
一、京广线芦沟桥
二、1949年沈山线,新义线,锦承线三座大凌河桥
三、陇海线天兰段渭河桥
四、1958年京广线郑州黄河老桥
五、1960年沈丹线本溪太子河桥
六、1962年外福线南平闽江桥
七、1963年京广线北段、石太、石德各线桥梁
八、兰新线哈乌段桥梁
九、成昆线成峨段平坝漫流地区桥梁
十、1981年宝成、宝天、成渝、成昆、沈丹、长大、图佳各线桥梁
第二节 重大震害
一、地震对桥梁的危害
二、抗震措施
第三节 泥石流及其他灾害
一、泥石流灾害
(一)陇海线宝天段堡子沟桥
(二)陇海线宝天段石浪沟桥
(三)贵昆线东川支线桥梁
(四)陇海线宝天段伯阳至社棠间桥梁
(五)成昆线利子依达桥
(六)成昆线新基古桥
二、冰凌灾害
(一)平齐线江桥嫩江桥
(二)京包线妫水河桥
(三)包兰线包银段三盛公及三道坎黄河桥
(四)京山线永定新河桥
三、风沙地区桥梁灾害
四、船舶碰撞桥梁事故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渡勘测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桥渡水文
一、桥址选线
二、设计流量推算
三、桥孔及冲刷计算
四、特殊地区的桥渡水文计算
五、水文测验和水工模型试验工作
第二节 水库地区的桥梁
一、水库区桥梁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水库区建桥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泥石流地区桥梁
一、泥石流地区的桥位选择
二、泥石流地区桥涵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
三、泥石流防治工程
第四节 铁路桥渡地质勘测工作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二、经验教训
第七章 中国铁路建桥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石拱桥和混凝土拱桥
一、石拱桥
二、混凝土拱桥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桥
一、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钢筋混凝土梁桥
三、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桥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桥
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一)简支梁的应用
(二)简支梁的工厂制造
(三)简支梁的运输
(四)简支梁的架设
二、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
(一)刚性梁柔性拱桥
(二)铰接悬臂梁桥——悬臂法施工
(三)连续梁桥——莱翁哈特张锚体系
(四)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
(五)斜腿刚构桥
(六)斜拉桥
第四节 钢 桥
一、钢板梁桥与钢箱梁桥
二、简支钢桁梁桥
三、连续钢桁梁桥
四、铁路钢梁工厂制造
五、钢梁架设
六、钢梁标准设计
第五节 墩 台
一、重力式实体墩台
(一)建筑材料的演进
(二)结构的改进
(三)墩高的发展
(四)标准设计
二、空心桥墩
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拼装桥墩
(一)塔架式拼装桥墩
(二)重力式拼装桥墩
(三)刚架式拼装桥墩
(四)预应力拼装薄壁空心墩
四、柔性墩
五、双柱式桥墩
六、锚定板桥台
七、其他墩台
(一)钢架墩
(二)木质墩台
(三)刚架墩台
(四)带洞桥台
(五)空腹式桥台
(六)铰接梁桥墩
第六节 基 础
一、扩大基础
(一)更换基底土层法
(二)加固基底土层法
(三)井点降水法
(四)天然冷气冻结法
(五)混凝土围堰护壁法
(六)喷射混凝土护壁法
(七)挖孔桩护壁法
二、桩基础
(一)桩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概况
(二)施工技术与设备
(三)桩基础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发展
三、沉井基础
(一)一般桥梁沉井基础
(二)重型混凝土沉井
(三)薄壁钢筋混凝土沉井
(四)高低刃脚钢沉井
四、沉箱基础
(一)沉箱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应用
(二)沉箱基础的结构改进与施工
五、管柱基础
(一)管柱基础的创始
(二)管柱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推广应用
六、深水基础修建技术
七、特殊地基上的基础设置
(一)软土地基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
(三)岩溶地基
(四)多年冻土地基
附 表
附表7—1—1铁路石拱桥(桥长大于90m)修建概况表(1901~1961年)
附表7—1—2铁路混凝土拱桥(桥长大于100m)修建概况表(1909~1974年)
附表7—2—1铁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修建概况表(1967~1979年)
附表7—3—1铁路较著名的预应力混凝土桥修建概况表(1956~1982年)
附表7—4—1铁路铆接钢板梁桥(桥长大于500m)修建概况表(1903~1969年)
附表7—4—2铁路焊接钢板梁桥(桥长大于100m)修建概况表(1956~1981年)
附表7—4—3铁路铆接钢桁梁桥(桥长大于500m)修建概况表(1894~1979年)
附表7—4—4铁路栓焊钢桁梁桥(桥长大于200m)修建概况表(1961~1980年)
附表7—4—5新建铁路铆接钢桁梁桥(桥长大于200m)架设
概况表(1950~1979年)
附表7—4—61949~1982年新制钢梁数量表
附表7—5—1铁路桥梁空心桥墩(墩高40米以上)修建概况表(1967~1982年)
附表7—5—2铁路桥梁拼装墩台修建概况表(1952~1981年)
附表7—5—3铁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墩修建概况表(1965~1969年)
附表7—5—4铁路桥梁(桥长大于100m)柔性墩修建概况表(1966~1981年〕
附表7—5—5铁路桥梁锚定板桥台修建概况表(1978~1982年)
附表7—6—1旋转钻机主要技术性能表
附表7—6—2铁路桥梁管柱基础修建概况表(1957~1981年)
附表7—6—3振动打桩机技术规格表
附录一 中国铁路桥梁活载标准的演变
附录二 中国铁路特大桥梁表
附录三 我国铁路线别名称索引
附录四 铁道部基本建设系统有关机构设置沿革
中国铁路桥梁史编辑委员会名单
序言
前 言
编写说明
编辑委员会成员合影
部分桥梁图片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铁路桥梁(1876~1949)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铁路桥梁(1876~1911)
一、京山线 滦县滦河桥
——我国最先采用气压沉箱建筑基础的铁路桥
二、台湾纵贯线 淡水河桥和曾文溪桥
——台湾早期的开启桥和特大桥
三、滨洲线 哈尔滨松花江桥
——松花江上的第一座铁路桥
四、京汉线 郑州黄河桥(老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长的铁路桥
五、昆河线 倮姑人字桥
——构思精巧,横跨深谷的钢拱桥
六、陇海线 黑石关伊洛河桥(老桥)
——我国唯一采用双悬臂梁的铁路桥
七、京张铁路桥梁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桥梁
八、津浦线 泺口黄河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大跨度的铁路桥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铁路桥梁(1912~1949)
九、津浦线 南京铁路轮渡
——我国第一座铁路轮渡
十、滨北线 三棵树松花江桥
——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十一、粤汉线 株韶段五大拱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大跨度的40米钢筋
混凝土拱桥
十二、浙赣线 杭州钱塘江桥
——我国自行设计监造的公铁两用桥
十三、湘桂线 柳州柳江桥
——结构别致的钢轨桥
十四、沈丹线 丹东鸭绿江桥
——连接中朝两国的铁路桥梁
十五、台湾铁路桥梁
——海岸、枋寮、宜兰和竹东线桥梁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铁路桥梁抢修
第一节 桥梁抢修概述
一、东北各线桥梁
二、北方各线桥梁
三、长江以南各线桥梁
四、解放战争时期桥梁抢修数量统计表
第二节 桥梁抢修选例
一、90米跨度桥梁抢修三例
(一)绥佳线 佳木斯松花江桥
(二)陇海线 黑石关伊洛河桥
(三)沪杭线 甪钓湾桥
二、一般大桥抢修五例
(四)哈长线 陶赖昭第二松花江下行线桥
(五)长图线 吉林松花江桥抢修
(六)京山线 滦县滦河桥
(七)向九线 山下渡桥
(八)京广线 曲江桥
三、高桥抢修二例
(九)陇海线 洛陕段八号桥
(十)京广线 樟河桥
四、拱桥抢修一例
(十一)京广线 新岩下拱桥
五、抢建便桥三例
(十二)沈山线 锦县大凌河便桥
(十三)津浦线 蚌埠淮河深水渡洪便桥
(十四)湘桂线 衡阳湘江便桥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第一节 五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一、湘桂线 红水河I线桥
——跨度90米斜腿式桥跨结构
二、成渝线 王二溪桥
——多孔联拱曲线桥
三、沈山线 锦县大凌河桥(下行线)
——建国后新建的第一座特大桥
四、黎湛线 贵县郁江桥
——建国后第一座采用气压沉箱基础的桥梁
五、兰新线 河口黄河桥
——建国后在黄河上建成的第一桥
六、宝成线 松树坡桥
——五十年代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七、包兰线 东岗镇黄河桥
——三孔53米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八、京广线 武汉长江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
九、湘桂线 衡阳湘江桥
——利用旧基础改建的公、铁两用桥
十、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便桥
——采用高桩承台基础、半年建成的特大便桥
十一、京广线 正定滹沱河桥(下行线)
——首次采用斜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二、包兰线 三盛公黄河桥
——流冰严重地段的桥梁
十三、内昆线 宜宾氓江桥
——在大卵石层首先采用管柱钻孔基础的桥梁
十四、肖穿线 余姚江桥
——首次采用吊箱围堰施工的桥梁
十五、太焦线 丹河桥
——五十年代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十六、川黔线 白沙沱长江桥
——管柱穿过大孤石,快速建成的长江桥
十七、京广线 郑州黄河新桥
——在游荡河段采用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八、广三线 广州珠江桥
——利用潮差浮运架设钢梁
十九、川黔线 乌江桥
——44米结合梁及石砌高墩桥
第二节 六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二十、贵昆线 天生桥北盘江桥
——我国当前最高的钢塔架轻型桥墩
二十一、向九线 南昌赣江桥
——采用直径5.8米管柱基础修建的公铁两用桥
二十二、兰新线 昌吉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刚性梁柔性拱桥
二十三、刘家峡专用线 黄河溢洪桥
——公路、铁路共用一个桥面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十四、丰沙线 永定河七号桥(下行线)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铁路拱桥
二十五、京沪线 子牙新河滩地桥(下行线)
——采用拼装式桥墩的特大桥
二十六、成昆线 迎水河桥
——刚性梁柔性拱铁路钢桥
二十七、成昆线 一线天石拱桥
——我国当前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二十八、成昆线 金口河一号桥
——采用柔性墩的车站桥
二十九、成昆线 旧庄河一号桥
——我国第一座悬拼法预应力混凝土铰接
悬臂梁铁路桥
三十 通让线 大赉嫩江桥
——在平原蜿蜒性河流上压缩桥长建成的一河一桥
三十一、京沪线 南京长江桥
——我国桥梁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三十二、宜珙支线 宜宾金沙江桥
——我国第一座伸臂架设跨中合拢的钢桥
三十三、成昆线 牛日河四号桥
——拼装式预应力薄壁箱形桥墩
三十四、成昆线 三堆子金沙江桥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简支铆接钢桁梁
三十五、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桥
——采用拆装式钢桁梁的永久性桥梁
三十六、成昆线 铁马桥
——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的特大桥
三十七、沈山线 巨流河辽河新桥
——最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铁路特大桥
三十八、焦柳线 连地黄河桥
——七个月建成的黄河特大桥
三十九、成昆线 孙水河五号桥
——采用悬臂灌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悬臂梁桥
四十 焦柳线 枝城长江桥
——采用高低刃脚沉井及斜拉索伸臂架梁的特大桥
第三节 七十年代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四十一、襄渝线 紫阳汉江桥
——国内高桥墩桥梁之一
四十二、京沪线 蚌埠淮河新桥
——最早试用跨度39.6米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桥
四十三、京沪线 济南黄河新桥
——黄河滞洪展宽区长大桥梁之一
四十四、金山线 上海黄浦江桥
——直径1.2米钢管桩吊箱围堰高承台基础
公铁两用桥
四十五、沙通线 白河桥
——首次试用15锰钒氮桥梁钢的栓焊桁梁桥
四十六、太西线 狄家河桥
——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桥
四十七、京山线 永定新河新桥
——跨度144米的铁路栓焊桁梁桥
四十八、京包线 呼和浩特市呼伦路立交桥
——采用顶拉法施工的框架式箱形立交桥
四十九、邯长线 浊漳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铁路桥
五十、湘桂线 红水河Ⅱ线桥
——我国第一座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五十一、安康专用线 安康汉江桥
——我国第一座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梁的技术改造
第一节 铁路桥梁检定
一、对旧中国铁路桥梁的检定情况和成果
二、对建国后新建桥梁的检定情况和成果
第二节 铁路桥梁技术改造
一、建国初期桥梁修复和加固
二、上部结构技术改造
三、下部结构技术改造
四、近期的进一步技术改造工作
五、桥梁技术改造中有特点的施工经验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梁重大灾害
第一节 重大水害
一、京广线芦沟桥
二、1949年沈山线,新义线,锦承线三座大凌河桥
三、陇海线天兰段渭河桥
四、1958年京广线郑州黄河老桥
五、1960年沈丹线本溪太子河桥
六、1962年外福线南平闽江桥
七、1963年京广线北段、石太、石德各线桥梁
八、兰新线哈乌段桥梁
九、成昆线成峨段平坝漫流地区桥梁
十、1981年宝成、宝天、成渝、成昆、沈丹、长大、图佳各线桥梁
第二节 重大震害
一、地震对桥梁的危害
二、抗震措施
第三节 泥石流及其他灾害
一、泥石流灾害
(一)陇海线宝天段堡子沟桥
(二)陇海线宝天段石浪沟桥
(三)贵昆线东川支线桥梁
(四)陇海线宝天段伯阳至社棠间桥梁
(五)成昆线利子依达桥
(六)成昆线新基古桥
二、冰凌灾害
(一)平齐线江桥嫩江桥
(二)京包线妫水河桥
(三)包兰线包银段三盛公及三道坎黄河桥
(四)京山线永定新河桥
三、风沙地区桥梁灾害
四、船舶碰撞桥梁事故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桥渡勘测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桥渡水文
一、桥址选线
二、设计流量推算
三、桥孔及冲刷计算
四、特殊地区的桥渡水文计算
五、水文测验和水工模型试验工作
第二节 水库地区的桥梁
一、水库区桥梁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水库区建桥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泥石流地区桥梁
一、泥石流地区的桥位选择
二、泥石流地区桥涵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
三、泥石流防治工程
第四节 铁路桥渡地质勘测工作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二、经验教训
第七章 中国铁路建桥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石拱桥和混凝土拱桥
一、石拱桥
二、混凝土拱桥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桥
一、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钢筋混凝土梁桥
三、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桥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桥
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一)简支梁的应用
(二)简支梁的工厂制造
(三)简支梁的运输
(四)简支梁的架设
二、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
(一)刚性梁柔性拱桥
(二)铰接悬臂梁桥——悬臂法施工
(三)连续梁桥——莱翁哈特张锚体系
(四)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
(五)斜腿刚构桥
(六)斜拉桥
第四节 钢 桥
一、钢板梁桥与钢箱梁桥
二、简支钢桁梁桥
三、连续钢桁梁桥
四、铁路钢梁工厂制造
五、钢梁架设
六、钢梁标准设计
第五节 墩 台
一、重力式实体墩台
(一)建筑材料的演进
(二)结构的改进
(三)墩高的发展
(四)标准设计
二、空心桥墩
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拼装桥墩
(一)塔架式拼装桥墩
(二)重力式拼装桥墩
(三)刚架式拼装桥墩
(四)预应力拼装薄壁空心墩
四、柔性墩
五、双柱式桥墩
六、锚定板桥台
七、其他墩台
(一)钢架墩
(二)木质墩台
(三)刚架墩台
(四)带洞桥台
(五)空腹式桥台
(六)铰接梁桥墩
第六节 基 础
一、扩大基础
(一)更换基底土层法
(二)加固基底土层法
(三)井点降水法
(四)天然冷气冻结法
(五)混凝土围堰护壁法
(六)喷射混凝土护壁法
(七)挖孔桩护壁法
二、桩基础
(一)桩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概况
(二)施工技术与设备
(三)桩基础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发展
三、沉井基础
(一)一般桥梁沉井基础
(二)重型混凝土沉井
(三)薄壁钢筋混凝土沉井
(四)高低刃脚钢沉井
四、沉箱基础
(一)沉箱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应用
(二)沉箱基础的结构改进与施工
五、管柱基础
(一)管柱基础的创始
(二)管柱基础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推广应用
六、深水基础修建技术
七、特殊地基上的基础设置
(一)软土地基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
(三)岩溶地基
(四)多年冻土地基
附 表
附表7—1—1铁路石拱桥(桥长大于90m)修建概况表(1901~1961年)
附表7—1—2铁路混凝土拱桥(桥长大于100m)修建概况表(1909~1974年)
附表7—2—1铁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修建概况表(1967~1979年)
附表7—3—1铁路较著名的预应力混凝土桥修建概况表(1956~1982年)
附表7—4—1铁路铆接钢板梁桥(桥长大于500m)修建概况表(1903~1969年)
附表7—4—2铁路焊接钢板梁桥(桥长大于100m)修建概况表(1956~1981年)
附表7—4—3铁路铆接钢桁梁桥(桥长大于500m)修建概况表(1894~1979年)
附表7—4—4铁路栓焊钢桁梁桥(桥长大于200m)修建概况表(1961~1980年)
附表7—4—5新建铁路铆接钢桁梁桥(桥长大于200m)架设
概况表(1950~1979年)
附表7—4—61949~1982年新制钢梁数量表
附表7—5—1铁路桥梁空心桥墩(墩高40米以上)修建概况表(1967~1982年)
附表7—5—2铁路桥梁拼装墩台修建概况表(1952~1981年)
附表7—5—3铁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墩修建概况表(1965~1969年)
附表7—5—4铁路桥梁(桥长大于100m)柔性墩修建概况表(1966~1981年〕
附表7—5—5铁路桥梁锚定板桥台修建概况表(1978~1982年)
附表7—6—1旋转钻机主要技术性能表
附表7—6—2铁路桥梁管柱基础修建概况表(1957~1981年)
附表7—6—3振动打桩机技术规格表
附录一 中国铁路桥梁活载标准的演变
附录二 中国铁路特大桥梁表
附录三 我国铁路线别名称索引
附录四 铁道部基本建设系统有关机构设置沿革
中国铁路桥梁史编辑委员会名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