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
因明大疏校释(唐)窥基 著,梅徳愚 注大疏内容,分为序论和解释本文两大部分。序论包括:叙所因、释题目、彰妨难。叙所因,简要地说明因明在古印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玄奘西行向戒贤等学习因明的经过。释题目,叙述对于「因明人正理论」这一题目的各种解释,末尾解释作者商羯罗主得名的由来。彰妨难,解释对于因明之名称的几种疑问。解释正文,是解释人论本文。其纲领是两颂,头一颂是:「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现,及似唯自悟。」末一颂是:「已宣少句义,为始立方隅。其间理非理,妙辩于余处。」头一颂是说因明的内容,分悟他和自悟两门。悟他是使对方相信立论者的主张,为此,要通过能立与能破的论式。似立与似破,就其目的而言,也在于悟他。而立论者的主张,是通过现量、比量得到的。为了悟他,先须自悟。似现量、似比量,其目的也是为了自悟。末一颂是说,人论所说,只是为初学者略示因明之一隅,对于因明八义所说辨别正确与错误的法则,进一步研究,还要读其他重要的论著。入论对于头一颂所说八义,分六大段进行解释:明真能立、明似能立、明二真量、明二似量、明能破、明似破。其中第一、二大段,约占全书四分之三的篇幅,其中大量引用了理门论中的说法,并加以解释。大疏在解释人论时,把宗分为宗依和宗体,把因分为生因和了因,把同品分为宗同品和因同品,把喻分为喻体和喻依,把比量分为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这些区别,便于说明因明的法则,揭示各种过失。
-
心经·金刚经·坛经译注文轩 译注本书由最常见的三本佛经组成。《心经》言简意深,短短数百字包含了佛学基本内涵。《金刚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明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坛经》是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
-
南华真经批校范祥雍 校《范祥雍古籍整理汇刊:南华真经批校》是道家经典,影响很广。范祥雍先生以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涵芬楼影印明世德堂刊本作底本,以敦煌唐写本、宋本、覆宋本、日本高山寺藏古钞卷子等参校,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
-
感应篇汇编佚名《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太上,就是太上老君,原名李耳,又称老子,著作有《道德经》。是我国道教始祖,上天至尊之圣。主旨《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意即所谓"感应"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接著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感应篇虽然是出自于道藏,然而在汇编的批注中多是引证了儒书和佛经;所以读一书而得到三教的精义!汇编乃是汇集了古今各种批注的读本,经过详细的审查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汇编,就等于是已经读尽感应篇各种批注的本子!儒家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工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汇编里面已经收录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本编中也可以略见一斑;至于道家摄心的要义,也已经汇萃在汇编里!。
-
了凡四训浅释净空法师浅 释《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