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
作者:班班多杰著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09-01
ISBN:9787225011493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翔实的藏文原始资料,以作者对藏传佛教思想的亲身体验,以宗教学、文化学、哲学的广阔视野,在学术界第一次广泛而深入地阐释、译述了藏传佛教诸宗派的教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同特点、体系建构、理论来源、思潮转向等。本书的特点是用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范畴注释了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唯识中观见”与“自空中观见”两大思潮的基本内涵,指出“他空见”蕴涵着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并体现着“无”的境界取向,“自空见”包含着理性主义的思想底蕴,它表现着“有”的境界取向,并用“有”“无”之互动乃至融合的哲学命题来概括藏传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了藏传佛教哲学的最高境界。本书立意新颖,资料丰富,创见迭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亦不乏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学术界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功用。本书是国家“八五 ”社科基金课题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班班多杰,男,藏族。1952年7月生,青海湟中县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成员。主要科研成果有:《藏传佛教思想史纲》,30万字,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获1993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国家外文出版社决定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出版并向世界发行,目前正在翻译之中;《宗喀巴评传》,18万字,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论藏传佛教史上的“自空见”与“他空见”》,论文,2.3万字,1995年《哲学研究》第五、六期连载。目前正在撰写多卷本《藏传佛教史》。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宁玛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以“九乘”判教
二、“九乘”判教法中显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声闻乘
(二)独觉乘
(三)菩萨乘
三、何谓密教
四、“九乘”判教法中密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事部
(二)行部
(三)瑜伽部
1.摩诃瑜伽部
2.阿努瑜伽部
3.大圆满要门阿底瑜伽部
4.大圆满三部之内容
五、实现本体境界之方法——顿悟与渐悟
第二章 萨迦派的佛教思想
一、“道果法”释义
二、萨迦派显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思维轮回之苦
(二)思维暇满难得
(三)思维业及因果
三、萨迦派密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成境为心”
(二)“成境为心”的归属和渊源
(三)“成境为心”的本质
(四)生死涅槃无别的佛性论
(五)佛性是无执无诠的
(六)萨迦派佛教思想的源流
第三章 噶举派的佛教思想
一、破“二我执”与止观双修的显教思想
(一)怎样破“人我执”
(二)怎样破“法我执”
(三)止住修和观察修
二、噶举派显密融合的“大手印”思想
(一)大手印法的含义及结构
(二)心性的明空双运性
(三)心性本净与客尘轮回
(四)即心即佛与五种姓说
(五)认识心性本净的方法
(六)对心性论的现代哲学诠释
(七)顿悟与渐悟——对大手印法的理智分析与直觉体认
三、理性与存在的融合——论岗波巴的理论贡献
(一)《宝论》一书问世的理论氛围
(二)《宝论》之思想体系——有无融合的境界取向
(三)从有无对立到有无融合——对藏传佛教之圆满总结
第四章 觉朗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谓“他空见”
二、“他空见”的思想特点
三、具有泛神论色彩的“他空见”
四、觉朗派佛教思想的渊源
(一)外道论
(二)佛教说
(三)觉朗派思想来源之我见
第五章 格鲁派的佛教思想
一、格鲁派的显教思想
(一)格鲁派的清净正见
(二)格鲁派的清净修持之规
(三)格鲁派的清净行持
二、格鲁派与藏传佛教诸宗派的对立
三、格鲁派的密教思想
(一)修持无上密乘的重要性
(二)修持无上密乘的主要内容
四、理性的膨胀与存在的消弱——宗喀巴论境界与方法
(一)三士道的人格境界论
(二)中观正见的方法论
第六章 藏传佛教诸宗派之理论渊源
一、“他空见”与三转法轮
二、“自空见”与三转法轮
第七章 思辩之舟——论藏传因明学
一、藏传因明学之沿革
(一)前弘期因明译传及讲授情况
(二)后弘期因明讲授及著述情况
二、藏传因明学之义理
三、藏传因明学之特点
第八章 藏族哲学的境界论
一、可获五种成果之苯——苯教之境界论
二、有无之互动融合——藏传佛教之境界论
第一章 宁玛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以“九乘”判教
二、“九乘”判教法中显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声闻乘
(二)独觉乘
(三)菩萨乘
三、何谓密教
四、“九乘”判教法中密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事部
(二)行部
(三)瑜伽部
1.摩诃瑜伽部
2.阿努瑜伽部
3.大圆满要门阿底瑜伽部
4.大圆满三部之内容
五、实现本体境界之方法——顿悟与渐悟
第二章 萨迦派的佛教思想
一、“道果法”释义
二、萨迦派显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思维轮回之苦
(二)思维暇满难得
(三)思维业及因果
三、萨迦派密教的内容与特色
(一)“成境为心”
(二)“成境为心”的归属和渊源
(三)“成境为心”的本质
(四)生死涅槃无别的佛性论
(五)佛性是无执无诠的
(六)萨迦派佛教思想的源流
第三章 噶举派的佛教思想
一、破“二我执”与止观双修的显教思想
(一)怎样破“人我执”
(二)怎样破“法我执”
(三)止住修和观察修
二、噶举派显密融合的“大手印”思想
(一)大手印法的含义及结构
(二)心性的明空双运性
(三)心性本净与客尘轮回
(四)即心即佛与五种姓说
(五)认识心性本净的方法
(六)对心性论的现代哲学诠释
(七)顿悟与渐悟——对大手印法的理智分析与直觉体认
三、理性与存在的融合——论岗波巴的理论贡献
(一)《宝论》一书问世的理论氛围
(二)《宝论》之思想体系——有无融合的境界取向
(三)从有无对立到有无融合——对藏传佛教之圆满总结
第四章 觉朗派的佛教思想
一、何谓“他空见”
二、“他空见”的思想特点
三、具有泛神论色彩的“他空见”
四、觉朗派佛教思想的渊源
(一)外道论
(二)佛教说
(三)觉朗派思想来源之我见
第五章 格鲁派的佛教思想
一、格鲁派的显教思想
(一)格鲁派的清净正见
(二)格鲁派的清净修持之规
(三)格鲁派的清净行持
二、格鲁派与藏传佛教诸宗派的对立
三、格鲁派的密教思想
(一)修持无上密乘的重要性
(二)修持无上密乘的主要内容
四、理性的膨胀与存在的消弱——宗喀巴论境界与方法
(一)三士道的人格境界论
(二)中观正见的方法论
第六章 藏传佛教诸宗派之理论渊源
一、“他空见”与三转法轮
二、“自空见”与三转法轮
第七章 思辩之舟——论藏传因明学
一、藏传因明学之沿革
(一)前弘期因明译传及讲授情况
(二)后弘期因明讲授及著述情况
二、藏传因明学之义理
三、藏传因明学之特点
第八章 藏族哲学的境界论
一、可获五种成果之苯——苯教之境界论
二、有无之互动融合——藏传佛教之境界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