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
作者:李今庸著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1-01
ISBN:9787506717557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系李今庸教授医疗经验荟萃,上篇为李教授就经典医籍并结合现今临床之证治的独到见解,反映了李教授在医理等方面的博大造诣,同时收集了李教授之常用经验方。下篇为李老对临床常见病证之证治经验总结,与教材之分型论治各有不同,更切合临床,实用性强。《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适合于广大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李今庸,男,1925年9月生,湖北枣阳人,幼承家业,在家乡行医。1957年春至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北中医学院任教,先后讲授过《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难经》以及《中医基础学》等课程。曾任《内经》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医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学报》编委、《光明中医》编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常委等职。一生喜读书,勤笔记;爱写作,好思索,治学态度严谨,学术上一丝不苟,言必有据,又不为古人所囿,能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运服“训诂学”、“古文字学”和“校勘学”等知识和方法整理中医古代各种书籍,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的研究尤深,对历代有争议的一些学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著有《读医心得》、《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舌耕馀话》,主编《新编黄帝内经纲目》、《中医学辨证法简论》、《金匮要略讲义》、《湖北医学史稿》、《奇治外用方》、《内经选读》、《黄帝内经索引》等书。另撰有《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楚医学对祖国医学的伟大贡献》、《咳喘论治》等数十篇论文。
目录
目录
上篇 医论医话
一 辨病、辨证的结合
二 “六淫”实为“五淫”
三 “七情”致病的基本规律
四 脏腑升降与临床病证
五 精 神 气 血 津液等的相互关系
六 阴阳经脉的气血多少
七 补法 泻法的临床运用
八 “胆腑”理论的临床意义
九 瘀血的成因及其辨证施治原则
十 “经方”随谈
十一 《金匮要略》中的浮肿病证
十二 《金匮要略》中“蒴藋细叶”
十三 胶艾汤方治出血
十四 二陈汤临床运用
十五 验方一束
十六 土瓜根治病功效
十七 白芍治病功效
十八 瓜蒂给药方式
十九 话“细辛服不过钱”
二十 明矾治病功效
二十一 失眠与半夏
二十二 “茶叶”随谈
下篇 临床证治
一 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伤寒
(三)伤湿
(四)伤暑
(五)中风
(六)风痱
(七)口眼斜
(八)偏枯
(九)肢体麻木
(十)痿证
(十一)痹证
(十二)历节痛
(十三)鹤膝风
(十四)疟疾
(十五)痢疾
(十六)腹泻
(十七)呕恶
(十八)噎膈
(十九)呃逆
(二十)浮肿
(二十一)风肿
(二十二)臌胀
(二十三)黄疸
(二十四)痰饮
(二十五)咳嗽
(二十六)喘证
(二十七)哮证
(二十八)胸痹
(二十九)心痛
(三十)心悸
(三十一)失眠
(三十二)善欠
(三十三)消渴
(三十四)热淋
(三十五)血淋
(三十六)石淋
(三十七)癃闭
(三十八)浊证
(三十九)遗精
(四十)男性不育
(四十一)疝气
(四十二)睾丸胀痛
(四十三)大便秘结
(四十四)脱肛
(四十五)狂证
(四十六)癫证
(四十七)痫证
(四十八)眩晕
(四十九)头痛
(五十)项强
(五十一)肩臂痛
(五十二)胁痛
(五十三)胃痛
(五十四)腹胀腹痛
(五十五)寒疝
(五十六)肠鸣
(五十七)腰痛
(五十八)腿痛
(五十九)汗证
(六十)鼻衄
(六十一)咳血
(六十二)吐血
(六十三)齿衄
(六十四)便血
(六十五)尿血
(六十六)紫斑
(六十七)肺痈
(六十八)肠痈
(六十九)胃脘痈
二 皮外科病证
(一)瘾疹
(二)痒疹
(三)脱发
(四)带状疱疹
(五)瘰疬
(六)疔疮
(七)对口疮(脑疽)
(八)发背
(九)金疮
(十)跌打损伤
(十一)水火烫伤
(十二)狂犬咬伤
(十三)毒蛇咬伤
三 妇产科疾证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一月再现
(五)月经过多
(六)崩漏
(七)月经过少与闭经
(八)痛经
(九)经期乳房胀痛
(十)经行寒热
(十一)经期头痛
(十二)经期鼻衄
(十三)经期浮肿
(十四)经期小便不利
(十五)经期大便不调
(十六)白带
(十七)癥瘕
(十八)不孕症
(十九)脏躁
(二十)梅核气
(二十一)阴痒
(二十二)阴吹
(二十三)妊娠恶阻
(二十四)妊娠腹痛
(二十五)胞漏
(二十六)胎动不安
(二十七)子烦
(二十八)子悬
(二十九)子淋
(三十)子气
(三十一)子痫
(三十二)妊娠便秘
(三十三)难产
(三十四)胞衣不下
(三十五)产后郁冒
(三十六)产后中风
(三十七)产后腹痛
(三十八)产后恶露不绝
(三十九)产后虚烦
(四十)产后浮肿
(四十一)产后痢疾
(四十二)产后缺乳
四 儿科病证
(一)小儿惊风
(二)麻疹
(三)百日咳
(四)痄腮
(五)小儿尿床
(六)小儿盗汗
(七)食滞
(八)食欲不振
(九)蛔虫病
(十)蛲虫病
五 眼耳口鼻科病证
(一)口舌糜烂
(二)口唇生疮
(三)牙齿痛
(四)咽喉疼痛
(五)暴发火眼
(六)耳鸣耳聋
(七)聤耳流脓
(八)鼻渊
(九)鼻窒不通
(十)鼻痔
上篇 医论医话
一 辨病、辨证的结合
二 “六淫”实为“五淫”
三 “七情”致病的基本规律
四 脏腑升降与临床病证
五 精 神 气 血 津液等的相互关系
六 阴阳经脉的气血多少
七 补法 泻法的临床运用
八 “胆腑”理论的临床意义
九 瘀血的成因及其辨证施治原则
十 “经方”随谈
十一 《金匮要略》中的浮肿病证
十二 《金匮要略》中“蒴藋细叶”
十三 胶艾汤方治出血
十四 二陈汤临床运用
十五 验方一束
十六 土瓜根治病功效
十七 白芍治病功效
十八 瓜蒂给药方式
十九 话“细辛服不过钱”
二十 明矾治病功效
二十一 失眠与半夏
二十二 “茶叶”随谈
下篇 临床证治
一 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伤寒
(三)伤湿
(四)伤暑
(五)中风
(六)风痱
(七)口眼斜
(八)偏枯
(九)肢体麻木
(十)痿证
(十一)痹证
(十二)历节痛
(十三)鹤膝风
(十四)疟疾
(十五)痢疾
(十六)腹泻
(十七)呕恶
(十八)噎膈
(十九)呃逆
(二十)浮肿
(二十一)风肿
(二十二)臌胀
(二十三)黄疸
(二十四)痰饮
(二十五)咳嗽
(二十六)喘证
(二十七)哮证
(二十八)胸痹
(二十九)心痛
(三十)心悸
(三十一)失眠
(三十二)善欠
(三十三)消渴
(三十四)热淋
(三十五)血淋
(三十六)石淋
(三十七)癃闭
(三十八)浊证
(三十九)遗精
(四十)男性不育
(四十一)疝气
(四十二)睾丸胀痛
(四十三)大便秘结
(四十四)脱肛
(四十五)狂证
(四十六)癫证
(四十七)痫证
(四十八)眩晕
(四十九)头痛
(五十)项强
(五十一)肩臂痛
(五十二)胁痛
(五十三)胃痛
(五十四)腹胀腹痛
(五十五)寒疝
(五十六)肠鸣
(五十七)腰痛
(五十八)腿痛
(五十九)汗证
(六十)鼻衄
(六十一)咳血
(六十二)吐血
(六十三)齿衄
(六十四)便血
(六十五)尿血
(六十六)紫斑
(六十七)肺痈
(六十八)肠痈
(六十九)胃脘痈
二 皮外科病证
(一)瘾疹
(二)痒疹
(三)脱发
(四)带状疱疹
(五)瘰疬
(六)疔疮
(七)对口疮(脑疽)
(八)发背
(九)金疮
(十)跌打损伤
(十一)水火烫伤
(十二)狂犬咬伤
(十三)毒蛇咬伤
三 妇产科疾证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一月再现
(五)月经过多
(六)崩漏
(七)月经过少与闭经
(八)痛经
(九)经期乳房胀痛
(十)经行寒热
(十一)经期头痛
(十二)经期鼻衄
(十三)经期浮肿
(十四)经期小便不利
(十五)经期大便不调
(十六)白带
(十七)癥瘕
(十八)不孕症
(十九)脏躁
(二十)梅核气
(二十一)阴痒
(二十二)阴吹
(二十三)妊娠恶阻
(二十四)妊娠腹痛
(二十五)胞漏
(二十六)胎动不安
(二十七)子烦
(二十八)子悬
(二十九)子淋
(三十)子气
(三十一)子痫
(三十二)妊娠便秘
(三十三)难产
(三十四)胞衣不下
(三十五)产后郁冒
(三十六)产后中风
(三十七)产后腹痛
(三十八)产后恶露不绝
(三十九)产后虚烦
(四十)产后浮肿
(四十一)产后痢疾
(四十二)产后缺乳
四 儿科病证
(一)小儿惊风
(二)麻疹
(三)百日咳
(四)痄腮
(五)小儿尿床
(六)小儿盗汗
(七)食滞
(八)食欲不振
(九)蛔虫病
(十)蛲虫病
五 眼耳口鼻科病证
(一)口舌糜烂
(二)口唇生疮
(三)牙齿痛
(四)咽喉疼痛
(五)暴发火眼
(六)耳鸣耳聋
(七)聤耳流脓
(八)鼻渊
(九)鼻窒不通
(十)鼻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