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养鹿大成
作者:赵世臻,沈广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3-01
ISBN:9787109053304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1950年辽宁省西丰建立了第一个国营鹿场——振兴鹿场,仅有鹿75头。1952年吉林省在吉林市、辉南、东丰、辽源、双阳、伊通等地建立了十几个国营鹿场,有鹿1900头,年产鹿茸350kg,平均单产0.35kg。之后黑龙江、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相继开展养鹿。主要饲养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养鹿业从此兴旺发达起来。(二)中国养鹿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四十余年,养鹿业从小到大得到全面发展。养鹿业为我国医药、食品工业和出口换汇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在全国有国营鹿场、集体鹿场和个体养鹿场约上万个,遍布全国各地。大型鹿场存栏鹿2500~3000头;小型鹿场存栏鹿十几头到几百头。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四川、京、津等省市以饲养梅花鹿为主;新疆、内蒙古、青海等省区以饲养马鹿为主,青海、甘肃还饲养部分白唇鹿,云南、广西及台湾省区饲养水鹿和梅花鹿。总数达40万头,年产鹿茸100t左右,成品茸单产各地差异较大,吉林、辽宁西丰梅花鹿鹿茸最高单产达1.2~1.3kg以上,马鹿茸单产达2.5~3kg。但有的地区梅花鹿茸单产低于0.65kg,马鹿茸单产尚不到1.0kg,各地生产水平不一,发展潜力很大。我国养鹿业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是养鹿业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纷纷由吉林、辽宁引人种鹿,梅花鹿种鹿售价高达每头2万元。之后内地又由新疆引入天山马鹿。由于重视鹿的繁殖,鹿的产仔率、成活率都很高。吉林省东丰县第一鹿场连续数年产仔率达100%或超100%,养鹿数量比建国初期成百倍增长,全国养鹿总数达20万头。70年代,是养鹿业稳定提高阶段。除注意鹿的繁殖之外,还注意了鹿的改良和品种选育,提高鹿茸产量和质量。加强了鹿的驯化和疫病防治,养鹿技术显著提高,养鹿条件不断完善,在生产上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80年代,是养鹿业经过短暂的滑坡之后再度发展阶段。由于国际鹿茸市场受到新西兰、前苏联等国的冲击,加之国内忽视了鹿茸的质量及其他原因,1981-1986年鹿茸滞销,养鹿出现亏损,导致大量捕杀母鹿和初生仔鹿,鹿存栏数量急剧下降,仅黑龙江省农垦系统1986年比1981年养鹿数量就减少80%。1987年鹿茸市价回升,从而激发了养鹿的积极性,尤其农民个体养鹿有了较大发展。吉林省双阳县1991年有13个乡52个村的162个社750户农民养鹿达万头,约占全县养鹿总数65%,养鹿业出现空前的大好形势。吉林省养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现有专业国营鹿场55个,兼营鹿场33个,集体鹿场和个体鹿场近千处。养鹿总数达16万余头,年产鹿茸40余t,占全国产量的40%。辽宁省仅西丰县现有鹿场29个,养鹿逾万头。清原县参茸场、新宾县朝阳林场鹿场、嘉禾种畜场鹿场等,由新疆引入天山马鹿,鲜茸最高单产已达8.5kg,超过前苏联谢巴林鹿场(8.0kg),并向东北各省输出大批种鹿,有力地促进了鹿的品种改良和鹿茸产量的提高。黑龙江省1956年开始养鹿,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82年有鹿场340个,养鹿总数达8.4万头,其中马鹿1.7万头,成为重要的马鹿茸出口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盛产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和阿勒泰马鹿,60年代开始养鹿,有大型的国营鹿场和建设兵团鹿场及小型集体与个体鹿场200多个,主要饲养马鹿,达3万头,年产鹿茸15t,新疆马鹿茸大而嫩,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内蒙古养鹿业迅速发展,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坝与石棚沟林场养马鹿近1500头,成为内蒙古养鹿中心;山西省1957年开始养鹿,现有鹿场几十个,养鹿7000余头,其中山西省药物培植场养鹿1000余头;青海省祁连鹿场建于1965年,饲养的白唇鹿、梅花鹿和马鹿达700余头;山东、河北、京、津等地养鹿都有很大发展。北京药材公司昌平鹿场养鹿800余头。天津第六中药厂新兴养殖场,饲养梅花鹿、马鹿900余头,有力支援了本地区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国南方养鹿虽不如北方发达,但经过多年北鹿南养驯化,不论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上海都取得了成功并得到一定发展。四川省灌县鹿场有鹿1000多头;云南省腾冲鹿场、盈江鹿场饲养水鹿和梅花鹿800余头;西藏、海南70年代后期开始养鹿,由于收益大,养鹿场(点)不断增加。台湾梅花鹿是我国梅花鹿的一个亚种,可惜已经灭绝。台湾省70年代开始饲养水鹿和梅花鹿,全部是农民个体养鹿,高雄市农民已养梅花鹿3000余头。总之,我国养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现在农业、林业、农垦、畜牧、医疗卫生、商业外贸、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都纷纷养鹿,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共同发展的养鹿新格局。(三)中国养鹿业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我国养鹿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生产管理,在鹿的生态、生理、遗传、繁育、饲料、饲养、鹿茸及其产品加工利用、鹿病防治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有的已进入世界先进行例,为中国和世界养鹿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林仲凡(1986)、谢成侠(1986)、刘敦愿(1987)等从考古角度对鹿的资源利用、养鹿历史、生物学等方面进行考证。李怀志等(1979)对东北梅花鹿进行了考察,并依其外貌、生产力等不同划分为双阳、伊通、东丰、龙潭山、抚松等五个类型群。之后又有人对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坡鹿、驯鹿、驼鹿、麋鹿、毛冠鹿、狍鹿等从生态、繁殖、驯养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对鹿的驯养及产品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鹿的生理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其中以血液生理学进展较快,梅花鹿、马鹿等血常规、生化指标、蛋白质多态性、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液蛋白电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测定,不仅填补了我国鹿类血液生理学研究的空白,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鹿的驯养、选育、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为疾病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鹿的遗传、繁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王宗仁等(1983)对14种(亚种)鹿的染色体组型、带型进行分析;俞秀璋等(1986)对东北马鹿、东北梅花鹿及其F1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它们Ag-NoRs数目和位点相一致;G带、C带带型也很近似,这对鹿的分类及其进化中所处地位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在鹿的繁殖性能、数量遗传、杂种鹿遗传性状研究和精细胞联合复合体分析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鹿的纯种繁育、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鹿的繁育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已培育成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西丰梅花鹿品种和天山马鹿清原品系。本书前言前言中国是世界上养鹿最早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殷纣王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就建立“大三里、高千尺”的鹿台,这比世界其他养鹿较早的国家要早若干世纪。中国应用鹿茸于医疗保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1973年湖南出土马王堆汉墓中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燔鹿角”的应用,那是公元168年。我国人民应用鹿茸及其他鹿产品医病健身早已形成传统和习惯。我国养鹿多采用圈养,也有采用围栏半散放饲养和与牛、羊一样的放牧饲养,少部分还采取系养。均以生产鹿茸为主要目的,这与国外以围栏半散放养、生产鹿肉为主的养鹿方式、目的显然不同。因此,饲养比较精细,技术处理比较周密,形成中国养鹿的特有风格。鹿主要产品是鹿茸,鹿茸具有生化复壮、改善人体各器官机能、抗疲劳抗衰老以及对多种疾病有医疗保健的作用。鹿的其他产品,如鹿的心、尾、胎、鞭、筋、肉、皮、角、血等,有的不但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而且还是美味食品和工业原料;鹿茸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出口1kg鹿茸可换回1.5t钢材、4t尿素、2t小麦,相当于出口2t大豆、4t玉米,因此,发展养鹿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旧中国主要是地主养鹿,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养鹿业得到迅速发展。早在50年代就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国营鹿场和鹿的科学研究机构,在有关大专院校设立养鹿专业课,培养技术人材,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养鹿事业的发展。现在全国养鹿数量、鹿茸总产量、鹿茸单产已分别是建国初期的300多倍、900多倍和2.5倍多。中国广大的养鹿工作者、教学人员、医务工作者及科技人员,对鹿的生物学、生理学、鹿的养殖、鹿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科研上、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如双阳梅花鹿的培育、鹿的人工诱发生茸等科研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撰写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部分专著。这些都为本书的编著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有些方面如鹿茸、鹿的进化等,限于国内文献不足,本书也采用部分国外文献,但仍不失中国养鹿的特色。本书力求站在90年代科技发展高度,收集中国养鹿生产的最新理论和科研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养鹿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养鹿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中国养鹿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编著者们希望本书能为中国养鹿业的发展推波助澜。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有关领导、同行专家、学者们的大力帮助,养鹿专家、原中国农学会秘书长李怀志先生为本书作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董顾博士审校了鹿的起源进化部分,吉林省农垦参茸公司孙士千先生审校了绪论部分,特产研究所的孙业春、王文英、崔喜林,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张良友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贡献。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坝鹿场董云祥场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鹿特产实验场暴风良场长,吉林省四平市良种场李孝忠场长、崔尚勤副场长及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徐香阁副教授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本书是作者们利用科研、教学、生产、工作之余编著的。由于作者分散各地,工作繁忙,互校不够,加之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赵世臻1998年1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世臻1936年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一直从事鹿科研和生产工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其他编著有《鹿科技资料汇编》、《鹿茸》、《养鹿与鹿茸加工新技术问答》、《实用养鹿法》等10部。撰写科技论文100余篇。是我国著名养鹿专家。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养鹿业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养鹿的历史和现状
三、国外养鹿业总览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鹿的概述
第一节 鹿的起源和进化
一、鹿的起源
二、鹿的进化
第二节 中国鹿的分类、种类与分布
一、鹿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二、鹿的种类
三、鹿的分布
第二章 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鹿的解剖特点
一、消化器官解剖特点
二、头骨与生茸区骨膜解剖特点
三、生殖器官解剖特点
四、运动器官解剖特点
第二节 鹿的生理特点
一、消化生理特点
二、生殖生理特点
三、有关生理指数
第三节 鹿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二、食性
三、群性
四、可塑性
五、防卫性
六、适应性
第四节 鹿的体质外貌特征
一、鹿的体质
二、体质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三、鹿的外貌特征
第二篇 畜牧篇
第三章 鹿的繁殖
第一节 鹿的繁殖规律
一、性成熟与体成熟
二、发情周期
三、发情期
四、妊娠期
五、产仔期
第二节 鹿的配种
一、配种年龄
二、配种季节
三、交配行为
四、配种方法
五、配种的组织与进行
第三节 鹿的受精 妊娠与分娩
一、受精
二、妊娠
三、分娩
第四节 鹿的保胎与产仔
一、保胎
二、产仔
第五节 提高鹿的繁殖力
一、繁殖力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二、影响繁殖力的因素
三、提高繁殖力的途径
第六节 鹿的人工授精
一、人工授精的目的和意义
二、人工授精的发展概况
三 采精方法和精液处理
四、输精
五 发情鉴定
六、妊娠诊断
第四章 鹿的育种
第一节 鹿育种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一、育种工作的重要性
二、育种工作的方向与任务
第二节 育种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 遗传与变异
二、遗传物质基础
三 染色体和基因
四 遗传规律
五、遗传性状
第三节 鹿的引种与风土驯化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二、风土驯化的基本途径
三、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引种后鹿种的主要变化
第四节 鹿的育种方法
一、纯种选育
二、杂交选育
第五节 鹿的选种
一、选择的原理与作用
二、选种方法
三、选种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鹿的选配
一、选配的重要性
二、选配方法
三、选配注意事项
第七节 种鹿的选择
一、种鹿的体质外貌特征
二、体重体尺
三、年龄选择
四、按生产性能选择
第八节 鹿育种工作措施
一、建立育种记录档案
二、做好鹿的品质鉴定
三、整顿鹿群,合理分成等级群
四、育种计划的编制
第五章 鹿的饲料
第一节 鹿的饲料分类与种类
一、饲料分类
二、饲料种类
第二节 鹿的饲料特性
一、精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二、粗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三、动物性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四、添加剂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第三节 鹿饲料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一、水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第四节 鹿饲料的采购、贮存与调制
一、饲料采购
二、饲料贮存
三、饲料加工调制
第六章 鹿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鹿的饲养管理一般原则
一、 饲养原则
二、管理原则
三、饲养管理基本方法
四、日常饲养管理程序
第二节 梅花鹿的饲养管理
一、公鹿的饲养管理
二、母鹿的饲养管理
三、幼鹿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马鹿的饲养管理
一、公马鹿的饲养管理
二、母马鹿的饲养管理
三、幼马鹿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 鹿的运输
一、运输工具及备品
二、运输方法
三、长途运输死亡原因及预防
第五节 鹿的驯化与放养
一、驯化放养的意义
二、驯化方法
三、放牧方法
四、牧场与分区轮牧
第七章 鹿茸
第一节 茸角的形态
一、茸角形态概念
二、茸角形态的正常变化
三、茸角形态的非正常变化
第二节 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一、化学成分
二、药理作用
三、有效成分探讨
第三节 茸角的组织结构
一、骨质类型概述
二、角柄的结构
三、鹿茸的结构
四、鹿茸的血管分布
五、鹿茸的神经分布
第四节 茸角的形成
一、角柄的发生
二、初角茸的发生
三、成年鹿茸角的发生和脱落
四、茸角形成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第五节 茸角的功能
一、茸角在性行为中的功能
二、茸角在非性行为中的功能
第六节 性激素与茸角形成
一、睾酮及其衍生物与茸角形成
二、雌二醇与茸角形成
三、睾酮、雌二醇在茸角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四、孕激素与茸角形成
第七节 非性激素与茸角形成
一、松果腺激素与茸角形成
二、丘脑下部及腺垂体激素与茸角形成
三、甲状腺素与茸角形成
四、其他激素与茸角形成
第八节 神经与茸角形成
一、神经损伤与茸角形成
二、神经电刺激与茸角形成
三、神经切断与茸角形成
第九节 鹿体骨骼与茸角形成
第十节 光照与茸角形成
一、光照周期频率与茸角形成
二、光照周期幅度与茸角形成
三、恒定的光照长度与茸角形成
四、延长和缩短光照与茸角形成
五、逆转光照季节与茸角形成
六、光照控制茸角形成的机理
第十一节 提高鹿茸产量的方法
一、提高公鹿产茸量的方法
二、诱导母鹿生茸的方法
三、生产类鹿茸物质
第八章 鹿产品的收获与加工
第一节 鹿茸收获、加工的准备与合理收获
一 鹿茸收获与加工的准备
二、收茸规格
三、收茸适期
第二节 收茸方法
一、收茸保定方法
二、收茸方法
三、止血
第三节 鹿茸加工基本原理 名词概念及设备
一、鹿茸加工基本原理
二、鹿茸加工中的名词概念
三、鹿茸加工设备
第四节 鹿茸加工技术
一、鹿茸水煮前的处理
二、排血茸加工技术
三、带血茸加工技术
四、砍头茸加工技术
五、微波能加工鹿茸
六、真空冷冻加工鹿茸
七、鹿茸的其他加工方法
第五节 鹿其他产品加工
一、鹿茸片及鹿茸粉加工
二、鹿胎与鹿胎膏加工
三、鹿尾加工
四、鹿鞭加工
五、鹿筋加工
六、鹿茸血及鹿血加工
七、鹿心的加工
八、鹿皮(初步)加工
九、鹿骨及鹿骨胶加工
十、鹿角胶及鹿角霜加工
十一、鹿肉干加工
第六节 鹿产品的等级鉴定和鉴别
一、鹿产品的鉴定方法
二、鹿茸规格标准
三、鹿其他鹿产品的规格标准
四、鹿产品的鉴别
第七节 鹿产品包装 贮存及运输
一、鹿产品的包装
二、鹿产品的贮存
三、鹿产品的运输
第九章 鹿场建设
第一节 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的要求
二、选场的条件
第二节 鹿场的设计与布局
一、鹿场设计的依据
二、鹿场的规模
三、鹿场的区域划分与布局
第三节 鹿舍建筑
一、鹿舍建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鹿舍各部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鹿场主要设备
一、鹿舍设备
二、鹿场其他机械设备
第十章 鹿场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养鹿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二、鹿场管理的意义
三、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鹿场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计划的执行
第三节 鹿场生产管理
一、养鹿生产的特点和任务
二、鹿场生产管理
三、饲料生产管理
第四节 鹿场技术管理
一、养鹿技术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二、技术革新
第五节 鹿场劳动管理
一、劳动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劳动定额
三、劳动组织
四、劳动竞赛
五、生产责任制
第六节 鹿场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资金管理
三、成本管理
四、财务计划与管理制度
五、经济核算
六、养鹿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第七节 鹿场日常管理制度
一、鹿场工作日程
二、技术操作规程
三、统计报表制度
四、卫生防疫制度
第三篇 兽医篇
第十一章 鹿病诊疗基础
第一节 鹿的保定
一、药物保定
二、机械保定
第二节 鹿病诊断方法
一、一般检查
二、系统检查
三、尸体解剖与病料采取
四、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鹿病治疗
一、治疗基本原则
二、治疗基本方法
三、投药方法
第十二章 鹿病预防措施
第一节 鹿场饲养卫生
一、饲料卫生
二、饮水卫生
三、鹿场卫生
第二节 鹿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二、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三、普通病的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鹿的传染病
第一节 细菌性传染病
一、布氏菌病
二、巴氏杆菌病
三、坏死杆菌病
四、大肠杆菌病
五、结核病
六、副结核病
七、炭疽
八、肠毒血症
九、破伤风
十、气肿疽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
一、狂犬病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恶性卡他热
四、口蹄疫
五、鹿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节 其他传染病
一 钩端螺旋体病
二、放线菌病
三、皮肤霉菌病
第十四章 鹿的寄生虫病
第一节 鹿吸虫病
一、肝片吸虫病
二、双腔吸虫病
第四节 鹿外科病
一、急性失血
二、直肠穿孔
三 骨折
四、脓肿
五、淋巴外渗
六、创伤
七、挫伤
八、包皮炎
第五节 鹿产科病
一、难产
二、流产
三、胎衣不下
四、子宫脱出
五、生殖道炎(阴道炎)
第六节 仔鹿疾病
一、仔鹿的生理特点
二、仔鹿营养不良
三、新生仔鹿窒息
四、新生仔鹿便秘
五、仔鹿下痢
六、仔鹿肺炎
七、仔鹿脐带炎
八、母鹿咬尾与舔肛
绪论
一、养鹿业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养鹿的历史和现状
三、国外养鹿业总览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鹿的概述
第一节 鹿的起源和进化
一、鹿的起源
二、鹿的进化
第二节 中国鹿的分类、种类与分布
一、鹿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二、鹿的种类
三、鹿的分布
第二章 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鹿的解剖特点
一、消化器官解剖特点
二、头骨与生茸区骨膜解剖特点
三、生殖器官解剖特点
四、运动器官解剖特点
第二节 鹿的生理特点
一、消化生理特点
二、生殖生理特点
三、有关生理指数
第三节 鹿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二、食性
三、群性
四、可塑性
五、防卫性
六、适应性
第四节 鹿的体质外貌特征
一、鹿的体质
二、体质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三、鹿的外貌特征
第二篇 畜牧篇
第三章 鹿的繁殖
第一节 鹿的繁殖规律
一、性成熟与体成熟
二、发情周期
三、发情期
四、妊娠期
五、产仔期
第二节 鹿的配种
一、配种年龄
二、配种季节
三、交配行为
四、配种方法
五、配种的组织与进行
第三节 鹿的受精 妊娠与分娩
一、受精
二、妊娠
三、分娩
第四节 鹿的保胎与产仔
一、保胎
二、产仔
第五节 提高鹿的繁殖力
一、繁殖力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二、影响繁殖力的因素
三、提高繁殖力的途径
第六节 鹿的人工授精
一、人工授精的目的和意义
二、人工授精的发展概况
三 采精方法和精液处理
四、输精
五 发情鉴定
六、妊娠诊断
第四章 鹿的育种
第一节 鹿育种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一、育种工作的重要性
二、育种工作的方向与任务
第二节 育种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 遗传与变异
二、遗传物质基础
三 染色体和基因
四 遗传规律
五、遗传性状
第三节 鹿的引种与风土驯化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二、风土驯化的基本途径
三、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引种后鹿种的主要变化
第四节 鹿的育种方法
一、纯种选育
二、杂交选育
第五节 鹿的选种
一、选择的原理与作用
二、选种方法
三、选种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鹿的选配
一、选配的重要性
二、选配方法
三、选配注意事项
第七节 种鹿的选择
一、种鹿的体质外貌特征
二、体重体尺
三、年龄选择
四、按生产性能选择
第八节 鹿育种工作措施
一、建立育种记录档案
二、做好鹿的品质鉴定
三、整顿鹿群,合理分成等级群
四、育种计划的编制
第五章 鹿的饲料
第一节 鹿的饲料分类与种类
一、饲料分类
二、饲料种类
第二节 鹿的饲料特性
一、精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二、粗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三、动物性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四、添加剂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第三节 鹿饲料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一、水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第四节 鹿饲料的采购、贮存与调制
一、饲料采购
二、饲料贮存
三、饲料加工调制
第六章 鹿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鹿的饲养管理一般原则
一、 饲养原则
二、管理原则
三、饲养管理基本方法
四、日常饲养管理程序
第二节 梅花鹿的饲养管理
一、公鹿的饲养管理
二、母鹿的饲养管理
三、幼鹿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马鹿的饲养管理
一、公马鹿的饲养管理
二、母马鹿的饲养管理
三、幼马鹿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 鹿的运输
一、运输工具及备品
二、运输方法
三、长途运输死亡原因及预防
第五节 鹿的驯化与放养
一、驯化放养的意义
二、驯化方法
三、放牧方法
四、牧场与分区轮牧
第七章 鹿茸
第一节 茸角的形态
一、茸角形态概念
二、茸角形态的正常变化
三、茸角形态的非正常变化
第二节 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一、化学成分
二、药理作用
三、有效成分探讨
第三节 茸角的组织结构
一、骨质类型概述
二、角柄的结构
三、鹿茸的结构
四、鹿茸的血管分布
五、鹿茸的神经分布
第四节 茸角的形成
一、角柄的发生
二、初角茸的发生
三、成年鹿茸角的发生和脱落
四、茸角形成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第五节 茸角的功能
一、茸角在性行为中的功能
二、茸角在非性行为中的功能
第六节 性激素与茸角形成
一、睾酮及其衍生物与茸角形成
二、雌二醇与茸角形成
三、睾酮、雌二醇在茸角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四、孕激素与茸角形成
第七节 非性激素与茸角形成
一、松果腺激素与茸角形成
二、丘脑下部及腺垂体激素与茸角形成
三、甲状腺素与茸角形成
四、其他激素与茸角形成
第八节 神经与茸角形成
一、神经损伤与茸角形成
二、神经电刺激与茸角形成
三、神经切断与茸角形成
第九节 鹿体骨骼与茸角形成
第十节 光照与茸角形成
一、光照周期频率与茸角形成
二、光照周期幅度与茸角形成
三、恒定的光照长度与茸角形成
四、延长和缩短光照与茸角形成
五、逆转光照季节与茸角形成
六、光照控制茸角形成的机理
第十一节 提高鹿茸产量的方法
一、提高公鹿产茸量的方法
二、诱导母鹿生茸的方法
三、生产类鹿茸物质
第八章 鹿产品的收获与加工
第一节 鹿茸收获、加工的准备与合理收获
一 鹿茸收获与加工的准备
二、收茸规格
三、收茸适期
第二节 收茸方法
一、收茸保定方法
二、收茸方法
三、止血
第三节 鹿茸加工基本原理 名词概念及设备
一、鹿茸加工基本原理
二、鹿茸加工中的名词概念
三、鹿茸加工设备
第四节 鹿茸加工技术
一、鹿茸水煮前的处理
二、排血茸加工技术
三、带血茸加工技术
四、砍头茸加工技术
五、微波能加工鹿茸
六、真空冷冻加工鹿茸
七、鹿茸的其他加工方法
第五节 鹿其他产品加工
一、鹿茸片及鹿茸粉加工
二、鹿胎与鹿胎膏加工
三、鹿尾加工
四、鹿鞭加工
五、鹿筋加工
六、鹿茸血及鹿血加工
七、鹿心的加工
八、鹿皮(初步)加工
九、鹿骨及鹿骨胶加工
十、鹿角胶及鹿角霜加工
十一、鹿肉干加工
第六节 鹿产品的等级鉴定和鉴别
一、鹿产品的鉴定方法
二、鹿茸规格标准
三、鹿其他鹿产品的规格标准
四、鹿产品的鉴别
第七节 鹿产品包装 贮存及运输
一、鹿产品的包装
二、鹿产品的贮存
三、鹿产品的运输
第九章 鹿场建设
第一节 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的要求
二、选场的条件
第二节 鹿场的设计与布局
一、鹿场设计的依据
二、鹿场的规模
三、鹿场的区域划分与布局
第三节 鹿舍建筑
一、鹿舍建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鹿舍各部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鹿场主要设备
一、鹿舍设备
二、鹿场其他机械设备
第十章 鹿场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养鹿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二、鹿场管理的意义
三、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鹿场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计划的执行
第三节 鹿场生产管理
一、养鹿生产的特点和任务
二、鹿场生产管理
三、饲料生产管理
第四节 鹿场技术管理
一、养鹿技术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二、技术革新
第五节 鹿场劳动管理
一、劳动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劳动定额
三、劳动组织
四、劳动竞赛
五、生产责任制
第六节 鹿场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二、资金管理
三、成本管理
四、财务计划与管理制度
五、经济核算
六、养鹿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第七节 鹿场日常管理制度
一、鹿场工作日程
二、技术操作规程
三、统计报表制度
四、卫生防疫制度
第三篇 兽医篇
第十一章 鹿病诊疗基础
第一节 鹿的保定
一、药物保定
二、机械保定
第二节 鹿病诊断方法
一、一般检查
二、系统检查
三、尸体解剖与病料采取
四、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鹿病治疗
一、治疗基本原则
二、治疗基本方法
三、投药方法
第十二章 鹿病预防措施
第一节 鹿场饲养卫生
一、饲料卫生
二、饮水卫生
三、鹿场卫生
第二节 鹿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二、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三、普通病的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鹿的传染病
第一节 细菌性传染病
一、布氏菌病
二、巴氏杆菌病
三、坏死杆菌病
四、大肠杆菌病
五、结核病
六、副结核病
七、炭疽
八、肠毒血症
九、破伤风
十、气肿疽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
一、狂犬病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恶性卡他热
四、口蹄疫
五、鹿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节 其他传染病
一 钩端螺旋体病
二、放线菌病
三、皮肤霉菌病
第十四章 鹿的寄生虫病
第一节 鹿吸虫病
一、肝片吸虫病
二、双腔吸虫病
第四节 鹿外科病
一、急性失血
二、直肠穿孔
三 骨折
四、脓肿
五、淋巴外渗
六、创伤
七、挫伤
八、包皮炎
第五节 鹿产科病
一、难产
二、流产
三、胎衣不下
四、子宫脱出
五、生殖道炎(阴道炎)
第六节 仔鹿疾病
一、仔鹿的生理特点
二、仔鹿营养不良
三、新生仔鹿窒息
四、新生仔鹿便秘
五、仔鹿下痢
六、仔鹿肺炎
七、仔鹿脐带炎
八、母鹿咬尾与舔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