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类
-
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 著,钱超尘,(元)邹铉 编 王均宁 注《寿亲养老新书》:中国最早的老年养生专书《寿亲养老新书》是最早的养老专著,为元代邹铉在宋代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的基础上续增篇幅后写成的,内容颇为详尽,作者广摭老年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论述老人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内容包括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等。此次约请中医专家精心校勘、晓畅翻译、详尽准确地注释,并对全书方剂深入分析其配伍原理和禁忌,全书配以精美插图。
-
食物本草卢和 著,汪颖 补《食物本草》是一部明宫廷画家根据中医大家卢和、汪颖著作的食疗食养专著《食物本草》所涉及的食药两性食品样貌而绘制的彩绘本,全帙只有孤本存世。该套书共4卷,选取食物兼具药性两用之品,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禽鸟、水生物并鱼类、动物及水、酒、作料等387种,手绘工笔重彩绘图492幅。以手抄楷书五万余字,分别记述其来源、性味功能,用法及禁忌,并涉及很多中国古代观察与运用各种生物的知识,包括各种民俗及古代礼俗相关的记载,内容广泛丰富。由于该书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该书至今仍是常用的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很广的读者认可
-
遵生八笺(明)高濂 著,钱超尘 编 倪青,陈惠 注《遵生八笺》:康熙皇帝、慈禧太后随身携带并要求死后用来陪葬的养生秘籍《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一部养生专著,依其内容分为八笺,由于丛书篇幅所限,我们只选取了与人们日常养生息息相关的“四时调摄笺”和“延年却病笺”。不同的季节,养生有不同的侧重,“四时调摄笺”中,介绍如何顺应四季而养生的导养、食养、药养方法。在“延年却病笺”中,提出通过身心调护,以达到却病延年、养生防病的目的。本书约请专业人士做注释、翻译和评析,是一部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现实操作性的养生书籍。
-
竹叶亭杂记·今世说(清)姚云之,王晫 撰,曹光甫,陈大康 校点《竹叶亭杂记》八卷,三百十二则,大要为朝章国故与前贤遗事、四方或域外民俗风情以及花果禽鱼等物理小识,内容博而杂,披沙拣金,也时见精采。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以来,后世各朝不断有仿效之作出现,以至于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世说”系列,《竹叶亭杂记·今世说》即是其中的一种。
-
宣纸黄帝 等著《黄帝内经》,一部影响世界的药典巨著,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涉及医学,而且还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本书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双色宣纸印刷,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
古今方义与方名考释赵存义 著祖国方书浩瀚,数以万计,然对方名作诠释的专著却较少见,因此撰辑本书。书名为《古方方义与方名考释》者,是因本书从古代一万首名方中,选取了方名颇具凤趣的方剂230余首,加以诠释考证,故名。每首方剂,主要包括有两个內容,一释方义,二释方名。 在选释的237首方剂中,方名取自《书》、《诗》、《礼》、《春秋》等经书的有30余首,取自《周易》的40余首,取自道家的30余首,取自佛家的4首。另外,方名取自古代文化其他方面的100余首。 本书既剖析了方剂义理,又阐释了方名寓意及立方大旨。故此,裨益于临床,便利于教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同时,本书所载诸方,其命名与中国古代文化联系甚密,故亦可供社会各层人士阅读。
-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明)吴昆 注,孙国中,方向红 点校吴昆注译的《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内容介绍:成书于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几千年来它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辨证的哲理,培育出一代代著名的医学大师。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并不断的开拓创新,形成多种学科研究并进的可喜局面。
-
人镜经附录全书(明)钱雷 附录,(清)张俊英 续录《人鏡經附錄全書》,又名《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簡稱《人鏡經》。八卷,附錄二卷,續錄二卷。原撰人不詳。明錢雷附錄,清初《一說明代,張氏生活時代跨越明末清初兩個時期,故存二說。》張俊英續錄。前七卷論十四經及任督、奇經八脈,分別聯繫五臟六腑,論述臟腑功能、病狀及治法方藥。卷八收錄正背側內形圖,背經、面經總圖士一部臟腑圖及頭面、胸脅腰脊、足膝等部位圖說,圖說並叙。據《中國醫籍考》記載,錢雷,字豫齋,明代醫學家。生卒年不詳,四明(今浙江寧波》人。錢序目:余上世仲陽氏仕宋,以醫名世。神宗擢翰林醫院,賜金紫。由此知錢雷乃宋代兒科名醫錢乙後裔,錢乙係北宋御醫,撰《小兒藥證直訣》,為後世奉為兒科聖祖。錢氏家學傳至錢雷已逾數百年,父祖皆繼是業。然其父離世甚早,錢雷乃從宗泉王先生習醫。王宗泉先人亦御醫,曾全太后瀕危,治愈皇太子風蹶,建立殊勛。宗泉承繼家學,學邁凡倫。錢雷傳其秘奥,通曉醫道,並協力先生纂述,著有《脈經本旨》《藥性統宗》《病源綱目》《體仁拔萃》《靈素樞機》。然而上述諸書最終未暇梓行。錢氏不僅傳先生之學,且得先生傳之書,此即《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錢氏以為,此書盡採《素》《靈》十二經,奇經八脈,次第彙编。每經主之以臟,配之以腑,繼以圖說。腧脈步穴,循行各有不同部位,五運太過不及平氣,而先後之不齊。六氣有司天在泉,淫勝厥復不一。氣運主客所臨,民病所生,又當分辨是動所生之見證。脈診四時順逆,由是推測陰陽表里寒热,血氣虛實之所因。詳察五邪十變,斷定平病死生。各經投以藥餌,正逆引導,宜隨其氣味厚薄,升降之势。相虛實,施子母補瀉之法。内景別喉咽分氣食,揭示七冲四海八會,而知榮衛經脈之流行。外景列正背側圖,著頭面胸背腹脅腰脊足股骨節,形體悉備。手足雖分十二經,而周流交接,條貫互根,至筒至妙。然而徵考此書撰者,惜無原序引贊跋可稽。史傳始自北齊徐之才五代祖仲融,得道人所傳,乃《扁鵲人鏡經》,不過一卷。《史記》载長桑君飲以上池之水,盡見臟腑癥結。故錢氏謂必有豪杰之士,神符心悟,探赜鈎玄,著為此書。由此亦可推斷,錢雷得傳此書之時,早已不知何人為其作者尸錢氏甚是推崇此書,大加贊譽,為之增補,又為之另著附錄兩卷,附於此書之後¨名《人鏡經附錄》。錢氏發前者之未備,以氣化形化之源而著人道之伊始,立胎元圖說而知男女之攸分。經脈氣血津液,脈法辨識,臟腑功能及其病證診治,皆有所述。尚撰「膀胱圖正」篇,以親歷親見正前人之訛。書中記载錢氏於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人鏡經附錄》上卷》。錢氏書始刊行於明萬曆三十四年《二八。六》,即洪啟睿刻本。洪啟睿(一五五六~六一六)曾任兩浙按察使、浙江左布政。據載因水災上請朝廷,蠲免錢糧,積極賑災救民。又加固海防,抵禦倭寇進犯浙東沿海。百姓感其功德,建生祠奉祀。洪氏刊印此書,亦濟世澤民之舉,於此書之傳播,功莫大焉。清初張俊英在錢雷附錄基礎上,又補充二卷,名《人鏡經續錄》,張氏續錄後,全書更名《人鏡經附錄全書》,予以出版刊行。據清康熙元年(二八五二)清源劉禧慶序言,錢雷於杭州行醫,衡漳張俊英恰於杭州為官,錢氏將前書授之,張君珍如獲實。其間窒漏未備者,張君就素所經見諸書,有合於醫者,廣為補輯,又二冊續之,遂梓於古徐之敬事堂。此書一出,悉發《靈》《素》之奥,立辨諸家之惑。凡人一身百骸,表里、內外,經絡俞募,臟腑以至皮毛,隱微脈證,溫涼補瀉,針灸大法,判斷生死,展卷一鏡,明鑒於醫,功非淺鮮。惜兵焚之後,原版無存,劉氏得其遗冊一帙,珍藏日久,每思重刻行世,只因力薄未能付梓、益州張吾瑾為官東邰,經年潜心醫學,廣搜博覽,劉氏出此卷示之士口瑾嘅嘆,此乃壽世鴻寶,醫家津梁!遂欣然捐俸翻刻之。張氏《人鏡經附錄全書》幾近湮沒,幸又復出。劉源序言作於康熙元年,此時張氏《人鏡經附錄全書》已刻印出版,劉源序最後道出心聲:「十載之心於以稱慰焉。」說明此書藏於其手中已過去十年。由此推之,至少十年前,即清順治九年(二八五二)此書已刊印。則此書初刊當於明末清初之際。張氏《人鏡經附錄全書》清代曾刻印數次,影響頗大,王清任《醫林改錯》出現之前,此書作為臟腑經脈形象及其生理病證、治法方藥融合一體最為全面之醫書,受到醫家普遍重視。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本書現存清康熙元年《二全竺:刻本、清刻本、抄本多種。本次影印為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刻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著錄收藏清康熙元年本,經核查原書,康熙本與雍正本基本一致,然亦存在不同之處,已核校者有六處。第一,康熙本封頁書名題為《人鏡經》,沒有扉頁;雍正本封頁題名《人鏡經附錄全書》,扉頁首行題:。書名居中,隸書體大字。左下落款:「姑蘇原木气扉頁之後為劉源序,張吾瑾序次之,然張吾瑾序落款未標明時間。康熙本無前二序。康熙本封頁之後係「鍾奇氏讀人鏡經說气之後係「鍾奇氏人鏡經續錄序气此即張俊英續錄自序,張俊英自序落款亦未標明時間。後二者雍正本與康熙本同。第二,劉源序前首行题=值州張鶴州重輯於雍正癸丑年气雍正癸丑年即公元一七三三年,益州張鶴州即此書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刊印者張吾瑾。康熙元年《一六六二》與雍正癸丑年(一七三三》相距七十一年「益州張鶴州重輯於雍正癸丑年」所指「雍正癸丑年」(一七三三)顯然時間不符。存疑待考。第三,凡例最後一字「也气康熙本獨佔半葉。雍正本此字與前一字變為雙行小字,合占一字字位,因而縮減半葉篇幅。第四,卷一首葉首行題。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卷之二康熙本首行字皆位於欄框內,雍正本文字相同,但無欄框。另,康熙本批注與雍正本內容基本一致。但康熙本批注上無欄框,而雍正本則批注均刻印於欄框內。第五,康熙本張俊英續錄卷上首葉首行題:鍾奇氏附錄入鏡經卷上。雍正本題:人鏡經附錄卷上。而下卷首葉首行題名二者一致。皆為:鍾奇氏附錄人鏡經卷下。第六,續錄卷上第三十六葉後半葉有二處雙行小注,康熙本各佔一行,雍正本則各占二行。經上述對比,可以確認此刻本為康熙元年(六六二)之重刻。雍正本有劉源序、張吾瑾序,此二序康熙本無。雍正本亦不失為此書現存較好版本之一。儘管清代曾刊印數次,距今業已數百年,所存者區區可數。况此書上下歷經数百乃至千年傳承,不同時代醫家為之撰、傳、附錄、續補,乃中醫形體與病證及診治認知一體之見證實錄。今影印之,不啻供業醫者學習與應用,亦研究中醫人體自身内外形態認知發展歷程之所需也。
-
黄帝内经闫松 主编《黄帝内经》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学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的养生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百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黄帝内经》这样的东方传统医学养生理论才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大法。
-
吴鞠通研究集成严冰 主编吴鞠通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近200年来,他所著的《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在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温热病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深远。严冰主编的《吴鞠通研究集成》全方位、多侧面汇集了鞠通其人生平、学说思想、学术精华、研究应用、传承发展等内容。《吴鞠通研究集成》把鞠通著作问世以来(1812—2009年),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著作、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汇集成册。其内容的全面性、资料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价值的权威性皆属空前仅有。卷开一览,研究吴鞠通的学说思想和学术精华,尽在眼前。本书仿《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体例编写,是大型中医药文献丛书之一,是中医药界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医院、药厂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图书馆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和热爱中医的西医工作者学习、参考、收藏和研究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