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刘丽文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6-01

ISBN:9787302030904

定价:¥29.00

内容简介
  书是我社出版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系列教材之一。运作管理学的前身是生产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有形物质产品的过程。但是,随着各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金融、贸易、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生产服务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产管理的注目点已突破了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扩大到了各种非制造业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提供系统的设计上去。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生产与运作管理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整。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最活动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年来新思想、新理论大量涌现的一个分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学科的新进展,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体系,从以下三个层次的决策内容展开: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决策。在每一层次的问题中,既都给出了基本的决策思路,又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加强了非制造业企业运作管理部分,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用,加入了全球生产与运作的内容,就一些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作了介绍,同时穿插了一些应用事例,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说明问题。本书适合作MBA教材,同时可用作管理类专业和企业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各类企业管理实务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生产与运作管理》作者简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生产与运作活动
二. 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发展过程
三.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 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特殊性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
二. 生产运作管理的职能范围和决策内容
三. 生产运作管理的集成性
第三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 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二. 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三. 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第四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 现代企业的环境特征
三.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菜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第一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生产与运作战略
二. 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三. 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品战略决策
一. 产品战略决策的含义
二. 新产品选择
三. 产品整顿与产品组合
第三节 竞争策略
一. 竞争策略的意义
二. 如何确立竞争重点
三. 竞争重点的转移和改变
四. 竞争策略的制定
第四节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决策
一. 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二. 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三. 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的选择
四. 生产集成
第五节 统筹决策——不同决策层次和决策
内容的综合
第三章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
第一节 现代企业中的研究与开发
一. R&D——“对企业未来的投保”
二. R&D的分类和特征
三. 企业R&D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企业研究与开发中的基本决策问题
及其管理
一. R&D领域的选择
二. R&D方式的选择
三. R&D规模和费用范围的决定
四. R&D的评价
五. R&D的管理
第三节 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一. 新产品的概念
二.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
三. 新产品开发策略
四. 新产品开发程序
五. 产品与生产工艺技术的同时开发
六. 产品开发与服务设计的同时重视
第四章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与管理
第一节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
一. 技术的含义和分类
二. 技术选择的三个方面
三. 生产运作技术选择的要点之一
——如何看待自动化
四. 技术选择中的新技术评价和人的
因素问题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一.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 制造业中的新技术——AMT
三. 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一.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三. 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在流通
领域的应用
四. 如何发挥新技术的威力——技术与
管理革新的结合
第五章 生产运作能力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生产运作能力的定义
二. 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
三. 生产运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节 能力计划
一. 能力的利用率
二. 规模经济原理在能力计划中的运用
三. 能力扩大的时间与规模
四. 设施的小型化. 集中化
五. 能力计划决策与其它决策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
一. 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方法
二. 能力计划的决策步骤
三. 能力计划的辅助决策工具——决策树
第四节 学习曲线
一. 学习效应
二. 学习曲线的建立
三. 学习率的确定
第六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
第一节 工作设计
一. 历史的回顾——泰勒的管理思想及其方法
二. 工作专业化
三. 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
四. 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五. 团队工作方式
六. BPR在工作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工作标准
一. 什么是工作标准
二. 工作标准的作用
三. 使用工作标准的利弊
四. 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第三节 作业测定
一. 时间研究
二. 标准要素法
三. PTS法
四. 样本法
五. 自动化对作业测定的影响
第四节 工作研究
一. 工作研究概述
二. 工作研究的步骤
三. 流程图分析
四. 人机联合分析
第七章 设施选址
第一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
二.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三. 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
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一.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
二. 促使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原因
三. 生产运作全球化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四. 生产运作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体现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一. 单一设施选址的不同情况
二. 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三. 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负荷距离法
四. 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二——选址度量法
第四节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一. 两种不同的设施网络
二. 选择分析要点
三. 选择方法之———运输表法
四. 设施选址的几类不同方法
第八章 设施布置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一. 基本问题
二. 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三.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四. 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二节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
的布置方法
一.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二.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其他方法
三. 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第三节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一. 一人多机
二. 成组技术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一. 仓库布置
二. 办公室布置
第九章 后勤管理
第一节 后勤管理概述
一. 后勤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 后勤管理活动
三. 后勤管理的目标
四. 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一. 从价值链到供应链
二. 供应链上的集成化管理
三. 供应链中的三种“流”
四. 供应链结构
第三节 采购管理
一. 采购管理的意义
二. 采购管理的一般程序
三. 供应商的选择基准
四. 与供应商的基本关系:竞争还是合作
第四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 库存的基本概念
二. 库存利弊分析
三. 库存管理策略
第五节 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一. 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
二. 独立需求库存的基本模型
三. 独立需求库存的其他模型
第十章 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第一节 计划管理概论
一. 企业的不同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二. 三种生产计划
第二节 综合计划的制定
一. 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二. 综合计划的主要目标及其相体关系分析
三. 两种基本的决策思路
四. 两种制定策略
五. 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六. 制定综合计划的优化方法
第三节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二.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三. 粗生产能力计划
四. 主生产计划制定中的技巧问题
第十一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
第一节 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模型
一. 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在解决相关需求
问题上的局限性
二. MRP的基本原理和关键信息要素
三. MRP的基本计算模型
第二节 MRP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一. MRP的输入信息
二. MRP的生成
三. MRP的输出结果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一. 从 MRP到 MRP II
二. MRP II的特点
三. MRP II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 MRP II在继续发展
第四节 MRP II系统的实施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 MRP II系统的实施前提
二. MRP II系统的实施环境
三. MRP II在中国的应用
第十二章 作业排序
第一节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
一. 作业计划与排序
二. 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三. 作业排序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生产作业排序
一. 甘特图
二. 作业排序方案的评价标准
三. 优先调度规则
四. 局部与整体优先规则及其事例
五. 作业排序中的两种不同约束环境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服务作业排序
一. 服务作业排序与生产作业排序的主要区别
二. 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安排顾客需求
三. 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二——安排服务人员
第十三章 项目管理
第一节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 项目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二. 项目管理的特点
三. 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项目计划
一. 项目管理的两种不同方法——传统管理
方法与系统管理方法
二. 项目计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三. 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四. 项目成本估算
第三节 项目控制
一. 项目控制的一般方法
二.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
和控制系统
三. 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
第四节 项目管理组织
一. 矩阵组织
二. 矩阵组织的基本原则
三. 矩阵组织的优劣分析
第五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二. 网络图的组成及绘制规则
三. 网络的时间计算
四. 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第十四章 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质量的含义
二. 生产者与用户对质量的不同定义
三. 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质量成本
一. 质量成本的定义与构成
二. 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三. 内部缺陷成本
四. 外部缺陷成本
第三节 质量管理方法
一. 质量管理的两大类方法
二. 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QC七种工具”
三. PDCA循环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三.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四.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五节 ISO 9000与全面质量管理
一. ISO 9000的由来
二. ISO 9000的内容构成
三. 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 质量控制
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
四. 三种质量保证模式及其选择
五. 质量体系认证
六. ISO 9000与 TQC的关系
第十五章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一. 现代化大生产的开始——大量生产方式
二. JIT生产方式的诞生
三. JIT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升华
——精益生产方式
四. 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一. 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二. 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三. 生产同步化的实现
四. 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少人化
五. 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看板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本质内容及其普遍意义
一. 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二. 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结果对比
三. 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及其普遍意义
第四节 敏捷制造
一. 敏捷制造企业的设想
二. 敏捷制造三要素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