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北大为证:关于现实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作者:袁方,姜汝祥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5-01
ISBN:9787801004147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分十篇:一篇警惕英雄;二篇跨世纪稳定;三篇道德建设;四篇打假与打官司;五篇新生代教育;六篇两极分化;七篇福利与保障;八篇项目领袖;九篇品牌力量的秘密;十篇性爱危机。
作者简介
震方1918年出生于湖南省寿阳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导师,北京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编著书《劳动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学调查方法》等,主持了“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重点课题姜汝祥1965年出生于贵州省平塘县。1993年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中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有专著》市场、政府与社会变迁》,意识形态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主编《三木广告丛书》等
目录
1篇
警惕英雄:
致力建设之路
知识的市场定位:早熟的新文化运动
新生精英与旧框架之间似乎并不完全象一场战争,因
为新的精英一旦成功后就回归对旧偶像的认同。如果没有
外来的影响,很难说中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哪里?
改良运动:沸腾的血画了个饼
1840年后的中国在“民族国家”与“现代公民”这样
两条道并行,洋务运动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但它仍要“中
学为本”,结果只是妄想。
知识定位:早熟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滞后”、“超前”的机理不一样:滞后的创
造者往往是民众,而超前却是一部分靠“知识”为生的人。
高山立桥头,火车打转转
谁将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生产“知识产品”的功利主义
者,谁就比同辈人高出一节。
为什么“五四”时期和八十年代后期高举反传统大旗
的不少文化精英,都被功利所收买?周作人是一个极端,
现在的一批所谓儒商是另一个极端。
我们一着急 ,阿Q就发笑
新文化大师们的出现同时也是民族的悲剧。许许多
多才华横溢的博士“下海经商”,就是民族的希望?
每天的电视和报纸都在上演非西方化的知识分子如
何在非西方化的环境中 演出一幕幕戏剧化的喜剧
知识分子的作用:建设而不是破坏
民族的脊梁
在中国知识分子朦胧的历程中,有一段闪耀着奇异
光芒的路,这就是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
为代表的启蒙道路。
晏阳初是谁?这位在国外久享盛名的学者和活动家,
国内却几乎没有人想起他。有时我禁不住想问,这么一段
时间我们都干什么去了。
自觉者生
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戊戌变法中不知轻重缓急,不懂
斗争策略,在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劲地高喊变革动人字眼
后是内在的简单和幼稚
呐喊者伪
功利性是制约那些浑水摸鱼者的最好办法。
个人民主很容易演化成外在好听的口号,而不是内
在的组织和制度性改变 在中国真正懂政治的人太少了。
2篇
跨世纪稳定:
用改革支撑改革
重心的转移:现实呼唤新的稳定机制
以权力制约权力
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权力的相互制衡,要以权力来制
约权力,说白了就是与其相信一个人的良心,不如不给他
犯罪的机会
以改革支撑改革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改革不可逆转了!
不能因为目的的合理性就可以不讲策略无条件地推
出新的改革措施,也不能因为现实的效率而对传统的制度
予以无条件地消除。
建立安全阀
改革涉及到较大的利益调整时,保持尽可能多的人
参与改革并尽可能地让大多数人获利,不仅应当是一种策
略,而且应当是一种原则。
腐败能用运动来解决吗?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经济体
制上解决政企分开,不从政治体制上建立起社会监督机
制,即便人民群众都去学孔繁森 也会有领导干部要学王
宝森
利益群体的冲突:“身份认同危机”
六大利益群体
企业家群体是市场化改革最大的受惠者。但是他们
却常常对宏观政策时不时的“急刹车”对企业经营的竞
争环境和法律环境抱怨不止
危险从何而来?
改革政策使各个群体都获得了好处,但随着改革的
推进,各个群体并不会因此而无条件地支持改革政策的推
行
含税的牛不吹
对生产“思想”的知识分子,现实可以说给他们上了
一堂“税法”课,现在“吹牛”要上税了 说空话不仅没
人听 而且没饭吃。
我是谁?
一个人对自己的权力、要承担的责任、今后有什么发
展,感到很惘然,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这一身份的上述
因素没有明确的界定 结果必然是无所适从
丧钟为谁而鸣
建设是一个过程,不加区别地鼓励“追求性爱自由”
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破坏一个婚姻只要一天,而建设一个好婚姻要用一
生
独身与情人:文化的危机
象呼吸空气一样呼吸家
文化本身不存在高低优越之分 但几乎所有的文化
都有一种“自我中心”意识。
寻求得不到的,得到不寻求的
婚姻对男性是更为有利的,奇怪的是在两性交往中
女性更渴望进入到稳定的家庭生活中。
真正意义上独身的人恐怕是少的,比如像尼采,像
培根这样一些大哲学家。他们就象黑暗中的星辰,使我们
在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的同时 看到了我们所付出的代
价
狗从不撒谎 ,但人不
中国两性文化实际上具有以“夫权”为基础的两面
性。正面是表面上的“灭人欲”;而背面是背地里的“纵
欲”表面流行一套,背地流行一套
我思故我在
当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独身的时候 危机的是文化
而不是个人
警惕英雄:
致力建设之路
知识的市场定位:早熟的新文化运动
新生精英与旧框架之间似乎并不完全象一场战争,因
为新的精英一旦成功后就回归对旧偶像的认同。如果没有
外来的影响,很难说中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哪里?
改良运动:沸腾的血画了个饼
1840年后的中国在“民族国家”与“现代公民”这样
两条道并行,洋务运动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但它仍要“中
学为本”,结果只是妄想。
知识定位:早熟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滞后”、“超前”的机理不一样:滞后的创
造者往往是民众,而超前却是一部分靠“知识”为生的人。
高山立桥头,火车打转转
谁将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生产“知识产品”的功利主义
者,谁就比同辈人高出一节。
为什么“五四”时期和八十年代后期高举反传统大旗
的不少文化精英,都被功利所收买?周作人是一个极端,
现在的一批所谓儒商是另一个极端。
我们一着急 ,阿Q就发笑
新文化大师们的出现同时也是民族的悲剧。许许多
多才华横溢的博士“下海经商”,就是民族的希望?
每天的电视和报纸都在上演非西方化的知识分子如
何在非西方化的环境中 演出一幕幕戏剧化的喜剧
知识分子的作用:建设而不是破坏
民族的脊梁
在中国知识分子朦胧的历程中,有一段闪耀着奇异
光芒的路,这就是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
为代表的启蒙道路。
晏阳初是谁?这位在国外久享盛名的学者和活动家,
国内却几乎没有人想起他。有时我禁不住想问,这么一段
时间我们都干什么去了。
自觉者生
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戊戌变法中不知轻重缓急,不懂
斗争策略,在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劲地高喊变革动人字眼
后是内在的简单和幼稚
呐喊者伪
功利性是制约那些浑水摸鱼者的最好办法。
个人民主很容易演化成外在好听的口号,而不是内
在的组织和制度性改变 在中国真正懂政治的人太少了。
2篇
跨世纪稳定:
用改革支撑改革
重心的转移:现实呼唤新的稳定机制
以权力制约权力
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权力的相互制衡,要以权力来制
约权力,说白了就是与其相信一个人的良心,不如不给他
犯罪的机会
以改革支撑改革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改革不可逆转了!
不能因为目的的合理性就可以不讲策略无条件地推
出新的改革措施,也不能因为现实的效率而对传统的制度
予以无条件地消除。
建立安全阀
改革涉及到较大的利益调整时,保持尽可能多的人
参与改革并尽可能地让大多数人获利,不仅应当是一种策
略,而且应当是一种原则。
腐败能用运动来解决吗?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经济体
制上解决政企分开,不从政治体制上建立起社会监督机
制,即便人民群众都去学孔繁森 也会有领导干部要学王
宝森
利益群体的冲突:“身份认同危机”
六大利益群体
企业家群体是市场化改革最大的受惠者。但是他们
却常常对宏观政策时不时的“急刹车”对企业经营的竞
争环境和法律环境抱怨不止
危险从何而来?
改革政策使各个群体都获得了好处,但随着改革的
推进,各个群体并不会因此而无条件地支持改革政策的推
行
含税的牛不吹
对生产“思想”的知识分子,现实可以说给他们上了
一堂“税法”课,现在“吹牛”要上税了 说空话不仅没
人听 而且没饭吃。
我是谁?
一个人对自己的权力、要承担的责任、今后有什么发
展,感到很惘然,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这一身份的上述
因素没有明确的界定 结果必然是无所适从
丧钟为谁而鸣
建设是一个过程,不加区别地鼓励“追求性爱自由”
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破坏一个婚姻只要一天,而建设一个好婚姻要用一
生
独身与情人:文化的危机
象呼吸空气一样呼吸家
文化本身不存在高低优越之分 但几乎所有的文化
都有一种“自我中心”意识。
寻求得不到的,得到不寻求的
婚姻对男性是更为有利的,奇怪的是在两性交往中
女性更渴望进入到稳定的家庭生活中。
真正意义上独身的人恐怕是少的,比如像尼采,像
培根这样一些大哲学家。他们就象黑暗中的星辰,使我们
在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的同时 看到了我们所付出的代
价
狗从不撒谎 ,但人不
中国两性文化实际上具有以“夫权”为基础的两面
性。正面是表面上的“灭人欲”;而背面是背地里的“纵
欲”表面流行一套,背地流行一套
我思故我在
当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独身的时候 危机的是文化
而不是个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