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林语堂评传
作者:刘炎生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02-01
ISBN:9787805794341
定价:¥28.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林语堂(1895-1975),又名玉堂,福建龙溪人,著名语言学家、学者、文学家。本书以林语堂一生的主要经历为经,以他的国学研究活动为中心内容,将他的社会批评活动和文学活动穿插其中,全面评述了他在语言学、文艺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著述,阐述了他向西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贡献。本书材料广博翔实,用新的观点评价复杂现象,敢于推翻一些传统的看法,实为近年来林语堂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刘炎生,男,1939年出生于广东。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已发表《鲁迅与梁实秋论战述评》和《评徐志摩的戏剧活动》等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等。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序言
英文提要
前言
第1章早年的文化薰陶
1.1“山地的孩子”
1.2在寻源书院
1.3在圣约翰大学
第2章出国游学前后的文化汲纳
2.1在清华学校
2.2在哈佛大学
2.3在乐魅索、耶那和莱比锡大学
第3章重返北京初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它
3.1执教北京大学
3.2提倡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
3.3研究语言学
3.4首倡幽默
3.5批语泰戈尔的说教
第4章《语丝》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致力于社会批评
4.1参加《语丝》
4.2主张彻底改造“国民性”
4.3斥责绅士名流的“高调”
4.4抨击“勿谈政治”
4.5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
4.6“首都革命”中的勇士
4.7“费扼泼赖”——由赞同到摈弃
4.8“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悲愤
4.9“打狗运动”的急先锋
4.10对执政府和“叭儿狗”的总攻击
4.11被迫逃亡
第5章在厦门大学和武汉革命政府期间的文化活动
5.1出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总秘书
5.2继续从事语言学研究
5.3反对扼杀国学研究
5.4“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5.5终于离开厦门大学
5.6“投身加入武汉的国民政府服务”
5.7抨击“东方文明”
5.8“对那些革命家也感到腻烦”
第6章到上海后的国学研究和对东西文明的态度
6.1重逢鲁迅与在中央研究院任职
6.2不满黑暗现实
6.3《子见南子》事件
6.4语言学研究取得新的成果
6.5在东吴大学任教和编写英语教材
6.6论东西文明
6.7论白璧德的古典主义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
第7章《论语》前期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
7.1创办《论语》
7.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宣传主任”
7.3欢迎萧伯纳
7.4讥评时政
7.5进一步提倡幽默
7.6提倡性灵
7.7提倡语录体
7.8提倡俗字(简体字)
第8章创办《人间世》、《宇宙风》和写作《吾国与吾民》
8.1创办《人间世》
8.2畅谈小品文的特性
8.3西方小品文艺术和中国小品文传统
8.4“到底是前进的”
8.5创办《宇宙风》
8.6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8.7重视古代文化遗产
8.8“尽了它们的使命”
8.9《语言学论丛》和《大荒集》《我的话》出版
8.10《吾国与吾民》的写作由来
8.11《吾国与吾民》的不同反响
8.12《吾国与吾民》是一部怎样的书?
8.13举家旅美
第9章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宣传抗日救国
9.1旅美之初
9.2《生活的艺术》轰动美国
9.3《生活的艺术》的内涵
9.4宣传抗日救国
9.5编写《孔子的智慧》
9.6充满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正气歌——《京华烟云》
9.7传统文化成为抨击法西斯的武器
9.8回到重庆
9.9《中国与印度的智慧》和《啼笑皆非》
9.10再回重庆
第10章继续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10.1以传记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苏东坡传》
10.2编写《老子的智慧》
10.3译介中国古代小说名作
10.4三次荣获荣誉博士学位
10.5严肃的历史传记——《武则天传》
10.6初次访台和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10.7到华盛顿讲演和遨游中南美六国
10.8乡愁益浓
10.9结束旅美生涯
第11章在台湾从事文化活动的新绩
11.1定居台湾
11.2《无所不谈合集》
11.3《红楼梦》研究
11.4主张“回复孔孟面目”
11.5提倡整理汉字
11.6主编《当代汉英词典》
11.7饮誉国际文坛
11.8告别世界
林语堂学术行年简表
参考资料
后记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序言
英文提要
前言
第1章早年的文化薰陶
1.1“山地的孩子”
1.2在寻源书院
1.3在圣约翰大学
第2章出国游学前后的文化汲纳
2.1在清华学校
2.2在哈佛大学
2.3在乐魅索、耶那和莱比锡大学
第3章重返北京初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它
3.1执教北京大学
3.2提倡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
3.3研究语言学
3.4首倡幽默
3.5批语泰戈尔的说教
第4章《语丝》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致力于社会批评
4.1参加《语丝》
4.2主张彻底改造“国民性”
4.3斥责绅士名流的“高调”
4.4抨击“勿谈政治”
4.5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
4.6“首都革命”中的勇士
4.7“费扼泼赖”——由赞同到摈弃
4.8“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悲愤
4.9“打狗运动”的急先锋
4.10对执政府和“叭儿狗”的总攻击
4.11被迫逃亡
第5章在厦门大学和武汉革命政府期间的文化活动
5.1出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总秘书
5.2继续从事语言学研究
5.3反对扼杀国学研究
5.4“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5.5终于离开厦门大学
5.6“投身加入武汉的国民政府服务”
5.7抨击“东方文明”
5.8“对那些革命家也感到腻烦”
第6章到上海后的国学研究和对东西文明的态度
6.1重逢鲁迅与在中央研究院任职
6.2不满黑暗现实
6.3《子见南子》事件
6.4语言学研究取得新的成果
6.5在东吴大学任教和编写英语教材
6.6论东西文明
6.7论白璧德的古典主义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
第7章《论语》前期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
7.1创办《论语》
7.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宣传主任”
7.3欢迎萧伯纳
7.4讥评时政
7.5进一步提倡幽默
7.6提倡性灵
7.7提倡语录体
7.8提倡俗字(简体字)
第8章创办《人间世》、《宇宙风》和写作《吾国与吾民》
8.1创办《人间世》
8.2畅谈小品文的特性
8.3西方小品文艺术和中国小品文传统
8.4“到底是前进的”
8.5创办《宇宙风》
8.6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8.7重视古代文化遗产
8.8“尽了它们的使命”
8.9《语言学论丛》和《大荒集》《我的话》出版
8.10《吾国与吾民》的写作由来
8.11《吾国与吾民》的不同反响
8.12《吾国与吾民》是一部怎样的书?
8.13举家旅美
第9章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宣传抗日救国
9.1旅美之初
9.2《生活的艺术》轰动美国
9.3《生活的艺术》的内涵
9.4宣传抗日救国
9.5编写《孔子的智慧》
9.6充满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正气歌——《京华烟云》
9.7传统文化成为抨击法西斯的武器
9.8回到重庆
9.9《中国与印度的智慧》和《啼笑皆非》
9.10再回重庆
第10章继续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10.1以传记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苏东坡传》
10.2编写《老子的智慧》
10.3译介中国古代小说名作
10.4三次荣获荣誉博士学位
10.5严肃的历史传记——《武则天传》
10.6初次访台和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10.7到华盛顿讲演和遨游中南美六国
10.8乡愁益浓
10.9结束旅美生涯
第11章在台湾从事文化活动的新绩
11.1定居台湾
11.2《无所不谈合集》
11.3《红楼梦》研究
11.4主张“回复孔孟面目”
11.5提倡整理汉字
11.6主编《当代汉英词典》
11.7饮誉国际文坛
11.8告别世界
林语堂学术行年简表
参考资料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