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
作者:董志铁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9-01
ISBN:9787504330543
定价:¥2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志铁:1945年生,北京市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91年6月至1992年6月由国家教委公派去澳洲悉尼大学进修。1997年获曾宪粹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主要学术成果有:国家“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编委、撰稿)、译著《大学生逻辑学》(三人合译);论文《淮南子推理论》(1994年获中国逻辑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指物论解译》等20余篇。
目录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
一 孔子的名辩贡献
1.正名理论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3.证据与証明
二 邓析的“两可”之说
1.邓析的“刑名之辩”
2.邓析的“两可之说
第二章 名辩思想的发展
一 惠施的辩题及其名辩贡献
1.“历物十事”的名辩意义
2.惠施“善譬”
二 尹文子名的理论
1.尹文论名
2.与齐王论士
三 公孙龙的思想体系及其名辩
贡献
1.公孙龙的思想体系
2.《公孙龙子》的名辩贡献
第三章 辩学的建立
一 墨子、墨家学派及《墨子》
二 墨子在名辩学上的贡献
三 后期墨家创立的辩学体系
1.“辩,争彼也”
2.“以名举实”
3.“以辞抒意
4.“以说出故
第四章 名学的建立
一 名的实质与作用
二 正名的目的
三 制名的原则
四 名的种类
五 名的谬误
六 荀子名学体系不足之处
第五章 名辩之名与逻辑学概念
理论
一 名的本质
二 名与语词
三 名的内容与范围
四 名的属种(包含)关系
五 名的种类
六 正名理论
1.正名的原则
2.正名的方法
3.正名的作用
七 名实相悖的种种谬误
第六章 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判断
理论
一 辞的本质
二 辞的种类
1.尽——全称判断
2.或——特称判断
3.假——假言判断
4.必——必然判断
5.弗必——或然判断
6.且——表示时间模态将来时
7.且——表示时间模态上的现
在时
8.已——表示时间模态上的过
去时
三 辞之间的矛盾关系
1.单称肯定与单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2.全称肯定与特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3.全称否定与特称肯定的矛盾
关系
四 类似悖论的辞
1.“以言为尽悖
2.“非诽者,悖
3.“学之无益”
4.“知知之否之足用也,悖
五 辞的词项“一周而一不周”
问题
六 “言意相离 谬误种种
第七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
理论
一 “说”的本质
1.后期墨家论“说 的本质
2.“说”的种种表述
二 “说”的基础——类
三 “说”的种类
1.“效”式推论
2.“假”式推论
3.“譬”式推论
4.“援”式推论
5.“推”式推论
6.“侔”式推论
7.“或”(止)式推论
四 “说”的谬误及防止
1.譬式推论谬误:行而异
2.侔式推论谬误:转而诡
3.援式推论谬误:远而失
4.推式推论谬误:流而离本
5.“说”之谬误的几种表现
形式
6.“推类之难
7.“类不可必推
第八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
理论
一 辩的本质
二 辩说、立辞三范畴
三 辩的目的与作用
四 辩的原则
五 辩胜(当)的标准
六 辩的客观基础与道德原则
编者的话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
一 孔子的名辩贡献
1.正名理论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3.证据与証明
二 邓析的“两可”之说
1.邓析的“刑名之辩”
2.邓析的“两可之说
第二章 名辩思想的发展
一 惠施的辩题及其名辩贡献
1.“历物十事”的名辩意义
2.惠施“善譬”
二 尹文子名的理论
1.尹文论名
2.与齐王论士
三 公孙龙的思想体系及其名辩
贡献
1.公孙龙的思想体系
2.《公孙龙子》的名辩贡献
第三章 辩学的建立
一 墨子、墨家学派及《墨子》
二 墨子在名辩学上的贡献
三 后期墨家创立的辩学体系
1.“辩,争彼也”
2.“以名举实”
3.“以辞抒意
4.“以说出故
第四章 名学的建立
一 名的实质与作用
二 正名的目的
三 制名的原则
四 名的种类
五 名的谬误
六 荀子名学体系不足之处
第五章 名辩之名与逻辑学概念
理论
一 名的本质
二 名与语词
三 名的内容与范围
四 名的属种(包含)关系
五 名的种类
六 正名理论
1.正名的原则
2.正名的方法
3.正名的作用
七 名实相悖的种种谬误
第六章 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判断
理论
一 辞的本质
二 辞的种类
1.尽——全称判断
2.或——特称判断
3.假——假言判断
4.必——必然判断
5.弗必——或然判断
6.且——表示时间模态将来时
7.且——表示时间模态上的现
在时
8.已——表示时间模态上的过
去时
三 辞之间的矛盾关系
1.单称肯定与单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2.全称肯定与特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3.全称否定与特称肯定的矛盾
关系
四 类似悖论的辞
1.“以言为尽悖
2.“非诽者,悖
3.“学之无益”
4.“知知之否之足用也,悖
五 辞的词项“一周而一不周”
问题
六 “言意相离 谬误种种
第七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
理论
一 “说”的本质
1.后期墨家论“说 的本质
2.“说”的种种表述
二 “说”的基础——类
三 “说”的种类
1.“效”式推论
2.“假”式推论
3.“譬”式推论
4.“援”式推论
5.“推”式推论
6.“侔”式推论
7.“或”(止)式推论
四 “说”的谬误及防止
1.譬式推论谬误:行而异
2.侔式推论谬误:转而诡
3.援式推论谬误:远而失
4.推式推论谬误:流而离本
5.“说”之谬误的几种表现
形式
6.“推类之难
7.“类不可必推
第八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
理论
一 辩的本质
二 辩说、立辞三范畴
三 辩的目的与作用
四 辩的原则
五 辩胜(当)的标准
六 辩的客观基础与道德原则
编者的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