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

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

作者:马以鑫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9-01

ISBN:9787561718070

定价:¥2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启蒙、中编为正视、下编为主导,探索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作者简介
  马以鑫,1948年4月生。曾在“北大荒”务农,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现在华东师大中文系任教,副教授。1993年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为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专著有《接受美学新论》(学林出版社)、《中国人的名利观》(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战线》、《中州学刊》、《小说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96年获新民晚报首届“林放杂文奖”。
目录
     目录
   导论
    一、接受美学:如何撰写文学史
    二、读者参与创造是文学史的基本事实
    三、“读者文学史”的构成与探索
    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问题
    上编 启蒙(1915—1929)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与大众接受
    一、大众意识的出现与国民文学的酝酿
    二 对“鸳鸯蝴蝶派”的反感与批判:文学接受观的对立
    三、“为人生”与接受意识及其反应
    四、“为艺术”与接受意识及其反应
   第二章《新青年》与读者反应
    一、诚挚的欢迎、赞同与批评
    二、围绕社会、政治、思想、传统诸方面的探讨与争辩
    三、文学革命的策源地,文学革命的争辩场所
    四、青年的家园,青年的知心朋友
   第三章 鸳鸯蝴蝶派与大众接受
    一、“以己身作为读者”的创作宗旨
    二、从内容到形式:与读者大众沟通
    三、《小说世界)与读者反应
   第四章 从“启蒙”出发的文学接受观
    一、“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
    二、“村妪妇孺皆可懂”
    三、内心冲动的直抒
    四、为“平民”、为“民众’
    五、对话、诱导与参与
    六、《开明》与读者反应
   第五章 文学接受问题中的分歧与对立
    一、如何看待工农大众
    二、如何看待前辈作家
    三、如何看待自己
     中编 正视(1930-1936)
   第六章 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接受观的重大转变
    一、“拯救”、“教育”与“迎合”
    二、并无成绩显示的文艺大众化创作
    三、影响中的讨论收获
   第七章 文学接受观的对峙与交锋
    一、批“民族主义文艺”以后
    二、怎样看待连环图画、唱本之类
    三、还是一个“接受”问题
   第八章 “正视”中的文学接受观
    一、创作,为劳苦大众;作家,是“大众中的一个人”
    二 创作,从大众需要出发
    三、一切为了普洛大众
    四、“直接诉于读者”
    五 贯穿始终的文化思考
    六、心中拥有观众,一切为了观众
    七、《文学》与读者反应
    八、《光明》与读者反应
   第九章 现代派与中国读者接受
    一、现代派手法的种种展现
    二、性:弗洛伊德的文学表现
    三《现代》的开放态度与历史地位
    下编 主导(1937—1949)
   第十章 接受者参与创造:抗战中的实现
    一、从“化大众”到重新认识大众的作用
    二、“完成于‘抗战’”之中的接受—创造一体化
    三、“民族形式”争论的再评价
   第十一章 工农兵方向——毛泽东文艺思想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工农兵方向:《讲话》的核心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毛泽东文艺思想
   第十二章 创作的主人,文艺作品的主人翁
    一、解放区大众文艺创作与接受鸟瞰
    二、成长、发展与壮大
    三、秧歌、戏剧与街头诗
    四、大众的参与与新创作
    五、新小说:接受的新热点
    六、戏剧:中国大众文艺接受的主要途径
   第十三章 在读者参与中完成
    一、人生哲理的感悟与体认
    二、怅惘抚叹说人生
    三、文化比较中的历史再现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