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
增广贤文王晨编暂缺简介...
-
新语校注(汉)陆贾原著;王利器撰《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凡两引谷梁传,至德篇末“故春秋谷”,似引传说鲁庄公事而缺其文。考汉书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又一云:“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又一云:“瑕邱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楚元王交传:“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夫谷梁家始自江公,而江公受之申公,申公受之浮邱伯,浮邱伯为孙卿门人,今荀子礼论、大略二篇具谷梁义,则荀卿谷梁之初祖也。荀卿晚废居楚,陆生楚人,故闻谷梁义欤?盐铁论:“包邱子与李斯俱事荀卿。”《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资贤篇:“鲍邱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鲍邱即包邱子,即浮邱伯也。楚元王传注:“服虔曰:“浮邱伯,秦时儒生。”陆生盖尝与浮邱伯游,故称其德行,或即受其谷梁学欤?辨惑篇说夹谷之会事,与谷梁定十年传大同。至德篇说齐桓公遗高子立僖公事,本谷梁闵二年传。怀虑篇言鲁庄公不能存立子纠,亦本谷梁庄九年传。可征陆生乃谷梁家矣。故所述楚汉春秋,向、歆入之春秋家。但辅政篇说郑儋归鲁,至德篇说臧孙辰请籴,明诫篇说卫侯之弟鲓出奔晋,今谷梁传无此义。道基篇所引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今谷梁传亦无此二语。彦升案:谷梁之着竹帛,虽不知何时,而出自后师。陆生乃亲受之浮邱伯者,实谷梁先师。古经师率皆口学,容有不同,如刘子政说谷梁义,亦有今传所无者,可证也。或乃以谷梁传为贾所不及见,既昧乎授受之原,且亦不检今传文矣。本传言“时时前说称诗、书”,而《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多说春秋,谷梁微学,籍以存焉。论语、孝经亦颇见引,盖所谓“游文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生书有以当之。
-
宋元学案精(清)黄宗羲 原著、(清)全祖望 补修《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私淑弟子全祖望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补述,成91学案,也未竟而卒,后来底稿归勤县卢氏抱经堂(人卢月船手)、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学政陈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托,整认讹钟,始成100卷。成91学案,共记宋元学者超过2000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于浙江,却毁于鸦片战争,光绪五年(1879年)张汝霖再次主导,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从草创到成书、刊印、通行,前后历经200余年。此书为初步了解宋、元二代理学家、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并节录了宋、元二代诸儒思想的文章。 本书虽然是根据黄宗萎确定的思路和框架编写而成的,但黄宗羲本人完成的书稿并不多,他对宋元学术的认识以及对当时学者的评价,远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来。而后续者的思想和识见,又显然没有黄宗羲深刻,因此,在本书中,类似《明儒学案》那种深入和有点睛之笔的精彩评论较少,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对资料的搜集、甄别、整理和保存方面。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书中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收录范围广,著作选录多,史料考证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宗派门户之见,注意到各家宗旨。本书为竖排繁体字。
-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著;(清)赵曦明等校暂缺简介...
-
申鉴(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暂缺简介...
-
孔子家语(春秋)孔丘撰;(魏)王肃注据明复宋刊本影印。
-
明夷待访录(明)黄宗羲原著;董金裕编撰《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分别附上了原典或原典精华,不只是强调原典的不可或废,更在于牵引有心的读者,循序渐进,自浅而深。明末大儒黄宗羲在国破家亡、饱受刺激之余,以其对于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对于政治事务的明睿之智,发挥其政治理想,从思想的立场,检讨明代政制的是非,并上溯我国自三代以来的政治措施,完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于政教军经种种政治上的措施,不仅能提出他的思想理论,更能够指出实际推行时的应兴应革之道,不仅层面广泛,而且体用兼具,信为我国政治思想史上难得一见的较有系统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政治上的实际措施,虽然到了今天,由于时代改变,形势不同,不一定能够适用,但是其中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作为参考的。尤其是在思想理论方面,黄宗羲在书中极为强调天下为公之义,更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发展民主法治的基础。因此希望读者能透过对于本书的研读,了解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更进一步地秉承其精神用心,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改革意见,寄于更多的关切,便我们的政治能够更为澄明,国家民族能够更为昌盛繁荣。
-
新语(汉)陆贾撰;庄大钧校点《新语》,西汉祟贾著。陆贾,楚人,为刘邦客,从刘邦打天下,有辩才,常使储候,汉高帝十一年,陆贾春高帝刘邦命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使之附汉称臣,归拜太中大夫。汉惠帝时,高后用事,陆贾病免家居。高后时,右丞相陈平用陆贾之策,深结太尉周勃,以挫吕安刘。后诛诸吕,立文帝,陆贾起了不小作用。汉文帝元年,陆贾再次以太中大夫职使南越,令赵佗谢称帝犯汉之罪,长奉贡职。后以寿终。其所著《楚汉春秋》佚,有辑本;《新语》十二篇流传至今,有残缺,赋三篇早亡。《新语》作于汉高帝十一年陆南任太中大夫后,时常向高帝称说《诗》、《书》,并劝高帝重文治、行仁仪、法先圣、高帝遂令其作书言秦失天下而汉得之故及古时成败诸国事、陆贾乃粗述存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皆称好,左右呼万岁以庆贺,号其书为《新语》。《新语》的文学特色主要是:行文从容、整齐而气盛有力,富有节奏,多俪词韵语,多铺陈、夸饰、比喻笔法和形象描写以及构思精巧、表现细腻的段落,既对先秦诸子文风有所继承,又对其后汉赋创作风格有所启发。
-
近思录(南宋)朱熹,(南宋)吕祖谦撰;刘凤泉译注《近思录》是朱熹和吕祖谦为初学者把握北宋四子的思想理论而编辑的理学基础读本。《近思录》融汇北宋四子的理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各篇之间意脉清晰,弥补了各家各派散而难举的缺陷。书中先谈有关宇宙生成的本体论。卷首收录四子关于“道”为世界本体和“性”的本原的论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次谈“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为学要“尊德性而道问学”,读书须“致知而穷理”,由浅入深,示人门径。再谈立身处世的修养论。道德存养的功夫贯穿于知行之中,以存养为基础,推已及人,修身齐家则可以出仕,进而治国平天下,全面概括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学说。最后谈教学,辨异端,明道统,在引导辨的基础上,推出了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圣贤气象。
-
论语新编注译暂缺作者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