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感觉中的思维:秦晋学术随笔自选集
作者:秦晋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4-01
ISBN:9787533429966
定价:¥21.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的学术理论随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理论化随笔,是具有理论色彩的随笔;二是随感性理论,是用随感方式说明理论问题;三是随笔式评论,是用随笔形式写的文艺批评。其中辑录于此的《喧嚣与宁静》、《思索与焦虑》、《传统被解构之后》、《人对自我的探求和呼唤》等20多篇作品论评,基本上是随感式的。片断:鸟事与人事读何满子先生3月6日发表在《生活时报》副刊的《鸟儿罗曼史》颇有感触。何先生的议论是由英国野鸭子引出的。这种粗俗的鸭子,每年往西班牙“猎艳”,致使那里的珍禽白头鸭的后代成了杂种。据说,为了拯救稀有物种,英国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捕杀这种惯于猎艳而生产杂种的野鸭。何先生由此想到当前文化市场以紫乱朱、混充艺术、许多品种都变成杂种、生态环境被搞得一塌湖涂。并感叹野鸭可以捕杀而对侵害文化市场的现象却毫无办法。何满子先生是前辈,作为过来人,他的愤愤然不无道理。但我以为先生有些太过忧虑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那么纯的,用一种纯粹的观念去要求它,自然会找来无穷的烦恼。就拿野鸭子和白头鸭的事来说,它们一方有情一方有意,既非行为“不轨”,更算不得“性丑闻”,人凭什么干涉它们的内政?至于后代长什么样,白头鸭尚不嫌弃,人类多管什么“鸟”事!白头鸭所以濒于灭绝说明自身繁衍能力很差,野鸭的到来,很可能是延续其物种的良机,是一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人却为了让它们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传宗接代,不惜以虐杀来改变它们的交往和生存方式。我看这不像是自然保护倒像是人对自然的专制。再说文化市场。既然是市场,它就要满足社会各种层次人的不同需求,就不可能是高雅艺术和文学的一统天下,而必然是一种多元格局。它肯定是有高有低的,有雅有俗的,有优有劣的,有真有假的。而且谁是高雅真优,谁是低俗假劣也只能通过市场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而后被公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先生在文中提到《孟子》里的“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这是孟子回答弟子万章的问题时,转述孔子的话。有句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难免有错。孔孟是圣人,是万世师表。但他们对艺术功能的理解却过于单一了,对与周礼不符者一概排斥,孔子欣赏齐国的“韶”而对郑国的民间音乐“郑声”深恶痛绝,认为它放任而不合礼。然而到了汉武帝时,“内有掖庭村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汉书·礼乐志》)“郑声”这样的俗乐不仅流行于社会上,而且盛行于朝廷和官府中。将文化与市场联在一起,在孔孟看来,更是罪莫大焉。由于他们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不甚理解,不懂“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凋剔)的道理,所以他们学识渊博、才气超人、理论精辟,但游走列国终不见用。约300年后,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并稳定了,人们才想起崇尚“克己复礼”和“仁爱”的儒家学说可治国安邦,这才被推到“至尊”的位置上。时代的变化远非孔子和孟子所能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现在对色的分析和调制可以是无限的,对色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人会为了维护一种颜色的名分而厌恶与其相近的颜色,在生活中被广泛采用的反而是靠色,流行色往往是边缘色。这说明人的思维方法发生了变化。对事物有了更广更深的了解,因此有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包容性。与古人相比,无疑是一种认知同感知的解放和自由。有了自由自然就有了问题。冒充艺术而招摇过市者、“戏说”历史而招徕观众者,难兔会出现。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利益的驱使外,最基本的因素是社会需要。人们除了需要帕瓦洛蒂之外还需要惠特妮·休斯顿;喜欢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人,可能同时是金庸迷;(雍正王朝)轰动京城,《还珠格格》也万人空巷,前者并非就完全符合历史,也没有人会把后者真当历史来看,人们热衷“清宫戏”,是关心现实问题,不是什么坏事。帝王将相批了几十年都没有批倒,一两出搞笑的戏岂能影响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娱乐固然不可冒充艺术和历史,历史和艺术也无法替代娱乐,否则生活便只有“雅”人的乐趣,一般人的日子就太严肃太乏味了。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再仅仅是崇尚文化,而是进人了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更何况不少艺术巨匠就是从走码头、练地摊出来的,许多艺术精品原本也不过是下里巴人而已。所以俗文化的存在,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不可缺少的。既然俗文化不可缺少,“杂文化”也就难以避免。文化自然有民族和地域特点,但它又是彼此沟通相互影响的,是一个不断吸收、融汇和再生的过程。求“纯”是一种愿望,而实际生活里衣食住行没几样东西是纯的,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杂交产品”。京剧是民族艺术吧,且不说它本身就是从地方小剧种融合发展而来的,它的行头包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台上摆的,都不是华夏汉民族所固有的,连伴奏的京胡也是由胡琴演变来的,其源头不在中原而在西域。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络的世界,一个不断合成的世界。综合,是一种时尚;单纯,已经成为历史。至于那些令人焦虑的事情,我想,人能够改变生活,就肯定能够解决在改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没有一些人的强制性干预和破坏,鸟不会自行绝灭,人也不可能齐心合力开倒车。应当充分相信鸟类和人类自己选择和调整的能力,鸟的事和人的事,都得顺其自然。1999年3月
作者简介
秦晋,1939年2月生于陕北安塞,祖籍山西省孝义县,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赫尔德学院。系光明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文学评论集《演进于代价》。
目录
随笔时代(自序)
文化谈届
文化与习惯
文化的理解
制约的力量
晒太阳的哲学
人之初
礼之用
道之道
心想及其它
说“字”
蒙学三思
试探“觉悟”
红绿蓝启示录
名字问题
喝茶与文化
“座”的问题
三句半
过年杂说
过年杂说(续)
“搞”和“要”
开发大脑
女性的辉煌
接轨
凑合
“逛”的文化
创意和包装
名人现象
鸟事与人事
跨世纪思维
山的想象
商品经济与道德
经济进程中的文化内涵
文学随感
“文学生态学”
走向发展、开放、多元的现实主义
艺术发现
纪实与文学
吃饭与文学
足球与文学
厕所与文学
开会与文学
批评与文学
演进与代价
文学的氛围和文学的发现
文艺变化与社会变革
关注与超越
也谈人文精神
忽然想到顾颉刚
渴望深刻
一封没有写完的信
为了忘却的回忆
马勒《大地之歌》第二第三乐章试解
文学批评答问录
文本析微
喧嚣与宁静
天地人生
——评余秋雨、史铁生、雷达的三篇散文
思索与焦虑
——斯好小说漫议
孤独的审美意味
——《OK黄昏》评析
观念美学
——读《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传统被解构之后
——评何大草的后现代叙事
人对自我的探求和呼唤
《烷纱王后》读想
《世纪贵族》和商界文学
追忆的财富
——读《无悔的岁月》
感觉中的现在
文明的丧失与跨越
——读长篇小说《大腕》
奋起于忧患的呼鸣
——《十年潮》序
“变”的解析
历史的选择
——评《深圳传奇》
按照新的形式来提问题
——评(滚动的冲击波》
爱,是一种很有学问的现象
文论时语
走出困境
——关于报告文学批评的思考
不倦地探索与创造
——报告文学面面观
对当前现实主义新写作现象的看法
《泰坦尼克号》画外话
变革时代的文学批评
文化谈届
文化与习惯
文化的理解
制约的力量
晒太阳的哲学
人之初
礼之用
道之道
心想及其它
说“字”
蒙学三思
试探“觉悟”
红绿蓝启示录
名字问题
喝茶与文化
“座”的问题
三句半
过年杂说
过年杂说(续)
“搞”和“要”
开发大脑
女性的辉煌
接轨
凑合
“逛”的文化
创意和包装
名人现象
鸟事与人事
跨世纪思维
山的想象
商品经济与道德
经济进程中的文化内涵
文学随感
“文学生态学”
走向发展、开放、多元的现实主义
艺术发现
纪实与文学
吃饭与文学
足球与文学
厕所与文学
开会与文学
批评与文学
演进与代价
文学的氛围和文学的发现
文艺变化与社会变革
关注与超越
也谈人文精神
忽然想到顾颉刚
渴望深刻
一封没有写完的信
为了忘却的回忆
马勒《大地之歌》第二第三乐章试解
文学批评答问录
文本析微
喧嚣与宁静
天地人生
——评余秋雨、史铁生、雷达的三篇散文
思索与焦虑
——斯好小说漫议
孤独的审美意味
——《OK黄昏》评析
观念美学
——读《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传统被解构之后
——评何大草的后现代叙事
人对自我的探求和呼唤
《烷纱王后》读想
《世纪贵族》和商界文学
追忆的财富
——读《无悔的岁月》
感觉中的现在
文明的丧失与跨越
——读长篇小说《大腕》
奋起于忧患的呼鸣
——《十年潮》序
“变”的解析
历史的选择
——评《深圳传奇》
按照新的形式来提问题
——评(滚动的冲击波》
爱,是一种很有学问的现象
文论时语
走出困境
——关于报告文学批评的思考
不倦地探索与创造
——报告文学面面观
对当前现实主义新写作现象的看法
《泰坦尼克号》画外话
变革时代的文学批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