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温病学(中医本科)
作者:杨进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ISBN:978711705322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中篇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疟疾、霍乱等病。下篇为名著选,介绍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著作:叶天士《温热论》和薛生白《湿热病篇》。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从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汲取以前各有关教材的优点,编写一本全面、完整、系统介绍温病学理论和证治方法的新教材。我们力求做到既能保持传统温病学理论体系,又能反映温病学的现代学术发展状况,并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同时又便于学生扩大知识面而进行自学。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对上篇中所涉及的温病学某些不属教学重点的理论、学术观点、研究进展等内容,不再列在正文中,而是以“专题阅读”的形式附于有关各章之后。在中篇各章后附有“病案精选”,并有简要的“评语”。为了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本教材中一些主要名词术语的含义,在教材后附有“温病学名词术语选释”。对本教材所用方剂的剂量,由于方剂来源不同,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为了在临床应用时有一个参考,所以一般都折合为现代临床常用剂量。但因发病地域、季节不同,患者病情、年龄和体质等情况有别,加上用药习惯各异,所以这一剂量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至于各方在原文献中的剂量,可查本教材后附的“引用方剂汇编”。另外,为了使学生对目前温病急诊的常用中成药有所了解,在教材后还附有“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为了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新形势,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在教材中还附有“温病学教学光盘”一张,其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教材的文字材料,但其内容较教材要丰富,特别是所附的文献、病案较多;二是“温病学名词术语解”,收集了与温病学有关的大量名词,可作为温病学名词辞典之用。三是“温病学教学自测系统”,不仅可以作为温病学的题库,而且学生也能通过这一自测系统检查学习掌握的程度。
作者简介
暂缺《温病学(中医本科)》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一、 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三、学习《温病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的范围
四、温病的分类
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一、卫气营血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四、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一、温病的特色诊法
二、 温病常见症状
三、察神色辨脉象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一、温病治则及确立治法的依据
二、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一、温病的预防
二、温病的护理
中篇
第八章 风温
第九章 春温
第十章 暑温
【附】冒暑、暑秽
第十一章 湿温
第十二章 伏暑
第十三章 秋燥
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十五章 烂喉痧
第十六章 温疫
第十七章 疟 疾
第十八章 霍乱
下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 原著简介
二、 原著阐述
薛生白《湿热病篇》
一 原著简介
二 原著阐述
附录一:温病学名词术语选释
附录二:引用方剂汇编
附录三: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
附录四:传染病种类及疫情报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三、学习《温病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的范围
四、温病的分类
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一、卫气营血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四、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一、温病的特色诊法
二、 温病常见症状
三、察神色辨脉象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一、温病治则及确立治法的依据
二、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一、温病的预防
二、温病的护理
中篇
第八章 风温
第九章 春温
第十章 暑温
【附】冒暑、暑秽
第十一章 湿温
第十二章 伏暑
第十三章 秋燥
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十五章 烂喉痧
第十六章 温疫
第十七章 疟 疾
第十八章 霍乱
下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 原著简介
二、 原著阐述
薛生白《湿热病篇》
一 原著简介
二 原著阐述
附录一:温病学名词术语选释
附录二:引用方剂汇编
附录三: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
附录四:传染病种类及疫情报告要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