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温病学
作者:林培政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01
ISBN:9787801564269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根据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历届统编教材的优点和经验,本版《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减少重复,对同类温病进行证治归类,强调中医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维理念,更加切合临床实际。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温病学课程教材,充分重视其理论源流,客观反映各家学术精华,保持中医温病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对现代的温病学研究成果及其临床运用经验也注意吸纳在相关章节内容之中,启迪学生运用温病学理法方药的临床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教材中的方药剂量宜参考古方原用量及煎服法,详见本教材的附录内容。有关受法律保护的稀有动物类药材,除附录方剂中沿用古方药物名称之外,其证治内容中的方剂有关药物名称均由代用药取代之。
作者简介
\t\t\n
目录
总论
绪论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及分类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二节 三焦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一节 辨常见症状
第二节 辨斑疹、白痦
第三节 辨舌
第四节 验齿
第五节 察咽喉
第六节 认胸腹、切脉象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一节 温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三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第四节 温病瘥后调理
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
第一节 历代医学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方法
各论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六节 临床运用指导
第八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温
第二节 暑湿
第三节 伏暑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五节 临床运用指导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十章 温疫类温病
附篇
第十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第十二章 薛生白《温热病篇》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辨》(选)
附录 方剂汇编
绪论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及分类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二节 三焦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一节 辨常见症状
第二节 辨斑疹、白痦
第三节 辨舌
第四节 验齿
第五节 察咽喉
第六节 认胸腹、切脉象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一节 温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三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第四节 温病瘥后调理
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
第一节 历代医学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方法
各论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六节 临床运用指导
第八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温
第二节 暑湿
第三节 伏暑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五节 临床运用指导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十章 温疫类温病
附篇
第十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第十二章 薛生白《温热病篇》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辨》(选)
附录 方剂汇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