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

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

作者:郭永玉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01

ISBN:9787562225997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对超个人心理学这一西方心理学的新学派进行整合性研究,追溯超个人心理学的诞生背景和学术渊源,试图揭示其基本理念、主要理论和治疗模型,评价这一学派的贡献与有关的争论。
作者简介
暂缺《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
1心理学的新势力(?8?)
 11诞生的过程(?8?)
 12定义的沿革(13)
 13基本理念与假设(25)
 14误解的澄清(31)
2背景与渊源(36)
 21经济与政治(36)
 22文化与生活方式(38)
 23西方的传统(41)
 24东方的魅力(47)
 25物理学的榜样(57)
 26心理学的先驱(62)
3超越自我实现(71)
 31马斯洛与超个人心理学(71)
 32马斯洛的科学观(73)
 33〖ZK(〗需要层次模型的修正〖ZK)〗(74)
 34自我实现的超越性(76)
 35超越性人格的特征(?78?)
 36超个人的社会组织模型(?83?)
4心理综合的高度(?86?)
 41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86?)
 42“高度心理学”的立场(?87?)
 43心理综合的目标与历程(?89?)
 44心理综合的练习(?91?)
 45心理综合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97?)
5意识的模型(100)
 51维尔伯与意识谱(100)
 52意识谱与治疗学派(106)
 53发展理论(107)
 54其他理论(112)
 55个人经验的见证(114)
6主要的治疗模型(116)
 61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116)
 62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120)
 63阿里的钻石理论(125)
 64超个人的心理分析(127)
 65超个人的存在主义(132)
 66身体中心的超个人学派(137)
7意识的异常状态(142)
 71致幻剂与意识的异常状态(142)
 72致幻剂的效果与治疗模型(144)
 73感情增强者的效果与治疗(151)
 74致幻剂治疗的指导方针(153)
 75如何处理“糟糕的旅程”(156)
 76致幻剂治疗要注意的问题(157)
 77异常状态治疗的局限(158)
 78意识异常状态的意义(160)
8濒死经验(162)
 81濒死经验的现象学描述(162)
 82濒死经验的意义(165)
 83濒死经验的临床问题(169)
 84濒死经验治疗的目标(171)
 85有关的治疗策略(172)
9静修的艺术(178)
 91静修及其相关背景(178)
 92静修的心理要素(183)
 93静修的心理效果(187)
 94静修的生理效果(189)
 95静修治疗的效果(191)
 96静修治疗应注意的问题(192)
10全局性的问题(195)
 101超个人经验的主要特征(195)
 102超个人治疗的临床法则(200)
 103超个人心理学的方法论(204)
 104超个人领域的现状与趋势(208)
 105超个人的知识体系(216)
 11批评与回应(219)
 111罗洛·梅的批评引起的争论(219)
 112两种人本心理学的辩论(224)
 113斯耐德与维尔伯的争论(255)
   114艾理斯与维尔伯的论战(271)
 115一种建设性的批评(292)
12超个人心理学的贡献(301)
 121关于心理学的对象(302)
 122关于心理学的方法(306)
 123关于心理学的任务(308)
 124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312)
 125关于心理学的应用(318)
 126超个人心理学与现时代(319)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