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精神现象学(上册)
作者:(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王玖兴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79-01-01
ISBN:9787100005661
定价:¥13.1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精神现象学》不仅是黑格尔本人全部著作最有独创性的著作,而且是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上最富于新颖独创的著作之一。他是它不是从天而降,它也有其来源和继承,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黑格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渊博的学者。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1770年8月黑格尔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父亲是税局书记。1780年起他就读于本城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和启蒙教育。他在这期间所写的几篇短文,如《三人间交谈》、《谈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谈古今诗人的显著区别》等,显示出他喜欢分析历史故事中的矛盾、对传统宗教观念采取批判态度的倾向。他在美学中关于当代诗人已不再起广泛作用的观点,也在此时相当明确地提了出来。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对于哲学充满兴趣,十分努力,而对于正统神学则很反感。在学院里,黑格尔同荷尔德林、F.W.J.谢林结识,他们之间的友谊对于他的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当时都是法国革命的热忱拥护者。以后黑格尔对于法国革命基本保持肯定态度。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牧师的职务。1793年图宾根神学院毕业1793~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时期黑格尔对法国革命以后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持谴责态度。1797~1800年黑格尔到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他与谢林一起开课,又合办《哲学评论》。直到《精神现象学》出版之前,两人一直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友谊。1801年黑格尔通过了学位论文和讲课资格的答辩。发表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04年黑格尔成为耶拿矿物学会鉴定员和威斯特伐仑自然研究会正式会员。1805年开始着手写《精神现象学》。1807年成为海德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1807年3月《精神现象学》出版,黑格尔迁居班堡,任《班堡报》的编辑。由于他的报纸同情拿破仑,一再与慕尼黑官方发生纠葛,一年后他辞去这个职务。1808年12月黑格尔转到纽伦堡任中学校长。1812年出版《逻辑学》第一卷。1813年出版《逻辑学》第二卷。1816年出版《逻辑学》第三卷。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第一卷。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6年《福斯报》发表庆祝黑格尔生日的报道,受到普鲁士国王的警告。1827年出版《哲学全书》第二卷。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0年出版《哲学全书》第三卷。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病逝于柏林。
目录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2.当代的文化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绝对即主体的概念 2.知识的生成过程 3.个体的教养]
[三、哲学的认识]
[1.真实与虚假 2.历史的认识和数学的认识 3.概念的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1.思辨的思维 2.天才的灵感与健康的常识 3.结语,作者与读者
的关系]
导 论
甲、意识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一、事物的简单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三、朝向无条件的普遍性和知性领域的发展运动]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一、力与力的交互作用]
[二、力的内在本质]
[Ⅰ.超感官世界]
[1.内在核心,外表现象,知性或理智 2.超感官世界即现象界
3.规律作为现象的真理]
[Ⅱ.规律作为差别与同一]
[1.特定的规律与普遍的规律 2.规律与力 3.说明或解释]
[Ⅲ.关于纯粹差别的规律]
[三、无限性]
乙、自我意识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Ⅰ.自我意识自身]
[Ⅱ.生命]
[Ⅲ.自我与欲望]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Ⅰ.双重的自我意识]
[Ⅱ.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
[Ⅲ.主人与奴隶]
[1.统治 2.恐惧 3.培养或陶冶]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Ⅰ.斯多葛主义]
[Ⅱ.怀疑主义]
[Ⅲ.苦恼的意识,坏的主观唯心主义]
[1.变化的意识 2.不变的形态 3.现实与自我意识的统一——(1)纯粹
的意识 (2)个别的本质与现实性,虔敬的意识的涪动 (3)自我意识达
到了理性]
丙(甲)、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Ⅰ.唯心主义]
[Ⅱ.范畴]
[Ⅲ.空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一、观察的理性
(a)对自然的观察
[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1.描写 2.特征 3.规律的发现——(1)概念与规律经验(2)实验
(3)物质]
[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1.一般规定——(1)有机物与自然原素(2)理性本能所理解的目的
概念(3)有机物的行动及其内在与外在的方面 2.有机物的形态
——(1)有机属性与有机系统(2)内在方面的诸环节相互关联(3)内
在与外在方面的关系 3.关于有机物的思想——(1)有机的统一
(2)规律的扬弃(3)整个有机物,它的自由与规定性]
[Ⅲ.将自然当作一有机整体来观察]
[1.无机物的组织:比重,凝聚性,数 2.有机物的组织:类属,
种,单一性,个体 3.生命,偶然的理性]
(b)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逻辑规律
与心理学规律
[Ⅰ.思维规律]
[Ⅱ.心理学的规律]
[Ⅲ.个体性的规律]
(c)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Ⅰ.器官的面相学的含义]
[Ⅱ.这种含义的双义性]
[Ⅲ.头盖骨相学]
[1.头盖骨作为精神的外在现实 2.头盖骨的形状与个体性的关系
3.潜在与现实 结束语]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Ⅰ.自我意识的直向运动;伦理世界]
[Ⅱ.自我意识的反向运动;道德世界]
(a)快乐与必然性
[Ⅰ.快乐]
[Ⅱ.必然性]
[Ⅲ.自我意识里的矛盾]
(b)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Ⅰ.心的规律和现实的规律]
[Ⅱ.将心置入于现实]
[Ⅲ.个体性的自大狂]
(c)德行与世界进程
[Ⅰ.自我意识与普遍的关联]
[Ⅱ.世界进程是普遍在个体性里的现实性]
[Ⅲ.个体性是普遍的实在性]
三、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a)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Ⅰ.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
[Ⅱ.事情自身与个体性]
[Ⅲ.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
(b)立法的理性
(c)审核法律的理性
译后记
再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