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
-
河的对岸丁曦林《河的对岸:画坛怪杰钱培琛的人生逆旅》主人公钱培琛,自幼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等十分敏感又无比痴迷,是一个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野生画家”。1979年因上海“十二人画展”而初露峥嵘。就在钱培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因偶然的机会而赴美深造,这一去,杳无黄鹤。谁料,约三十年后,平地响惊雷,钱培琛因卷入一场世所罕见的“天价仿画案”而重回公众视野!据报道,被仿的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柯、德·库宁、纽曼、马瑟韦尔等一众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消息传出后,一时举世哗然,聚讼纷纭。 《河的对岸:画坛怪杰钱培琛的人生逆旅》作者以“天价仿画案”为引子,勾勒了这位狂热追求至高艺术理想的“绘画疯子”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聆听这个梵高式人物内心深处的困惑、思考、激情与痛苦。又由主人公的生平交游,进一步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的先锋画家的生存图景,以及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求学的艺术家的拼搏与艰辛。作者还考察了这一时期当代艺术的多维历史,呈现了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家、收藏家、代理人、评论家、投机掮客等艺术界的复杂面相。
-
珠海的容闳谢小灵容闳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是伟大的爱国者。他自幼至青少年时代,都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后留学于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为了使“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祖国。他首倡、策划、促成和领导了近代中国*代官费留美学生的派遣,积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向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多次建言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张,竭力倡导发展民族经济、教育事业和实业,提出了发展中国近代铁路、水运、矿业、商业、建立国家银行的美好蓝图,后来又投身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又支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他的一生顺乎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为西学东渐、富强国家而不懈奋斗,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民国作家的抒情意识与审美追求张堂锜《民国作家的抒情意识与审美追求》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本论著以创作主体“作家”为主要的书写对象,试图探掘民国作家抒情审美意识的形成与表现。研究的对象包括20世纪初的王国维、鲁迅、周作人,1920年代、1930年代的徐志摩、冰心、沈从文、何其芳及湖畔诗人,1940年代的张爱玲、无名氏、鹿桥及东吴女作家等。本书专论了近30位民国作家,以文本、史料为基础,以作家心态与艺术追求为主轴,解读他们不受集体、政治、意识形态制约的个人化书写。这是一种言志、诗意的追求,是自觉的、大写的“我”,是自由的、向内转的美的写作,以发出个人的声音为鹄的,并且只对自己真实的内心负责。论著以“抒情审美”为切入点,正是希望透过与时代主潮文学的交汇、碰撞、对立与激荡,描摹出他们跋涉的姿态及痛苦的心态。明知纯美的彼岸世界难以企及,明知坚持艺术审美追求的孤独与寂寞,明知保持作家独立人格与个性所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明知强调文学文体的纯粹与**政治现实将会招致误解与孤立,但这些相对少数的作家,还是以其实际作为与创作实绩,清楚地传达出“本我”的写作心态与姿态。这样的写作心态与姿态,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与复杂性,但也可看出这些作家们试图在困境中突围而出的决心与勇气。
-
藏传佛教五大名僧传 萨迦派暂缺作者本书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其创立者是昆·贡却嘉波(宝王,1034-1102年)。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很古老的教派之一,也是藏传佛教中很早传入汉地及蒙古地区的教派,在藏传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历目前,萨迦派的祖师是很早成为帝师的,并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对祖国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缔造,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本书即是对萨迦派创建者昆·贡却嘉波,萨迦五祖萨钦·耿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萨班·贡嘎坚赞、八思巴,大乘法王贡嘎扎西坚赞、因明大师嘉色·陀美桑布等杰出人物为之做一略传并结集,使读者在了解各位高僧大德的传法、修身经历的同时,也了解了萨迦派的传承历史。
-
藏传佛教五大名僧传 噶举派暂缺作者本书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大师的继承,很后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后来香巴噶举衰微而消失了,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很后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在这些支派中,香巴噶举的桑定寺的寺主是女性,这是西藏专享的女活佛;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了萨迎派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成为藏传佛教有别于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很为独特的方面之一。由此,噶举派在是藏传佛教在西藏历目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现在仍在藏传佛教中占一席之地。本书即是对噶举派众多高僧大德中等杰出人物为之做一略传并结集,使读者在了解各位高僧大德的传法、修身经历的同时,也了解了噶举派的在整个藏区政、教两方面上的重要贡献。
-
藏传佛教五大名僧传 宁玛派暂缺作者本书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很悠久的一个教派,它形成于后弘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久远的历史中,产生了诸多对藏传佛教有着重要意义的高僧大德,如密宗始祖莲花生大师,有“三索”之称的大索尔·释迦琼乃(1002-1062年)、小索尔·喜饶札巴、索·释迦僧格(1014-1074年),以及近代史学家格敦群培。本书即是选取这些众多宁玛派大师中的杰出人物为之做一略传结集,使读者在了解各位高僧大德的传法、修身历程的同时,了解宁玛派传播千年的辉煌历史。
-
藏传佛教五大名僧传 噶当派暂缺作者本书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有名佛教大师阿底峡(982-1055年)。阿底峡的三大弟子之一的仲敦巴·嘉瓦窘乃(1005-1064年)于1056年创建了热振寺(位于今林周县境内),正式开创出噶当派。在其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噶当派汇聚了众多的高僧大德,如开派导师阿底峡、创始人仲敦巴·嘉瓦窘乃经典支系传出者博多瓦·仁钦赛、“辩经”制度**者恰巴·却吉僧格等,对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即是对这些噶当派大师中的杰出人物为之做一略传并结集,使读者在了解各位高僧大德的传法、修身经历的同时,也了解了噶当派的传承历史。
-
苦旅甘泉杨大辛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自传,二是口述历史,三是回忆文章,共有长短文章百余篇,照片、书影与木刻七十余幅。全书真实记述了作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虽然时代风云变幻,个人职业几度更换,却始终笔耕不息,多年来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个人对国事、民生、社情、文风的认识、思考的文章。作者系天津文史界的大家,可以说毕生致力于天津史地的编纂整理工作,一生与文字结缘颇深。书稿分为“苦旅甘泉”“讲述中国”“我与木刻”三大板块。既是作者毕生研究成果的汇集,也是天津近代史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具有较强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幽默雅士林语堂武彬林语堂是中国有名的学者型作家,是一位幽默大师。本书从多角度解读了这位民国幽默大师与众不同的一生,包括他从穷牧师的儿子到民国文学大师和学者的转变、跨越一生的爱恋等。
-
新时代的中国人 梦想照亮生活李朝全丛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以鲜活、丰富的素材,讲述中国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和追逐“中国梦”的故事,对外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价值观,让世界多维度了解中国人,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提供一个窗口、一个视角。尤其是在当下,中国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时,对外出版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更加具有特别的意义。丛书*辑包括9个分册,包括《天梯之上:乡村老师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阳光大姐:家政服务的故事》《国家书房:金兴安和*家农家书屋》《星系我心: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孙家栋》《袁隆平的世界》《种子钟扬:一个新时代奋斗者的人生答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传奇学人林毅夫》,各分册以英文出版。眼睛看不见,心可以看见。本书讲述盲人穆孟杰从流浪学艺,到创办特教学校的感人经过,反映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国残疾人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远大理想和高尚追求。本书通过残疾人励志故事,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This book recounts the life experience of Mu Mengjie, a blind man who ventured out into the world at the age of 13 to make a living through performing storytelling on the streets. Later in life, he returned home and established a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e school welcomed anyone who had a visual impairment, never charging them a penny. Mengjie never had even one day of formal schooling. With a pure kind heart, Mengjie is just one ordinary peasant in China who continues to bring joy and hope to many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as well as their fa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