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
-
男人传时贵仁,姜欣成吉思汗以战争为生,疆土就是他实力的证明。许多人痛恨他,因为他是个侵略者,他的军队横扫村镇,践踏城邦,杀人如麻,毁灭文明;也有许多人赞赏他,因为他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全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也许换一种通俗的说法更能体现他的影响力:他的才能和业绩,令所有野心勃勃的男人羡慕不已。
-
人生舞台艾萨克·阿西莫夫饮誉全球的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写过三卷自传:《记忆犹新》、《欢乐依旧》和本书《人生舞台》。前两卷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出版,讲述了作者从出生直至1978年的经历。书中所述严格以时间先后为序,侧重对事情的准确记叙,纯议论性的文字很少。第三卷《人生舞台》自1990年初阿西莫夫病重住院期间开始动笔,历时125天,于同年5月30日完成。再过不到两年,作者便与世长辞了。《人生舞台》并非前两卷的续集,写法也与前两卷迥异,它不再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沿着作者的思绪,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将其家庭、童年、学校、成长、恋爱、婚姻、疾病、挫折、成就、至爱亲朋、竞争对手,乃至他对写作、信仰、道德、友谊、战争、生死等诸多重大问题的见解一一娓娓道来。全书写得坦诚率真且语言平易,字里行间充盈着睿智和哲理,使人读后不仅能了解阿西莫夫这位奇才辉煌的一生,而且还能更深刻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
李端棻周术槐 编《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是一本关于近代教育改革倡导者李端棻的研究文集,读者对象为历史学、教育学研究者。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清朝有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官至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李端棻是贵阳历史十大名人之一,2017年贵州省史学会召开了专门研讨会,作者逐步收集再精简完成了《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的编撰。《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从李端棻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生平文献、戊戌变法等不同角度勾勒出其学术思想、政治主张和锐意改革的积极形象。
-
富兰克林自传(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自传,“是美国第一部,迄今为止,也是美国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是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讲述了富兰克林从贫困到富足,从精神上的无知到在世界享有声誉的自我奋斗与实现的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处处闪现着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
胶东家谱考略杨剑平,贾竹青修家谱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人通过修家谱来理清根脉,从而加强民族的认同感。胶东地区是一个富庶的地区,许多家族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悠久的家族文化。作者长期致力于胶东家谱的搜集,此次整理出其中的八十余种,涉及五十二个姓氏。每一种家谱都附有书影,并加有简略的考释。《胶东家谱考略》的出版,对地方家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杨绍固《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利用我国和韩国保存的元代文史资料结合图书馆藏家谱文献,对元代内迁畏兀儿偰氏、廉氏两个文学家族的形成与变迁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考论,时间上跨越元明清三朝。元代早期从高昌回鹘内迁的偰氏、廉氏家族在不断地学习、传承儒家文化,尽管后来分化为隶属不同民族的多个支系,但在家学传承方面数百年来连绵不绝,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华夷涵化的过程。《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对编纂于清代的偰氏、廉氏家族的家谱文献进行了详细地考证,显示出作者在文献搜集和整理方面的坚实基础。尤为难得的是广泛搜集了迁入朝鲜半岛偰氏家族分支的汉籍文史资料,见证了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有巨大且持久的影响力。总之,《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对元代畏兀儿内迁偰氏、廉氏家族的世系、家风家学、人物交游、文学创作等方面做了认真地考证和分析,是目前对这两个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族较为全面、系统开展研究的一部专著。
-
男人传宋姝1804年12月2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里,一场加冕仪式正在进行。被加冕的皇帝35岁,个子不高,穿着华丽的深红天鹅绒大袍,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势。仪式时间太长,皇帝十分不耐烦,一直在打呵欠。后,当主持人——罗马教皇终于要把皇冠戴在他头上时,这位皇帝早就等不及了,他一把抢过皇冠给自己戴上,然后拿过另一顶较小的皇冠,戴在皇后头上。瞬息之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与他爱的女人一起站在权力,耀武扬威地接受四方膜拜。
-
上美足迹. 孟光刘向娟“上美·足迹”系列丛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育家的访谈采写,记载留存上海美术教育的鲜活的一手史料,同时搜集整理教育家的作品、文章、评论等文献,总结大师们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经历。2014年,这套丛书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以及学院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予以项目立项,并获得上海大学“美术学”高峰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美院史论系、设计系的师生们予以本项目大力支持。孟光(1921-1996),别名孟尔顿,江苏常州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参加新四军进行抗战革命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9年起历任常州美协主席兼文联秘书长、上海市美术学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艺术院院长等职。
-
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姜云川《光影流转:姜云川电影之路/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项目中的一部,记述从1942年姜云川在延安投身革命开始的艰苦奋斗的电影之路。书中姜老分析总结每一部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有他自己的书写,也有记者的访谈,既有电影言论,又有采访随笔,既有国内的人文地理探索,又有国外考察的见闻。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奉献。
-
周恩来年谱力平,方铭本书是主要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周恩来的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编年体著作。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的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又经过大量调查、访问和研究、考证,并注意汲取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展示周恩来的思想发展轨迹和特点,表现他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