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
-
追逐我的梦苏晓琳我们成长的路上会遇到不少挫折,甚至有些是我们认为的“过不去的坎儿”。比如家庭变故,比如飞来横祸,比如身体的病痛,比如心灵的压抑,比如精神的打击,比如失恋的痛苦、比如挂科的羞愧,比如别人的羞辱……在每一个打击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难过、有挫败感,甚至以为是到了世界末日。我也曾经对后台每一个同学的倾诉都怀有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毕竟,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呢?谁不希望在孤独前行的时候身边有个陪伴者呢?有人问,你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有有有,当然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都一样。都一样。比如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的评选。然后,被刷掉了。好吧,其实我并不想讲这个故事。甚至,我希望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就像一个有自尊的孩子“咣当”跌跤了,也许希望的是周围没有人看见。然后赶紧爬起来,拍拍泥土,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开。问题在于,我们都不是孩子。
-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邱肖鹏艺术人生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邱肖鹏创作书目的特点是创作理念新、创作手法新、创作文字新。他创作当代书目时,坚持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并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故而他创作的当代书目内容翔实、生活气息浓、富有时代感;创作的二类书目,背景资料厚实、历史考证一丝不苟,去故事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可见他创作态度之严谨。所以邱肖鹏创作的评弹书目,不仅深受听众欢迎,而且也得到了演员的青睐。用演员的话说,就是:老邱创作的作品,注重故事细节的描写。说他的书,演员‘跳得进’,人物性格、书情发展、矛盾冲突都很“圆”,没有“角”。书情顺、文字顺,说着说着,感情也就很顺地投入书情或人物的感情中去了。而且他写的唱词层次分明、感情充沛、平仄讲究。总之,邱肖鹏写的评弹书目既文字好看,又唱来好听。几十年来,邱肖鹏同志由于工作出色、成绩优异,不知受过多少次嘉奖。他多次当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被评为优秀党员,是国家一级编剧,并担任过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和苏州市曲艺家协会的领导工作。
-
甘地赵贵玉在甘地的感召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势不可当,几经挫折,仍生生不息。他身体力行,反对种族歧视,让不同种族、教派、种姓的人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在甘地的身上有股撼人的力量,赤诚、坚韧、谦恭、耐苦、磊落。他的伟大人格举世公认。
-
赵匡胤陈红晓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憋屈”的王朝:辽、夏、金、元时刻威胁着宋朝的安危,甚至连大宋皇帝都被金人掳去,宋朝只能通过向他们纳贡来乞求和平。赵匡胤本人绝不是一个文弱的人,那么他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让他这个战功赫赫的开国皇帝,终竟然选择让一批文人来领导自己的王朝?《赵匡胤:中国读书人黄金时代的开启者》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赵匡胤。
-
回眸一笑李仲元回眸一笑——李仲元艺术岁月留真
-
遇见莫扎特保罗·约翰逊保罗在书中简要梳理了莫扎特的生平,包括作为神童的青少年时期、作为宫廷乐师的萨尔茨堡时期以及作为自由职业音乐家的维也纳时期;他还结合莫扎特音乐作品的主要体裁,包括宗教音乐、室内乐、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等,列举了其中的重要作品及他个人喜爱的作品。对于一些历史聚讼,保罗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关于莫扎特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他的财务状况(包括那些让许多莫扎特热爱者感到难堪的借钱信)。由丹尼尔约翰逊撰写的附录则讨论了莫扎特八九岁时在伦敦居留15 个月的经历,并假想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莫扎特当初选择定居伦敦,音乐史又将是怎样一副模样?
-
沈元敏画传马军,刘昱婷《沈元敏画传/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是一部关于我国著名中国古典舞教育家沈元敏先生的画传。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沈元敏先生的艺术人生,共分四个部分:少年追忆;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幸福生活。书稿共收入沈元敏先生补贴历史时期生活及从事艺术事业的图片共计180余幅,并配有文字介绍。
-
我在中国的六十年金诗伯本书以自传的形式真实地描述了作者在中国生活的六十年,包括作者年幼时在东北的生活,在上海的成长及在上海亲自经历的战争和亲眼目睹的侵略者的残酷,在解放区充实的生活,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以及“文化大革命”后的幸福生活与感想,作者在中国的经历正是其所处年代的真实写照,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那个年代的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激励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
从英国到中国(英)孙如意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孙如意父亲孙光俊、母亲苏珊以及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第一部分为作者父亲的自述,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20世纪战火纷争下乡村少年的成长故事,在经历了举家搬迁、流浪的种种磨难,这位朴实坚韧的少年最终进入了培黎学校,从此点燃了工程师的梦想。第二部分则介绍了同时期英国少女的故事。相比之下,这个与父母在非洲生活的英国女孩儿却过着受当地人尊崇、快乐的日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探究自己身世以及与李约瑟交往的故事。总体而言,这部家庭史从侧面展现出英中两国在同一历史时间下不同的生存状况以及英中两国在“工合”努力下的友好合作。
-
我从哪里来储冬爱全图书以采访者的家族为调查对象,完成一组有关家族历史的文献(含1篇不少于2000字左右的文稿与完整采访影像)。具体而言,以父系或母系(或同时展开)家族为口述调查对象,寻找一段不少于三代人之间的共同记忆,展开探索真相的寻根之旅。全书以小人物的视角关照过去、现在与未来,以个人家族命运的变迁折射时代前进的背影,重新构建作为大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历史。本书以不同地域、不同家族、三代人之间的共同记忆口述为文稿,启发读者对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家族史的认知与传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