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岩石学简明教程
作者:卫管一,张长俊编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01-01
ISBN:9787116017467
定价:¥12.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分布规律、成矿关系和成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它是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1987年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这个修订本基本上反映了岩石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书中文字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和学习。本书可作地质、石油、建材、水电、铁道和矿业等院校相关地质专业的教材,并可供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岩石学简明教程》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岩石和岩石学的概念
二、岩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四、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第一篇 岩浆岩
第一章总论
1.1岩浆
1.2岩浆岩
1.3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3.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3.2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1.3.3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以及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4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4.1岩浆岩的结构
1.4.2岩浆岩的构造
1.5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5.1岩浆岩的产状
1.5.2岩浆岩的相
1.6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1.6.1岩浆岩的分类
1.6.2岩浆岩的命名
第二章 各论
2.1橄榄岩一苦橄岩类
2.1.1一般特征
2.1.2侵入岩——橄榄岩类
2.1.3喷出岩——苦橄岩类
2.2辉长岩一玄武岩类
2.2.1一般特征
2.2.2侵入岩——辉长岩类
2.2.3喷出岩——玄武岩类
2.3闪长岩一安山岩类
2.3.1一般特征
2.3.2侵入岩——闪长岩类
2.3.3喷出岩——安山岩类
2.4花岗岩一流纹岩类和花岗闪长岩一英安岩类
2.4.1一般特征
2.4.2侵入岩一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
2.4.3喷出岩——流纹岩和英安岩类
2.5正长岩一粗面岩类
2.5.1一般特征
2.5.2侵入岩——正长岩类
2.5.3喷出岩——粗面岩类
2.6霞石正长岩一响岩类
2.6.1一般特征
2.6.2侵入岩——霞石正长岩类
2.6.3喷出岩——响岩类
2.7脉岩类
2.7.1煌斑岩类
2.7.2细晶岩类
2.7.3伟晶岩类
2.8火山碎屑岩类
2.8.1一般特征
2.8.2火山碎屑物质的类型和特征:
2.8.3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2.8.4火山碎屑岩的构造
2.8.5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命名
2.8.6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8.7火山碎屑岩的次生变化
2.8.8火山碎屑岩的产状分布与矿产
第三章 岩浆岩的成因
3.1岩浆的形成
3.1.1部分熔融
3.1.2上地幔中岩浆的形成
3.1.3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3.1.4板块消减带岩浆的形成
3.2原生岩浆
3.3岩浆的演化
3.3.1分异作用
3.3.2同化混染作用
3.3.3混合作用
3.4主要岩浆岩类的成因
3.4.1超基性岩类的成因
3.4.2基性岩类的成因
3.4.3闪长岩和安山岩类的成因
3.4.4花岗岩类的成因
3.5岩浆岩的共生组合、分布与构造和矿产的关系
3.5.1大洋盆地的岩浆岩组合
3.5.2大陆边缘的岩浆岩组合
3.5.3稳定大陆内的岩浆岩组合
第二篇 沉积岩
第一章 总论
1.1概:述
1.1.1沉积岩的定义和分布
1.1.2研究沉积岩的意义
1.2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1.2.1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
1.2.2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2.3沉积期后的变化及其作用
1.3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1.3.1化学成分特征
1.3.2矿物成分特征
1.3.3结构特征
1.3.4构造特征
1.3.5沉积岩的颜色
第二章 各论
2.1沉积岩的分类
2.2碎屑岩
2.2.1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2.2.2粗碎屑岩——砾岩、角砾岩
2.2.3中碎屑岩——砂岩
2.2.4细碎屑岩——粉砂岩
2.3泥质岩
2.3.1泥质岩的一般特征
2.3.2泥质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2.4碳酸盐岩
2.4.1概述
2.4.2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2.4.3碳酸盐岩的结构
2.4.4碳酸盐岩的构造
2.4.5碳酸盐岩的沉积期后变化
2.4.6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
2.4.7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5其它内源沉积岩
2.5.1蒸发岩
2.5.2硅质岩
第三章 沉积相
3.1概述
3.1.1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定义
3.1.2沉积相的分类
3.1.3沉积相的鉴定标志
3.2大陆相组
3.2.1概述
3.2.2河流相
3.2.3冲积扇相
3.2.4湖泊相
3.2.5沼泽相
3.3过渡相组
3.3.1三角洲相
3.3.2河口湾相
3.4海相组
3.4.1概述
3.4.2无障壁海岸相
3.4.3有障壁海岸相
3.4.4浅海陆棚相
3.4.5次深海及深海相
3.4.6浊积岩相
3.5碳酸盐沉积相
3.5.1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3.5.2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3.5.3主要碳酸盐沉积相特征
第三篇 变质岩
第一章 总论
1.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1.1.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1.2变质作用的制约因素
1.1.3变质作用的类型
1.1.4变质作用的方式
1.2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1.2.1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1.2.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1.2.3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的规律
1.3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3.1变质岩的结构
1.3.2变质岩的构造
1.4变质岩的分类
第二章 变质岩各论——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2.1动力变质岩类
2.1.1概述
2.1.2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1.3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2.2热接触变质岩
2.2.1概述
2.2.2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2.3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2.3区域变质岩类
2.3.1概述
2.3.2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3.3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2.4混合岩类
2.4.1概述
2.4.2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
2.4.3主要的混合岩
2.5交代变质岩类
2.5.1概述
2.5.2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5.3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第三章 变质作用和原岩性质的研究
3.1变质作用的研究
3.1.1变质带的概念
3.1.2变质级
3.1.3变质相概述
3.1.4变质相系的概念
3.1.5双变质带及其成因
3.2变质岩原岩性质的识别和恢复
3.2.1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物共生组合
3.2.2结构、构造特征
3.2.3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3.2.4副矿物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一、岩石和岩石学的概念
二、岩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四、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第一篇 岩浆岩
第一章总论
1.1岩浆
1.2岩浆岩
1.3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3.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3.2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1.3.3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以及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4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4.1岩浆岩的结构
1.4.2岩浆岩的构造
1.5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5.1岩浆岩的产状
1.5.2岩浆岩的相
1.6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1.6.1岩浆岩的分类
1.6.2岩浆岩的命名
第二章 各论
2.1橄榄岩一苦橄岩类
2.1.1一般特征
2.1.2侵入岩——橄榄岩类
2.1.3喷出岩——苦橄岩类
2.2辉长岩一玄武岩类
2.2.1一般特征
2.2.2侵入岩——辉长岩类
2.2.3喷出岩——玄武岩类
2.3闪长岩一安山岩类
2.3.1一般特征
2.3.2侵入岩——闪长岩类
2.3.3喷出岩——安山岩类
2.4花岗岩一流纹岩类和花岗闪长岩一英安岩类
2.4.1一般特征
2.4.2侵入岩一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
2.4.3喷出岩——流纹岩和英安岩类
2.5正长岩一粗面岩类
2.5.1一般特征
2.5.2侵入岩——正长岩类
2.5.3喷出岩——粗面岩类
2.6霞石正长岩一响岩类
2.6.1一般特征
2.6.2侵入岩——霞石正长岩类
2.6.3喷出岩——响岩类
2.7脉岩类
2.7.1煌斑岩类
2.7.2细晶岩类
2.7.3伟晶岩类
2.8火山碎屑岩类
2.8.1一般特征
2.8.2火山碎屑物质的类型和特征:
2.8.3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2.8.4火山碎屑岩的构造
2.8.5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命名
2.8.6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8.7火山碎屑岩的次生变化
2.8.8火山碎屑岩的产状分布与矿产
第三章 岩浆岩的成因
3.1岩浆的形成
3.1.1部分熔融
3.1.2上地幔中岩浆的形成
3.1.3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3.1.4板块消减带岩浆的形成
3.2原生岩浆
3.3岩浆的演化
3.3.1分异作用
3.3.2同化混染作用
3.3.3混合作用
3.4主要岩浆岩类的成因
3.4.1超基性岩类的成因
3.4.2基性岩类的成因
3.4.3闪长岩和安山岩类的成因
3.4.4花岗岩类的成因
3.5岩浆岩的共生组合、分布与构造和矿产的关系
3.5.1大洋盆地的岩浆岩组合
3.5.2大陆边缘的岩浆岩组合
3.5.3稳定大陆内的岩浆岩组合
第二篇 沉积岩
第一章 总论
1.1概:述
1.1.1沉积岩的定义和分布
1.1.2研究沉积岩的意义
1.2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1.2.1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
1.2.2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2.3沉积期后的变化及其作用
1.3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1.3.1化学成分特征
1.3.2矿物成分特征
1.3.3结构特征
1.3.4构造特征
1.3.5沉积岩的颜色
第二章 各论
2.1沉积岩的分类
2.2碎屑岩
2.2.1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2.2.2粗碎屑岩——砾岩、角砾岩
2.2.3中碎屑岩——砂岩
2.2.4细碎屑岩——粉砂岩
2.3泥质岩
2.3.1泥质岩的一般特征
2.3.2泥质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2.4碳酸盐岩
2.4.1概述
2.4.2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2.4.3碳酸盐岩的结构
2.4.4碳酸盐岩的构造
2.4.5碳酸盐岩的沉积期后变化
2.4.6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
2.4.7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5其它内源沉积岩
2.5.1蒸发岩
2.5.2硅质岩
第三章 沉积相
3.1概述
3.1.1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定义
3.1.2沉积相的分类
3.1.3沉积相的鉴定标志
3.2大陆相组
3.2.1概述
3.2.2河流相
3.2.3冲积扇相
3.2.4湖泊相
3.2.5沼泽相
3.3过渡相组
3.3.1三角洲相
3.3.2河口湾相
3.4海相组
3.4.1概述
3.4.2无障壁海岸相
3.4.3有障壁海岸相
3.4.4浅海陆棚相
3.4.5次深海及深海相
3.4.6浊积岩相
3.5碳酸盐沉积相
3.5.1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3.5.2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3.5.3主要碳酸盐沉积相特征
第三篇 变质岩
第一章 总论
1.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1.1.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1.2变质作用的制约因素
1.1.3变质作用的类型
1.1.4变质作用的方式
1.2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1.2.1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1.2.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1.2.3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的规律
1.3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3.1变质岩的结构
1.3.2变质岩的构造
1.4变质岩的分类
第二章 变质岩各论——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2.1动力变质岩类
2.1.1概述
2.1.2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1.3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2.2热接触变质岩
2.2.1概述
2.2.2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2.3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2.3区域变质岩类
2.3.1概述
2.3.2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3.3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2.4混合岩类
2.4.1概述
2.4.2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
2.4.3主要的混合岩
2.5交代变质岩类
2.5.1概述
2.5.2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5.3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第三章 变质作用和原岩性质的研究
3.1变质作用的研究
3.1.1变质带的概念
3.1.2变质级
3.1.3变质相概述
3.1.4变质相系的概念
3.1.5双变质带及其成因
3.2变质岩原岩性质的识别和恢复
3.2.1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物共生组合
3.2.2结构、构造特征
3.2.3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3.2.4副矿物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