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Oracle 8数据库管理员手册
作者:(美)[K.洛尼]Kevin Loney著;李晓军等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8-01
ISBN:9787111063285
定价:¥6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Oracle版本的逐步升级,其优越的数据库开发管理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数据库用户及开发者的青睐。本书集中探讨了Oracle数据库的系统管理方法,由浅入深地给读者一个易读易懂的全面了解Oracle系统管理的途径。主要特点:1 由美国资深Oracle专家撰写2 数据库管理员必备3 集中讨论了Oracle数据库的系统管理方法4 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作者简介
暂缺《Oracle 8数据库管理员手册》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第一部分 数据库体系结构
第1章 Oracle体系结构
1.1数据库概述及实例
1.2数据库
1.2.1表空间(Tablespace)
1.2.2文件(File)
1.3实例 (Instance)
1.4数据库内部结构
1.4.1表、列及数据类型(Table
Column,Datatype)
1.4.2约束条件
1.4.3抽象数据类(Abstract
Datatype)
1.4.4分区(Partition)
1.4.5用户(user)
1.4.6模式(schema)
1.4.7索引 (Indexe)
1.4.8簇(cluster)
1.4.9散列簇(HashClusters)
1.4.10视图(View)
1.4.11 序列(Sequence)
1.4.12 过程(procedure)
1.4.13 函数(Function)
1.4.14包(Package)
1.4.15触发器(Trigger)
1.4.16同义词 (Synonyms)
1.4.17权限及角色(Privilege,
Role)
1.4.18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
1.4.19段、范围及块(Segment, Extent,
Block)
1.4.20 回滚段(RollbackSegment)
1.5内部存储结构
1.5.1系统全局区(SystemGlobal
Area,SGA)
1.5.2 正文区域(ContextArea)
1.5.3程序全局区(Program
GlobalArea, PGA )
1.6后台进程(BackgroundProcesses)
1.7外部结构(ExternalStructure)
1.7.1日志文件(RedoLog)
1.7.2控制文件(ControlFile)
1.7.3跟踪文件与修改日志(Trace
FileandtheAlertLog)
1.8数据库的基本实现
1.8.1备份/恢复功能(Backup/
RecoveryCapability)
1.8.2安全性能
1.8.3典型数据库逻辑设计
1.8.4典型数据库物理设计
1.9逻辑模式规则
1.9.1 一对一关联
1.9.2 一对多关联
1.9.3多对多关联
第2章 硬件配置研究
2.1结构概述
2.2独立宿主(Stand-AloneHost)
2.2.1磁盘阵列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withDiskArray)
2.2.2磁盘映像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withDiskShadowing)
2.2.3多数据库的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swithMultipleDatabase)
2.3网络宿主
2.3.1数据库网络(Networkof
Database)
2.3.2远程更新:高级复制选项(Advanced
ReplicationOption)
2.3.3服务器簇:Oracle并行服务器
(ParallelServer)
2.3.4多处理器:并行查询(Parallel
Query)与并行装载(Parallel
Load)选项
2.3.5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
第3章 数据库逻辑设计
3.1最终产品
3.2优化结构(OptimalFlexible
Architecture,OFA)
3.2.1起点:系统表空间(System
Tablespace)
3.2.2分离应用程序数据段:DATA
3.2.3分离应用程序索引段:
INDEXES
3.2.4分离工具段:TOOLS
3.2.5分离回滚段:RBS
3.2.6分离临时段:TEMP
3.2.7分离用户:USERS
3.3OFA扩展
3.3.1分离低使用(Low-Usage)数据段:
DATA_2
3.3.2分离低使用 (LowUsage)索引段:
INDEXES2
3.3.3分离工具索引:TOOLS-1
3.3.4分离特殊回滚段:RBS-2
3.3.5分离特殊用户临时段:
TEMP USER
3.3.6附加的特殊应用OFA扩展
3.4普通意义的逻辑设计
第4章 数据库物理设计
4.1数据库文件设计
4.1.1数据文件间的I/O冲突
4.1.2所有数据文件中的I/O
瓶颈
4.1.3后台进程中并发的I/O
4.1.4定义系统恢复能力与性能
目标
4.1.5系统硬件的定义及结构镜像
4.1.6确定数据库磁盘
4.1.7选择正确的设计
4.2I/O量估计的校验
4.3文件放置
4.4数据库空间使用概述
4.4.1storage参数意义
4.4.2Table段
4.4.3Index段
4.4.4Rollback段
4.4.5Temporary段
4.4.6自由空间 (FreeSpace)
4.5重新确定Oracle7.2及更高版本中
的数据文件大小
4.6数据文件的移动
4.6.1移动数据库文件(Moving
Datafile)
4.6.2移动联机日志文件(MovingOnline
RedoLogFile)
4.6.3移动控制文件(Moving
ControlFile)
4.7Oracle7.2及Oracle7.3的空间
管理
4.7.1数据文件收缩(Shrinking
Datafile)
4.7.2数据表、簇、索引的收缩(Shrinking
TableClusterIndexes)
4.7.3重建索引(RebuildIndexes)
4.7.4物理条件的满足(PhysicallyFit)
第二部分 数据库管理
第5章 开发过程管理
5.1成功的三要素
5.2培植(cultural)过程
5.3管理(management)过程
5.3.1定义环境(Definingthe
Environment)
5.3.2角色的定义(RoleDefirition)
5.3.3方案报告(Deliverable)
5.3.4确定数据库对象的尺寸(Sizing
Data base Objects)
5.3.5迭代(Iterative)开发
5.4技术方法
5.4.1CASE 工具
5.4.2共享路径(shared
Directory)
5.4.3项目管理数据库
5.4.4讨论数据库
5.5管理包的开发
5.5.1生成图表
5.5.2空间需求
5.5.3协调目标
5.5.4安全需求
5.5.5数据需求
5.5.6执行规划
5.5.7验收测试进程
5.6管理环境
第6章 监控多数据库
6.1普通问题领域
6.1.1超出表空间中的自由空间
6.1.2缺乏临时段空间
6.1.3达到扩展极限的回滚段
6.1.4数据段碎片
6.1.5自由空间碎片
6.1.6不合适的SGA大小
6.2目标选择
6.3最终产品
6.4建立中央命令数据库
6.4.1数据获取
6.4.2产生警报报告(Alert
Report)
6.4.3空间摘要报告
6.4.4数据过滤
6.5监控内存对象
6.5.1UTLBSTAT及UTLESTAT的
必要修改
6.5.2统计报告解释
6.5.3统计报告的扩展
6.6良好管理的数据库
第7章 回滚段管理
7.1回滚段概述
7.1.1数据库对回滚段的使用
7.1.2激活回滚段
7.1.3为事务处理指定回滚段
7.2回滚段的空间使用
7.2.1存储优化
7.3监控回滚段使用
7.3.1监控当前空间分配
7.3.2回滚段收缩
7.3.3监控当前状态
7.3.4监控动态扩展
7.3.5回滚段中的事务
7.3.6回滚段中的数据
7.4选择回滚段的数量和大小
7.4.1事务项
7.4.2事务数量
7.4.3确定优化值
7.4.4建立回滚段
7.4.5回滚段数据装载及结果
第8章 数据库的协调
8.1协调应用程序设计
8.1.1有效的表设计
8.1.2分配CPU请求
8.1.3有效进行应用设计
8.2协调SQL
8.3协调内存
8.4数据存储的协调
8.4.1段的碎片整理
8.4.2自由范围的碎片整理
8.4.3行链接
8.4.4增加Oracle块尺寸
8.5协调数据库操作
8.5.1大量数据的插入:使用SQLLoader
DirectPath选项
8.5.2大量数据的删除:truncate
命令
8.6协调物理存储
8.6.1整理文件碎片
8.6.2使用RawDevices
8.7逻辑存储的协调
8.8减少网络访问
8.8.1数据复制
8.8.2使用远程进程调用
第9章 数据库安全与审计
9.1安全性能
9.1.1帐户安全性
9.1.2对象权限
9.1.3系统级角色和权限
9.2实现安全性
9.2.1操作系统安全性
9.2.2建立用户
9.2.3删除用户
9.2.4系统级权限
9.2.5用户环境文件
9.2.6口令管理
9.2.7防止口令重使用
9.2.8设置口令组合
9.2.9数据库帐户与主机帐户相连
9.2.10口令保护
9.2.11对象级权限
9.2.12 列表权限
9.3限制可用命令:产品用户环境
文件
9.4注册期间的口令安全
9.5口令编码与技巧
9.5.1口令是怎样存储的
9.5.2设置不存在的口令
9.5.3变成另一个用户
9.6审计
9.6.1审计注册
9.6.2操作审计
9.6.3对象审计
9.7保护审计踪迹
9.8分布环境的安全性
第10章 优化备份和恢复过程
10.1特性
10.2逻辑备份
10.2.1输出 (Export)
10.2.2输入(Import)
10.3物理备份
10.3.1脱机备份
10.3.2联机(ARCHIVELOG)
备份
10.4执行
10.4.1输出
10.4.2输入
10.4.3脱机备份
10.4.4联机备份
10.4.5备用数据库
10.5集成备份过程
10.5.1集成逻辑和物理备份
10.5.2集成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备份
10.6使用恢复过程的恢复情形
10.6.1实例失败(InotanceFailure)
10.6.2媒体(磁盘disk)失败(Media
Failure)
10.6.3意外删除或修改对象的
恢复
10.6.4并行恢复
10.6.5恢复管理器
第11章 管理Oracle财务和其他软件包
及实用程序
11.1软件包的通用管理准则
11.1.1协调数据库结构
11.1.2安全与数据存取控制
11.1.3事务管理
11.1.4文件定位
11.1.5监控
11.1.6版本的考虑
11.1.7DBA的作用
11.2管理Oracle财务软件包的
特殊准则
11.2.1库结构
11.2.2数据库的存取
11.2.3并发管理器
11.2.4演示数据库
11.2.5版本
11.2.6文件定位
11.2.7init.ora参数
11.3管理Designer/2000的特殊准则
11.3.1数据库结构
11.3.2init.ora参数
11.3.3最活跃的表和索引
11.3.4优化器
11.4管理其他包和实用工具
11.4.1ConText
11.4.2Export
11.4.3SQL装载
11.4.4程序接口
11.4.5在SQL*Plus中使用PRODUCT
USER_PROFILE
第12章 大数据库管理
12.1设置环境
12.1.1大数据库容量
12.1.2设置支持区大小
12.1.3选择物理设计
12.1.4分区
12.1.5建立完全索引表
12.1.6唯一索引表(Index-OnlyTable)
建立及管理
12.1.7建立和管理位图索引
12.2事务管理
12.2.1设置批量事务环境
12.2.2装载数据
12.2.3插入数据
12.2.4删除数据
12.3备份
12.3.1备份需求及方式
12.3.2备份方案
12.4协调
12.4.1协调大表查询
第三部分 网络ORACLE
第13章 SQL NetV2及Net8
13.1SQL NetV2及Net8概述
13.1.1连接描述器
13.1.2服务名
13.1.3监听器(Listener)
13.2使用Net8 Assistant
13.2.1多协议交换(Multiprotocol
Interchange)
13.2.2使用连接管理器(Connection
Manager)
13.2.3使用Oracle名称(Oracle
Name)
13.3应用样例:客户-服务器应用
13.4应用样例:数据库链接
13.5应用实例:拷贝命令
13.6协调SQL Net及Net8
第14章 UNIX上的联网技术
14.1宿主的识别
14.2数据库的识别
14.3服务的识别
14.4启动监听服务器进程
14.5控制监听服务器进程
14.6调试连接问题
第15章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15.1分布数据库概述
15.1.1远程查询
15.1.2远程数据管理:TWO Phase
Commit
15.1.3动态数据复制
15.2分布式数据管理
15.2.1基础结构:位置透明化
15.2.2数据库链接管理
15.2.3数据库触发器管理
15.2.4快照管理
15.2.5选择刷新类型
15.2.6快照的脱机实例
15.2.7净化快照日志
15.3管理分布式事务
15.3.1解决不确定事务
15.4数据库域(Domain)和群
(Community)
15.5监控分布式数据库
15.6协调分布式数据库
15.7使用作业队列
第16章 配置客户服务器和网络
计算机环境
16.1客户-服务器处理概述
16.2配置服务器
16.2.1识别可用宿主
16.2.2识别可用的服务
16.2.3识别可用数据库
16.2.4启动SQL Net
16.3配置客户机
16.3.1识别可用宿主
16.3.2识别可用服务
16.3.3客户机说明
16.3.4运行SQL Net
16.4关于网络计算机配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A Oracle7到Oracle8的移植
A.1安装Oracle8
A.1.1init.ora文件在何处
A.1.2警报日志文件在何处
A.1.3用户输出文件在何处
A.1.4过时和修改的init.ora参数
A.1.5过时的sqlnet.ora参数
A.1.6过时的ensnamesora和
listener.ora参数
A.1.7过时的Net8参数文件
A.2 如何移植
A.2.1 使用输出/输入方法
A.2.2 使用移植工具(Migration
Utility)
A.3 RowID的变动
A.3.1 什么是 ObjectID 值
A.3.2 将 RowID转换成严格格式
A.3.3 行在什么文件中
A.3.4 行在哪个块中
A.3.5 行的序列号是什么
A.3.6 管理口令
A.3.7 分区 (Partition)
A.3.8 大型对象 (LOB)
A.3.9 禁止日志子句
A.3.10 管理抽象数据类型
A.4 企业管理器
附录 B 管理企业管理器
B.1 OEM的独特性能
B.1.1 恢复管理器
B.1.2 性能封装软件包及 Oracle
跟踪工具
B.2 数据仓库管理
B.3 远程安全管理
B.4 配置文件管理
附录C DBA的SQL命令参考
C.1 ALTERDATABASE
C.2 ALTERINDEX
C.3 ALTERPROFILE
C.4 ALTERROLE
C.5 ALTERROLLBACKSEGMENT
C.6 ALTERSYST EM
C.7 ALTERTABLE
C.8 ALTERTABLESPACE
C.9 ALTERUSER
C.10 ANALYZE
C.11 ARCHIVELOG子句
C.12 AUDIT (SQL语句)
C.13 AUDIT(模式对象)
C.14 CREATECONTROLFILE
C.15 CREATEDATABASE
C.16 CREATEDATABASELINK
C.17 CREATEINDEX
C.18 CREATEPROFILE
C.19 CREATEROLE
C.20 CR EATERO)LLBACKSEGMENT
C.21 CREATESYNONYM
C.22 CREATETABLE
C.23 CREATETABLESPACE
C.24 CREATEUSER
C.25 EXPLAINPLAN
C.26 Filespec
C.27 GRANT(系统权限和角色)
C.28 GRANT(对象权限)
C.29 NOAUDIT(SQL语句)
C.30 NOAUDIT(模式对象)
C.31 RECOVER子句
C.32 STORAGE子句
C.33 TRUNCATE
译者序
作者序
第一部分 数据库体系结构
第1章 Oracle体系结构
1.1数据库概述及实例
1.2数据库
1.2.1表空间(Tablespace)
1.2.2文件(File)
1.3实例 (Instance)
1.4数据库内部结构
1.4.1表、列及数据类型(Table
Column,Datatype)
1.4.2约束条件
1.4.3抽象数据类(Abstract
Datatype)
1.4.4分区(Partition)
1.4.5用户(user)
1.4.6模式(schema)
1.4.7索引 (Indexe)
1.4.8簇(cluster)
1.4.9散列簇(HashClusters)
1.4.10视图(View)
1.4.11 序列(Sequence)
1.4.12 过程(procedure)
1.4.13 函数(Function)
1.4.14包(Package)
1.4.15触发器(Trigger)
1.4.16同义词 (Synonyms)
1.4.17权限及角色(Privilege,
Role)
1.4.18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
1.4.19段、范围及块(Segment, Extent,
Block)
1.4.20 回滚段(RollbackSegment)
1.5内部存储结构
1.5.1系统全局区(SystemGlobal
Area,SGA)
1.5.2 正文区域(ContextArea)
1.5.3程序全局区(Program
GlobalArea, PGA )
1.6后台进程(BackgroundProcesses)
1.7外部结构(ExternalStructure)
1.7.1日志文件(RedoLog)
1.7.2控制文件(ControlFile)
1.7.3跟踪文件与修改日志(Trace
FileandtheAlertLog)
1.8数据库的基本实现
1.8.1备份/恢复功能(Backup/
RecoveryCapability)
1.8.2安全性能
1.8.3典型数据库逻辑设计
1.8.4典型数据库物理设计
1.9逻辑模式规则
1.9.1 一对一关联
1.9.2 一对多关联
1.9.3多对多关联
第2章 硬件配置研究
2.1结构概述
2.2独立宿主(Stand-AloneHost)
2.2.1磁盘阵列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withDiskArray)
2.2.2磁盘映像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withDiskShadowing)
2.2.3多数据库的独立宿主(Stand-Alone
HostsswithMultipleDatabase)
2.3网络宿主
2.3.1数据库网络(Networkof
Database)
2.3.2远程更新:高级复制选项(Advanced
ReplicationOption)
2.3.3服务器簇:Oracle并行服务器
(ParallelServer)
2.3.4多处理器:并行查询(Parallel
Query)与并行装载(Parallel
Load)选项
2.3.5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
第3章 数据库逻辑设计
3.1最终产品
3.2优化结构(OptimalFlexible
Architecture,OFA)
3.2.1起点:系统表空间(System
Tablespace)
3.2.2分离应用程序数据段:DATA
3.2.3分离应用程序索引段:
INDEXES
3.2.4分离工具段:TOOLS
3.2.5分离回滚段:RBS
3.2.6分离临时段:TEMP
3.2.7分离用户:USERS
3.3OFA扩展
3.3.1分离低使用(Low-Usage)数据段:
DATA_2
3.3.2分离低使用 (LowUsage)索引段:
INDEXES2
3.3.3分离工具索引:TOOLS-1
3.3.4分离特殊回滚段:RBS-2
3.3.5分离特殊用户临时段:
TEMP USER
3.3.6附加的特殊应用OFA扩展
3.4普通意义的逻辑设计
第4章 数据库物理设计
4.1数据库文件设计
4.1.1数据文件间的I/O冲突
4.1.2所有数据文件中的I/O
瓶颈
4.1.3后台进程中并发的I/O
4.1.4定义系统恢复能力与性能
目标
4.1.5系统硬件的定义及结构镜像
4.1.6确定数据库磁盘
4.1.7选择正确的设计
4.2I/O量估计的校验
4.3文件放置
4.4数据库空间使用概述
4.4.1storage参数意义
4.4.2Table段
4.4.3Index段
4.4.4Rollback段
4.4.5Temporary段
4.4.6自由空间 (FreeSpace)
4.5重新确定Oracle7.2及更高版本中
的数据文件大小
4.6数据文件的移动
4.6.1移动数据库文件(Moving
Datafile)
4.6.2移动联机日志文件(MovingOnline
RedoLogFile)
4.6.3移动控制文件(Moving
ControlFile)
4.7Oracle7.2及Oracle7.3的空间
管理
4.7.1数据文件收缩(Shrinking
Datafile)
4.7.2数据表、簇、索引的收缩(Shrinking
TableClusterIndexes)
4.7.3重建索引(RebuildIndexes)
4.7.4物理条件的满足(PhysicallyFit)
第二部分 数据库管理
第5章 开发过程管理
5.1成功的三要素
5.2培植(cultural)过程
5.3管理(management)过程
5.3.1定义环境(Definingthe
Environment)
5.3.2角色的定义(RoleDefirition)
5.3.3方案报告(Deliverable)
5.3.4确定数据库对象的尺寸(Sizing
Data base Objects)
5.3.5迭代(Iterative)开发
5.4技术方法
5.4.1CASE 工具
5.4.2共享路径(shared
Directory)
5.4.3项目管理数据库
5.4.4讨论数据库
5.5管理包的开发
5.5.1生成图表
5.5.2空间需求
5.5.3协调目标
5.5.4安全需求
5.5.5数据需求
5.5.6执行规划
5.5.7验收测试进程
5.6管理环境
第6章 监控多数据库
6.1普通问题领域
6.1.1超出表空间中的自由空间
6.1.2缺乏临时段空间
6.1.3达到扩展极限的回滚段
6.1.4数据段碎片
6.1.5自由空间碎片
6.1.6不合适的SGA大小
6.2目标选择
6.3最终产品
6.4建立中央命令数据库
6.4.1数据获取
6.4.2产生警报报告(Alert
Report)
6.4.3空间摘要报告
6.4.4数据过滤
6.5监控内存对象
6.5.1UTLBSTAT及UTLESTAT的
必要修改
6.5.2统计报告解释
6.5.3统计报告的扩展
6.6良好管理的数据库
第7章 回滚段管理
7.1回滚段概述
7.1.1数据库对回滚段的使用
7.1.2激活回滚段
7.1.3为事务处理指定回滚段
7.2回滚段的空间使用
7.2.1存储优化
7.3监控回滚段使用
7.3.1监控当前空间分配
7.3.2回滚段收缩
7.3.3监控当前状态
7.3.4监控动态扩展
7.3.5回滚段中的事务
7.3.6回滚段中的数据
7.4选择回滚段的数量和大小
7.4.1事务项
7.4.2事务数量
7.4.3确定优化值
7.4.4建立回滚段
7.4.5回滚段数据装载及结果
第8章 数据库的协调
8.1协调应用程序设计
8.1.1有效的表设计
8.1.2分配CPU请求
8.1.3有效进行应用设计
8.2协调SQL
8.3协调内存
8.4数据存储的协调
8.4.1段的碎片整理
8.4.2自由范围的碎片整理
8.4.3行链接
8.4.4增加Oracle块尺寸
8.5协调数据库操作
8.5.1大量数据的插入:使用SQLLoader
DirectPath选项
8.5.2大量数据的删除:truncate
命令
8.6协调物理存储
8.6.1整理文件碎片
8.6.2使用RawDevices
8.7逻辑存储的协调
8.8减少网络访问
8.8.1数据复制
8.8.2使用远程进程调用
第9章 数据库安全与审计
9.1安全性能
9.1.1帐户安全性
9.1.2对象权限
9.1.3系统级角色和权限
9.2实现安全性
9.2.1操作系统安全性
9.2.2建立用户
9.2.3删除用户
9.2.4系统级权限
9.2.5用户环境文件
9.2.6口令管理
9.2.7防止口令重使用
9.2.8设置口令组合
9.2.9数据库帐户与主机帐户相连
9.2.10口令保护
9.2.11对象级权限
9.2.12 列表权限
9.3限制可用命令:产品用户环境
文件
9.4注册期间的口令安全
9.5口令编码与技巧
9.5.1口令是怎样存储的
9.5.2设置不存在的口令
9.5.3变成另一个用户
9.6审计
9.6.1审计注册
9.6.2操作审计
9.6.3对象审计
9.7保护审计踪迹
9.8分布环境的安全性
第10章 优化备份和恢复过程
10.1特性
10.2逻辑备份
10.2.1输出 (Export)
10.2.2输入(Import)
10.3物理备份
10.3.1脱机备份
10.3.2联机(ARCHIVELOG)
备份
10.4执行
10.4.1输出
10.4.2输入
10.4.3脱机备份
10.4.4联机备份
10.4.5备用数据库
10.5集成备份过程
10.5.1集成逻辑和物理备份
10.5.2集成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备份
10.6使用恢复过程的恢复情形
10.6.1实例失败(InotanceFailure)
10.6.2媒体(磁盘disk)失败(Media
Failure)
10.6.3意外删除或修改对象的
恢复
10.6.4并行恢复
10.6.5恢复管理器
第11章 管理Oracle财务和其他软件包
及实用程序
11.1软件包的通用管理准则
11.1.1协调数据库结构
11.1.2安全与数据存取控制
11.1.3事务管理
11.1.4文件定位
11.1.5监控
11.1.6版本的考虑
11.1.7DBA的作用
11.2管理Oracle财务软件包的
特殊准则
11.2.1库结构
11.2.2数据库的存取
11.2.3并发管理器
11.2.4演示数据库
11.2.5版本
11.2.6文件定位
11.2.7init.ora参数
11.3管理Designer/2000的特殊准则
11.3.1数据库结构
11.3.2init.ora参数
11.3.3最活跃的表和索引
11.3.4优化器
11.4管理其他包和实用工具
11.4.1ConText
11.4.2Export
11.4.3SQL装载
11.4.4程序接口
11.4.5在SQL*Plus中使用PRODUCT
USER_PROFILE
第12章 大数据库管理
12.1设置环境
12.1.1大数据库容量
12.1.2设置支持区大小
12.1.3选择物理设计
12.1.4分区
12.1.5建立完全索引表
12.1.6唯一索引表(Index-OnlyTable)
建立及管理
12.1.7建立和管理位图索引
12.2事务管理
12.2.1设置批量事务环境
12.2.2装载数据
12.2.3插入数据
12.2.4删除数据
12.3备份
12.3.1备份需求及方式
12.3.2备份方案
12.4协调
12.4.1协调大表查询
第三部分 网络ORACLE
第13章 SQL NetV2及Net8
13.1SQL NetV2及Net8概述
13.1.1连接描述器
13.1.2服务名
13.1.3监听器(Listener)
13.2使用Net8 Assistant
13.2.1多协议交换(Multiprotocol
Interchange)
13.2.2使用连接管理器(Connection
Manager)
13.2.3使用Oracle名称(Oracle
Name)
13.3应用样例:客户-服务器应用
13.4应用样例:数据库链接
13.5应用实例:拷贝命令
13.6协调SQL Net及Net8
第14章 UNIX上的联网技术
14.1宿主的识别
14.2数据库的识别
14.3服务的识别
14.4启动监听服务器进程
14.5控制监听服务器进程
14.6调试连接问题
第15章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15.1分布数据库概述
15.1.1远程查询
15.1.2远程数据管理:TWO Phase
Commit
15.1.3动态数据复制
15.2分布式数据管理
15.2.1基础结构:位置透明化
15.2.2数据库链接管理
15.2.3数据库触发器管理
15.2.4快照管理
15.2.5选择刷新类型
15.2.6快照的脱机实例
15.2.7净化快照日志
15.3管理分布式事务
15.3.1解决不确定事务
15.4数据库域(Domain)和群
(Community)
15.5监控分布式数据库
15.6协调分布式数据库
15.7使用作业队列
第16章 配置客户服务器和网络
计算机环境
16.1客户-服务器处理概述
16.2配置服务器
16.2.1识别可用宿主
16.2.2识别可用的服务
16.2.3识别可用数据库
16.2.4启动SQL Net
16.3配置客户机
16.3.1识别可用宿主
16.3.2识别可用服务
16.3.3客户机说明
16.3.4运行SQL Net
16.4关于网络计算机配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A Oracle7到Oracle8的移植
A.1安装Oracle8
A.1.1init.ora文件在何处
A.1.2警报日志文件在何处
A.1.3用户输出文件在何处
A.1.4过时和修改的init.ora参数
A.1.5过时的sqlnet.ora参数
A.1.6过时的ensnamesora和
listener.ora参数
A.1.7过时的Net8参数文件
A.2 如何移植
A.2.1 使用输出/输入方法
A.2.2 使用移植工具(Migration
Utility)
A.3 RowID的变动
A.3.1 什么是 ObjectID 值
A.3.2 将 RowID转换成严格格式
A.3.3 行在什么文件中
A.3.4 行在哪个块中
A.3.5 行的序列号是什么
A.3.6 管理口令
A.3.7 分区 (Partition)
A.3.8 大型对象 (LOB)
A.3.9 禁止日志子句
A.3.10 管理抽象数据类型
A.4 企业管理器
附录 B 管理企业管理器
B.1 OEM的独特性能
B.1.1 恢复管理器
B.1.2 性能封装软件包及 Oracle
跟踪工具
B.2 数据仓库管理
B.3 远程安全管理
B.4 配置文件管理
附录C DBA的SQL命令参考
C.1 ALTERDATABASE
C.2 ALTERINDEX
C.3 ALTERPROFILE
C.4 ALTERROLE
C.5 ALTERROLLBACKSEGMENT
C.6 ALTERSYST EM
C.7 ALTERTABLE
C.8 ALTERTABLESPACE
C.9 ALTERUSER
C.10 ANALYZE
C.11 ARCHIVELOG子句
C.12 AUDIT (SQL语句)
C.13 AUDIT(模式对象)
C.14 CREATECONTROLFILE
C.15 CREATEDATABASE
C.16 CREATEDATABASELINK
C.17 CREATEINDEX
C.18 CREATEPROFILE
C.19 CREATEROLE
C.20 CR EATERO)LLBACKSEGMENT
C.21 CREATESYNONYM
C.22 CREATETABLE
C.23 CREATETABLESPACE
C.24 CREATEUSER
C.25 EXPLAINPLAN
C.26 Filespec
C.27 GRANT(系统权限和角色)
C.28 GRANT(对象权限)
C.29 NOAUDIT(SQL语句)
C.30 NOAUDIT(模式对象)
C.31 RECOVER子句
C.32 STORAGE子句
C.33 TRUNCATE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