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作者:王振业著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1-01
ISBN:9787810047159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广播新闻评论和电视新闻评论(以下分别简称“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和广播、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为了从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出发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有必要首先从整体上了解这种体裁及其基本特征、基本要求。这里拟分两章对新闻评论体裁作些概括性阐述,本章讲体裁的基本特征,下章讲体裁的要素和常用形式。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怎样看待新闻评论这种体裁?人们对待新闻评论的观念,如同对待新闻的观念一样,总是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发展而变化的。许多曾经反映当时评论实践的成说,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不能说明当代的评论现象。那么,立足于当前和可见的将来,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种体裁呢?新闻评论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新闻评论?几乎每出现一本新的有关著作,就增加一种新的说法。许多说法并存,这在新闻体裁的研究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一方面说明新闻领域富于活力,新的实践不断改变、丰富、完善着既有的体裁,要求体裁研究给予新的概括和解释;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力图突破既有成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努力。对于新闻评论的界说也可以这样看。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我们探讨新闻评论的界说,目的在于明确这种体裁区别于其它体裁的界限,概括地说明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服从于这个目的,在定义过程中就必须:(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来考察;(2)着重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因此,对于新闻评论的界说,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相对地说,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体裁中的一种比较年轻、仍然处于发育阶段的文章形式。尽管如此,在考察、界定这种体裁时,仍然必须坚持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才能确切地说明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促使体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代的新闻评论既非“天外来客”,也非“舶来品”,而是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论说文、政论文的传统之中。它虽然曾经是报刊体裁,但随着通讯社、广播、电视的出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多个成员的“体裁家族”;各种媒介的评论正在适应媒介各自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发展、完善着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新闻评论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不仅意味着体裁运用范围的扩大,而且赋予体裁以巨大的活力,促使它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当代新闻评论已经不仅是报刊体裁,而是各种新闻媒介的共用体裁;已经不仅是或不完全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多符号的表现形式,如广播评论运用包括有声语言和其它音响的声音符号,电视评论则兼用声音和图像符号。这种发展、变化迄今仍在继续着,不仅广播、电视评论在继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报刊评论也在探索自己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新闻评论“家族”的未来将呈现怎样的格局,虽然难以确切描绘,但适应受众和媒介的需求、朝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是不可抑止的趋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振业,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1936年生于福建省石狮 市农村,1957年毕业于复旦 大学新闻系本科。1957-1981 年先后在青海日报、新华社 青海分社、共青团青海省委 任记者、编辑,长期从事农村 报道和撰写新闻评论。1981 年以来,在现岗位从事新闻 教学工作,主讲《新闻评论写 作》、《新闻评论研究》、《新闻 广播节目学》等课程,著有 《新闻评论写作》、《广播评 论》等教材,主编《广播新闻 与电视新闻》自学考试教材。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界说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附录: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人民日报社论)
评朱毓芬之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学习安珂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评论)
大瓷盘为什么走俏?(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真假王蒙(林放)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和基本类型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要素及其关系
第二节 论点
第三节 论据
第四节 论证
第五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附录:
硬吞香蕉皮(韬奋)
包公与伯乐(林放)
假如都像徐永山(《中国农民报》社论)
美国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说明了什么?(中国国际广播
电台“新闻分析”)
第三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与新闻媒介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相对特点
附录:
从中小学教师的呼声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附录:让我们伸出双手(中央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第四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第一节 谈话体评论
附录:庄户人也要讲究语言美(山西人民广播电台)
致富路上说养猪(吉林梨树县广播站)
第二节 评论员评论
第三节 录音评论
第四节 图像评论
第五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一节 选题、立论及其思维过程
附录:微笑的美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
附录:拜金主义要不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和平:使沙漠变绿洲(中央电视台)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立论
附录: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
扫除形式主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和制作
第一节 融理、事、情于一体
第二节 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善于夹叙夹议
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界说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附录: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人民日报社论)
评朱毓芬之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学习安珂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评论)
大瓷盘为什么走俏?(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真假王蒙(林放)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和基本类型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要素及其关系
第二节 论点
第三节 论据
第四节 论证
第五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附录:
硬吞香蕉皮(韬奋)
包公与伯乐(林放)
假如都像徐永山(《中国农民报》社论)
美国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说明了什么?(中国国际广播
电台“新闻分析”)
第三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与新闻媒介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相对特点
附录:
从中小学教师的呼声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附录:让我们伸出双手(中央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第四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第一节 谈话体评论
附录:庄户人也要讲究语言美(山西人民广播电台)
致富路上说养猪(吉林梨树县广播站)
第二节 评论员评论
第三节 录音评论
第四节 图像评论
第五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一节 选题、立论及其思维过程
附录:微笑的美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
附录:拜金主义要不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述评)
和平:使沙漠变绿洲(中央电视台)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立论
附录: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
扫除形式主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和制作
第一节 融理、事、情于一体
第二节 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善于夹叙夹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