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航天器热控制
作者:闵桂荣,郭舜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7-01
ISBN:9787030064042
定价:¥34.00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航天器(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主)的热控制原理、方法以及效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航天器的热模拟试验,较为系统地归纳并介绍了有关航天热物理技术应用方面的成就.本书共分八章,包括:辐射传热基础、空间环境及航天器的热平衡、被动热控技术、主动热控技术、航天器热计算、空间热辐射器、航天器的热设计以及航天器的热模拟试验.本书主要供从事航天器研究、设计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以及从事有关航天热物理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天工程、工程热物理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航天器热控制》作者简介
目录
序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概论
11污垢对换热设备的影响
12工业污垢概述及污垢耗费
121一般污垢与特种污垢
122气侧污垢与液则污垢
123气侧污垢
124液侧污垢
13污垢费用估计
131投资增加
132能量消耗增加
133维护清洗费用增加
134产品产量降低
135污垢损失费用的估计
14污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基本理论
21污垢的分类
22污垢的形成过程
221概述
222起始
223输运
224附着
225剥蚀
226老化
23污垢形成的输运机制
231对流输运
232外力输运
233惯性输运
234碰撞
24污垢形成的附着机制
241胶体的稳定性
242附着机制
243附着时间
25污垢形成的剥蚀机制
251近壁区的湍流结构
252沉积在表面上的粒子受力分析
253粒子剥蚀率
254剥蚀对粒子沉积的影响
26形成的诱导期
261析晶污垢的诱导期
262微粒污垢的诱导期
27污垢影响因素分析
271运行参数
272换热器参数
273流体性质
28污垢的预测模型
281经验模型
282微粒污垢预测模型
283化学的反应污垢预测模型
284析晶污垢预测模型
285通用模型
第三章污垢的监测
31概述
32污垢热阻监测的热学法
321污垢热阻法
322温差监测法
33非传热量测量的污垢监测技术
331直接称量法
332厚度测量法
333压降测量法
334放射性技术
335时间推移电影法
34液体污垢监测技术
341污垢的实验监测技术
342污垢特性参数的测量
343液体污垢的监测设备
35气侧污垢监测技术
351垢量测管
352酸沉积测管
353热流计
354气侧污垢监测设备的比较和评价
36污垢的在线监测技术
361管侧污垢在缍监测原理
362壳侧污垢在线监测原理
363在线监测的校正模型
第四章防垢对策——设计阶段应采用的策略
41污垢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
411污垢对传热的影响
412污垢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42设计换热设备时污垢数据的来源
43考虑污垢影响的方式
431污垢热阻(污垢系数)
432洁净系数
433冗余面积百分数
44换热器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441换热器型式的选择
442换热器材料的选择
45考虑污垢时换热器的设计
46考虑污垢时换热器网络系统的设计
461换热器网络中的污垢问题
462换热器网络设计的夹点技术
第五章抑垢对策——运行阶段应采取的策略
51运行前的检查与试验
511检查
512水压试验
52抑垢运行
521析晶污垢和凝固污垢
522微生物污垢
523化学反应污垢
524腐蚀污垢
525锅炉水处理
53冷却水中污垢的抑制策略
531水生污垢
532水垢
533腐蚀污垢
534微粒污垢
535混合污垢
54气侧污垢的抑制策略
541燃料清洗技术
542运行工况控制
543燃料添加剂
544表面清洗技术
545急冷
546气体净化
55污垢最小化起停程序
第六章除垢对策
61概述
62换热器的最佳清洗周期
621蒸发器离线清洗的最佳周期
622凝汽器在线管理的优化模型
63机械清洗技术
631机制研究
632机械清洗的特点
633机械清洗的方法
64化学清洗技术
641化学清洗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642化学清洗的优缺点
643化学清洗方法
644化学清洗常用药剂
645化学清洗的适应性
65污垢在线清洗技术
651在线机械清洗技术
652在线化不清洗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Ⅰ一些物质的热导率
附录Ⅱ再沸器污垢系数的推荐值
附录Ⅲ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
附录Ⅳ美国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EMA)推荐的污垢系数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概论
11污垢对换热设备的影响
12工业污垢概述及污垢耗费
121一般污垢与特种污垢
122气侧污垢与液则污垢
123气侧污垢
124液侧污垢
13污垢费用估计
131投资增加
132能量消耗增加
133维护清洗费用增加
134产品产量降低
135污垢损失费用的估计
14污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基本理论
21污垢的分类
22污垢的形成过程
221概述
222起始
223输运
224附着
225剥蚀
226老化
23污垢形成的输运机制
231对流输运
232外力输运
233惯性输运
234碰撞
24污垢形成的附着机制
241胶体的稳定性
242附着机制
243附着时间
25污垢形成的剥蚀机制
251近壁区的湍流结构
252沉积在表面上的粒子受力分析
253粒子剥蚀率
254剥蚀对粒子沉积的影响
26形成的诱导期
261析晶污垢的诱导期
262微粒污垢的诱导期
27污垢影响因素分析
271运行参数
272换热器参数
273流体性质
28污垢的预测模型
281经验模型
282微粒污垢预测模型
283化学的反应污垢预测模型
284析晶污垢预测模型
285通用模型
第三章污垢的监测
31概述
32污垢热阻监测的热学法
321污垢热阻法
322温差监测法
33非传热量测量的污垢监测技术
331直接称量法
332厚度测量法
333压降测量法
334放射性技术
335时间推移电影法
34液体污垢监测技术
341污垢的实验监测技术
342污垢特性参数的测量
343液体污垢的监测设备
35气侧污垢监测技术
351垢量测管
352酸沉积测管
353热流计
354气侧污垢监测设备的比较和评价
36污垢的在线监测技术
361管侧污垢在缍监测原理
362壳侧污垢在线监测原理
363在线监测的校正模型
第四章防垢对策——设计阶段应采用的策略
41污垢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
411污垢对传热的影响
412污垢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42设计换热设备时污垢数据的来源
43考虑污垢影响的方式
431污垢热阻(污垢系数)
432洁净系数
433冗余面积百分数
44换热器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441换热器型式的选择
442换热器材料的选择
45考虑污垢时换热器的设计
46考虑污垢时换热器网络系统的设计
461换热器网络中的污垢问题
462换热器网络设计的夹点技术
第五章抑垢对策——运行阶段应采取的策略
51运行前的检查与试验
511检查
512水压试验
52抑垢运行
521析晶污垢和凝固污垢
522微生物污垢
523化学反应污垢
524腐蚀污垢
525锅炉水处理
53冷却水中污垢的抑制策略
531水生污垢
532水垢
533腐蚀污垢
534微粒污垢
535混合污垢
54气侧污垢的抑制策略
541燃料清洗技术
542运行工况控制
543燃料添加剂
544表面清洗技术
545急冷
546气体净化
55污垢最小化起停程序
第六章除垢对策
61概述
62换热器的最佳清洗周期
621蒸发器离线清洗的最佳周期
622凝汽器在线管理的优化模型
63机械清洗技术
631机制研究
632机械清洗的特点
633机械清洗的方法
64化学清洗技术
641化学清洗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642化学清洗的优缺点
643化学清洗方法
644化学清洗常用药剂
645化学清洗的适应性
65污垢在线清洗技术
651在线机械清洗技术
652在线化不清洗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Ⅰ一些物质的热导率
附录Ⅱ再沸器污垢系数的推荐值
附录Ⅲ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
附录Ⅳ美国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EMA)推荐的污垢系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