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历代纪事本末(全二册)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7-11-01
ISBN:9787101016727
定价:¥23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宋史纪事本末》一O九卷,明陈邦瞻撰。它是继《通鑑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體裁,记述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三百余年历史的书。陈邦瞻,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萬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進士,曾任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后官至兵部左侍郎,《明史》卷二四二有传。在他之前,有山东临朐人冯琦(《明史》卷二一六有传),曾起草编写此书;另外,南京的侍御史沈越,也用同樣的體裁编录宋代的史事,取名《事纪》。这两部书都未完稿。后来就由冯琦的弟子监察御史刘曰梧、应天府丞徐申创议,请陈邦瞻将冯、沈二书加以增订,合为一编,於萬历二十二年(公元一六O四)着手编撰,大约历一年左右的时间,全书完成。清朝编的《四库总目提要》,说这部书“大抵本於琦者十之三,出於邦瞻者十之七”,漏略了沈越的《事纪》,是不够确切的。关於此书的编撰情况,可以参看我们这次点校本后而所附的几篇序跋。这部书,记述了宋代历史的大概轮廓,和宋代社会的一些重要事件,对於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元朝修的《宋史》,有近五百卷之多,份量很大,而且内容芜杂。其他几部有关南北宋历史的书,如王你的《东都事略》,李焘的《續资治通鑑 长编》,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击年要录》等,卷帙也相当大,记述的也非宋代全史。这部《宋史纪事本末》,以较少的篇幅,按历史事件把大量的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和集中,确实表现出纪事本末體的那种前后始末,一觉了然的特色。书中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广泛,除政治事件外,如治河、茶鹽、学术思想等都有专题叙述,还记载了金和蒙古早期的历史情况。有关农民起義及统治阶级議论朝政的章节,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我们研究和了解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缐索。这些,对於我们今天運用马克思列宁主義、毛泽东思想,去研究、分析宋代的历史,是有所帮助的。关於《宋史纪事本末》的刻本流传情况,據现在所知,大致是这样的:此书撰成以后,即由刘曰梧、徐申校订刊行,分二十八卷,刻於万历三十三年(公元一六O五)。这个本子,可以称之为原刻本。在这以后,又由徐申动议,请陈邦瞻續编元代部分,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写成《元史纪事本末》初稿,並由臧懋循(字晋叔)参加订補,分为六卷。萬历三十五年,监察御史黄吉士巡抚淮南,就将陈氏的宋、元二书与袁枢《通鑑纪事本末》合刻,並将《宋史纪事本末》略加合併,改为十卷,《元史纪事本末》改为四卷。另外,明朝崇禎年间,江苏太仓人张溥,就《通鑑纪事本末》各篇写成史论若干篇,並取陈氏二书逐目加以论正,附於各篇之后,改成以篇为卷。这樣,从明末以后,《宋史纪事本末》就有二十八卷本、十卷本、一O九卷本三种(《四库总目提要》把二十八卷误为二十六卷,后来有些目录书也沿袭了这一错误,实际上文津阁和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与提要都作二十八卷)。清初以后,二十八卷本与十卷本传本较稀。张溥的史论在清朝前期虽列为禁书,但颇有影响,而且一O九卷本以篇为卷,是一个重要優点,因此流传较广,后来好些本子就是據一O九卷本刊刻的,如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张闻升重刻本,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江西书局刻本,光绪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广州广雅书局重刻江西书局本,等等,大约有十余种。江西书局本係據张闻升的本子重刻,並取《續纲目》等书校勘过,对原书的一些错误有所刊正,是一个较好的本子。我们这次整理校点,就是以江西书局本为底本,用萬历三十三年原刻本和《宋元通鑑》(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續通鑑纲目》(明成化十二年内府刊本)互校,同时参考张溥、张闻升等刻本,以及《宋史》、《金史》、《元史》、《东都事略》、《宋史全文》、《宋会要辑稿》、《續资治通鑑长编》等书。江西书局本对过去刊本的一些错误有所改正,但未注明依據,有时还有误改之处,我们这次就参考有关各书,择善而从,加以订正。凡補正删改的,都注明依據,写成校记,用括号小字排在各句之后。文内圆括号()表示应删之文,方括号[]表示应補之文。常用的书名有较长者,採用略称,如薛应旂《宋元通鑑》称为《薛鑑》,等。引用各书都注明卷数,编年体史书年代与本书相同的,就从略,遇有不同的则仍加注明。我们还在分段的起始年代下附加干支纪年和公元,以便於阅读。本书校点整理工作由河北师範学院(前河北北京师範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组擔任。书中错误或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出。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一九七七年六月
作者简介
暂缺《历代纪事本末(全二册)》作者简介
目录
卷一〔第一册〕
太祖代周
卷二
收兵權
卷三
平荆湖
卷四
平蜀
卷五
平南汉
卷六
平江南
卷十三
契丹和战
卷十四
西夏叛服继迁德明
卷十五
交州之变
卷十六
蜀盗之平
卷十七
太宗致治
卷十八
營田之议
卷十九
至道建储
卷二十
太祖代周
卷二
收兵權
卷三
平荆湖
卷四
平蜀
卷五
平南汉
卷六
平江南
卷十三
契丹和战
卷十四
西夏叛服继迁德明
卷十五
交州之变
卷十六
蜀盗之平
卷十七
太宗致治
卷十八
營田之议
卷十九
至道建储
卷二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