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孟德斯鸠传

孟德斯鸠传

作者:(法)路易·戴格拉夫(Louis Desgraves)著;许明龙,赵克非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7-11-01

ISBN:9787100021197

定价:¥23.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夏尔-路易·德·色贡达·孟德斯鸠(1689—1755),在我国一些读者中已不陌生。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早在1913年就以《法意》的中译名称在我国出版,是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之一。解放之后,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孟德斯鸠早期的两部主要著作《波斯人信扎》(1721年)和《罗马盛衰原因论》(1733年)已于60年代初译成中文出版,《论法的精神》也出了新的中文译本。但是,有关孟德斯鸠的毕生经历和著述活动,仍缺少系统的中文材料。有鉴于此,本馆现将这部《孟德斯鸠传》呈献给读者,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本书是由法国波尔多市图书馆前馆长、当今研究孟德斯鸠的著名学者路易·戴格拉夫所著,1986年由法国阿尔代姆·法雅尔出版社出版。孟德斯鸠出身于法国西南阿让地方一个姓色贡达的封建贵族和官僚世家。从16世纪起,这个家族的成员就先后担任过纳瓦尔王国和亨利四世的宫廷总管。孟德斯鸠这个名字就是让·色贡达所得的封地的地名,而孟德斯鸠在波尔多最高法院的庭长职务就是由其祖父、伯父相传得来的。1700年,11岁的孟德斯鸠从波尔多来到巴黎附近的奥拉托利修会创办的朱伊公学学习,1705年毕业后,他回到波尔多进入波尔多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律,1708年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同年,在波尔多高等法院担任律师。1714年他得到波尔多高等法院推事职务,1716年他又继承了其伯父在该院担任的庭长职衔。然而,他的志趣却强烈地表现在学术研究和著述方面,其中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他作过六册法学笔记,宣读或发表过《论罗马人的宗教政策》、《论重力的原因》等一系列文章,不过其中获得最大成功的是1721年匿名发表的轰动法国社会的《波斯人信札》。与这种对学术志趣相适应的,则是他对科学院领导职务的重视,1718年和1725年,他两次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长,172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从1727年底开始漫游欧洲列国到《论法的精神》发表,是孟德斯鸠思想成熟的时期。他通过对西欧各国,特别是对意大利的实地考察,与上层人物的交谈,查阅图书档案资料,终于于1733年撰就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在英国,他通过对立宪君主制度的考察,参观议会,研究洛克的分权理论,与休谟等著名哲学家的接触和交谈,使他为已经准备撰写的《论法的精神》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素材,也使他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更加坚定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748年,《论法的精神》首次在日内瓦出版,极大地提高了孟德斯鸠的声望。当然,从本书所提供的丰富材料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他的思想和行动中无不表现出矛盾。就是说,他既有唯物主义思想,又有唯心主义思想;既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又不反对国王的统治;既批判教会的精神统治,又倾向于新教;既蔑视劳动人民,又偶而对一些穷人表现出某种怜悯之情,等等。目录第一章家庭与童年第二章孟德斯鸠:法官和院士(1714—1721)第三章从《波斯人信札》到出国旅行(1721—1728)第四章游历欧洲(1728—1731)第五章从《罗马盛衰原因论》到《论法的精神》(173l—1748)第六章《论法的精神》第七章《论法的精神》之“争”第八章最后的岁月(1748—1755)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暂缺《孟德斯鸠传》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
第二章 孟德斯鸠:法官和院士(1714-1721)
第三章 从《波斯人信札》到出国旅行(1721-1728)
第四章 游历欧洲(1728-1731)
第五章 从《罗马盛衰原因论》到《论法的精神》(1731-1748)
第六章 《论法的精神》
第七章 《论法的精神》之“争”
第八章 最后的岁月(1748-1755)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