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水文志

中国水文志

作者:水利部水文司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2-01

ISBN:9787801244109

定价:¥1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水文志》出版问世了。这是我国第一部水文领域的专业志。它不仅记录了我国水文事业发展历程,而且对我国水文作了系统的科学总结。我个人体会本志有以下几个特点:统合古今资料翔实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古文明大国。中国人民很早就对水文现象进行了观测,历史证明中国古水文居于当时各国前列。本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水文的萌生和逐步扩展深化,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全部历程。记述全面且重点突出,脉络清楚且因果彰明。尤其是选用资料范围广泛,包括水利、海洋、气象、地矿、交通和科研等有关部门的资料,资料系列则远溯到两千多年以前。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本志除卷首概述外,共设11篇。另有附录、大事记,并配有不少彩照、图表。卷首概述用精炼的笔墨综合叙述了中国水文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可供一般读者了解我国水文全貌。第一篇首先介绍了中国水文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既有江河湖泊,又写“天”写“地”。这些背景条件与以后篇章关系密切。第二篇水文特征,使读者能对我国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和水质等水文要素的主要特征及一些变化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第三篇至第七篇为本志的核心内容,详细叙述了水文工作各个门类的业务技术发展及其成就与水平,总结了主要经验。第八篇专列了水文教育与宣传。第九篇全面介绍了中国水文走向世界及其在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和有关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第十篇与第十一篇分别介绍管理工作和水文人物。编排得体特色鲜明本志概述置于卷首,大事记殿后。各篇编排从介绍本专业的环境背景条件人手,继之站网布局,然后分别介绍测、报、整、算和科学研究各个业务技术领域的发展,最后落脚到水文人物。结构比较严谨、科学,编排也很得体。我国幅员辽阔,河流水系交错,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各异,而不同水文情势和对水文工作的不同要求并存,这就促使我国水文事业必须结合这些具体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综观《中国水文志》全书,特色鲜明。例如水文环境中的社会环境,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人口、水土资源分布等重要国情,重点叙述了堤防、水电站、水库、农业灌溉、水土保持和城市化发展等与水文有关方面的状况;在测、报、整、算等各篇,除突出我国自己的发展特点外,并对引进的国外某些理论、技术方法也作了较全面的反映;泥沙问题在我国较为突出,在第二、四、六、七等篇中均有专门叙述介绍,可供国外借鉴。总之,《中国水文志》既详细介绍了中国水文工作的发展历程、特色和经验,有很好的存史作用,又有很好的资治、育人、继往开来的价值,是一本传世佳作。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水文志》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序
   编辑说明
   凡 例
   概 述
    第一篇 水文环境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
    第二节 天气和气候
    第三节 水文地质
    第四节 河流
    第五节 湖泊
    第六节 河口与近海
    第七节 冰川
    第八节 沼泽
   第二章 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口与水土资源
    第二节 改造与利用
    第三节 城市化及影响
    第四节 水土保持
    第二篇 水文特征
   第一章 降水
    第一节 年降水
    第二节 暴雨
   第二章 蒸发
    第一节 水面蒸发
    第二节 陆面蒸发
   第三章 径流
    第一节 径流量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第三节 径流量的年内变化
   第四章 洪水与干旱
    第一节 洪水
    第二节 干旱
   第五章 河流泥沙及水质
    第一节 河流泥沙
    第二节 河流水化学
    第三节 水污染
   第六章 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量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量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
    第三篇 水文站网
   第一章 站网规划
    第一节 早期的设站计划
    第二节 全国水文基本站网规划(第一次站网规划)
    第三节 基本站网验证和调整规划(第二次站网规划)
    第四节 水文站网调整充实规划(第三次站网规划)
    第五节 水文站网发展规划及站队结合规划(第四次站网规划)
    第六节 水质站网和地下水井网规划
   第二章 站网建设
    第一节 水文站(流量站)
    第二节 水位站
    第三节 泥沙站
    第四节 雨量站
    第五节 蒸发站
    第六节 水化学站和水质监测站(水质站)
    第七节 地下水观测井
    第八节 实验站
    第四篇 水文测验
   第一章 测验技术
    第一节 水位观测
    第二节 流量测验
    第三节 泥沙测验
    第四节 降水量观测
    第五节 蒸发 水温 冰凌 地下水观测
    第六节 水质监测
    第七节 测验工作方式
    第八节 测验规范与测验方法研究
   第二章 水文仪器
    第一节 生产厂家和研制 检测单位
    第二节 流域和地方水文机构的仪器测具研制
    第三节 仪器的配备和使用
    第四节 仪器的技术管理与交流
   第三章 水文调查
    第一节 当年暴雨洪水调查
    第二节 历史洪枯水调查
    第三节 定位观测的补充调查
    第四节 调查技术
   第四章 资料整编和水文数据库
    第一节 初期的资料整编
    第二节 历史资料的整编
    第三节 逐年资料的整编和水文统计
    第四节 整编技术
    第五节 计算机的应用
    第六节 水文数据库
    第五篇 水文情报与预报
   第一章 水文情报
    第一节 水情站网
    第二节 水情拍报办法与标准
    第三节 水情传递与资料处理
    第四节 水情机构设置及演变
   第二章 水文预报
    第一节 预报方法研究
    第二节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第三章 水情服务效益
    第一节 防汛抗旱方面的效益
    第二节 生产建设方面的效益
    第六篇 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
   第一章 暴雨、洪水分析计算
    第一节 洪水分析
    第二节 洪水频率计算
    第三节 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第四节 暴雨量的分析计算
    第五节 暴雨径流关系的分析计算
    第六节 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分析
   第二章 降水量 径流量和蒸发量的分析计算
    第一节 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分析计算
    第二节 蒸发量的分析计算
   第三章 泥沙、水质 水温和冰情的分析计算
    第一节 河流泥沙的分析计算
    第二节 河流水质的分析评价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水库)水温的分析计算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水库)冰情的分析计算
   第四章 特定水体的水文调查分析计算
    第一节 地下水的分析计算
    第二节 湖泊、水库和沼泽的水文调查分析
    第三节 冰川 积雪和冻土的水文考察分析
    第四节 泥石流的水文考察分析
    第五节 河口的水文观测分析
   第五章 区域水文和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 区域水文
    第二节 水资源评价
    第七篇 水文科学研究
   第一章 水文科研事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研究机构
    第二节 研究领域
   第二章 水文实验研究
    第一节 径流实验研究
    第二节 降水与蒸发实验研究
    第三节 湖泊水库冰川与沼泽实验研究
   第三章 泥沙研究
    第一节 泥沙特性研究
    第二节 泥沙运动研究
    第三节 水库冲淤及演变研究
    第四节 河道 河口冲淤及河床演变研究
    第五节 河流泥沙分析研究
    第八篇 水文教育与宣传
   第一章 水文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章 水文宣传
    第一节 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九篇 水文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章 国际政府间多边合作
    第一节 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和水资源计划
    第二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
    第三节 台风委员会水文活动
    第四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水文活动
    第五节 联合国其他机构水文活动
   第二章 国际非政府间多边合作
    第一节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
    第二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委员会
    第三节 其他有关国际组织
   第三章 政府间双边合作
    第一节 中苏水文合作
    第二节 中美地表水水文合作
    第三节 中朝水文合作
    第四节 中越水文合作
    第五节 中国与印 巴 孟等国的水文合作
    第六节 其他政府间双边合作
   第四章 非政府间双边合作
    第十篇 水文管理
   第一章 管理体制
    第一节 鸦片战争以前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
    第四节 “大跃进”时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
   第二章 水文机构和有关机构
    第一节 中央机构
    第二节 流域机构
    第三节 地方机构
    第四节 其他有关机构
   第三章 水文工作方针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一节 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
    第二节 经费管理
    第三节 业务管理
    第四节 人事管理
    第十一篇 水文人物
   第一章 领导干部
    第一节 中央水文机构领导干部
    第二节 流域水文机构领导干部
    第三节 地方水文机构领导干部
    第四节 其他水文机构领导干部
   第二章 先进人物和集体
    第一节 全国和部委表彰的先进人物和集体
    第二节 省(区 市)表彰的先进人物
   第三章 在水文作业中牺牲人员
   第四章 水利人物志中的水文人物
   附 录
    附录一 水文基本情况统计
    附录二 1980~1990年水文科技主要获奖成果
    附录三 历代长度单位换算
    大事记
   一 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四)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五)宋元时期(960~1367年)
    (六)明代(1368~1643年)
    (七)清代前期(1644~1840年)
   二 外来影响时期 (1841~1948年)
    (一)清代后期(1841~1911年)
    (二)民国时期(1912~1948年)
   三 迅速发展时期 (1949~1957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四 曲折前进时期 (1958~1978年)
    (一)“大跃进”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三)在徘徊中前进时期(1977~1978年)
   五 改革开放时期 (1979~1990年)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0年)
    (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
    (三)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
    《大事记》索引目录
   索 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