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卢卡奇美学思想论纲
作者:马驰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5-01
ISBN:9787560219417
定价:¥14.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的,其传入中国到如今也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早期的中国美学是在古典文艺遗产中所含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试图将它们融合起来,开始探讨文艺的审美特性,成为中国美学兴起和发展的前奏。美学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并形成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至于在本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出现两次美学研究的高潮。应该说,老一辈的美学家,为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筚路蓝缕、玉成大功的贡献,他们无愧于自己的时代。改革开放所驱动的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使得美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国不仅出现了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而且也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涌现出一大批学贯中西、术业专攻的年轻学者,其中还有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学研究者。他们以新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美学观念,立足于中国美学的现实需要,面对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各种相邻学科的互相渗透和影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脚踏实地地为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学而不懈地耕耘和收获着。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他们的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以他们为前卫的年轻一代学者身上。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预测,我们下决心策划出版这套《青年美学博土文库》,企盼能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马驰,男,1955年12月生于上海。1982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此后在华东理工大学讲授美学原理、现当代西方美学与文论、马列文论十余年,1993年9月八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专业文艺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师从吴中杰教授。1996年1月,博士毕业后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著有《叛逆的谋杀者》,合著有《20世纪西方美学主流》、《现代西方美学史》,译有《批评与批评的理论》。另外还发表了各类理论文章数十篇。
目录
序言
导言
上篇
第一章 艰难的思想历程
一 马克思主义学徒期
二 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反映论
三 建立在自然本体论基础上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第二章 珍贵的理论遗产
一 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
二 人道主义异化观
三 理性主义的高扬
中篇
第三章 审美:人性复归的途径
一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二 拟人化与非拟人化
三 审美反映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 审美的直接性是一种重新创造的直接性
五 特殊性:美学的中心范畴
六 第1’信号系统:美学研究的新方法
第四章 艺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形式
一 艺术形式把入提高到人的高度
二 永远做个游击队员
三 艺术是借助形式的暗示
四 目的论的设定与现实的考察
五 不要撒谎,也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六 艺术不能直接改造社会、改变人生
第五章 问题在于现实主义
一 争论的实质是理性与非理性
二 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整体
三 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不可分割
……
下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导言
上篇
第一章 艰难的思想历程
一 马克思主义学徒期
二 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反映论
三 建立在自然本体论基础上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第二章 珍贵的理论遗产
一 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
二 人道主义异化观
三 理性主义的高扬
中篇
第三章 审美:人性复归的途径
一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二 拟人化与非拟人化
三 审美反映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 审美的直接性是一种重新创造的直接性
五 特殊性:美学的中心范畴
六 第1’信号系统:美学研究的新方法
第四章 艺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形式
一 艺术形式把入提高到人的高度
二 永远做个游击队员
三 艺术是借助形式的暗示
四 目的论的设定与现实的考察
五 不要撒谎,也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六 艺术不能直接改造社会、改变人生
第五章 问题在于现实主义
一 争论的实质是理性与非理性
二 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整体
三 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不可分割
……
下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