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康熙皇帝全传

康熙皇帝全传

作者:白新良主编;王薇[等]编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08-01

ISBN:9787507709926

定价:¥110.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按照一般情况来说,他至少还能再活几十年。同时,由于后宫妃嫔甚多,而他又刚刚进入了生育年龄,至少也可以再生许多儿子。焉知玄烨这个孩子的命运必然会在其他已出世或未出世的孩子之上。其次,就他的母亲而言,当时,只是顺治皇帝的一个普通的妃子,而且出身汉军。虽然她的父祖两代早在入关前就已追随清朝两代创业皇帝南征北战,卓有功勋,但是,由于清朝政权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所建立的王朝,这就决定她们一家在当时社会上只是一个二等公民。佟氏妃子的民族出身必然会影响她在宫中的地位。再次,还应该看到,在玄烨出生前后,主持宫中事务的是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她的儿子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并发展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处心积虑地积极扩大自己家族在宫中的势力。顺治八年八月,顺治皇帝刚刚十四岁,在她的主持下,即为顺治皇帝举行大婚,将自己的一个亲侄女立为皇后。由于顺治皇帝少年任性,和这个皇后关系并不好。顺治十年,将这个皇后废为静妃,改居侧宫。这时,为了实现亲上加亲的企图,孝庄文皇后又打乱行辈,将自己的一个侄孙女立为皇后。与此大体同时,同是出身博尔济吉特氏而入宫为妃者还有恭靖妃、淑慧妃、端顺妃、赠悼妃等四人。一时之间,顺治皇帝后宫几乎成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天下。出于一家一姓的私心,孝庄文皇后满心盼望着这些侄女、侄孙女为她生孙,以便将来承继大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顺治皇帝的满洲妃子所生之子,她都不大喜欢,哪里还会喜欢这个汉军出身妃子所生的儿子呢?因此,玄烨出生之初,只是宫中的一个丑小鸭。他的母亲佟氏妃子并未因生子之功受到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的另眼看待,而地位有所上升。就连玄烨本人也像其他一般皇子一样被遣送出宫,与保姆别居西华门外的一座府第。一直到了玄烨晚年,在他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还不胜伤心。他说:“世祖章皇帝因联幼年时未曾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①长期就养在外,使得他的父亲顺治皇帝几乎将他遗忘。顺治十四年前,顺治皇帝明明已经生了钮钮、福全和玄烨三个儿子,但是在当年十月,他所宠幸的皇贵妃栋鄂氏(即端敬孝献皇后)为他生了儿子之后,他即刻认定这个儿子为第一子②,还在不少场合说这个刚刚落生的婴儿就是将来的皇太子。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和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虽然孝庄文皇后为顺治皇帝连续娶了六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女子作为后妃,但是,使她失望的是,对于这些后妃,顺治皇帝一个也不喜欢,当然,更谈不上会给她生孙子。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虽然极为宠爱他的皇贵妃栋鄂氏,并将她所生的儿子定为第一子和皇太子,但是,这个孩子出生不过百日,即因病殇逝。倒是被他们所遗忘的庶出之子玄烨得以健康地成长了起来。这样,直到玄烨五六岁上在保姆的带领下进宫向祖母和父母问安时,他们才想起这个长期寄居宫外的孩子。眼见玄烨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神彩焕发,声音洪亮,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已起爱怜之意,而听其谈吐不俗,观其举止有礼,更使他们感到惊奇。一次,玄烨和他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一起向顺治皇帝问安时,顺治皇帝逗着问他们,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这时,常宁刚刚周岁有余,正在咿呀学语,对于这样高深的问题,自然是回答不上来。福全因为年龄较大,已懂人事,面对父亲所提这一重要问题,生怕回答错误,沉吟片刻,方才谨慎地回答道,愿在父皇之下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王子。倒是玄烨无所忌讳,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道,我大了要像父皇一样,把天下治理好。这种回答,乍一听来,似显放肆不恭,但是仔细一想,在十分盼望子孙成人后统治天下的帝王家庭里,却正是最满意的答案。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出语如此不俗,顺治皇帝不由得暗暗称奇。从此,他对玄烨这个儿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由于出生之初不受重视,玄准童年事迹传于后世者甚为稀少,这样,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寥寥几点。一是他于出生之后不久,即随保姆移居紫禁城外的一座府邸。那里很有可能原是一个官员的府第。根据满洲旧俗,皇子出生后,大多“付于殷实官员抚养”。①《清圣祖实录》亦载,玄烨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和玄烨的不少儿子都曾抚养于外。玄烨出生后,比起福全和常宁,他的身分并不高,因而,这种推测,看来大致合乎实际。只是后来玄烨当了皇帝,这座府邸自然也就成了潜邸,原来官员不便居住,只好搬了出去,改作福祜寺,以供喇嘛做佛事,为康熙皇帝祈福。二是他曾有几个保姆,其中一个是孙氏,她的丈夫是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另一个是瓜尔佳氏。正是在保姆们的精心护理下,玄烨才健康地成长起来。因而,多年之后,玄烨对这两个保姆还有着极深的感情。在她们死后,分别将她们追封为奉圣夫人和保圣夫人,对于她们的坟茔,也按时祭扫,对于她们的子嗣,也分别加以重用。如孙氏保姆之子曹寅,即被他任命为江宁织造,成为他的一个亲信和心腹。三是这个时期,玄烨还出过天花。十七世纪中叶,天花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由于治疗水平低下,沾染此症者,死亡率极高。满族自东北迁居内地,尤其畏之如虎。玄烨能闯过这一关,一方面大概是他兼有满蒙汉三个民族的血统,抵抗力强;一方面是在于保姆的精心护理。虽然如此,在他脸上却留下了几个麻子。出过天花,便自然具有了免疫能力。这一点,今天看来是十分普通的事情,但在顺治皇帝死后,皇室中决定继嗣人选时,却成了玄烨继位为君的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四是他从五岁始即已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只是没有什么正式教师。教他满文的,是一个名叫苏嘛喇姑的宫女。教他汉文的,是姓张和姓林的两个太监。因为他们熟谙清朝兴起和明朝末年皇宫中不少轶事逸闻,玄烨从他们那里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也受到了历史知识启蒙教育。五是这个时期,由于他不在宫中生活,保姆对他宠爱有加但却管教不严,使他染上了嗜烟恶习。直到他即位之后,为怕影响政务处理,才将这个不良习惯毅然戒绝。总之,玄烨的童年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多年寄居宫外,虽然使他的早期教育受到一些影响并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但是,最主要的,他没有沾染宫中长成的皇子们所特有的骄横、奢侈等恶习,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他的眼界和阅历,对于他的健康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节顺治去世虽然玄烨出生之后数年未曾受到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的重视,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机遇还是不断向玄烨身边靠拢,并且终因顺治皇帝的青年早逝而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后记:后记本书是集体编写的产物。参加本书编写组的有:白新良、王薇、孙卫国、王国恒、杨丽英、何孝荣、姜胜利、李立。具体分工情况是:白新良:第一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附录及全书定稿。王薇:第二章。孙卫国:第四章、第六章第三节、第五节。王国恒: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杨丽英: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何孝荣:第六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第七章、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姜胜利:第六章第一节、第八章第一节。李立: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此外,还有一些同志也为本书出版和编写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孙立群同志为联系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南炳文、乔治忠同志对于本书发凡起例提出了一些好建议。研究生王伟凯、王琳、姜德成也为本书搜集资料、抄录稿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特此一并说明并表谢意。白新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本书前言前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即位之后年号康熙,习称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皇帝。他在位期间(公元1661年—1722年),顺应社会长期动乱之后广大人民渴望太平的合理愿望,通过自己的积极奋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安定。与此同时,作为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中心人物,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他也作出了重要的建树,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终康熙一朝,清朝政治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向上发展,清朝统治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因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历史人物及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为了推进有关康熙皇帝和清史研究的深入,普及清史知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康熙皇帝全传》。有关康熙皇帝的各种史料,十分浩瀚;有关康熙皇帝的传记,前代学者和当代学者也都有撰述。这些,既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接受任务后,我们在普阅有关康熙皇帝的各种史料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全书体例。同时,在确定编写指导思想上,也下了较大的功夫并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在全书内容上,在篇幅允许范围内,力求全面;在历史事件陈述中,力求准确;在人物评价上,力求客观公允;在文风上,也力求通俗。此外,我们还于全书之后附有康熙皇帝年表和各种其他表格,以供不同层次的读者参考和研究之用。本书是集体编写的产物。为了编写本书,编写组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由于集体创作,文风未尽一致,虽然我在最后定稿时作了一些修改和订正,但因时间仓促,仍觉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我们识见浅陋,其他错误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由我本人负责。笔者恳切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期我们提高认识修正错误。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不少学者有关康熙皇帝的论文和专著,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表感谢。另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本书责任编辑任鹤先生,不避祁寒酷暑,数度来津,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心的指导和全面有效的支持。值此全书付梓之日,我谨代表编写组同仁向他们表示深忱的谢意。白新良1993年11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作者简介
暂缺《康熙皇帝全传》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第一节 普通皇子
    第二节 顺治去世
    第三节 康熙继位
   第二章 除奸
    第一节 辅臣专权
    第二节 换地之争
    第三节 擒拿鳌拜
    第四节 御门听政
   第三章 发愤
    第一节 经筵日讲
    第二节 钻研科学
   第四章 搏斗
    第一节 三藩由来
    第二节 决意撤藩
    第三节 南国烽烟
    第四节 变生肘腋
    第五节 闽广从逆
    第六节 陕甘变乱
    第七节 艰难相持
    第八节 横扫叛逆
    第九节 吴逆病死
    第十节 直捣巢穴
    第十一节 彻底撤藩
   第五章 武功
    第一节 统一台湾
    第二节 抗拒沙俄
    第三节 亲征朔漠
    第四节 怀柔蒙古
   第六章 经世
    第一节 笼络遗民
    第二节 消泯满汉
    第三节 打击党争
    第四节 改革旗务
    第五节 四出巡幸
    第六节 兴廉惩贪
   第七章 利民
    第一节 重农恤商
    第二节 蠲免赈济
    第三节 治理黄河
    第四节 开矿禁矿
    第五节 开海禁海
   第八章 文治
    第一节 设馆修史
    第二节 尊奉程朱
    第三节 振兴教育
    第四节 编修群籍
   第九章 晚景(上)
    第一节 普免钱粮
    第二节 偶兴文狱
    第三节 遣使绝域
    第四节 出兵安藏
    第五节 镇压起义
    第六节 千叟盛宴
   第十章 晚景(下)
    第一节 皇储之争
    第二节 初废太子
    第三节 诸子争储
    第四节 再废太子
    第五节 禁言建储
    第六节 英主末路
    第七节 雍正继位
   第十一章 家庭
    第一节 祖母
    第二节 母亲
    第三节 兄弟
    第四节 姊妹
    第五节 后妃
    第六节 皇子
    第七节 皇女
   第十二章 师友
    第一节 发蒙塾师
    第二节 日讲诸臣
    第三节 外籍教师
   第十三章 著作
    第一节 诗情画意
    第二节 文章尔雅
   第十四章 作风
    第一节 勤政务实
    第二节 崇尚节俭
    第三节 仁慈宽厚
   第十五章 地位
   附录
    一 康熙皇帝年表
    二 康熙皇帝诸母表
    三 康熙皇帝兄弟表
    四 康熙皇帝姊妹表
    五 康熙皇帝后妃表
    六 康熙皇帝皇子表
    七 康熙皇帝皇女表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