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类
-
言文对照小学集注(宋)朱熹 著 沈元起 译 (清)高愈 注《小学》是朱熹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所撰,全书六卷,分作内、外两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门,外篇分嘉言、善行二门,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儒者为学的基础,儒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其他多种原因,加之现代人对古文的阅读障碍,该书已被现代人所忽视,其中的优秀思想亦不被现代人所了解。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实践书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及学习方法,我们重新出版了《文言文对照小学集注》。书中,编者为该书做了通俗、简明、易懂的注释及相应的白话翻译,很容易让读者深入其中,领悟作者深意。
-
小学句读(宋)朱熹,刘清之 编撰朱熹曾言: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三字经》云: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又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教人识文断字、洒扫应对、进退揖让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小学虽小,但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本书展示了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部分面貌、理念,也为朱熹及宋代理学思想的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参考文献。本书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粗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
-
音学五书韵补正(清)顾炎武 撰,刘永翔 校点音学五书三十八卷,是亭林的意识学著述,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由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识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组成。
-
小尔雅义证(清)胡承珙 编著,石雲孫 校点《安徽古籍丛书:小尔雅义证(繁体竖排版)》主要收录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等内容。
-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杨树达 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是杨树达训诂学、金石学研究的代表著作,体现了杨树达治学上承乾嘉学者段玉裁、二王,近于皖派的特点,是民国时期训诂学的代表著作,为作者在当时和后世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予出版。
-
广韵三家校勘记补释范祥雍 补釋本书以所珍藏的前人未见引及的清代著名学者恵栋、段玉裁、顾广圻三家校本原稿为主,以曹寅扬州诗局刻本、古逸丛书复宋本、复元本、四部丛刊景印宋巾箱本参校,并以敦煌《切韵》残卷等旁证,参以周广谟《广韵校勘记》,凡引古籍一百十一种,对《广韵》一书作了较详细鄂补释校勘考证。其《自序》一篇又对《广韵》的流传版本、历代校勘情况、校记的整理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宋)徐鉉 校《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的工具书。东汉许慎撰。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后经北宋徐铉校定,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即为当前通行本。《说文解字》,首创部首编排法,并以“六书”理谕,开创了系统的解释文字的方法。该书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
-
同音说文解字王鸿志 编著暂缺简介...
-
尔雅注疏(晋)郭璞 注,(宋)邢昺疏,王世伟 整理尔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尔雅一直被列在经部,或依于孝经,或附于论语,或列于小学训诂之属,被作为古代教育的文献和学习的工具。郭璞尔雅序对尔雅解古今之义、五经训诂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天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摘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关于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或谓孔子门人所作,或谓周公所作,或谓秦汉学者纂集。
-
尓雅注疏(晋)郭璞 注,王世伟 等整理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难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以记实为本,纵贯古今,鉴往说来,宣彰资治,更多发挥的是实用的镜鉴的作用,那末十三经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灵魂。自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陉晔士二土于学宫之后,直至清代,经学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国策的理论依据,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齐家立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十三经还被法典化,于是有了霞断狱气“礼”成了覆迁巴,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于是儒学成为国学、国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广到所有官私学校之中,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目不识丁之人在内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所以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之际,总有人视其为障碍,为糟粕,必欲除之而后快;相反,也有人尊之为圣典,为良方,藉其足以安邦定国。时至今日,似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