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
论语意解(春秋)孔丘 著,刘伟见 译十六年里,那套朱子注的《四书》伴我从初中到高中,从离开家乡那个小山城到北京,在求学与蛰居北大的七八年里,直至今天成为一个出版人,我一直反复在读《论语》。这可能是值得一辈子读的书。因为,他已经融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理与个性中去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履行了我的个性。
-
郑氏女科六书校注段逸山,任宏丽,全嬿嬿 校注江南乃吴越文化发端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宋明以来,群贤辈出,其中不乏医之佼佼者,就女科而言,宁波宋氏、绍兴钱氏、海宁陈氏和昆山郑氏并称于世。其中“绍兴钱氏”就是现今著名的何氏妇科的师祖。段逸山校注的《郑氏女科六书校注(精)》推介的“昆山郑氏”起源于南宋,其始祖为薛将仕,因无子嗣,传医于女婿钱氏。钱氏复传医术于婿郑公显,郑氏遂世业于医。根据史书记载,其家族谱系中先后出过多位御医、名医,尤以妇科见长,其学术精华以抄本形式绵延流传,迄今已达二十九世,在家族世医中独树一帜。
-
论语译注邹憬 译注《论语》是孔子及儒家学派的首要代表著作,原文为语录体,由数百段简练的对话、表述组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礼乐、教育、政治、个人修养等内容。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书逐段做了注释,并且译成白话文。
-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 译注《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中庸译注》以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中庸》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礼乐制度和儒家的基本思想。
-
中庸赵征 著《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人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南宋大儒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治国、修身,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
尚书译注樊东 译注《尚书》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记言历史,记载了从尧、舜、禹至秦穆公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摘取的是各圣王贤臣的语录,对了解我国上古文明、史实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书文意古奥难解,句子佶屈聱牙,又有今古文尚书之别,本书只选取《今文尚书》中的二十八篇加以译注。
-
大学中庸译注樊东 译注《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其中记载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同时也以此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
大学中庸讲义黄怀信 著《大学中庸讲义》对《大学》、《中庸》二经作详细的分析解读,内容包括对原文的注释(含校勘)、训译和对章旨、节旨的归纳总结,保留郑玄、朱熹等人的经典注释,是迄今对二经所作最为全面的整理训解,新见纷呈,信息准确,浅显易读,雅俗共赏。
-
尚书古文疏证(清)阎若璩(撰)著 黄怀信,吕翊欣 校《尚书古文疏证(套装全2册)》被认为是“伪古文《尚书》”的“定案”之作,长期以来享有盛誉。如黄宗羲曾谓其“取材富、折衷当”,“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尚书古文疏证序》);纪昀等人谓其“反复厘剔以袪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四库全书提要》)。《尚书古文疏证》原书八卷,目録凡列一百二十八条,有缺失。此书为《尚书古文疏证》之点校本,且有详细的导读,可帮助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