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
四书章句集注蒋鹏翔 著《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古书所作的集注阐释。此书存世版本甚多,清嘉庆吴志忠刻本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学界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点校所用的底本就是清嘉庆吴志忠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四书章句集注》也将此本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已通过正式途径向浙江图书馆购买了其馆藏清嘉庆吴志忠刻本的全书书影,并获得了相关的使用权。
-
《四书》微揽田儒宪 著暂缺简介...
-
论语意解(春秋)孔丘 著,刘伟见 译十六年里,那套朱子注的《四书》伴我从初中到高中,从离开家乡那个小山城到北京,在求学与蛰居北大的七八年里,直至今天成为一个出版人,我一直反复在读《论语》。这可能是值得一辈子读的书。因为,他已经融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理与个性中去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履行了我的个性。
-
名家批注论语孔子 著《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记载孔子及孔子弟子言行活动的著述。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去世后,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回忆,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事迹编辑成书,是儒家重要经典。《论语》注本很多,其中重要的有《论语义疏》(魏何晏注,梁皇侃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集注》(宋朱熹注),《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等。
-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 撰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白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閒,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黄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 三代之隆,其法寝備,然後王宫、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翠。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人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 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翠。其學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倪焉以盡其力。此古昔盛時所以治隆於上,俗美於下,而非後世之所能及也!
-
尚书选译李国祥 等译注《尚书选译(修订版)》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历史文献。它实际是古代文献的汇编本,其中有真实可靠的档案文献,也有后世人根据传闻整理记载的文献史料,还有一部分是时代更晚的人编造的文字资料。它所记述的史事,上起唐尧、虞舜,下至春秋战国时期,包括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阶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在《尚书》保存的真实文献中,时代最早的要数《商书》里的《盘庚》上、中、下三篇,这三篇记叙的是盘庚迁都于殷的史实,是盘庚死后整理成的文献。
-
郑板桥四书手迹(清)郑燮 书《郑板桥四书手迹(套装共4册)》包括了《郑板桥四书手迹·孟子上》、《郑板桥四书手迹·孟子下》、《郑板桥四书手迹·大学中庸》、《郑板桥四书手迹·论语》,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称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五十岁始出仕做官,先出任范县(今属河南)知县,后又调潍县(今属山东)知县,任职十余载,多有善政,深得当地民众拥戴。后因与上司坻牾,他愤而作“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之诗,托病辞官,飘然返乡,从此在扬州以卖字画为生。
-
四书五经译注程俊英 等撰为帮助现代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社曾积十年之功,邀请专家对儒家十三经分别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和今译,汇为《十三经译注》。自刊行以来,《十三经译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但也有部分读者略嫌十三经篇帙浩繁,难以卒读。今特从《十三经译注》中选出四书五经部分,合为一编,名为《四书五经译注》,希望能为儒家经典的读者提供一套可信的最基本的读本。本套丛书还包括:《尚书译注》、《周易译注》、《礼记译注 上》、《礼记译注 下》、《春秋左传译注 上》、《春秋左传译注 下》、《孟子译注》、《诗经译注》。
-
周易启蒙翼传·易数钩隐图(元)胡一桂 撰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二千二百三十七种;然后是整理图书,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著作。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再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
论语暂缺作者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