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华推拿大成
作者:王云凯主编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8-01
ISBN:9787537513425
定价:¥1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推拿又称“按摩”。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手法为主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疗法,始肇于远古,发展子先秦。迨至秦汉,推拿医学理论已逐渐形成。晋唐时期,不仅以推拿保健延年,防治一般疾病,而且也用于治疗急症,使推拿治疗范围日渐拓宽。宋元以降,广大医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对先人的经验进行了全面地总结,特别是明清时期,推拿著述迭出纷呈,且在学术上出现了新的分支,为民国以后不同学术流派的形成开启了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由于推拿教育的发展,医疗机构的设置,科学研究的深入,使这门古老的学科更加系统、科学。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也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力了繁荣、推广推拿医学,历时一年,搜集了古今推拿著述和期刊报道资料,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编撰了这本《中华推拿大成》。在编撰中,力求融合先人的经验,汇集今人的成果,除基础理论、诊断方法、辨证纲要外,编撰了近400种手法和内、妇、儿、五官、伤科近200种疾病的辨证治疗,70余种病证的保健方法,使之从理论到临床,达到全、新、精的目的。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手法的操作和某些疾病的诊断,全书叉绘制了600余幅图表,期盼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暂缺《中华推拿大成》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卷一 推拿史略
第一章 远古时期——推拿的起源
第一节 推拿起源于实践
一、原始的自然按摩推拿手法
二、原始的自然按摩推拿工具
第二节 早期医疗保健活动
一、火的利用及热熨
二、舞蹈与健身
第二章 先秦时期——早期的推拿医疗活动
第一节 推拿在早期医疗活动中的地位
一、表示推拿的文字记载
二、早期医疗活动中推拿师的地位
第二节 推拿工具的改进
一、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二、初创阶段的药摩与膏摩
第三节 先秦古籍中有关推拿的记载
第三章 秦汉时期——推拿医学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推拿在《汉书》与《史记》中的记载
第二节 推拿理论原则的确立
一、《黄帝内经》对推拿学的贡献
二、《金匮要略》对推拿学的贡献
第三节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的膏摩方
第四节 华佗与“五禽戏”
第四章 晋唐时期——推拿医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推拿治疗急症
一、指针疗法
二、捏脊疗法
三、颠簸疗法
第二节 保健推拿的发展
一、《抱朴子》内篇中固齿聪耳保健推拿法
二、《养性延命录》中的摄生功法
三、《诸病源候论》中的补养宣导之术
四、《千金方》中的保健推拿
第三节 正骨推拿的系统载述
一、《肘后方》的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法
二、蔺道人和《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第四节 《外台秘要》与晋唐医家推拿经验
一、捏脊加拔罐治劳瘵
二、抓腹治真心痛
第五节 膏摩疗法的发展
一、《肘后方》中的膏摩疗法
二、《刘涓子鬼遗方》中的外科膏摩方
三、苍梧道士陈元膏的来历及其效验
第六节 推拿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 宋元时期——推拿理论的全面总结
第一节 《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膏摩疗法
一、摩顶方
二、摩腰膏
第二节 《圣济总录》对推拿疗法的理论总结
第三节 金元四大家对推拿疗法的运用
第四节 有影响的推拿验案、轶事
一、庞安时以推拿治难产
二、《苏沈良方》载掐法疗脐风
三、《医说》、《续医说》中推拿轶事
第五节 危亦林对伤科正骨推拿手法的巨大贡献
一、关节脱位的整复法
二、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第六节 唐宋诗文中的保健推拿记载
第六章 明清时期——推拿医术的全面发展和总结
第一节 小儿推拿的发展
一、徐用宣和《袖珍小儿方》
二、《针灸大成·按摩经》
三、龚廷贤和《小儿推拿全书》
四、周岳甫和《小儿推拿秘诀》
五、熊应雄和《小儿推拿广意》
六、夏鼎和《幼科铁镜》
七、骆潜庵和《幼科推拿秘书》
八、夏云集和《保赤推拿法》
九、徐崇礼和《推拿三字经》
十、张振鋆和《厘正按摩要术》
十一、唐元瑞和《推拿指南》
十二、陈复正和《幼幼集成》
第二节 正骨推拿的全面总结
第三节 推拿医学新分支
一、点穴推拿
二、一指禅推拿
三、眼科推拿
四、外科推拿
五、药摩新疗法
六、内功推拿
七、保健推拿
八、其他
第七章 民国时期——推拿学术流派的形成
第一节 推拿学术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推拿学术著作通俗化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推拿医学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第一节 推拿文献整理出版和情报资料的编纂
一、推拿古医籍的整理和出版
二、推拿新著和译作及其他
第二节 推拿实践的进步
一、推拿实践日趋科学化
二、推拿临床经验总结科学化
第三节 推拿教学、科研的发展
第四节 推拿疗法的创新
一、耳穴推拿
二、足穴推拿
三、保健球按摩
四、胸穴推拿
五、运动推拿
六、康复推拿
七、推拿麻醉
卷二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基本知识
第一节 推拿疗法的定义
一、推拿名称的演变
二、古人对推拿名称的论述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分类
一、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二、根据患者年龄分类
三、根据推拿者主客体特征分类
四、根据治疗病种分类
五、根据推拿手法特点分类
六、根据推拿部位分类
七、根据推拿时使用器械或介质分类
第三节 推拿疗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一、推拿疗法的特点
二、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
第四节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及一般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二、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推拿疗法的体位与介质
一、体位
二、介质
第六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一、晕厥
二、出血
三、骨折
四、烫伤
五、破皮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朓
六、三焦
附一:脑
附二:女子胞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
二、脏与腑
三、腑与腑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一、气的含义
二、气的分类和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行
第二节 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功能
三、血的运行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二、津液的功能
三、津液的分类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津液与血的关系
卷三 诊断概要
第一章 四诊概要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皮肤
五、望官窍
六、望头颈躯干四肢
七、望舌
八、望指纹与爪甲
九、望排出物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摸)诊
第二章 独特的检查方法
第一节 量诊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二、肢体周径的测量
三、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第二节 特殊检查
一、颈椎检查
二、肩部检查
三、肘关节检查
四、手臂关节检查
五、髋关节检查
六、膝关节检查
七、踝及足部检查
八、脊柱检查
九、骨盆检查
第三节 神经功能检查
一、脊髓节段及脊神经的定位
二、感觉的检查
三、神经运动功能检查
四、神经反射检查
第四节 骨与关节正常X线解剖
一、骨的正常X线解剖
二、关节的正常X线解剖
第五节 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二、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第三章 辨证方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寒热辨证
二、虚实辨证
三、表里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病因辨证
一、六淫病辨证
二、疫疠病辨证
三、七情病辨证
四、饮食劳逸病辨证
五、外伤病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证
第四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第六节 三焦辨证
一、上焦病辨证
二、中焦病辨证
三、下焦病辨证
第七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阴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第八节 经络辨证
卷四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关系
五、流注次序
六、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跷脉、阳跷脉
六、阴维脉、阳维脉
第四节 别络、经别、经筋、皮部
一、十五络脉
二、十二经别
三、十二经筋
四、十二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六节 身体各部的经络分布
一、头面部
二、颈项咽喉部
三、胸胁腰背部
四、腹部
第二章 腧穴
第一节 概论
一、腧穴的分类
二、特定穴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腧穴的主治作用
五、十四经腧穴主治纲要
第二节 十四经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第三节 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常用奇穴
二、躯干部常用奇穴
三、四肢部常用奇穴
第四节 儿科推拿特定穴
一、头面颈项部穴位
二、躯干部穴位
三、四肢部穴位
第五节 耳穴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二、耳郭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
四、耳轮角及耳轮部常用穴
五、耳舟部常用穴
六、对耳轮上角部常用穴
七、对耳轮下角部常用穴
八、对耳轮部常用穴
九、三角窝部常用穴
十、耳屏部常用穴
十一、对耳屏部常用穴
十二、耳轮角周围常用穴
十三、屏间切迹部常用穴
十四、耳甲艇部常用穴
十五、耳甲腔部常用穴
十六、耳垂部常用穴
十七、耳背部常用穴
第六节 头部刺激区
一、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
二、刺激区的部位和主治
三、选穴原则
卷五 推拿手法
第一章 手法概述
第一节 手法命名及分类
一、手法的命名
二、手法的分类
第二节 手法要求
一、持久
二、有力
三、均匀
四、柔和
第三节 手法练习
一、练功
二、基本训练
第四节 手法的补泻
一、补虚泻实是推拿的基本治则
二、决定推拿补泻作用的因素
三、补泻作用的相对性
第五节 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精神要集中
二、操作要卫生
三、力度要适宜
四、姿势要得当
五、操作要有序
六、时间要灵活
第二章 单式手法
第一节 按法类
一、按法
二、点法
三、压法
四、勾点法
五、掐法
六、扪法
七、抵法
八、蝶转法
九、顶法
十、戳法
十一、擅法
十二、押法
十三、掖法
十四、插法
十五、放通法
第二节 摩法类
一、摩法
二、抚法
三、擦法
四、扫法
五、挼法
六、拭法
七、揉法
八、梳法
第三节 衮法类
一、滚法
二、衮法
三、臂衮法
第四节 推法类
一、平推法
二、抹法
三、刮法
四、滑推法
五、一指禅推法
六、拨法
七、分法
八、合法
第五节 捏(拿)类
一、捏法
二、拿法
三、抓法
四、扭法
五、握法
六、密拿法
七、拢法
八、挪法
九、勒法
十、捋法
十一、搔法
十二、挤法
十三、拧法
十四、揪法
第六节 搓法类
一、搓法
二、拈法
三、捻法
第七节 拍打类
一、拍法
二、击法
三、打法
四、捣法
五、弹法
六、劈法
七、啄法
八、叩法
九、贯法
第八节 振动类
一、抖法
二、振法
第三章 复合手法
第一节 基本复合手法
一、按揉法
二、压揉法
三、点揉法
四、推揉法
五、捏揉法
六、握揉法
七、掐揉法
八、振揉法
九、勾揉法
十、搓揉法
十一、捻揉法
十二、拨揉法
十三、衮揉法
十四、摩揉法
十五、顶揉法
十六、拿揉法
十七、捏拿法
十八、握拿法
十九、抓拿法
二十、掐拿法
二十一、提拿法
二十二、弹拿法
二十三、拨拿法
二十四、扯拿法
二十五、抖拿法
二十六、挤拿法
二十七、颤推法
二十八、推摩法
二十九、颤压法
三十、拔伸旋转法
三十一、推托法
第二节 特殊复合手法
一、掌衮膊运法
二、膊运捏拿法
三、虚捶捏拿法
四、肘运兼点法
五、掌衮拍叩法
六、捶剁配摩法
七、掸拂捶剁法
八、动压法
第四章 运动关节类手法
第一节 摇法
一、摇颈法
二、摇肩法
三、摇肘法
四、摇腕法
五、摇腰法
六、摇髋法
七、摇膝法
八、摇踝法
第二节 扳法
一、颈项部扳法
二、胸部扳法
三、腰部扳法
四、肩关节扳法
五、腕关节扳法
第三节 拔伸法
一、头颈部拔伸法
二、肩关节拔伸法
三、肘关节拔伸法
四、腕关节拔伸法
五、指间关节拔伸法
六、腰椎拔伸法
七、髋关节拔伸法
八、膝关节拔伸法
九、踝关节拔伸法
第四节 晃法
一、晃颈法
二、全身晃动法
三、晃腰法
第五节 卡法
一、肘关节卡法
二、膝关节卡法
第六节 屈法
一、屈颈法
二、屈肩法
三、屈肘法
四、屈腕法
五、屈腰法
六、屈髋法
七、屈膝法
八、屈踝法
第七节 伸法
一、伸颈法
二、伸肩法
三、伸肘法
四、伸腕法
五、背法
六、伸腰法
七、伸髋法
八、伸踝法
九、伸膝法
第五章 部位性手法
第一节 头颈部手法
一、点振百会法
二、干洗头法
三、击百会法
四、四指戳顶法
五、三指拿推法
六、五指拿推法
七、四指归提法
八、揉拿项肌法
九、双运太阳法
十、鸳鸯理额法
十一、孙猴搔抓法
十二、分抹前额法
十三、推前额法
十四、抹双柳法
十五、内应外合法
十六、双指开宫法
十七、指颤睛明法
十八、旋摩眶周法
十九、手背叩前额法
二十、干洗脸法
二十 二龙戏珠法
二十二、双揪铃铛法
二十三、合推后枕法
二十四、合掌刁颈法
二十五、勾揉风池法
二十六、勾天突法
二十七、摇头捋颈法
二十八、牵颈旋转法
二十九、扳颈伸臂法
三十、齿龈捏合法
三十一、抻舌掐点法
第二节 上肢手法
一、开笼放鸟法
二、顺指摇臂法
三、摇臂抻抖法
四、大鹏展翅法
五、怀中抱月法
六、悬崖勒马法
七、点按缺盆法
八、双手对禅肩法
九、掌根对击肩法
十、劈指缝法
十一、击掌面法
十二、指拨腋窝法
十三、双翅叩按法
十四、丹凤展翅法
十五、对手揉球法
十六、双龙点肩法
十七、双爪拿翅法
十八、双臂对叩法
十九、双臂抖动法
二十、揉拿手三阳法
二十一、揉拿手三阴法
二十二、搓捋双臂法
二十三 旱地拔葱法
二十四、掐拿八邪法
二十五、掐拿八缝法
二十六、捋抖十指法
二十七、金凤摆尾法
二十八、喜鹊搭桥法
二十九、五龙搭肩法
三十、凤摆双尾法
三十一、提拿肩井法
三十二、叩肩法
三十三、重点肩井法
第三节 腰背部手法
一、击大椎法
二、脊柱颤压法
三、横擦背三区法
四、点揉背四穴法
五、推压膀胱经法
六、掌擦膀胱经法
七、推脊柱法
八、后背推摩法
九、双手劈叩法
十、双点肩胛法
十一、吉庆有余法
十二、双衮肩背法
十三、腰部掌分法
十四、点揉腰眼法
十五、擦腰骶法
十六、抱项提膝顶法
十七、提拿夹脊法
十八、鹰爪抓鸡(脊)法
十九、搓运夹脊法
二十、双龙点肾法
二十一、阴阳揉肩法
二十二、理腰三击掌、跪点双窝法
二十三、鲤鱼打挺法
二十四、拢腿运腰法
二十五、揉拿腰背肌法
二十六、横搓命门法
二十七、搓髎点强法
二十八、腑撑掌击法
二十九、蹬腰牵踝法
三十、肩髋推拉法
三十一、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
三十二、推按腰背法
三十三、提踝抖腰法
三十四、提引理腰法
三十五、滚叠法
三十六、压牵法
第四节 胸腹部手法
一、横擦胸三区法
二、侧掌振膻中法
三、掌抹胸中线法
四、拍胸法
五、疏胸法
六、推摩前胸法
七、双推胁肋法
八、指压肋间法
九、双托肋弓法
十、晨笼解罩法
十一、梳胁开胸顺气法
十二、锁叩开岔法
十三、呼吸迎随法
十四、点鸠掐里法
十五、推脾运胃法
十六、双胁卧滚龙法
十七、龙凤呈祥法
十八、双点章门法
十九、狮子滚绣球法
二十、运运颤颤法
二十一、双龙托底法
二十二、补泻神阙法
二十三、腹部推托法
二十四、腹部推摩法
二十五、叩腹法
二十六、推运胃脘法
二十七、点三脘开四门法
二十八、风卷雷鸣乌云散法
二十九、源根筑堤法
三十、提抖腹壁法
第五节 下肢部手法
一、降龙伏虎法
二、金蛙游水法
三、仰卧分合法
四、俯卧分合法
五、推运股外法
六、密拿拍打风市上下法
七、提拿足三阳法
八、提拿足三阴法
九、摇捋叩膝屈伸解索法
十、阴阳抱膝法
十一、掐拿八风法
十二、搓揉涌泉法
十三、提拿双筋法
十四、推搓四心法
十五、掌根击环跳法
十六、扭揉股内侧法
十七、拳揣大腿法
十八、髌骨转动法
十九、髌下掐法
二十、搓膝法
二十一、搓捋双膝法
二十二、掐点侠溪至阴法
二十三、掐点五窝法
二十四、顺藤摸瓜法
二十五、点抹秩跳法
二十六、足跟捻压法
二十七、击足底法
第六章 特殊操作法
第一节 脚踩法
一、踩跷法
二、脚推法
三、脚揉法
四、脚压法
五、伸筋法
六、脚颤法
七、脚搓法
八、脚踢法
第二节 内功、运气推拿法
一、内功推拿法
二、外气推拿法
三、点穴输气法
四、运气掌振法
五、运气指振前额法
六、腹部振赶法
七、运气抖法
八、运气提抖腹壁法
九、运气拍打法
第三节 伤科推拿手法
一、拔伸
二、旋转
三、屈伸
四、横挤
五、分骨
六、折顶
七、回旋
八、纵压
九、分筋
十、拨络
十一、理筋
十二、弹筋
第四节 器械推拿法
一、器械拍打法
二、器械按压法
三、器械拨筋法
四、器械滚动法
五、器械拔伸法
第五节 民间杂修术
一、鸭蛋滚
二、发团拍
三、菜团搓
四、面团揉
五、走罐法
六、布包熨
七、药布摩
八、刮痧法
九、挤拧法
第七章 小儿推拿法
第一节 基本手法
一、推法
二、拿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揉法
六、运法
七、掐法
八、捏法
九、搓法
十、摇法
第二节 复合操作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黄蜂出洞
三、双龙摆尾
四、苍龙摆尾
五、双风展翅
六、凤凰展翅
七、凤凰鼓翅
八、凤凰丹展翅
九、丹凤摇尾
十、赤凤摇头
十一、猿猴摘果
十二、二龙戏珠
十三、运土入水
十四、运水入土
十五、水底捞月
十六、打马过天河
十七、孤雁游飞
十八、飞经走气
十九、按弦搓摩
二十、老汉扳缯
二十一、捧耳摇头
二十二、开璇现
第八章 人体上的手法练习
第一节 头面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点、按、指揉法
三、拿法
四、推、抹法
五、击打法
第二节 颈项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拿法
四、点、按、揉法
五、摇法
六、扳法
第三节 肩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点按、揉、弹拨法
四、扳法
五、拿法
六、抖法
七、摇法
第四节 上肢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点按、指揉法
四、捻法
五、搓法
六、拔伸法
第五节 胸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分推法
三、摩法
四、擦法
五、搓法
六、拍打法
七、振法
第六节 腹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点揉法
三、摩法
四、按法
第七节 腰背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揉法
三、推法
四、滚法
五、扳法
六、踩腰法
七、拔伸法
第八节 下肢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抖法
四、拔伸法
五、拿法
六、摇法
七、搓法
卷六 推拿练功
第一章 推拿练功概述
第一节 推拿与练功的关系
第二节 练功的基本姿式
一、身型
二、体位
第三节 练功基本要领
一、意
二、气
三、形
第四节 练功的一般要求
一、练功要持之以恒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全身练功与局部练功相结合
四、练功要保质保量
第二章 强体保健功法
第一节 易筋法
一、韦驮献杵势
二、两臂横担势
三、两手托天势
四、摘星换斗势
五、出爪亮翅势
六、倒拉九牛尾势
七、拔马刀势
八、三盘落地势
九、饿虎扑食势
十、打躬势
十一、躬尾势
十二、大鹏展翅势
第二节 少林内功
一、单练法
二、双练法
第三节 八段锦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四节 五禽戏
一、虎戏
二、鹿戏
三、熊戏
四、猿戏
五、鸟戏
第五节 太极拳
一、注意事项
二、太极拳术式
第六节 气功锻炼
一、气功常见功法特点
二、练习气功应掌握的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三章 推拿基本功
第一节 指功
一、单指功
二、三指功
三、五指功
第二节 手臂功
一、手臂功基本架式
二、挥臂晃手式
三、通臂云手式
四、抡臂风轮式
第三节 腰功
一、双腿持重弯腰式
二、单腿持重弯腰式
三、环旋动腰式
第四节 腿功
一、腿功基本姿势
二、绷勾脚踢腿式
三、绷勾脚弹腿式
四、壮腰柔韧式
第四章 练功疗法
第一节 练功疗法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一、练功疗法的分类
二、作用原理
第二节 练功疗法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明确练功的意义和目的
二、正确选择练功方法
第三节 功能锻炼
一、头项部
二、上肢部
三、躯干部
四、下肢部
卷七 治疗总论
第一章 推拿作用原理
第一节 推拿的基本作用
一、推拿作“功”
二、改变系统内能
三、调整信息
第二节 推拿作用的现代研究
一、推拿的镇痛作用
二、对皮肤及运动器官的作用
三、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四、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推拿的作用途径
一、对软组织疾病的治疗
二、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第二章 推拿治疗穴位和体位的选择
第一节 穴位的选择
一、选穴方法
二、配穴方法
第二节 体位的选择
一、端坐
二、俯坐
三、仰卧
四、俯卧
五、侧卧
第三章 推拿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一、标本缓急
二、补虚泻实
三、局部与整体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基本治法
一、汗法
二、散法
三、泻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通法
卷八 药摩方选
第一章 摩散方
第二章 摩膏方
第三章 摩九方
第四章 其他
卷九 各科疾病的治疗
第一章 伤科疾病
第一节 关节脱位
一、脱位概论
二、颞颌关节脱位
三、胸锁关节脱位
四、肩锁关节脱位
五、肩关节脱位
六、肘关节脱位(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七、腕骨脱位
八、桡腕关节脱位
九、掌指关节脱位
十、指间关节脱位
十一、髋关节脱位
十二、膝关节脱位
十三、髌骨脱位
十四、距骨脱位
十五、跖跗关节脱位
十六、跖趾关节脱位
十七、趾间关节脱位
十八、骨盆耻骨联合分离
第二节 关节错缝
一、概论
二、下颌关节错缝
三、肩锁关节错缝
四、肩关节错缝
五、小儿桡骨头错缝
六、肘关节桡尺错缝
七、下挠尺关节错缝
八、腕间关节错缝
九、腕掌关节错缝
十、小儿髋关节错缝
十一、膝关节错缝
十二、胫腓上关节错缝
十三、踝关节错缝
十四、跟距关节错缝
十五、跟骰关节错缝
十六、距舟关节错缝
十七、寰、枢椎错缝
十八、颈椎小关节错缝
十九、胸椎小关节错缝
二十、腰椎小关节错缝
二十一、骶髂关节错缝
二十二、耻骨联合错缝
第二节 筋伤
一、概论
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三、颞颌关节弹响症
四、颈椎综合征
五、肌筋膜纤维质炎
六、肩部韧带损伤
七、肩峰下滑囊炎
八、肩关节周围炎
九、肩关节扭挫伤
十、肩袖断裂
十一、岗上肌腱炎
十二、前斜角肌综合征
十三、前臂伸肌腱周围炎
十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和腱鞘炎
十五、肱二头肌长腱滑脱
十六、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十七、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
十九、尺骨鹰嘴滑囊炎
二十、旋后肌综合征
二十一、尺管狭窄症
二十二、腕管综合征
二十三、腕关节扭挫伤
二十四、掌指、指间关节扭挫伤
二十五、指部腱鞘炎
二十六、腱鞘囊肿
二十七、胸壁部迸挫伤
二十八、背部软组织损伤
二十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十、腰椎管狭窄症
三十一 腰部劳损
三十二、急性腰肌筋膜损伤
三十三、骶尾关节扭挫伤
三十四、骶髂关节损伤
三十五、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三十六、髋部扭挫伤
三十七、弹响髋
三十八、股内收肌损伤
三十九、股二头肌扭伤
四十、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四十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四十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四十三、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四十四、髌下脂肪垫损伤
四十五、腓肠肌损伤
四十六、跖管综合征
四十七、跗跖关节扭伤
四十八、跖痛症
四十九、跟腱周围炎
五十、踝部扭伤
五十一、扁平足
五十二、跟痛症
五十三、母囊炎
第二章 内、妇、儿、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 内科疾病
一、感冒
二、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肺气肿
五、肺心病、右心衰
六、冠心病、心绞痛
七、心悸
八、高血压病
九、胃痛
十、消化性溃疡
十一、呕吐
十二、膈肌痉挛
十三、胃下垂
十四、泄泻
十五、痢疾
十六、溃疡性结肠炎
十七、便秘
十八、胆绞痛
十九、胃粘膜脱垂症
二十、慢性胆囊炎
二十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二十二、胃肠神经官能症
二十三、慢性胰腺炎
二十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二十五、泌尿系感染
二十六、前列腺炎
二十七、肾下垂
二十八、癃闭
二十九、腰痛
三十、遗精
三十一、阳痿
三十二、水肿
三十三、失眠
三十四、癫痫
三十五、痴呆
三十六、健忘
三十七、癔病
三十八、多发性神经炎
三十九、神经衰弱
四十、半身不遂
四十一、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
四十二、痹证
四十三、痿证
四十四、头痛
四十五、三叉神经痛
四十六、厥证
四十七、休克
四十八、内伤发热
四十九、糖尿病
五十、肥胖
第二节 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带下
五、乳痈
六、子宫脱垂
七、不孕症
八、盆腔炎
九、功能性子宫出血
十、产后乳汁不足
十一 产后尿失禁
第三节 儿科疾病
一、感冒
二、小儿发热
三、咳嗽
四、哮喘
五、支气管肺炎
六、百日咳
七、暑热症
八、厌食证
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十、泄泻
十一、痢疾
十二、呕吐
十三、小儿口腔炎
十四、疳积
十五、腹痛
十六、肠套迭
十七、先天性巨结肠
十八、便秘
十九、脱肛
二十、遗尿
二十一、尿潴留
二十二、夜啼
二十三、惊风
二十四、疟疾
二十五、麻疹
二十六、流行性腮腺炎
二十七、小儿产伤麻痹
二十八、小儿麻痹症
二十九、小儿脑性瘫痪
三十、肠道蛔虫症
第四节 五官科疾病
一、近视
二、视神经萎缩
三、麻痹性斜视
四、上胞下垂
五、流泪症
六、耳鸣、耳聋
七、鼻渊
八、鼻窒
九、慢性咽炎
十、失音
十一、牙痛
十二、声门闭合不全
十三、面瘫
卷十 推拿保健
第一章 自我推拿法
第一节 古代推拿保健法
一、神仙起居法
二、老子按摩法
三、天竺国按摩法
四、延年九转法
五、十二段动功
六、擦颜面美诀
七、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八、简化摩腹运气功
九、保健十六要诀
十、摩耳健身法
第二节 循经推拿法
一、预备功
二、推拿头面部
三、推拿胸腹部
四、推拿四肢
五、拍丹田、擦命门
六、收功
第三节 分部推拿保健法
一、头面颈项保健
二、上肢保健
三、下肢保健
四、胸部保健
五、腹部保健
六、腰背部保健
七、肛门保健
八、男子性功能保健
九、小儿保健推拿
第四节 健身推拿法
一、宁心安神
二、宽胸理气
三、健脾益胃
四、固肾益精
五、镇静催眠
六、安神醒脑
七、增强智力
八、强壮腰身
九、宣肺益气
十、消食导滞
十一、益肝明目
十二、强肾聪耳
十三、宣肺通鼻
十四、润肺清音
十五、温补下元
第五节 常见病自我推拿法
一、头痛
二、失眠
三、高血压
四、低血压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七、感冒
八、支气管炎
九、哮喘
十、膈肌痉挛
十一、胃痛
十二、急性肠胃炎
十三、腹泻
十四、便秘
十五、脱肛
十六、落枕
十七、颈椎病
十八、肩周炎
十九、腰痛
二十、背肌劳损
二十一 肋软骨炎
二十二、岔气
二十三、网球肘
二十四、腕关节扭伤
二十五、手指挫伤
二十六、弹响指
二十七、腱鞘囊肿
二十八、腹股沟处软组织损伤
二十九、股内收肌损伤
三十、髌骨软化
三十一、膝关节骨质增生
三十二、腓肠肌痉挛
三十三、疲劳足
三十四、足跟骨刺
三十五、浅冻伤
三十六、踝关节扭伤
三十七、创伤瘢痕
三十八、牙痛
三十九 口腔溃疡
四十、脱齿
四十一、慢性鼻炎
四十二、近视
四十三、痛经
四十四、遗精
四十五、前列腺肥大
四十六、急性乳腺炎
四十七、盆腔炎
四十八、股外侧皮神经炎
四十九、末梢神经炎
第六节 自我推拿健美法
一、面部美容
二、眼部健美
三、乳房健美
四、腹部减肥
五、腰部减肥
六、头发养护
第二章 手部保健推拿法
第一节 手部保健作用原理
一、经络学说
二、神经反射作用
三、血液循环原理
四、生物全息胚理论
第二节 手部反射区的分布与主治
一、手部反射区、反应点的分布
二、手部反射区及反应点的主治范围
第三节 常用手部自我保健推拿法
一、揉搓双手
二、旋转拇指
三、手指交叉
四、拍击手掌
五、手指节奏操
六、旋转网球
七、拧毛巾
八、俯卧撑
九、指间夹物
十、勾拉手指
十一、摩擦拇指根
十二、小指弯直角
十三、手指游戏
十四、温风吹掌
十五、自我握手
十六、尖物刺激
十七、衣夹夹指
十八、戒指刺激
第四节 手部推拿治疗的常见病
一、腰痛
二、头痛
三、感冒
四、失眠
五、肥胖症
六、脾胃虚弱
七、高血压
八、低血压
九、白发
十、落枕
十一、肩酸
十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十三、眼睛充血
十四、食欲不振
十五、便秘
十六、腹泻
十七、胃灼热
十八、乏力
十九、怕冷
二十、心悸
二十一、眩晕、耳鸣
二十二、胃痛
二十三、多汗症
二十四、痛经、月经不调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二十六、哮喘
二十七、喉中异物感
二十八、晕车、晕船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保健推拿法
第一节 足部保健作用原理
一、经络学说
二、生物全息胚理论
三、血液循环原理
四、神经反射作用
第二节 足的解剖
一、足的骨骼
二、足的关节与韧带
三、足弓
四、足的动脉
五、足的神经
第三节 十二经络与足的关系
第四节 足诊
一、足诊的姿势及注意事项
二、足部望诊
三、足部触诊
第五节 足反射区的基本推拿方法
一、手法要求
二、基本手法
三、保健中的总体推拿顺序
四、推拿力度和补泻手法
五、推拿时间和疗程
第六节 足部反射区定位、手法和适应症
一、足底部
二、足内侧
三、足外侧
四、足背部
第七节 足部保健推拿的配穴方法
一、病变反射区配穴法
二、相关反射区配穴法
三、基本反射区配穴法
第八节 常见病证的足部保健推拿选区
一、头痛
二、神经衰弱
三、头晕
四、面部神经麻痹
五、中风
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七、感冒
八、咳嗽
九、哮喘
十、心前区痛
十一、心脏病
十二、高血压
十三、低血压
十四、贫血
十五、消化不良
十六、胃肠神经官能症
十七、胃痉挛
十八、慢性胃炎
十九、呃逆
二十、胃肠胀气
二十一、肠胃炎
二十二、胆石症
二十三、胰腺炎
二十四、糖尿病
二十五、便秘
二十六、脱肛
二十七、痔疮
二十八、肾结石
二十九、尿失禁
三十、排尿困难
三十一、遗尿
三十二、前列腺肥大
三十三 子宫脱垂
三十四、妊娠反应
三十五、缺乳
三十六、月经不调
三十七、更年期综合征
三十八、肥胖症
三十九、缺钙
四十、颈椎病
四十一、落枕
四十二、背痛
四十三、腰痛
四十四、肩周炎
四十五、肘痛
四十六、腕关节痛
四十七、椎间盘突出症
四十八、髋关节痛
四十九、膝关节痛
五十、踝关节痛
五十一、骨质增生
五十二、腱鞘炎
五十三、荨麻疹
五十四、面部痤疮
五十五、牙痛
五十六、一般性眼病
五十七、耳鸣
五十八、耳聋
五十九、晕车、晕船
六十、鼻炎
六十一、咽炎
六十二、扁桃腺炎
六十三、醉酒
六十四、术后恢复
六十五、盗汗
方剂索引
卷一 推拿史略
第一章 远古时期——推拿的起源
第一节 推拿起源于实践
一、原始的自然按摩推拿手法
二、原始的自然按摩推拿工具
第二节 早期医疗保健活动
一、火的利用及热熨
二、舞蹈与健身
第二章 先秦时期——早期的推拿医疗活动
第一节 推拿在早期医疗活动中的地位
一、表示推拿的文字记载
二、早期医疗活动中推拿师的地位
第二节 推拿工具的改进
一、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二、初创阶段的药摩与膏摩
第三节 先秦古籍中有关推拿的记载
第三章 秦汉时期——推拿医学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推拿在《汉书》与《史记》中的记载
第二节 推拿理论原则的确立
一、《黄帝内经》对推拿学的贡献
二、《金匮要略》对推拿学的贡献
第三节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的膏摩方
第四节 华佗与“五禽戏”
第四章 晋唐时期——推拿医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推拿治疗急症
一、指针疗法
二、捏脊疗法
三、颠簸疗法
第二节 保健推拿的发展
一、《抱朴子》内篇中固齿聪耳保健推拿法
二、《养性延命录》中的摄生功法
三、《诸病源候论》中的补养宣导之术
四、《千金方》中的保健推拿
第三节 正骨推拿的系统载述
一、《肘后方》的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法
二、蔺道人和《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第四节 《外台秘要》与晋唐医家推拿经验
一、捏脊加拔罐治劳瘵
二、抓腹治真心痛
第五节 膏摩疗法的发展
一、《肘后方》中的膏摩疗法
二、《刘涓子鬼遗方》中的外科膏摩方
三、苍梧道士陈元膏的来历及其效验
第六节 推拿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 宋元时期——推拿理论的全面总结
第一节 《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膏摩疗法
一、摩顶方
二、摩腰膏
第二节 《圣济总录》对推拿疗法的理论总结
第三节 金元四大家对推拿疗法的运用
第四节 有影响的推拿验案、轶事
一、庞安时以推拿治难产
二、《苏沈良方》载掐法疗脐风
三、《医说》、《续医说》中推拿轶事
第五节 危亦林对伤科正骨推拿手法的巨大贡献
一、关节脱位的整复法
二、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第六节 唐宋诗文中的保健推拿记载
第六章 明清时期——推拿医术的全面发展和总结
第一节 小儿推拿的发展
一、徐用宣和《袖珍小儿方》
二、《针灸大成·按摩经》
三、龚廷贤和《小儿推拿全书》
四、周岳甫和《小儿推拿秘诀》
五、熊应雄和《小儿推拿广意》
六、夏鼎和《幼科铁镜》
七、骆潜庵和《幼科推拿秘书》
八、夏云集和《保赤推拿法》
九、徐崇礼和《推拿三字经》
十、张振鋆和《厘正按摩要术》
十一、唐元瑞和《推拿指南》
十二、陈复正和《幼幼集成》
第二节 正骨推拿的全面总结
第三节 推拿医学新分支
一、点穴推拿
二、一指禅推拿
三、眼科推拿
四、外科推拿
五、药摩新疗法
六、内功推拿
七、保健推拿
八、其他
第七章 民国时期——推拿学术流派的形成
第一节 推拿学术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推拿学术著作通俗化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推拿医学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第一节 推拿文献整理出版和情报资料的编纂
一、推拿古医籍的整理和出版
二、推拿新著和译作及其他
第二节 推拿实践的进步
一、推拿实践日趋科学化
二、推拿临床经验总结科学化
第三节 推拿教学、科研的发展
第四节 推拿疗法的创新
一、耳穴推拿
二、足穴推拿
三、保健球按摩
四、胸穴推拿
五、运动推拿
六、康复推拿
七、推拿麻醉
卷二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基本知识
第一节 推拿疗法的定义
一、推拿名称的演变
二、古人对推拿名称的论述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分类
一、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二、根据患者年龄分类
三、根据推拿者主客体特征分类
四、根据治疗病种分类
五、根据推拿手法特点分类
六、根据推拿部位分类
七、根据推拿时使用器械或介质分类
第三节 推拿疗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一、推拿疗法的特点
二、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
第四节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及一般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二、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推拿疗法的体位与介质
一、体位
二、介质
第六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一、晕厥
二、出血
三、骨折
四、烫伤
五、破皮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朓
六、三焦
附一:脑
附二:女子胞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
二、脏与腑
三、腑与腑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一、气的含义
二、气的分类和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行
第二节 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功能
三、血的运行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二、津液的功能
三、津液的分类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津液与血的关系
卷三 诊断概要
第一章 四诊概要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皮肤
五、望官窍
六、望头颈躯干四肢
七、望舌
八、望指纹与爪甲
九、望排出物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摸)诊
第二章 独特的检查方法
第一节 量诊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二、肢体周径的测量
三、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第二节 特殊检查
一、颈椎检查
二、肩部检查
三、肘关节检查
四、手臂关节检查
五、髋关节检查
六、膝关节检查
七、踝及足部检查
八、脊柱检查
九、骨盆检查
第三节 神经功能检查
一、脊髓节段及脊神经的定位
二、感觉的检查
三、神经运动功能检查
四、神经反射检查
第四节 骨与关节正常X线解剖
一、骨的正常X线解剖
二、关节的正常X线解剖
第五节 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二、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第三章 辨证方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寒热辨证
二、虚实辨证
三、表里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病因辨证
一、六淫病辨证
二、疫疠病辨证
三、七情病辨证
四、饮食劳逸病辨证
五、外伤病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证
第四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第六节 三焦辨证
一、上焦病辨证
二、中焦病辨证
三、下焦病辨证
第七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阴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第八节 经络辨证
卷四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关系
五、流注次序
六、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跷脉、阳跷脉
六、阴维脉、阳维脉
第四节 别络、经别、经筋、皮部
一、十五络脉
二、十二经别
三、十二经筋
四、十二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六节 身体各部的经络分布
一、头面部
二、颈项咽喉部
三、胸胁腰背部
四、腹部
第二章 腧穴
第一节 概论
一、腧穴的分类
二、特定穴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腧穴的主治作用
五、十四经腧穴主治纲要
第二节 十四经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第三节 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常用奇穴
二、躯干部常用奇穴
三、四肢部常用奇穴
第四节 儿科推拿特定穴
一、头面颈项部穴位
二、躯干部穴位
三、四肢部穴位
第五节 耳穴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二、耳郭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
四、耳轮角及耳轮部常用穴
五、耳舟部常用穴
六、对耳轮上角部常用穴
七、对耳轮下角部常用穴
八、对耳轮部常用穴
九、三角窝部常用穴
十、耳屏部常用穴
十一、对耳屏部常用穴
十二、耳轮角周围常用穴
十三、屏间切迹部常用穴
十四、耳甲艇部常用穴
十五、耳甲腔部常用穴
十六、耳垂部常用穴
十七、耳背部常用穴
第六节 头部刺激区
一、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
二、刺激区的部位和主治
三、选穴原则
卷五 推拿手法
第一章 手法概述
第一节 手法命名及分类
一、手法的命名
二、手法的分类
第二节 手法要求
一、持久
二、有力
三、均匀
四、柔和
第三节 手法练习
一、练功
二、基本训练
第四节 手法的补泻
一、补虚泻实是推拿的基本治则
二、决定推拿补泻作用的因素
三、补泻作用的相对性
第五节 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精神要集中
二、操作要卫生
三、力度要适宜
四、姿势要得当
五、操作要有序
六、时间要灵活
第二章 单式手法
第一节 按法类
一、按法
二、点法
三、压法
四、勾点法
五、掐法
六、扪法
七、抵法
八、蝶转法
九、顶法
十、戳法
十一、擅法
十二、押法
十三、掖法
十四、插法
十五、放通法
第二节 摩法类
一、摩法
二、抚法
三、擦法
四、扫法
五、挼法
六、拭法
七、揉法
八、梳法
第三节 衮法类
一、滚法
二、衮法
三、臂衮法
第四节 推法类
一、平推法
二、抹法
三、刮法
四、滑推法
五、一指禅推法
六、拨法
七、分法
八、合法
第五节 捏(拿)类
一、捏法
二、拿法
三、抓法
四、扭法
五、握法
六、密拿法
七、拢法
八、挪法
九、勒法
十、捋法
十一、搔法
十二、挤法
十三、拧法
十四、揪法
第六节 搓法类
一、搓法
二、拈法
三、捻法
第七节 拍打类
一、拍法
二、击法
三、打法
四、捣法
五、弹法
六、劈法
七、啄法
八、叩法
九、贯法
第八节 振动类
一、抖法
二、振法
第三章 复合手法
第一节 基本复合手法
一、按揉法
二、压揉法
三、点揉法
四、推揉法
五、捏揉法
六、握揉法
七、掐揉法
八、振揉法
九、勾揉法
十、搓揉法
十一、捻揉法
十二、拨揉法
十三、衮揉法
十四、摩揉法
十五、顶揉法
十六、拿揉法
十七、捏拿法
十八、握拿法
十九、抓拿法
二十、掐拿法
二十一、提拿法
二十二、弹拿法
二十三、拨拿法
二十四、扯拿法
二十五、抖拿法
二十六、挤拿法
二十七、颤推法
二十八、推摩法
二十九、颤压法
三十、拔伸旋转法
三十一、推托法
第二节 特殊复合手法
一、掌衮膊运法
二、膊运捏拿法
三、虚捶捏拿法
四、肘运兼点法
五、掌衮拍叩法
六、捶剁配摩法
七、掸拂捶剁法
八、动压法
第四章 运动关节类手法
第一节 摇法
一、摇颈法
二、摇肩法
三、摇肘法
四、摇腕法
五、摇腰法
六、摇髋法
七、摇膝法
八、摇踝法
第二节 扳法
一、颈项部扳法
二、胸部扳法
三、腰部扳法
四、肩关节扳法
五、腕关节扳法
第三节 拔伸法
一、头颈部拔伸法
二、肩关节拔伸法
三、肘关节拔伸法
四、腕关节拔伸法
五、指间关节拔伸法
六、腰椎拔伸法
七、髋关节拔伸法
八、膝关节拔伸法
九、踝关节拔伸法
第四节 晃法
一、晃颈法
二、全身晃动法
三、晃腰法
第五节 卡法
一、肘关节卡法
二、膝关节卡法
第六节 屈法
一、屈颈法
二、屈肩法
三、屈肘法
四、屈腕法
五、屈腰法
六、屈髋法
七、屈膝法
八、屈踝法
第七节 伸法
一、伸颈法
二、伸肩法
三、伸肘法
四、伸腕法
五、背法
六、伸腰法
七、伸髋法
八、伸踝法
九、伸膝法
第五章 部位性手法
第一节 头颈部手法
一、点振百会法
二、干洗头法
三、击百会法
四、四指戳顶法
五、三指拿推法
六、五指拿推法
七、四指归提法
八、揉拿项肌法
九、双运太阳法
十、鸳鸯理额法
十一、孙猴搔抓法
十二、分抹前额法
十三、推前额法
十四、抹双柳法
十五、内应外合法
十六、双指开宫法
十七、指颤睛明法
十八、旋摩眶周法
十九、手背叩前额法
二十、干洗脸法
二十 二龙戏珠法
二十二、双揪铃铛法
二十三、合推后枕法
二十四、合掌刁颈法
二十五、勾揉风池法
二十六、勾天突法
二十七、摇头捋颈法
二十八、牵颈旋转法
二十九、扳颈伸臂法
三十、齿龈捏合法
三十一、抻舌掐点法
第二节 上肢手法
一、开笼放鸟法
二、顺指摇臂法
三、摇臂抻抖法
四、大鹏展翅法
五、怀中抱月法
六、悬崖勒马法
七、点按缺盆法
八、双手对禅肩法
九、掌根对击肩法
十、劈指缝法
十一、击掌面法
十二、指拨腋窝法
十三、双翅叩按法
十四、丹凤展翅法
十五、对手揉球法
十六、双龙点肩法
十七、双爪拿翅法
十八、双臂对叩法
十九、双臂抖动法
二十、揉拿手三阳法
二十一、揉拿手三阴法
二十二、搓捋双臂法
二十三 旱地拔葱法
二十四、掐拿八邪法
二十五、掐拿八缝法
二十六、捋抖十指法
二十七、金凤摆尾法
二十八、喜鹊搭桥法
二十九、五龙搭肩法
三十、凤摆双尾法
三十一、提拿肩井法
三十二、叩肩法
三十三、重点肩井法
第三节 腰背部手法
一、击大椎法
二、脊柱颤压法
三、横擦背三区法
四、点揉背四穴法
五、推压膀胱经法
六、掌擦膀胱经法
七、推脊柱法
八、后背推摩法
九、双手劈叩法
十、双点肩胛法
十一、吉庆有余法
十二、双衮肩背法
十三、腰部掌分法
十四、点揉腰眼法
十五、擦腰骶法
十六、抱项提膝顶法
十七、提拿夹脊法
十八、鹰爪抓鸡(脊)法
十九、搓运夹脊法
二十、双龙点肾法
二十一、阴阳揉肩法
二十二、理腰三击掌、跪点双窝法
二十三、鲤鱼打挺法
二十四、拢腿运腰法
二十五、揉拿腰背肌法
二十六、横搓命门法
二十七、搓髎点强法
二十八、腑撑掌击法
二十九、蹬腰牵踝法
三十、肩髋推拉法
三十一、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
三十二、推按腰背法
三十三、提踝抖腰法
三十四、提引理腰法
三十五、滚叠法
三十六、压牵法
第四节 胸腹部手法
一、横擦胸三区法
二、侧掌振膻中法
三、掌抹胸中线法
四、拍胸法
五、疏胸法
六、推摩前胸法
七、双推胁肋法
八、指压肋间法
九、双托肋弓法
十、晨笼解罩法
十一、梳胁开胸顺气法
十二、锁叩开岔法
十三、呼吸迎随法
十四、点鸠掐里法
十五、推脾运胃法
十六、双胁卧滚龙法
十七、龙凤呈祥法
十八、双点章门法
十九、狮子滚绣球法
二十、运运颤颤法
二十一、双龙托底法
二十二、补泻神阙法
二十三、腹部推托法
二十四、腹部推摩法
二十五、叩腹法
二十六、推运胃脘法
二十七、点三脘开四门法
二十八、风卷雷鸣乌云散法
二十九、源根筑堤法
三十、提抖腹壁法
第五节 下肢部手法
一、降龙伏虎法
二、金蛙游水法
三、仰卧分合法
四、俯卧分合法
五、推运股外法
六、密拿拍打风市上下法
七、提拿足三阳法
八、提拿足三阴法
九、摇捋叩膝屈伸解索法
十、阴阳抱膝法
十一、掐拿八风法
十二、搓揉涌泉法
十三、提拿双筋法
十四、推搓四心法
十五、掌根击环跳法
十六、扭揉股内侧法
十七、拳揣大腿法
十八、髌骨转动法
十九、髌下掐法
二十、搓膝法
二十一、搓捋双膝法
二十二、掐点侠溪至阴法
二十三、掐点五窝法
二十四、顺藤摸瓜法
二十五、点抹秩跳法
二十六、足跟捻压法
二十七、击足底法
第六章 特殊操作法
第一节 脚踩法
一、踩跷法
二、脚推法
三、脚揉法
四、脚压法
五、伸筋法
六、脚颤法
七、脚搓法
八、脚踢法
第二节 内功、运气推拿法
一、内功推拿法
二、外气推拿法
三、点穴输气法
四、运气掌振法
五、运气指振前额法
六、腹部振赶法
七、运气抖法
八、运气提抖腹壁法
九、运气拍打法
第三节 伤科推拿手法
一、拔伸
二、旋转
三、屈伸
四、横挤
五、分骨
六、折顶
七、回旋
八、纵压
九、分筋
十、拨络
十一、理筋
十二、弹筋
第四节 器械推拿法
一、器械拍打法
二、器械按压法
三、器械拨筋法
四、器械滚动法
五、器械拔伸法
第五节 民间杂修术
一、鸭蛋滚
二、发团拍
三、菜团搓
四、面团揉
五、走罐法
六、布包熨
七、药布摩
八、刮痧法
九、挤拧法
第七章 小儿推拿法
第一节 基本手法
一、推法
二、拿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揉法
六、运法
七、掐法
八、捏法
九、搓法
十、摇法
第二节 复合操作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黄蜂出洞
三、双龙摆尾
四、苍龙摆尾
五、双风展翅
六、凤凰展翅
七、凤凰鼓翅
八、凤凰丹展翅
九、丹凤摇尾
十、赤凤摇头
十一、猿猴摘果
十二、二龙戏珠
十三、运土入水
十四、运水入土
十五、水底捞月
十六、打马过天河
十七、孤雁游飞
十八、飞经走气
十九、按弦搓摩
二十、老汉扳缯
二十一、捧耳摇头
二十二、开璇现
第八章 人体上的手法练习
第一节 头面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点、按、指揉法
三、拿法
四、推、抹法
五、击打法
第二节 颈项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拿法
四、点、按、揉法
五、摇法
六、扳法
第三节 肩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点按、揉、弹拨法
四、扳法
五、拿法
六、抖法
七、摇法
第四节 上肢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点按、指揉法
四、捻法
五、搓法
六、拔伸法
第五节 胸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分推法
三、摩法
四、擦法
五、搓法
六、拍打法
七、振法
第六节 腹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点揉法
三、摩法
四、按法
第七节 腰背部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揉法
三、推法
四、滚法
五、扳法
六、踩腰法
七、拔伸法
第八节 下肢操作法练习
一、一指禅推法
二、滚法
三、抖法
四、拔伸法
五、拿法
六、摇法
七、搓法
卷六 推拿练功
第一章 推拿练功概述
第一节 推拿与练功的关系
第二节 练功的基本姿式
一、身型
二、体位
第三节 练功基本要领
一、意
二、气
三、形
第四节 练功的一般要求
一、练功要持之以恒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全身练功与局部练功相结合
四、练功要保质保量
第二章 强体保健功法
第一节 易筋法
一、韦驮献杵势
二、两臂横担势
三、两手托天势
四、摘星换斗势
五、出爪亮翅势
六、倒拉九牛尾势
七、拔马刀势
八、三盘落地势
九、饿虎扑食势
十、打躬势
十一、躬尾势
十二、大鹏展翅势
第二节 少林内功
一、单练法
二、双练法
第三节 八段锦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四节 五禽戏
一、虎戏
二、鹿戏
三、熊戏
四、猿戏
五、鸟戏
第五节 太极拳
一、注意事项
二、太极拳术式
第六节 气功锻炼
一、气功常见功法特点
二、练习气功应掌握的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三章 推拿基本功
第一节 指功
一、单指功
二、三指功
三、五指功
第二节 手臂功
一、手臂功基本架式
二、挥臂晃手式
三、通臂云手式
四、抡臂风轮式
第三节 腰功
一、双腿持重弯腰式
二、单腿持重弯腰式
三、环旋动腰式
第四节 腿功
一、腿功基本姿势
二、绷勾脚踢腿式
三、绷勾脚弹腿式
四、壮腰柔韧式
第四章 练功疗法
第一节 练功疗法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一、练功疗法的分类
二、作用原理
第二节 练功疗法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明确练功的意义和目的
二、正确选择练功方法
第三节 功能锻炼
一、头项部
二、上肢部
三、躯干部
四、下肢部
卷七 治疗总论
第一章 推拿作用原理
第一节 推拿的基本作用
一、推拿作“功”
二、改变系统内能
三、调整信息
第二节 推拿作用的现代研究
一、推拿的镇痛作用
二、对皮肤及运动器官的作用
三、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四、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推拿的作用途径
一、对软组织疾病的治疗
二、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第二章 推拿治疗穴位和体位的选择
第一节 穴位的选择
一、选穴方法
二、配穴方法
第二节 体位的选择
一、端坐
二、俯坐
三、仰卧
四、俯卧
五、侧卧
第三章 推拿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一、标本缓急
二、补虚泻实
三、局部与整体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基本治法
一、汗法
二、散法
三、泻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通法
卷八 药摩方选
第一章 摩散方
第二章 摩膏方
第三章 摩九方
第四章 其他
卷九 各科疾病的治疗
第一章 伤科疾病
第一节 关节脱位
一、脱位概论
二、颞颌关节脱位
三、胸锁关节脱位
四、肩锁关节脱位
五、肩关节脱位
六、肘关节脱位(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七、腕骨脱位
八、桡腕关节脱位
九、掌指关节脱位
十、指间关节脱位
十一、髋关节脱位
十二、膝关节脱位
十三、髌骨脱位
十四、距骨脱位
十五、跖跗关节脱位
十六、跖趾关节脱位
十七、趾间关节脱位
十八、骨盆耻骨联合分离
第二节 关节错缝
一、概论
二、下颌关节错缝
三、肩锁关节错缝
四、肩关节错缝
五、小儿桡骨头错缝
六、肘关节桡尺错缝
七、下挠尺关节错缝
八、腕间关节错缝
九、腕掌关节错缝
十、小儿髋关节错缝
十一、膝关节错缝
十二、胫腓上关节错缝
十三、踝关节错缝
十四、跟距关节错缝
十五、跟骰关节错缝
十六、距舟关节错缝
十七、寰、枢椎错缝
十八、颈椎小关节错缝
十九、胸椎小关节错缝
二十、腰椎小关节错缝
二十一、骶髂关节错缝
二十二、耻骨联合错缝
第二节 筋伤
一、概论
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三、颞颌关节弹响症
四、颈椎综合征
五、肌筋膜纤维质炎
六、肩部韧带损伤
七、肩峰下滑囊炎
八、肩关节周围炎
九、肩关节扭挫伤
十、肩袖断裂
十一、岗上肌腱炎
十二、前斜角肌综合征
十三、前臂伸肌腱周围炎
十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和腱鞘炎
十五、肱二头肌长腱滑脱
十六、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十七、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
十九、尺骨鹰嘴滑囊炎
二十、旋后肌综合征
二十一、尺管狭窄症
二十二、腕管综合征
二十三、腕关节扭挫伤
二十四、掌指、指间关节扭挫伤
二十五、指部腱鞘炎
二十六、腱鞘囊肿
二十七、胸壁部迸挫伤
二十八、背部软组织损伤
二十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十、腰椎管狭窄症
三十一 腰部劳损
三十二、急性腰肌筋膜损伤
三十三、骶尾关节扭挫伤
三十四、骶髂关节损伤
三十五、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三十六、髋部扭挫伤
三十七、弹响髋
三十八、股内收肌损伤
三十九、股二头肌扭伤
四十、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四十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四十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四十三、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四十四、髌下脂肪垫损伤
四十五、腓肠肌损伤
四十六、跖管综合征
四十七、跗跖关节扭伤
四十八、跖痛症
四十九、跟腱周围炎
五十、踝部扭伤
五十一、扁平足
五十二、跟痛症
五十三、母囊炎
第二章 内、妇、儿、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 内科疾病
一、感冒
二、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肺气肿
五、肺心病、右心衰
六、冠心病、心绞痛
七、心悸
八、高血压病
九、胃痛
十、消化性溃疡
十一、呕吐
十二、膈肌痉挛
十三、胃下垂
十四、泄泻
十五、痢疾
十六、溃疡性结肠炎
十七、便秘
十八、胆绞痛
十九、胃粘膜脱垂症
二十、慢性胆囊炎
二十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二十二、胃肠神经官能症
二十三、慢性胰腺炎
二十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二十五、泌尿系感染
二十六、前列腺炎
二十七、肾下垂
二十八、癃闭
二十九、腰痛
三十、遗精
三十一、阳痿
三十二、水肿
三十三、失眠
三十四、癫痫
三十五、痴呆
三十六、健忘
三十七、癔病
三十八、多发性神经炎
三十九、神经衰弱
四十、半身不遂
四十一、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
四十二、痹证
四十三、痿证
四十四、头痛
四十五、三叉神经痛
四十六、厥证
四十七、休克
四十八、内伤发热
四十九、糖尿病
五十、肥胖
第二节 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带下
五、乳痈
六、子宫脱垂
七、不孕症
八、盆腔炎
九、功能性子宫出血
十、产后乳汁不足
十一 产后尿失禁
第三节 儿科疾病
一、感冒
二、小儿发热
三、咳嗽
四、哮喘
五、支气管肺炎
六、百日咳
七、暑热症
八、厌食证
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十、泄泻
十一、痢疾
十二、呕吐
十三、小儿口腔炎
十四、疳积
十五、腹痛
十六、肠套迭
十七、先天性巨结肠
十八、便秘
十九、脱肛
二十、遗尿
二十一、尿潴留
二十二、夜啼
二十三、惊风
二十四、疟疾
二十五、麻疹
二十六、流行性腮腺炎
二十七、小儿产伤麻痹
二十八、小儿麻痹症
二十九、小儿脑性瘫痪
三十、肠道蛔虫症
第四节 五官科疾病
一、近视
二、视神经萎缩
三、麻痹性斜视
四、上胞下垂
五、流泪症
六、耳鸣、耳聋
七、鼻渊
八、鼻窒
九、慢性咽炎
十、失音
十一、牙痛
十二、声门闭合不全
十三、面瘫
卷十 推拿保健
第一章 自我推拿法
第一节 古代推拿保健法
一、神仙起居法
二、老子按摩法
三、天竺国按摩法
四、延年九转法
五、十二段动功
六、擦颜面美诀
七、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八、简化摩腹运气功
九、保健十六要诀
十、摩耳健身法
第二节 循经推拿法
一、预备功
二、推拿头面部
三、推拿胸腹部
四、推拿四肢
五、拍丹田、擦命门
六、收功
第三节 分部推拿保健法
一、头面颈项保健
二、上肢保健
三、下肢保健
四、胸部保健
五、腹部保健
六、腰背部保健
七、肛门保健
八、男子性功能保健
九、小儿保健推拿
第四节 健身推拿法
一、宁心安神
二、宽胸理气
三、健脾益胃
四、固肾益精
五、镇静催眠
六、安神醒脑
七、增强智力
八、强壮腰身
九、宣肺益气
十、消食导滞
十一、益肝明目
十二、强肾聪耳
十三、宣肺通鼻
十四、润肺清音
十五、温补下元
第五节 常见病自我推拿法
一、头痛
二、失眠
三、高血压
四、低血压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七、感冒
八、支气管炎
九、哮喘
十、膈肌痉挛
十一、胃痛
十二、急性肠胃炎
十三、腹泻
十四、便秘
十五、脱肛
十六、落枕
十七、颈椎病
十八、肩周炎
十九、腰痛
二十、背肌劳损
二十一 肋软骨炎
二十二、岔气
二十三、网球肘
二十四、腕关节扭伤
二十五、手指挫伤
二十六、弹响指
二十七、腱鞘囊肿
二十八、腹股沟处软组织损伤
二十九、股内收肌损伤
三十、髌骨软化
三十一、膝关节骨质增生
三十二、腓肠肌痉挛
三十三、疲劳足
三十四、足跟骨刺
三十五、浅冻伤
三十六、踝关节扭伤
三十七、创伤瘢痕
三十八、牙痛
三十九 口腔溃疡
四十、脱齿
四十一、慢性鼻炎
四十二、近视
四十三、痛经
四十四、遗精
四十五、前列腺肥大
四十六、急性乳腺炎
四十七、盆腔炎
四十八、股外侧皮神经炎
四十九、末梢神经炎
第六节 自我推拿健美法
一、面部美容
二、眼部健美
三、乳房健美
四、腹部减肥
五、腰部减肥
六、头发养护
第二章 手部保健推拿法
第一节 手部保健作用原理
一、经络学说
二、神经反射作用
三、血液循环原理
四、生物全息胚理论
第二节 手部反射区的分布与主治
一、手部反射区、反应点的分布
二、手部反射区及反应点的主治范围
第三节 常用手部自我保健推拿法
一、揉搓双手
二、旋转拇指
三、手指交叉
四、拍击手掌
五、手指节奏操
六、旋转网球
七、拧毛巾
八、俯卧撑
九、指间夹物
十、勾拉手指
十一、摩擦拇指根
十二、小指弯直角
十三、手指游戏
十四、温风吹掌
十五、自我握手
十六、尖物刺激
十七、衣夹夹指
十八、戒指刺激
第四节 手部推拿治疗的常见病
一、腰痛
二、头痛
三、感冒
四、失眠
五、肥胖症
六、脾胃虚弱
七、高血压
八、低血压
九、白发
十、落枕
十一、肩酸
十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十三、眼睛充血
十四、食欲不振
十五、便秘
十六、腹泻
十七、胃灼热
十八、乏力
十九、怕冷
二十、心悸
二十一、眩晕、耳鸣
二十二、胃痛
二十三、多汗症
二十四、痛经、月经不调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二十六、哮喘
二十七、喉中异物感
二十八、晕车、晕船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保健推拿法
第一节 足部保健作用原理
一、经络学说
二、生物全息胚理论
三、血液循环原理
四、神经反射作用
第二节 足的解剖
一、足的骨骼
二、足的关节与韧带
三、足弓
四、足的动脉
五、足的神经
第三节 十二经络与足的关系
第四节 足诊
一、足诊的姿势及注意事项
二、足部望诊
三、足部触诊
第五节 足反射区的基本推拿方法
一、手法要求
二、基本手法
三、保健中的总体推拿顺序
四、推拿力度和补泻手法
五、推拿时间和疗程
第六节 足部反射区定位、手法和适应症
一、足底部
二、足内侧
三、足外侧
四、足背部
第七节 足部保健推拿的配穴方法
一、病变反射区配穴法
二、相关反射区配穴法
三、基本反射区配穴法
第八节 常见病证的足部保健推拿选区
一、头痛
二、神经衰弱
三、头晕
四、面部神经麻痹
五、中风
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七、感冒
八、咳嗽
九、哮喘
十、心前区痛
十一、心脏病
十二、高血压
十三、低血压
十四、贫血
十五、消化不良
十六、胃肠神经官能症
十七、胃痉挛
十八、慢性胃炎
十九、呃逆
二十、胃肠胀气
二十一、肠胃炎
二十二、胆石症
二十三、胰腺炎
二十四、糖尿病
二十五、便秘
二十六、脱肛
二十七、痔疮
二十八、肾结石
二十九、尿失禁
三十、排尿困难
三十一、遗尿
三十二、前列腺肥大
三十三 子宫脱垂
三十四、妊娠反应
三十五、缺乳
三十六、月经不调
三十七、更年期综合征
三十八、肥胖症
三十九、缺钙
四十、颈椎病
四十一、落枕
四十二、背痛
四十三、腰痛
四十四、肩周炎
四十五、肘痛
四十六、腕关节痛
四十七、椎间盘突出症
四十八、髋关节痛
四十九、膝关节痛
五十、踝关节痛
五十一、骨质增生
五十二、腱鞘炎
五十三、荨麻疹
五十四、面部痤疮
五十五、牙痛
五十六、一般性眼病
五十七、耳鸣
五十八、耳聋
五十九、晕车、晕船
六十、鼻炎
六十一、咽炎
六十二、扁桃腺炎
六十三、醉酒
六十四、术后恢复
六十五、盗汗
方剂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