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代史(上)

中国古代史(上)

作者:晁福林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01

ISBN:9787303037766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上册)》的撰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吸取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各章节撰写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也酌情在教材里有所反映。其次是利用新的考古资料进行阐述,关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考古发现及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要尽量吸收。再次是在编撰体例上要有新的特色,例如,每章都有"叙说"一节,阐述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概况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进规律。复次是各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详略尽量适应教学的需要,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而具体的探讨,但也有的问题只进行了纲领性的叙述,而没有展开讨论,以求简省篇幅。本书的撰写参考了专家们的相关著作或文章,由于本书属于教材性质,因此未能一一注明。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古代史(上)》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漫长的远古时代 1

第一节 叙说 l
第二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7
一、猿人的广泛分布 7
二、早期智人 10
三、晚期智人 12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 15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 16
二、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 18
三、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 21
四、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22
1 经济的发展 22
2 社会组织的演变 23
3 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 24
4 原始宗教 25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 27
一、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27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 28
第五节 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29
一、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 29
二、黄帝和炎帝 30
三、颧顼和帝喾 31
四、唐尧和虞舜 32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历史发展 34

第一节 叙说 34
第二节 夏朝 39
一、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 39
二、夏朝的建立 41
三、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42
四、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43
五、夏朝的衰落和灭亡 44
六、关于夏代的考古学探索 46
第三节 商朝 47
一、商族的起源和发展 47
二、商朝的建立 50
三、伊尹摄政与早商时期的政治发展 51
四、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52
五、商朝制度和社会结构 53
六、晚商政治与纣的灭亡 55
第四节 西周 56
一、周族的兴起 56
二、周朝的建立 58
三、周公当政和成康之治 60
四、西周中期的社会发展 62
五、西周政治制度 63
六、共和行政与宣王中兴 65
七、西周的衰亡
第五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酊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67
二、畜牧业的情况 69
三、以青铜铸造为主的手工业 71
四、商业的初步发展 73
五、居住和交通 74
六、服饰与饮食 76
七、丧葬情况 77
第六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78
一、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及纹饰 78
二、史学与文学 80
三、宗教与哲学 82
四、筮法与《周易》 83
五、歌舞艺术和科技 84

第三章 春秋战国社会的变化 88

第一节 叙说 8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演变 93
一、平王东迁与王权衰落 93
1 平王东迁 93
2 王权式微 93
3 霸局奠基 94
二、大国争霸 95
1 齐桓首霸 95
2 晋、楚争霸 96
3 宋襄公图霸未成与秦穆公称霸西戎 97
4 吴、越争霸 98
三、七国争雄 98
1 魏霸中原 99
2 齐、秦并峙
3 合纵连横 101
4 远交近攻 102
5 秦灭六国 103
第三节 各国的变法改革 104
一、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 104
1 管仲相齐 104
2 晋、楚整顿内政 105
3 予产改革 105
4 昊、越改革 106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06
1 李悝变法 107
2 昊起变法 108
3 商鞅变法 109
4 齐国邹忌改革, 110
5 申不害相韩 111
6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11
7 乐毅改革 112
三、列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112
1 春秋时期宗法制的破坏 112
2 战国时期官僚制的建立 113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14
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114
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14
2 水利灌溉和施肥 115
3 冶金、盐业、纺织、漆器业 117
4 私人手工业 118
二、城市交换经济的繁荣 119
1 商业交换与商人的活跃 119
2 货币流通与城市发展 120
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22
1 井田制的破坏 122
2 新型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123
第五节 文化史的黄金时期 124
一、“士”的兴起与学术发展 124
1 士阶层的兴起 124
2 学术文化的新时代 124
二、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思潮 124
1 老子其人其书 125
2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125
3 墨子和墨家, 127
4 儒家的孟子和荀子 127
5 《易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129
6 道家与庄子 129
7 法家与韩非 130
8 阴阳家 131
9 名家 131
10 杂家 132
三、史学、文学与自然科学 133
1 史学 133
2 文学 133
3 自然科学 134

第四章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 135

第一节 叙说 135
第二节 统一的秦王朝 142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42
1 统一岭南 142
2 开通西南夷 143
3 对匈奴的战争 143
4 修筑长城 143
5 秦都咸阳 144
二、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144
1 皇帝制度 144
2 郡县制 145
3 封建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145
4 秦律 146
三、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 146
1 “使黔首自实田” 146
2 上农除末 146
3 迁徒豪富 147
4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47
5 收天下之兵器,通川防,修驰遭 148
6 焚书坑儒 148
四、秦末农民大起义 149
1 秦王朝的暴政 149
2 陈胜吴广起义 151
3 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斗争 152
4 秦的灭亡 152
第三节 西汉的盛衰 152
一、刘邦建立汉朝 152
1 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 152
2 稳定封建秩序 153
3 消灭异姓王 154
4 加强军队与完善法律 155
二、文景之治 155
1 薄赋劝农 155
2 宽减刑罚 157
3 改革任官制度 157
4 实行民族和睦政策 157
5 削藩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159
三、汉武帝的盛世 159
1 政治体制的改革 159
2 财经制度的改革 161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2
4 打击和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163
四、昭宣中兴 164
1 整顿吏治 164
2 招抚流亡,劝民农桑 164
五、王莽改制和农民起义 165
1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165
2 王莽代汉及改制 167
3 绿林赤眉大起义 169
第四节 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动荡 170
一、东汉初的稳定和发展 170
1 东汉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170
2 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171
3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172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173
1 外戚、宦官擅权 173
2 累世公卿官僚集团的出现 175
3 党锢之祸 176
4 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176
三、黄巾起义 177
1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177
2 黄巾大起义 178
第五节 汉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179
1 汉与匈奴的关系 179
2 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 182
3 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 184
4 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 186
第六节 汉代的社会经济 188
一、各地区经济状况 188
1 山西经济区 188
2 山东经济区 189
3 江南 190
4 龙门碣石以北 190
二、农业 191
1 牛耕与铁农具 191
2 水利工程 192
3 耕作技术 193
4 从口、垦田 194
三、手工业 194
1 冶铁 194
2 纺织 195
3 漆器 196
4 手工艺制造 196
四、商业和城市 196
1 商业的发展 196
2 都市 197
第七节 封建关系的成长 197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197
1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198
2 地主土地所有制 199
3 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199
二、赋役制度 199
1 田租、藁税 200
2 算赋、口赋 200
3 徭役 201
三、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 202
1 地主阶级 202
2 农民阶级 203
3 商人 204
4 奴婢 205
第八节 秦汉时期的东西交通 205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205
二、汉文化的远播 206
1 中国同日本、朝鲜等国的关系 206
2 中国同南亚各国的关系 207
三、异域文化的传入 209
第九节 汉代学术文化 209
一,哲学 209
1 汉初的黄老思想 209
2 董仲舒思想和经学谶纬 210
3 王充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211
二、经学和今古文经 212
三、史学 213
1 《史记》 213
2 《汉书》 215
四、文学 215
1 汉赋 215
2 乐府诗 216
五、艺术 216
1 绘画 216
2 雕刻 217
3 音乐 217
六、科技 217
1 天文历法 217
2 数学 218
3 医学 218
4 地理学 219
5 纸的发明 219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

220
第一节 叙说 220
第二节 三国和两晋 226
一、魏蜀吴三国 226
1 三国鼎立 226
2 魏 228
3 蜀 229
4 吴 231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 232
1 西晋的建立 232
2 统治集团的腐败 232
3 入王之乱 233
三、东晋十六国 234
1 十六国的兴替 234
2 东晋门阀政治 236
3 北伐与淝水之战 237
第三节 南北朝的对峙 239
一、南北朝初期 239
1 刘宋的盛衰 239
2 北魏统一北方 240
3 宋魏和战 241
二、南北朝中期 242
1 齐梁政局 242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244
3 北魏的分裂 245
三、南北朝后期 247
1 侯景之乱与陈的兴亡 247
2 北齐与北周 248
第四节 民族和民族融合 249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与迁徙 249
1 北方与东北民族 249
2 西北民族 251
3 南方民族 252
二、民族大融合 254
1 内迁后的各少数民族 254
2 少数民族政权和民族融合 255
第五节社会经济 256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 256
1 农 256
2 手工业 258
3 商业 260
二、封建关系的发展 262
1 屯田制和占田制 262
2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64
3 北朝均田制的实施 266
三、赋役与阶级关系 267
1 租调 267
2 徭役 269
3 依附关系 271
第六节文化 273
一、哲学和宗教 273
1 魏晋玄学 273
2 佛教与道教 275
3 无神论 277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 278
1 史学 278
2 文学 279
3 艺术 281
三、科学技术 283
1 数学和天文历法 283
2 医学、化学 284
3 农学、地理学 286
第七节 中外关系 287
一、与海东诸国的关系 287
1 高句丽、百济、新罗 287
2 日本 288
二、与中亚诸国的关系 289
1 大宛、大月氏、口厌哒 289
2 波斯、大秦 290
三、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关系 291
1 天竺、师子国 291
2 林邑、扶南 291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