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物教育学

生物教育学

作者:周美珍主编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09-01

ISBN:9787533809317

定价:¥1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中的一门分支学科。近年来,我校从事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的部分教师,接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学科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教育学这套书的编辑出版与科学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既富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建立它的学科体系本身就是一项科研任务。目前对它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任务等问题的看法尚不一致,这是很自然的。编写学科教育学这套书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关键还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每个时代的教育科学的理论特色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这套书的时代性应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上。我们要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来阐述各科的教学方法,不仅应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法,还要对这些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作总体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才能使学科教育学比传统的教学法具有更高的理论层次。1986 年12 月12 日,国家教委负责同志在全国高师师资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仅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这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有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如果要讲学术性,我们师范教育的学术性的特点,就在这里。……”这段话,给学科教育学的建设工作以很大的鼓舞。科研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才是理论的源泉。应该说学科教育学是在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合教学法课程的教改实践,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总结、反思和对新教育理论的探索,孕育着学科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长期以来,分科教学法偏重于某一学科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法规的研究,对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过程中师生素质构成的研究重视不够,而学科教育学研究某一学科的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更重视“教书育人”。应该说,“学科教育学”的孕育和诞生是教学法学科的发展和提高。分科教学法是以“学科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学科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准则为研究任务。而学科教育学则以针对学科特点、研究学科的教育规律为己任,揭示学科与教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学科与教育学在教育过程中的最佳结合,要求教育学一般规律与学科特点的统一。因此学科教育学研究的目标和总的要求,显然比分科教学法更全面,更重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其研究功能更集中地表现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学习心理理论、现代信息理论的武装,以及学科教育评估标准和现代化手段的探究。从学科教学法发展为学科教育学,这涉及认知理论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学科的教育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与掌握知识、技能,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的过程相一致的。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如何通过现代教育理论、信息理论的武装,不断地拓宽对教学规律审视的视角,以加深其认识,可能是学科教育学需要持续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要吸收相关学科的营养,而且要综合研究本学科与教育学的关系。因此,它应该有自己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逻辑起点。例如,把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观念引入学科教育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法教育观念上的新突破。也就是要把传统的理科课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在教育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参与社会决策提出要求。我们看到:(1)学科教育学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代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科技的需求;科技本身的发展既体现在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又显示于各学科内部的高度分化。如何按照这些新特点来探索学科教育的规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学科教育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正是建立在社会对教育科学的这种新需求和教育科学本身向纵深发展的交叉点上。(2)学科教育学是学科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教育改革的实践反映到理论上,就是教育科学的发展,在这里它反映的是教育科学与某一特定学科之间的结合,探讨这一结合的最优化需要由学科教育学来承担。(3)学科教育学是培养适应时代特点,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新师资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代新人,一代新人的培养又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科教育学在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和指导教书育人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4)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学科本身的新发展在教学实际中的反映的产物。这表明:学科教育学将综合教育科学与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崭新的体系。如上所述,学科教育学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价值,集中表现在学科教育的最佳社会效益上。所以学科教育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方针,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的方法为武器,通过师范教学的实践,使它不断吸收营养,在理论上加以完善。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科教育学也不会例外。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已研究确定逐渐把学科教学法课程发展为学科教育学。我们准备与同行们一道,在教书与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认识。
作者简介
暂缺《生物教育学》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生物学课程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第一节 生物学课程的教育目标
第二节 生物学课程的德育与美育
第二章 生物学课程及其发展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结构
第二节 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三节 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外和港台地区生物学课程述评
第五节 生物学课程改革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 生物学学习及其过程
第一节 学习和生物学学习过程
第二节 生物学学习特点
第四章 生物学学习活动
第一节 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第二节 生物学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生物学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生物学学习的记忆和学习迁移
第一节 生物学学习的记忆
第二节 生物学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 生物学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
第一节 生物学学习动机
第二节 生物学学习兴趣
第三节 学习情感、意志和习惯
第七章 生物学教学原则
第一节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直观性原则
第三节 综合化原则
第四节 实践性原则
第八章 生物学教学过程
第一节 生物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生物学讲授、谈话法教学
第三节 演示法教学
第四节 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五节 发现法教学
第九章 生物学教学中的电化教育
第一节 生物学电化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生物学电化教育手段的应用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微格教学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的设计
第一节 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第二节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第十一章 生物教育评价
第一节 生物教育评价的作用和方法
第二节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 生物学考试评价
第四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第十二章 生物教师
……
第十三章 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