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乳牛学(第三版)
作者:王福兆主编;耿世祥[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ISBN:9787502318239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京、津、沪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编写,材料翔实,图文并茂。内容包括绪论、牛种与乳牛品种、乳牛外貌鉴定与生产性能测定、乳牛的行为、乳牛场建设与环境保护、乳牛育种、种公牛站建设与冻精生产、母牛群繁殖、后备母牛培育、乳牛营养与饲料、成乳牛饲养管理、挤乳与牛乳初步处理、乳牛群健康管理、乳与乳品加工、乳牛场经营管理、计算机在乳牛业中的应用。书后附有1949—2002年我国乳牛年末存栏数、原料乳、乳制品产量统计表,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饲料营养成分表,美国NRC(2001)推荐荷斯坦牛的营养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及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本书适于农业院校师生,乳牛业科研人员,乳牛场工作人员,乳牛饲养专业户及广大农牧民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乳牛学(第三版)》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乳牛业在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发展乳牛业,可促进农业发展
二、发展乳牛业,可改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
三、发展乳牛业,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行业发展
四、发展乳牛业,增加牛肉生产
五、发展乳牛业,可为工业提供原料
六、发展乳牛业,可充分发挥乳牛高效性能
第二节 我国乳牛业发展概况
一、乳牛业发展简史
二、新中国乳牛业发展
第三节 我国乳牛分布与生产水平
一、东部地区
二、中部地区
三、西部地区
第四节 国外乳牛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趋势
第二章 牛种与牛品种
第一节 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一、家牛(Bos taurus)
二、瘤牛(Bos indicus)
三、牦牛(Bos grunniens)
四、水牛(Bubalus bubalsa)
第二节 国外著名乳牛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荷兰牛(Holland Friesian)
二、娟姗牛(Jersey)
三、瑞士褐牛(Brown Swiss)
四、短角牛(Shorthorn)
五、西门塔尔牛(Simmental)
第三节 我国乳用及兼用牛品种
一、中国荷斯坦牛(The Chinese Holstein Breed)
二、三河牛
三、中国草原红牛
四、新疆褐牛
五、科尔沁牛
六、中国西门塔尔牛(The Chinese Simmental Breed)
第四节 可供乳用的牛种与品种
一、中国黄牛
二、水牛品种
三、中国牦牛品种
第三章 乳牛外貌鉴定与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外貌特征
一、乳牛外貌特征
二、乳肉兼用牛外貌特征
第二节 体尺、体重测量与年龄鉴定
一、体尺体重测量
二、年龄胎次鉴定
第三节 外貌评分鉴定
一、乳牛外貌评分鉴定
二、乳肉兼用牛外貌评分鉴定
第四节 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
一、鉴定部位及性状描述
二、线性评分转换功能表
三、计算各部得分
四、计算外貌总分
五、等级评定
第五节 生产性能测定
一、独立的检测机构
二、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
三、DHI报告的分析与应用
第四章 乳牛的行为及其应用
第一节 乳牛行为与乳牛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乳牛(家畜)的行为、行为学及研究内容
二、乳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第二节 乳牛的一般行为
一、乳牛的一般习性
二、乳牛的行为系统
第三节 乳牛的生理性行为
一、乳牛的生理性行为习性
二、乳牛的群居关系和联络方式
第四节 乳牛的病理性行为
一、乳牛的正常行为
二、乳牛的病理性行为(异常行为)
三、乳牛的恶癖及其预防
四、乳牛的应激反应与管理
第五节 乳牛行为与集约化生产
一、乳牛行为与集约化生产
二、泌乳低刺激阈性状与机器挤奶
三、乳牛的实用行为
第五章 乳牛场建设及环境保护
第一节 场址选择
一、位置与环境
二、地势与水位
三、水源与水质
第二节 场址规划与布局
一、生活和管理区
二、饲料加工与储备区(生产辅助区)
三、牛舍及生产区(生产和饲养区)
四、粪便堆贮及处理区
五、兽医室及病牛隔离区
第三节 牛舍设计与建筑
一、拴系式牛舍及设施
二、散栏式牛舍及设施
三、农户乳牛舍建筑及其设施
第四节 乳牛场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一、乳牛场污染特点及其危害
二、乳牛场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六章 乳牛育种
第一节 我国乳牛育种简况
第二节 育种基本工作
一、牛群的标记与编号
二、育种记录及统计
第三节 乳牛选种
一、确定育种目标
二、种公、母牛的选择
三、种乳牛遗传价值的评定
第四节 乳牛的选配
一、选配的意义和原则
二、选配方式
三、选配方案与计划
第五节 乳牛育种方法
一、品系繁育
二、杂交繁育
三、育种方案
第六节 现代生物技术与乳牛育种
一、繁殖生物技术在乳牛育种中的应用
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乳牛育种中的应用
三、转基因动物及乳腺生物反应器
第七节 育种的组织措施
一、制定乳业区域发展规划
二、建立乳牛繁育体系
三、组织跨系统的协作育种机构
四、良种牛登记
五、乳牛鉴定工作制度化
六、举办赛牛会
第七章 种公牛站建设与冻精生产
第一节 种公牛站建设
一、种公牛站的任务
二、种公牛站的建设
第二节 种公牛饲养管理
一、公犊饲养管理
二、育成公牛饲养管理
三、成年种公牛饲养管理
第三节 采精及质量检查
一、采精
二、精液质量检查
第四节 冻精制作
一、冻精制作原理
二、冻精制作
第五节 冻精经销
一、严把冻精质量关
二、按质论价
三、开展引导销售
四、多设销售网点
五、开展有关技术服务
第八章 母牛群繁殖
第一节 繁殖管理目标
第二节 母牛初配年龄与发情鉴定
一、初配年龄
二、发情
三、发情鉴定
第三节 母牛配种
一、适时配种
二、配种方法
第四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诊断
二、分娩与接产
第五节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
一、不发情
二、发情不规则
三、分泌物异常
第六节 乳牛胚胎移植
一、供体牛选择
二、供受体牛的同期发情
三、供体牛的超数排卵
四、供体母牛授精
五、胚胎的采集
六、胚胎的检查
七、受体牛选择
八、胚胎移植
九、供体和受体牛术后观察
十、胚胎冷冻保存
第九章 后备母牛培育
第一节 培育目标
一、体格与体型
二、培育成本的控制
第二节 犊牛饲养管理
一、新生期(初生期)饲养管理
二、常乳期饲养管理
三、断奶及过渡期饲养管理
第三节 育成牛饲养管理
一、性成熟期饲养管理
二、体成熟期饲养管理
第四节 初孕牛饲养管理
第五节 与后备牛饲养密切相关的几种疾病及其预防
第六节 乳用犊公牛的肉用生产
第十章 乳牛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 水与干物质的需要
一、水
二、干物质
第二节 乳牛能量与蛋白质的需要
一、能量需要
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三、蛋白质需要
第三节 矿物质及维生素营养的需要
一、矿物质需要
二、维生素需要
第四节 乳牛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合
一、乳牛饲养标准
二、日粮配合的原则
第五节 乳牛饲料的选择与利用
一、粗饲料
二、精料
三、补加饲料
四、全年各类饲料需要量
五、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六节 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藏
一、青干草的制作
二、青贮方法
三、半干青贮制作
四、秸秆的加工利用
五、青绿饲料及块根饲料贮存与加工
六、精饲料加工及贮存
第十一章 成乳牛饲养管理
第一节 饲养管理方式
一、拴系式
二、散栏式
三、自动化管理方式
第二节 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二、精心饲养
三、细心管理
四、合理安排工作日程
第三节 阶段饲养
一、妊娠干乳期饲养管理
二、围产期乳牛饲养管理
三、泌乳盛期饲养管理
四、泌乳中期饲养管理
五、泌乳后期饲养管理
第四节 冬夏季饲养管理
一、夏季饲养管理
二、冬季饲养管理
第五节 乳牛饲养管理效果分析
一、牛体体况分析
二、繁殖效果分析
三、产奶效果分析
四、粗饲料采食量的评定
五、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 挤乳与牛乳初步处理
第一节 乳牛乳房结构与泌乳生理
一、乳房结构
二、乳腺发育
三、乳的生成与排出
第二节 乳房适应机器挤乳的形态评定
一、乳房形状
二、乳房容量
三、乳房中各乳区发育的均衡性
四、乳头的分布、形状和大小
五、乳房的附着度
六、排乳速度
第三节 挤乳
一、机械挤乳形式
二、挤乳机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三、机器挤乳
四、手工挤乳
第四节 牛乳质量与价格
一、牛乳质量标准
二、鲜牛乳按质论价
第五节 生产优质牛乳的措施
一、挤乳员个人卫生
二、保证牛群健康 重视乳房炎的发生和预防
三、经常保持牛体及环境卫生
四、彻底清洗挤乳设备 减少直接污染
五、正确处理和保存牛乳
六、控制蚊蝇及细菌的繁殖
七、控制抗生素残留
第六节 牛乳初步处理
一、过滤
二、牛乳冷却
三、牛乳运输
第十三章 乳牛群健康管理
第一节 健康管理内容与目标
一、内容
二、目标
第二节 乳房健康管理
一、环境和牛体卫生
二、挤乳卫生
三、干乳期乳房炎的预防
四、开展DHI测定,加强隐性乳房炎的监控
五、利用育种手段
第三节 肢蹄护理
一、环境与牛舍卫生
二、营养平衡
三、修蹄
四、蹄浴
五、育种
第四节 繁殖障碍预防
一、保持良好体况
二、干乳期和围产期饲养管理
三、产房管理
四、实施母牛产后监控
五、建立繁殖记录体系
第五节 营养代谢病的监控
第十四章 乳与乳品加工
第一节 牛乳的成分及性质
一、牛乳的化学成分
二、牛乳的物理性质
三、牛乳中的微生物
四、牛乳的监测
第二节 牛乳的贮存与初步加工
一、牛乳的贮存
二、初步加工
第三节 液态乳生产
一、杀菌乳(HTST)
二、灭菌乳 (UHT)
三、酸牛乳
四、花色牛乳
第四节 乳粉及其他乳制品
一、乳粉
二、干酪
三、奶油
四、炼乳
五、冰淇淋
第五节 中国民族乳制品
一、奶皮子
二、奶豆腐
三、牛奶酒
四、酥油
五、乳扇
第十五章 乳牛场经营管理
第一节 经营目的与规模
第二节 生产管理
一、领导班子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
四、建立日报制度
第三节 技术管理
一、制定全年各项技术指标
二、制定技术规范
三、实行技术监控
四、开展岗位技术培训
五、引进先进技术与总结经验相结合
第四节 生产计划管理
一、牛群合理结构及全年周转计划
二、饲料计划
三、繁殖计划
四、产乳计划
五、劳力计划
六、财务预算
第五节 全年技术工作安排
第六节 市场营销与策略
一、引导消费,开拓市场
二、实施名牌战略
三、加强营销策划,完善销售网络
第七节 提高乳牛场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利用优秀公牛配种改良牛群质量
二、加强牛群繁殖管理
三、重视牛群健康管理
四、提高单产 降低饲养成本 开展综合利用
五、压缩经营费用减少设备投资
六、重视记录与记账工作
七、坚持学习研究 不断进行经验交流
第十六章 计算机在乳牛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现代乳业与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与乳牛业现代化
二、乳牛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
三、乳牛业信息化的特征
第二节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一、乳牛场运行经济模型的建立
二、乳牛场建设的辅助设计
三、计算机乳牛仿真系统
第三节 信息技术在乳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时监控方面
二、管理信息方面的应用
三、乳牛场辅助决策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网络技术的应用——构建乳业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确定信息化的整体计划与起步点
二、信息平台
三、乳牛业信息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第五节 Web网络服务平台功能
一、网上选种选配
二、网上饲料配方
三、乳牛的网上交易
四、网上乳牛科技
五、网上技术交流
六、网上专家远程咨询
七、网上远程教育
附录
Ⅰ1949—2002年我国乳牛年末存栏数、原料乳、乳制品产量统计表
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
Ⅲ饲料营养成分表
Ⅳ美国NRC (2001)推荐荷斯坦奶牛营养需要
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ZB B 4300285
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GB 16568—1996
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节选)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节选)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节选)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节选)
第一节 乳牛业在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发展乳牛业,可促进农业发展
二、发展乳牛业,可改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
三、发展乳牛业,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行业发展
四、发展乳牛业,增加牛肉生产
五、发展乳牛业,可为工业提供原料
六、发展乳牛业,可充分发挥乳牛高效性能
第二节 我国乳牛业发展概况
一、乳牛业发展简史
二、新中国乳牛业发展
第三节 我国乳牛分布与生产水平
一、东部地区
二、中部地区
三、西部地区
第四节 国外乳牛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趋势
第二章 牛种与牛品种
第一节 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一、家牛(Bos taurus)
二、瘤牛(Bos indicus)
三、牦牛(Bos grunniens)
四、水牛(Bubalus bubalsa)
第二节 国外著名乳牛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荷兰牛(Holland Friesian)
二、娟姗牛(Jersey)
三、瑞士褐牛(Brown Swiss)
四、短角牛(Shorthorn)
五、西门塔尔牛(Simmental)
第三节 我国乳用及兼用牛品种
一、中国荷斯坦牛(The Chinese Holstein Breed)
二、三河牛
三、中国草原红牛
四、新疆褐牛
五、科尔沁牛
六、中国西门塔尔牛(The Chinese Simmental Breed)
第四节 可供乳用的牛种与品种
一、中国黄牛
二、水牛品种
三、中国牦牛品种
第三章 乳牛外貌鉴定与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外貌特征
一、乳牛外貌特征
二、乳肉兼用牛外貌特征
第二节 体尺、体重测量与年龄鉴定
一、体尺体重测量
二、年龄胎次鉴定
第三节 外貌评分鉴定
一、乳牛外貌评分鉴定
二、乳肉兼用牛外貌评分鉴定
第四节 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
一、鉴定部位及性状描述
二、线性评分转换功能表
三、计算各部得分
四、计算外貌总分
五、等级评定
第五节 生产性能测定
一、独立的检测机构
二、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
三、DHI报告的分析与应用
第四章 乳牛的行为及其应用
第一节 乳牛行为与乳牛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乳牛(家畜)的行为、行为学及研究内容
二、乳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第二节 乳牛的一般行为
一、乳牛的一般习性
二、乳牛的行为系统
第三节 乳牛的生理性行为
一、乳牛的生理性行为习性
二、乳牛的群居关系和联络方式
第四节 乳牛的病理性行为
一、乳牛的正常行为
二、乳牛的病理性行为(异常行为)
三、乳牛的恶癖及其预防
四、乳牛的应激反应与管理
第五节 乳牛行为与集约化生产
一、乳牛行为与集约化生产
二、泌乳低刺激阈性状与机器挤奶
三、乳牛的实用行为
第五章 乳牛场建设及环境保护
第一节 场址选择
一、位置与环境
二、地势与水位
三、水源与水质
第二节 场址规划与布局
一、生活和管理区
二、饲料加工与储备区(生产辅助区)
三、牛舍及生产区(生产和饲养区)
四、粪便堆贮及处理区
五、兽医室及病牛隔离区
第三节 牛舍设计与建筑
一、拴系式牛舍及设施
二、散栏式牛舍及设施
三、农户乳牛舍建筑及其设施
第四节 乳牛场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一、乳牛场污染特点及其危害
二、乳牛场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六章 乳牛育种
第一节 我国乳牛育种简况
第二节 育种基本工作
一、牛群的标记与编号
二、育种记录及统计
第三节 乳牛选种
一、确定育种目标
二、种公、母牛的选择
三、种乳牛遗传价值的评定
第四节 乳牛的选配
一、选配的意义和原则
二、选配方式
三、选配方案与计划
第五节 乳牛育种方法
一、品系繁育
二、杂交繁育
三、育种方案
第六节 现代生物技术与乳牛育种
一、繁殖生物技术在乳牛育种中的应用
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乳牛育种中的应用
三、转基因动物及乳腺生物反应器
第七节 育种的组织措施
一、制定乳业区域发展规划
二、建立乳牛繁育体系
三、组织跨系统的协作育种机构
四、良种牛登记
五、乳牛鉴定工作制度化
六、举办赛牛会
第七章 种公牛站建设与冻精生产
第一节 种公牛站建设
一、种公牛站的任务
二、种公牛站的建设
第二节 种公牛饲养管理
一、公犊饲养管理
二、育成公牛饲养管理
三、成年种公牛饲养管理
第三节 采精及质量检查
一、采精
二、精液质量检查
第四节 冻精制作
一、冻精制作原理
二、冻精制作
第五节 冻精经销
一、严把冻精质量关
二、按质论价
三、开展引导销售
四、多设销售网点
五、开展有关技术服务
第八章 母牛群繁殖
第一节 繁殖管理目标
第二节 母牛初配年龄与发情鉴定
一、初配年龄
二、发情
三、发情鉴定
第三节 母牛配种
一、适时配种
二、配种方法
第四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诊断
二、分娩与接产
第五节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
一、不发情
二、发情不规则
三、分泌物异常
第六节 乳牛胚胎移植
一、供体牛选择
二、供受体牛的同期发情
三、供体牛的超数排卵
四、供体母牛授精
五、胚胎的采集
六、胚胎的检查
七、受体牛选择
八、胚胎移植
九、供体和受体牛术后观察
十、胚胎冷冻保存
第九章 后备母牛培育
第一节 培育目标
一、体格与体型
二、培育成本的控制
第二节 犊牛饲养管理
一、新生期(初生期)饲养管理
二、常乳期饲养管理
三、断奶及过渡期饲养管理
第三节 育成牛饲养管理
一、性成熟期饲养管理
二、体成熟期饲养管理
第四节 初孕牛饲养管理
第五节 与后备牛饲养密切相关的几种疾病及其预防
第六节 乳用犊公牛的肉用生产
第十章 乳牛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 水与干物质的需要
一、水
二、干物质
第二节 乳牛能量与蛋白质的需要
一、能量需要
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三、蛋白质需要
第三节 矿物质及维生素营养的需要
一、矿物质需要
二、维生素需要
第四节 乳牛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合
一、乳牛饲养标准
二、日粮配合的原则
第五节 乳牛饲料的选择与利用
一、粗饲料
二、精料
三、补加饲料
四、全年各类饲料需要量
五、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六节 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藏
一、青干草的制作
二、青贮方法
三、半干青贮制作
四、秸秆的加工利用
五、青绿饲料及块根饲料贮存与加工
六、精饲料加工及贮存
第十一章 成乳牛饲养管理
第一节 饲养管理方式
一、拴系式
二、散栏式
三、自动化管理方式
第二节 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二、精心饲养
三、细心管理
四、合理安排工作日程
第三节 阶段饲养
一、妊娠干乳期饲养管理
二、围产期乳牛饲养管理
三、泌乳盛期饲养管理
四、泌乳中期饲养管理
五、泌乳后期饲养管理
第四节 冬夏季饲养管理
一、夏季饲养管理
二、冬季饲养管理
第五节 乳牛饲养管理效果分析
一、牛体体况分析
二、繁殖效果分析
三、产奶效果分析
四、粗饲料采食量的评定
五、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 挤乳与牛乳初步处理
第一节 乳牛乳房结构与泌乳生理
一、乳房结构
二、乳腺发育
三、乳的生成与排出
第二节 乳房适应机器挤乳的形态评定
一、乳房形状
二、乳房容量
三、乳房中各乳区发育的均衡性
四、乳头的分布、形状和大小
五、乳房的附着度
六、排乳速度
第三节 挤乳
一、机械挤乳形式
二、挤乳机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三、机器挤乳
四、手工挤乳
第四节 牛乳质量与价格
一、牛乳质量标准
二、鲜牛乳按质论价
第五节 生产优质牛乳的措施
一、挤乳员个人卫生
二、保证牛群健康 重视乳房炎的发生和预防
三、经常保持牛体及环境卫生
四、彻底清洗挤乳设备 减少直接污染
五、正确处理和保存牛乳
六、控制蚊蝇及细菌的繁殖
七、控制抗生素残留
第六节 牛乳初步处理
一、过滤
二、牛乳冷却
三、牛乳运输
第十三章 乳牛群健康管理
第一节 健康管理内容与目标
一、内容
二、目标
第二节 乳房健康管理
一、环境和牛体卫生
二、挤乳卫生
三、干乳期乳房炎的预防
四、开展DHI测定,加强隐性乳房炎的监控
五、利用育种手段
第三节 肢蹄护理
一、环境与牛舍卫生
二、营养平衡
三、修蹄
四、蹄浴
五、育种
第四节 繁殖障碍预防
一、保持良好体况
二、干乳期和围产期饲养管理
三、产房管理
四、实施母牛产后监控
五、建立繁殖记录体系
第五节 营养代谢病的监控
第十四章 乳与乳品加工
第一节 牛乳的成分及性质
一、牛乳的化学成分
二、牛乳的物理性质
三、牛乳中的微生物
四、牛乳的监测
第二节 牛乳的贮存与初步加工
一、牛乳的贮存
二、初步加工
第三节 液态乳生产
一、杀菌乳(HTST)
二、灭菌乳 (UHT)
三、酸牛乳
四、花色牛乳
第四节 乳粉及其他乳制品
一、乳粉
二、干酪
三、奶油
四、炼乳
五、冰淇淋
第五节 中国民族乳制品
一、奶皮子
二、奶豆腐
三、牛奶酒
四、酥油
五、乳扇
第十五章 乳牛场经营管理
第一节 经营目的与规模
第二节 生产管理
一、领导班子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
四、建立日报制度
第三节 技术管理
一、制定全年各项技术指标
二、制定技术规范
三、实行技术监控
四、开展岗位技术培训
五、引进先进技术与总结经验相结合
第四节 生产计划管理
一、牛群合理结构及全年周转计划
二、饲料计划
三、繁殖计划
四、产乳计划
五、劳力计划
六、财务预算
第五节 全年技术工作安排
第六节 市场营销与策略
一、引导消费,开拓市场
二、实施名牌战略
三、加强营销策划,完善销售网络
第七节 提高乳牛场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利用优秀公牛配种改良牛群质量
二、加强牛群繁殖管理
三、重视牛群健康管理
四、提高单产 降低饲养成本 开展综合利用
五、压缩经营费用减少设备投资
六、重视记录与记账工作
七、坚持学习研究 不断进行经验交流
第十六章 计算机在乳牛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现代乳业与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与乳牛业现代化
二、乳牛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
三、乳牛业信息化的特征
第二节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一、乳牛场运行经济模型的建立
二、乳牛场建设的辅助设计
三、计算机乳牛仿真系统
第三节 信息技术在乳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时监控方面
二、管理信息方面的应用
三、乳牛场辅助决策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网络技术的应用——构建乳业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确定信息化的整体计划与起步点
二、信息平台
三、乳牛业信息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第五节 Web网络服务平台功能
一、网上选种选配
二、网上饲料配方
三、乳牛的网上交易
四、网上乳牛科技
五、网上技术交流
六、网上专家远程咨询
七、网上远程教育
附录
Ⅰ1949—2002年我国乳牛年末存栏数、原料乳、乳制品产量统计表
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
Ⅲ饲料营养成分表
Ⅳ美国NRC (2001)推荐荷斯坦奶牛营养需要
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ZB B 4300285
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GB 16568—1996
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节选)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节选)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节选)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节选)
猜您喜欢